APP下载

浅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存问题和解决之道

2022-12-01陈钱晨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职业

陈钱晨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17)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与千千万万农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这同时也是保证中国社会主义的未来的关键,概括报告中对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就是要建设繁荣的工业社会、营造环境友好的国家氛围、实现高效的管理和经济繁荣。援引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农村的复兴关键是要消除人才的短缺,挖掘专业人才建设美丽乡村。因此,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消除建设美丽乡村人才短缺障碍的重要举措,是破解农村人才缺少困局的“及时雨”。

占据中国人口五分之二的农村人口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完成的主力军,更是新型职业农民诞生的先头兵。农村地区的复兴不仅要立足于当地实际,更要重视当地农民的培养工作,要从握锄头的"手"开始改变。通过将旧农民培育成拥有现代农业知识,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新的职业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刺激他们的创造力,同时提高当地生产力也是乡村振兴工作要积极完成的优先事项。

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的工作,新农民的培养单纯依靠旧农民的转化,远远不够,还应补充大量的更有精力、更加开放的年轻血液。2018年的调查显示在740万回乡创业大潮中,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里愿意返乡建设,扎根乡土的不足三成,约七成选择留在城里定居、工作、成家。农村常年缺少年轻人才,无法有效的补充每年的人才空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的发展。

1.1 破解“地由谁种”矛盾的中心

新世纪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的增加,众多农村青年搬到城里工作,农村可劳动人口数目锐减,农业成为副业、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文化较低成为普遍现象,荒地现象屡见不鲜。在很多农村地区,他们的劳动力平均年龄超过50岁,文化基础大多停留在小学及以下阶段,由此农村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未来地由谁种?怎样更好种地?想要解决该问题就急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进程,创造更多的村民创业机会,鼓励大量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1.2 取得当代农业胜利的关键一手

在十三五期间农业现代化的成功进展,建设现代农业系统、生产系统、管理系统,保证产品的可靠食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生产环境卫生,确保国家粮食重要有效的供应,以及在国际农业贸易市场上取得竞争力,就必须基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应改变农业发展方式,与此同时技术的进步需要从根本上保障劳动力市场的质量,需要有效的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的新农民。

1.3 打破城乡壁垒的坚实一击

长久以来,我国人力资源、财富和土地等因素已经广泛地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致使工人和农民、农村和城市二者发展的不平衡。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这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矛盾,因此要打破城乡发展壁垒,就必须促进城乡要素的等量对接,均衡大众资源,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确保农民在地位和职业两方面都能逐渐提高。

1.4 顺利成就小康社会的保证

保证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中“大后方”不拉后腿就要切实解决好农民的问题。迄今为止,农民还没有获得除田地生活外可以实现的额外稳定收入,并且还没有建立可持续的收入机制。因此需要鼓励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农民队伍,推动农村工业转型,树立先富帮助后富的榜样,并确保农村地区不会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处于不利地位。

2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近况

2.1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与成效

新型职业农民可以说是依托于土地且终身在土地上劳作、拥有相当的农业技艺、薪酬主要出自贩卖农产品以及相关副产品与市场联系紧密的新式农业职业人。目前随着乡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工业、服务业挪移以及新一代的农民子弟对田野的"生疏",剩下的农业人口总量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结构比例失调、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自2012年始,各省市严格遵从党中央的计划安排,并联合教育部、生态环境部等机构有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不断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和资金支持,创新机制、建立制度、健全体系。本文以厦漳泉三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和政策为例,进行描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

《2020年厦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采购方案》提出要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践特点、农业产业发展等情况,采取课堂讲习、现场观摩等培训方式;《厦门市2017-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在2020年结束前,厦门将每年度着重培养5000名新型职业农民和创业积极分子。

《2014年漳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表示将以5所农林院校和9所中职学校为平台,采用直接入学、政府包办的方法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2016年漳州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户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从政策上肯定了小户经营在农业中的根基性地位;2020年的《关于切实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下文简述《实施意见》),2020年漳州准备划拨上千万元用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植工作,以此鼓励农民群众创新。

2015年泉州在《大力培育农户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实施意见》中表示:提高扶植力度,市级财政在2016-2020年将每年划拨200万元,借助项目补贴、用奖替补等方式,着力扶植市级家庭农场模范场农业基础设施,设立专项扶植款,培养一批县级模范家庭农场。2020年刊发的《泉州市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方案》细化出23条具体措施,确保新型职业农民的茁壮成长。

3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存的突出矛盾

3.1 多重管理机制,缺乏统一领导

现实中农业、教育、社保等国家机关以及妇女协会、科技协会等非正式组织都积极参与到农民培育工作中,但这种积极大大影响了培训效率。各个体系,各自为政,没有交流,多个部门的培训内容又存在交叉,培训的管理工作复杂紊乱,上下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事实上,这不仅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还使新农民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热情大打折扣。[2]

3.2 培养缺乏规划,难以保证质量

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注重短期效果,忽视长期的规划,培训过程中存在着随机性、盲目性,没有立足当地实际,一味开设培训班,培训的内容事先没有进行系统性的规划研究。另还有一些基层组织秉承着短期、速成、高效的原则,进行填鸭式教育。既缺乏对新农民后续的学习跟踪,也难以保证学习质量,没有发挥培训的应有作用。

3.3 培养内容与现实脱轨,强调形式指标

新农民的培训课程没有切实照顾当地乡村实际发展情况和资源状况,盲目追求高大上,高估了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个人意愿。同时培养中“一条线”的培养摸式以及单调的学习项目难以满足新型农人的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一味满足于培训班、人等指标数字上的增长,忽视了培训质量和成效。另一方面,农业理论的学习和生产实践操作没有紧密结合,培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4 培养对象求知欲低下,主动学习能力差

目前留守乡村的多为老幼妇孺,乡村治理场域中的性别结构发生变化,女性和老人成为乡村常住人口中的大多数。[3]这部分剩余人口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思维僵化,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对于培育学习抱有强烈的戒备心和不理解。甚至一些乡民的生产意识依然停留在自然经济时期的生产经营方式上,参与培育的意识不强烈,接受新事务的能力差,培育深造的想法和主动进修的意愿严重不足。

4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之策

4.1 政府前期必须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

政府应召开专家座谈会和地方农业技术站合作制定职业农民的培训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系统性的培训机制和灵活性的培训内容,努力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的宣传,做好农村年轻劳动力思想工作,将年轻人的培训作为一个首选目标,加强与地方农业研究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大学的合作,优化和加强教师培训。同时应开发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加强与相关农业企业合作,共同创造实践培训基地,加强学习实践。

4.2 公共基础建设是创造良好的工作前提

首先,政府应在村里的有关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获取外部信息,以便逐步改变旧思想,打开新思路;第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像马路和卫生等,以便创造有利的环境,让更多的青少年和青年工人留在农村;第三,完善激励制度,改善农村的干部选拔制度,组建一班精通农业技术、热爱农业劳动、喜欢农民的乡干部,激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动力和振兴农村的重担将落在这班有激情的乡干部身上。

4.3 做好新农民宣传工作,提高偏远地区宣传力度

在政府所管辖区内,特别是在辽阔的农村地区,政府为了发展现代农业乃至培育新的职业农人,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农民自我意识的萌发。如果他们发现通过口头宣传的政策,无法真正转化成真实的生产力,无法增加自身的劳动收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地位依然不高,其自然就会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民的培训失去信心。因此,新职业农民的舆论宣传和现实的生产实践操作应同步进行。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榜样激励作用,树立各地区成功的新农民创新创业道路的榜样,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现实中的成功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梦想的奋发图强。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职业
耕牛和农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职业写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