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型企业内部建设研究的若干思考

2022-12-01许冰冰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教育人融合

许冰冰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产教融合型企业则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新的重要着力点和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深层次制度设计。当前,产教融合型企业已由规划进入落地实践的初步发展阶段。实践的快速发展对相关理论研究产生了新的需要。通过研究发现,虽然当前产教融合研究是一个快速增长的领域,但研究仍以促进政策落地与规则制定为目的,研究范畴涵盖内涵特征、多维价值、培育路径、认定标准与绩效评价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而关于企业认定之后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在改革实践中如何处理好市场逻辑与社会逻辑,以及与职业院校合作中存在的企业逻辑与学校逻辑冲突,从而向承担重要办学主体的角色渐变,提高企业自生能力与转型发展等后续关键问题尚未给予充分的理论支撑和策略支持。促进产教融合型企业生成生长要从“制度规定与安排”的被动走向“自生自发”的自觉转变,这要求研究必须在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框架下,立足服务企业的产教融合,明确探索与聚焦产教融合型企业内部建设,精准开展此类研究,这对于持续打造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型企业,进一步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教融合型企业内部建设研究现状

(一)主要观点

目前,产教融合型企业内部建设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主要聚焦在产教融合型企业比较研究、企业基础与特征、企业教育化改造、企业运行机制、企业实践案例分析等领域。

1.比较研究

姜大源组织翻译的《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介绍了德国教育企业权责以及教育人员资质的相关规定,其对明确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教育责任具有借鉴意义[1];谢莉华[2]、赵文平[3]分别对德国教育企业师傅队伍建设和基于工作学习场所的学习形态进行了探究。

2.企业基础与特征研究

刘晓等从概念外延出发,指出企业应具有履行教育责任的物质、技术与人力基础。[4]周凤华认为参与育人全程性、产业资源教育性、成果共享共赢是其发挥办学主体作用的重要特征之一。[5]李国杰指出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最主要的内生动力是人力资源开发、增加商誉、获得经济效益以及发展需要的技术或成果,当短期效益与长期价值相平衡时,企业教育主体作用发挥最好。[6]

3.企业教育化改造研究

宁业勤将企业开展产教融合能力建设整体划分为资源整合、机制运行与反思总结三个阶段;[7]曹靖由企业生产关键要素(资本、企业家才能、土地、劳动力)出发剖析各要素如何嵌入产教融合型企业教育功能;[8]崔发周把企业人员、设备与管理机制适应性三方面作为教育化改造的重点;[9]崔巍从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视角提出构建产教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参与育人质量全过程、校企共建质量文化等方式来促进产教融合型企业高质量发展。[10]

4.企业运行机制研究

康礼志指出产教融合型企业内部制度创新是关键,要关注管理机制、投入机制、形式机制、组织形态机制以及激励、制约和保障机制[11]。马丹提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运营需遵循凝练价值理念,清晰定位;遵循管理措施,规约行为;平衡长短价值,主动作为的原则。演化路径选择是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关注企业成长面向及强调企业家才能作用[12]。

5.企业实践案例分析

张国明[13]、陈斌[14]和欧庆岭[15]分别对安世亚太、手之声信息科技公司和马钢三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在推动先进技术、员工培训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以及参与双创教育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分析。

(二)问题分析

基于文献分析可知,目前研究阶段重点着眼于从政府推动、院校主体发展的层面探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其直接反映了研究者对国家政策的理论回应,以及教育系统内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方案落地延伸问题的现实关照,而从市场主体企业本身立场出发进行多学科、跨领域研究,深入探讨产教融合型企业内部建设规律的研究偏少。

1.企业视角研究少,跨学科研究相对不足

直接表现在从企业需求出发研究或直接来源于企业人员的研究成果数量有限,其从研究成果涉及的学科分布和研究机构上可见一斑。从学科分布上看,对基于中国知网(CNKI)以“产教融合型企业”为篇名检索文献分析可知,职业教育学科研究占比59%,企业教育研究占比30%,高等教育研究占比8%,其余工业经济等学科研究占比3%;从研究机构上看,绝大部分为大学(学院)或政府部门,企业方面极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跨学科研究难度大,且学者习惯从自身研究的知识背景出发,提前预设对行业企业研究的教育立场,而企业独自开展研究或合作研究的意识或动机不足。

2.实证研究少,企业内在育人能力的研究重视不足

当前研究多采用文献分析法,以定性研究为主,而直接立足某家或某一类型企业的实践案例研究偏少。虽然部分学者也采用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等实证方法对产教融合型企业进行分析,但重点聚焦在政府评定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价值取向分析,以及地方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实施情况分析,包括建设培育、认证评价和日常管理工作层面的成效,而对于企业主体比较关心的企业育人的支撑保障、实践策略与能力建设等内部问题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涉及。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内在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必须建立在对大量客观材料的观察、调研和总结分析基础之上,才有利于促进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生产性和教育性、功利性和公益性双重功能间本质联系与主要矛盾的理性认识,最终实现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并行,研究成果更具科学性与推广性。

总之,促进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的教育性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服务的供给能力,促进企业履行教育责任。要多关注研究企业内在的结构转变与产教融合能力建设过程,积极总结实践经验,增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演进与成长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研究人员要积极完善理论知识体系,通过深入一线调研获取一手资料,主动开展基于企业视角的跨界课题研究。

二、加强产教融合型企业内部建设研究的意义

(一)有利于产教融合型企业高质量建设,推动落实企业的教育主体地位

《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提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概念,其中“行为规范”“成效显著”“创造较大社会价值”“引领示范效应”[16]等表述要求很高,加上“培育建设条件”中校企合作项目横向与纵向延展的宽度与深度带来的现实压力,未来企业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后,国家提升对企业教育能力的要求必然对企业内部建设提出更高期待,以匹配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变化。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教育服务支持系统也会随着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内部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企业内部建设研究既是对认定与评价现实问题的直面回应,也能够对未来数以万计产教融合型企业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企业内部建设是产教融合型企业被动或主动转变必定面临的问题,这对于改变当前校企合作实践中企业处于从属层面,教育主体仍在学校的局面,切实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同等教育主体地位政策的落地具有重大作用。

(二)有利于回应企业实践中的现实需要,服务和保障企业教育主体作用的发挥

当前,产教融合型企业主要有独立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两种类型。加强针对不同类型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内部建设研究,具有不同的意义。

1.独立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这类企业在实训基地、学科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服务实践,其举办的职业院校已经具有产业大学或企业大学的深刻内涵,在内部整合生产与教育资源、开展企业内人才培养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其内部建设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形成特色发展模式,满足进行理论挖掘与升华的现实需要。

2.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企业在保证生存与发展的大前提下,才能够维持校企合作发挥教育主体作用,特别在外部输入不足和自身盈利能力下降的特殊环境下,保障与稳定企业教育服务功能关乎产教融合型企业教育质量高低,而教育主体作用的保障涉及企业内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管理等部分要素投入由生产功能向教育功能上的转变以及外部主体(学校、政府)的输入性因素支持问题。加强企业内部建设研究,提升企业在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方面的产教融合效能,对于提高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产教融合型企业内部建设研究建议

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社会价值重在教育侧,内部建设要把育人作为重要的研究范畴,积极从企业视野探究企业育人规律,提升育人能力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内部建设研究可从宏观理论研究、中观系统研究和微观实践研究三个层面加强研究。根据具体研究对象可分为工作场所学习、企业教师、学习资源、组织合作研究等主题。研究应挖掘利于企业提供教育服务内在增长的逻辑机理,落地指向解决企业实践和存在的重难点问题,成果面向企业,服务校企合作。

(一)研究内容建议

1.宏观理论研究

宏观理论研究主要探索内部建设规律,建立如何研究、研究什么的理论框架和企业育人的价值体系。可侧重研究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教育系统、就业系统和劳动力市场等环境因素对产教融合型企业育人功能的作用与影响,构建企业主动育人的深层次的文化与价值体系,最终达成研究范式、理论基础和方法共识。具体包括: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教育内涵、产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宏观影响因素、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合作育人的价值判断以及开展跨组织合作与教育培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范式等。

2.中观系统研究

应解决双重功能下企业系统运行的问题,实现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最优化状态。由于企业全方位、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特别是接受学生在企学习,学徒数量不断增加,必然对支持条件提出要求。可从内部建设支撑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教育保障体系为核心,通过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变动关系,以解决企业作为独立系统自适应与系统架构演变的问题,探索实现教育服务活动系统构成要素的最优化结构组合,构建开放、协商、共建、共享的制度体系。具体可从企业教育服务的角度探究企业内部管理层、机构职责与工作流程、体制机制变化研究。具体包括:以研究企业内部子系统(如组织、技术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外部学校等跨组织的关系以及开展育人合作对接的模式,企业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内外部激励制度等);承担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1+X证书制度等企业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层面内在各要素向人才培养要素的转变机制;企业所在行业发展的职业资格与能力分析等。

3.微观实践研究

应解决产教融合型企业在具体合作教育领域怎么操作的问题,侧重从企业兴办职业教育范畴产生的具体实践环节出发,回答基于实践操作的研究诉求,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相关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实践范式,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等方面为企业指明履行职业教育责任的实践路径。如“教什么、怎么教”是企业面临的两个至关重要的课题。“学习成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工作场所进行指导的专业人员、工作任务及学习者本人的处置能力和学习动机”[17]。基于策略与路径研究,促进产教融合在专业、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提质增效,达成推进职业教育具体实践的目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企业实践性课程内容研究与联合开发;企业教师的联合培养与培训;企业学习场所的设置与安排;工作项目与任务方案设计;学生在企业学习成果评价;企业教师与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工作过程知识与工单式、活页式教材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横向课题合作研究模式等。特别是企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学习成果好坏。学生在企业学习的指导教师、学习内容与组织形式、方法与工具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经济效益创造之外的责任。

(二)研究方法建议

为更好地服务产教融合型企业内部建设,研究必须立足企业需求,分析企业产教融合实践过程,改进研究方法,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

1.加强实证调研

精准研究供给是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研究的关键。要通过企业考察、座谈、问卷等形式,加强实证调研,了解企业内部建设在实践中对理论研究的切实需求,坚持实践和问题导向,以此作为研究的起点。同时要根据企业类型和发展阶段的特点开展研究。学生从学校到产教融合型企业学习,无论深度、广度都应超越一般校企合作的要求。而当前产教融合型企业处在试点和摸索阶段,对此不急于过早进行成效评价,而应从内部建设着手提高教育供给主体质量的角度出发,把握过程做法和评价,注重实践经验总结和提升。

2.倡导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

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体地位如何保障,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双重属性决定了理论界要倡导进行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通过多学科透视产教融合型企业,加深对其认识与理解。区别于职业院校研究重心关注“学校、学习和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内部研究要更关注“企业、工作学习和职业的教育”三要素构成的领域。要立足校企区别,分析产教融合型企业在校企协同育人中的优劣势,开展企业的教育性赋能。要强化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具有教育属性的机构、工作场所是学习场所的基本认知的研究站位。要跳出企业,平衡企业经济利益、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向产教融合型企业转变。鼓励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会同各学科专家、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形成跨学科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体系。

3.借鉴和反思优秀经验

当前产教融合型企业内部建设研究尚未全面深入铺开,难以着手,则可以从政策指引、产教融合实践和国别比较作为研究的起点,特别是借鉴具有企业教育与文化传统的德语区国家经验,拓宽研究的理论基础,如德国的企业研究把职业学、企业社会学和工业社会学也纳入到研究的基础学科中来,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实践提供理论引导。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我国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点和新职教改革的创新制度设计,最终必然要形成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可复制推广模式,达到国际可交流的高度。

猜你喜欢

产教育人融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