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深度融合
2022-11-28李仁海
李仁海
摘要:数字人文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融合发展符合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二者的深度融合是指将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思维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紧密结合,丰富红色档案呈现形式的同时,增强红色档案资源利用价值和人文属性。红色档案资源具有宣传和教育功能,数字化开发有助于加速红色文化传播和红色教育的开展,为实现这一目标,需重点加强红色档案资源整合,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机制,形成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合力。
关键词:数字人文;红色档案;逻辑理路;深度融合
当前红色档案资源開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相应地数字人文研究的兴起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理念、新方法。数字人文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能够以红色档案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知识本体的数字保护和应用,实现对红色档案信息资源采集、加工、组织、整合的一系列处理,进而实现红色档案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更好地发挥红色档案资源的作用[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找到数字人文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深度融合的切入点,通过构建多元协作主体,完善相应制度机制,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加速红色文化传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1数字人文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融合的基本路径
1.1数字化技术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融合
数字化技术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融合需要实现数字化采集、数据化组织和关联化存储。一是数字化采集。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围绕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某一主题,对于分布在不同主体、不同地域的红色档案资源进行全面收集,并运用文字扫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光学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对采集上来的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达到数字化格式标准[2]。二是数字化组织。在数字化技术赋能之下,按照元数据方案和相关数据标准,借助文字挖掘技术、知识图谱技术、语义分析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文本分类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等对海量数字化红色档案资源进行主题聚类分析和精准描述,实现红色档案资源内容组织融合。三是关联化存储。通过对红色的安资源分类存储,能够形成输入、管理、输出为一体的数据库。而红色短资源数据库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有助于提升红色档案资源建设水平,相应地也能够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档案数据。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构建更有特色、分类明确、信息完整的数据资源体系,而数据库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红色档案数据资源建设的要求。在红色档案资源主体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针对数据库存在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提取出结构化数据,为后期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奠定有利条件。
1.2数字化思维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融合
数字人文既能够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当前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可以利用到红色档案资源开发领域。可以说,数字人文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与人文领域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同时也生成了更为多元化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可以为其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实践手段,同时也能够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提供全新的研究视角。数字人文与红色档案资源的深度融合,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借助数字人文技术对红色档案资源蕴含的人文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传统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很难做到对红色档案资源的深度挖掘,虽然会“面面俱到”地对红色资源信息进行展示,但却没有体现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和人文内涵,因此也难引发关注者的情感共鸣,无论是在宣传效果还是在教育意义上能够起到的作用都十分有限,数字人文作为新的研究视角和技术手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文知识扩展的跨学科研究和合作,为新时期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难得机遇,同时对红色档案资源整合、存储、利用、开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在数字人文技术的支持之下能够进一步提升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深度,并借助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全媒体技术为红色档案资源呈现提供更为多元化的载体和窗口[3]。
2数字人文与红色资源开发深度融合的价值体现
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能够体现其多重价值,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社会时尚、培养公众的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将数字人文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为青年群体接受红色教育提供载体,提升青年群体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引导社会公众形成正向价值观。
2.1红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加速红色文化传播
红色档案资源既以物质形态存在,也以精神文化形式体现,是国家记忆和集体记忆,档案管理部门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档案资源的文化价值。数字人文背景下,在红色的资源深度开发过程中可以借助数字人文技术实现红色档案数字转化,更好地为红色档案资源的传播提供载体和条件。档案管理部门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深刻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通过数字转化,以更贴近群众、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红色文化。例如,当前部分档案馆在红色档案资源宣传过程中通过微视频形式将红色经典故事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相结合,再现革命时代的峥嵘岁月,再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通过满足社会公众的怀旧心理,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观看红色经典故事,也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情感共鸣,加深了对红色历史和红色精神的理解。数字人文视域下,在红色档案资源数字化加工过程中要满足社会公众的审美习惯和审美需求,找到与社会公众契合点,这样才能够盘活档案管理部门的红色档案资源,才能够充分发挥红色档案资源的教育意义,才能够实现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要充分利用数字人文技术的优势,打破红色文化的传播时空界限,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果。
2.2红色档案资源的智慧化建设助力红色教育开展
档案管理部门本身就承担着爱国主义宣传和教育青少年的重任。档案馆在红色档案资源挖掘过程中应从档案馆本身的职能定位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红色档案资源的育人价值。数字人文非常注重人文服务和人文精神传播。档案管理部门通过数字人文与红色档案资源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能够为党史学习教育、社会主流价值宣传提供丰富的红色档案素材。数字人文多元开放特征使其成为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强国”“云端课堂”“线上直播”等多种方式,能够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多角度、多阵地表达,其中鲜活的革命案例和深刻的革命精神有助于社会公众道德规范建立。部分档案馆开展的红色教育活动就是红色档案资源与数字人文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果。通过线上直播老党员、老英雄的革命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感召青年,进一步增强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红色教育氛围。数字人文视域下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智能工具,使社会公众在网络空间就可以接受红色教育,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激发社会公众的红色血脉,进而提升红色教育效果。
3数字人文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3.1构建多元主体协作机制
在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开发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理应承担起主体责任。从目前看,要想实现对红色档案资源的集中整合、开发利用,还需要多个主体的参与,特别是当前很多重要的红色档案资源分布广泛,保存主体过多,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如果仅仅依靠档案管理部门难以实现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全覆盖收集,也难以依靠单一主体实现对红色档案资源的深度开發。因此在数字人文背景下,档案管理部门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建多元主体协作模式。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政府在推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本地区红色档案资源的分布状况,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要与党史部门、博物馆、纪念馆,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对不同部门的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深度整合,构建红色档案资源合作共享平台,为红色档案资源跨领域、跨系统、跨部门流通创造有利条件。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数字人文技术的优势,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与数字人文团队合作。充分利用融媒体技术、数字处理技术,建立深度关联内容、共建共享数据的开发系统,实现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多元开发,进一步提升红色档案文化宣传效果,增强红色档案资源与用户之间的黏性。
3.2构建红色档案资源整合机制
红色档案资源是社会记忆,也是国家记忆、民族记忆,因不同主体、不同时间段呈现出差异性和多元性。因此在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和开发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红色资源来源的多元性和载体的多样性。在构建红色团资源整合机制过程中,要从本地红色档案资源具体情况出发,坚持纵向历史发展和横向逻辑建构原则,形成立体式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体系。一是要重视社会层面的红色档案资源收集,红色档案资源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很多见证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重要物品都是红色档案资源收集的对象。因此应面向社会构建开放式的红色档案资源收集系统,通过跟踪收集、主动收集、接受捐赠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市民、民间机构、协会和红色档案资源收藏者进行红色档案资源收集[4]。此外,还要将老红军、老战士口述档案作为红色档案资源收集的重要对象,进一步丰富红色档案资源的多元记忆,实现红色资源与大众记忆的有效衔接,进而更好地引导社会公众对于红色档案资源的认知和理解,形成更为系统开放、层次合理、结构紧密的红色档案资源有机体系。二是要重视红色档案资源的鉴定工作,由于红色档案资源载体不同、来源不同,相应地也增加了红色档案资源鉴定难度,在鉴定过程中既要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也要坚持“档案姓党”的基本政治立场。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下,按照相关制度规范和要求,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科学鉴别,进而形成有厚度、有立场、有深度的红色档案资源体系。三要加强红色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要依托数字人民技术实现对传统档案资源载体的数字转换,要加强不同系统、不同平台、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互动,打破红色档案信息资源的流通壁垒,进一步丰富红色档案数据库内容,为后续红色档案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3.3创新红色档案资源呈现形式
数字人文背景下,数字人文技术为红色档案资源展示提供了全新的场景和技术手段,有利于红色档案资源的呈现和内涵表达。红色档案资源故事化组织需要从主体和客体两个层面构建,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从时间、地点、人物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档案管理部门在红色档案资源呈现过程中可以借助可视化工具和平台对红色文化资源分散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等相关信息进行紧密串联,让受众主动地参与到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之中,进而建立起红色档案资源与受众群体的紧密联系,通过讲好红色故事,更好地传达红色理念。在具体呈现方式上可以从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物体等角度出发。从人物叙事角度看,红色档案资源存在着大量的英雄人物,这些素材通过加工之后,完全可以成为红色精神宣传的重要载体。从地点叙事角度看,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红色档案资源,这些红色档案资源呈现出跨地域分布态势,因此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要紧密地结合本地区的红色档案资源禀赋[5]。从时间叙事角度看,通过时间轴的叙事方式,能够更好地展示红色档案资源的时间跨度,能够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梳理红色事件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事件叙事角度看,事件本身就是红色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更好地揭示革命历史真相。从物品叙事角度看,物品本身就蕴含着红色精神烙印,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物品也是红色精神展示形式。综上,在红色文化档案资源呈现形式上,可以围绕以上五点进行联动和创新,进一步提升红色档案资源展示效果。
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数字人文所带来的思维创新和技术影响,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因为红色档案资源分布广、载体多、内容丰富,更是因为红色档案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要想契合人民群众需求,就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以更贴近群众的形式展现红色档案资源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借助数字人文关怀,以数字人文技术为手段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提炼,形成内容丰富、呈现多样的红色档案资源宣传窗口和平台,进一步提升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艳红,陈晶晶.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时代价值与路径选择[J].档案学研究,2022(03):68—75.
[2]赵红颖,张卫东.数字人文视角下的红色档案资源组织:数据化、情境化与故事化(摘编)[J].中国档案,2022,(04):77.
[3]陈建,朱海月.红色档案建构乡村记忆的功能与路径分析——以临沐县朱村为考察对象[J].档案与建设,2022,(04):17—19.
[4]谢诗艺,杨珮琪.建构群体认同: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逻辑理路[J].档案与建设,2021,(12):26—29.
[5]翟乐,李金格.数字人文视阈下红色档案资源的遴选、组织与开发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21,(12):174-17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