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羊肚菌交配型检测的半地下式暖棚减产原因分析

2022-11-28夏伟伟高春燕贾保太王朝江

食用菌 2022年6期
关键词:暖棚羊肚交配

夏伟伟 高春燕 李 慧 贾保太 王朝江*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宁晋县农业农村局,河北邢台 055550)

羊肚菌栽培简单粗放、效益高,是近几年栽培面积急剧增加的食用菌之一。羊肚菌鲜菇上市越早价格越高,因此,北方掀起了暖棚栽培羊肚菌潮。半地下式暖棚相比平地式暖棚,具有更好保温保湿的特点,成为栽培羊肚菌的理想场所。因此,有蔬菜大棚直接转产或被租赁转产羊肚菌。但有众多大棚的栽培效果不理想,产量低,甚至绝收,且原因并非重茬引起的。

栽培羊肚菌需要购买大量栽培种、营养袋,每667 m2投入7 000~8 000 元,且初次栽培还需高薪聘请技术指导专家,所以一旦栽培失败,就会损失惨重。许多栽培户和研究人员将减产绝收的原因归咎于菌种老化、污染,营养袋灭菌不彻底,原基形成期的环境不稳定等[1−2]。是否仅是上述原因造成减产绝收还有待商榷,如出菇环境调控因素,半地下暖棚的温度逆境是可以调控的,在浇催菇水时基本不出菇,也不是大水逆境造成;杂菌因素,在笔者团队指导的栽培户,已具有识别菌种是否被污染的能力;灭菌因素,制备营养袋时,一般能控制好麦粒含水量,经高压灭菌,杂菌已被彻底杀灭。因此,半地下式暖棚出现的低产、绝产的原因需要从其他方面深入细致地分析,以进一步为羊肚菌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笔者针对当地合作社出现半地下式暖棚减产问题进行调研,并从菌丝存活状态角度查找原因,现总结如下,供广大栽培户和同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用打孔器取4 个减产代表棚的菇体处、菇体外围5 cm处、覆膜处有菌丝和无菌丝的2~5 cm深处土样。取样前刮去表层土2 cm,以排除菌霜DNA 干扰。每处取3个样,3个取样位点大体呈三角形。

羊肚菌交配型引物[3]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表1)。仪器为T100−PCR 仪,美国Bio−Rad 公司。

表1 羊肚菌交配型引物序列

1.2 试验方法

1.2.1 减产的半地下式暖棚栽培管理情况调查

调查减产半地下式暖棚的栽培地点,所用棚结构、规格,土壤质地与播前处理以及栽培时间、品种、播种量、播种方式、发菌与催蕾等过程管理细节。

1.2.2 减产的半地下式暖棚出菇情况调查

调查包括出菇多寡、出菇位置、地表菌丝状态和营养袋基质颜色变化等情况,而后归纳分析,并确定各型代表性棚为后续研究对象。

1.2.3 减产的代表棚羊肚菌菌丝存活状态检测

羊肚菌菌丝存活状态指土层中菌丝有无、两个交配型是否齐全,可通过羊肚菌交配型引物以土层中DNA 为模板的扩增产物电泳条带测得,借以判断土层中羊肚菌菌丝是否具备出菇能力。

土样取回后压烂,拌匀过筛(孔径为0.85 mm),其中部分用于烘干法(55 ℃,24 h)测含水量(土样中水/土样湿重×100),部分用于CTAB法提取DNA。

提取DNA 以10 mL 离心管为容器,提取前预测得其最大湿土容量为3 g,2%CTAB 裂解液最大加量为2 000µL,1%CTAB 沉淀液最大加量为7 200µL,利用最大的样品量获取DNA,以排除因土样量少造成的提取失败干扰。

交配型扩增反应体系25µL,其中土样DNA 2µL,上下游引物各1µL,2×ES Mix12.5µL,ddH2O 8.5 µL;扩增程序:94 ℃ 3 min,(94 ℃ 1 min,50 ℃30 s,72 ℃ 1 min)×32,72 ℃ 5 min[3]。

1.2.4 平地式暖棚的出菇情况调查

为准确找出半地下式暖棚减产原因,在宁晋县尧台村,选择与其具有相同菌种来源、播种时间、播种量以及管理措施的同背景平地暖棚栽培区,进行对比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减产的半地下式暖棚栽培管理调查结果

合作社栽培羊肚菌园区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李村,有80座半地下式暖棚,棚墙体三面土垒,棚底下沉0.6 m,棚长90 m,宽8 m,棚顶及棚阳面有膜搭茬通风孔隙,土壤为壤土。播种前15 d,每667 m2撒石灰100 kg,用小型旋耕机翻耕。播种前2 d栽培地浇透水,水下渗后播种。栽培品种为六妹系列G8,用种量为225 kg/667 m2,播种前将菌种揉碎至直径0.5~1.0 cm颗粒。

2021 年 11 月 26 日播种,当时土壤温度为 9 ℃,棚内温度为7 ℃。播种方式采用平地按畦沟播,畦面宽1 m,畦间留0.3 m 走道。播种时将菌种均匀撒在开好的条状沟内,然后整平,覆土3~5 cm。播种后畦面覆盖扎有透气孔的黑色塑料薄膜,膜宽同畦面。播种后3 d,土壤表面可见稀疏的菌丝,7 d菌丝量增多,10 d 后摆放外源营养袋,掀开塑料薄膜,放入营养袋后再盖好薄膜。营养袋用量为2 200袋/667 m2,单袋湿重1 kg。

发菌期间温度一直稳定在3~10 ℃,不喷水,覆膜避光培养菌丝。2 月25 日菌霜开始消退,菌丝变黄,畦面上已有少量原基形成,此时开始催蕾管理。方法是揭开塑料膜,晾3 d,然后大水漫灌整个畦面。同时温度管理为中午棚外温度高时,卷起覆盖物提高棚温;温度低时,撑开通风口薄膜降温,以拉大棚内温差,如此刺激3~5 d,同时给以散射光照射。7~10 d 后,有些棚有原基出现,但在膜间走道原基多,畦面上少;有些棚20 d 后仍未现蕾。调查发现在浇催菇水前各棚土层表面均有大量菌霜,浇水后则全部消退,其间一直保持棚内温度为6~14 ℃,土壤温度8~12 ℃,空气相对湿度85%~90%,均适合原基发生及子实体生长。

2.2 减产的半地下式暖棚出菇情况

现场调查多个菇棚后,发现所谓出菇多的棚内也出菇不多;地表菌霜消退,说明催菇水有清退菌霜的作用;营养袋基质变黑塌瘪,说明基质持续处于高水分环境中,在细菌作用下腐败变质。根据出菇量和地表有无菌丝可将减产菇棚分为4 种类型(图1)。

多菇棚(图1a)。此棚特点是出菇多的位置在薄膜搭茬的间隙走道区,顺走道远观似一条菇带,而覆膜处散生菇稀疏。覆膜下和膜间隙地面都有菌丝冒出土层,后者也比前者多,且成片或有菌霜,发白呈带状。但因浇催菇水前的菌霜已消失,此应为二次菌霜。

少菇棚(图1c)。该棚出菇情况同多菇棚,差别是膜间隙区域的菇更少。

无菇有菌丝棚(图1b)。此棚薄膜覆盖面和膜间隙处都无菇,但覆膜处有散片状分布的菌丝,膜间隙处能看到条带状发白的菌丝或菌霜。

无菇无菌丝棚(图1d)。该棚情形和无菇有菌丝棚相近,不同之处是在覆膜处连散片状的菌丝也没有,膜间隙处有菌丝或显菌霜。

图1 4种减产的半地下式暖棚

另外,无菇有菌丝棚在催菇前是有原基或幼菇的,浇水后不再出菇,表明催菇时,浇水对菇体有损害。多菇棚、少菇棚出菇部位本应在覆膜处畦面,但出菇量比膜间隙区还稀疏,表明覆盖薄膜明显抑制出菇。覆膜的畦面与膜间隙处的差别,主要是后者透气性好,故推测覆膜伤害丝,使菌丝活力下降,不但影响出菇,且对催菇水造成的逆境抵抗力变弱(表2)。

2.3 减产的半地下式暖棚羊肚菌菌丝存活状态

烘干法测得菌丝含水量为16.5%~16.8%,虽偏低,但取样时却极易捏成团块。

羊肚菌两个交配型引物扩增的7 个位点,共21个重复的土样(土样来源编号如表2)中菌丝DNA产物电泳条带见图2,图2 中上半部为Ⅰ型产物,下半部为Ⅱ型产物,同一土样的Ⅰ、Ⅱ交配型产物电泳图上下对应。

图2 土样DNA两个交配型扩增产物电泳图

表2 减产的半地下式暖棚出菇表现

由图2可以看出,2个交配型在同一土样中被检出,或1个交配型被检出的机会随着出菇变少、菌丝消失而明显降低;任一交配型未检出的机会,在各种出菇状态下都存在,催菇水前后无菇也无菌丝的检出机会最高,与各棚出菇多少和不出菇的表现基本吻合。说明出菇的土层中羊肚菌菌丝并不密,且出菇边土层菌丝又比出菇处土层少;菌丝分布在浅层土;栽培期间羊肚菌菌丝存在减少消亡现象。

2.4 平地式暖棚出菇情况

该类棚出菇整体良好,菇密集区位于覆膜下,未出现成片无菇区,覆膜间隙的菇大部分在覆膜的边缘,呈明显的菇垄状,间隙区菇少呈空心状态(图3)。结合减产半地下式暖棚多菇处2 个交配型菌丝检出机会多的结果,表明正常高产菇棚,覆膜下才是出菇多和菌丝密集的地方;营养袋基质多呈白色,表明覆膜期间细菌腐败程度低。

图3 平地式暖棚羊肚菌出菇

两种暖棚的出菇现状表明,同等情况下,仅棚底是否下沉结构差别就可带来不同的栽培羊肚菌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3.1 羊肚菌菌丝存活状态制约其产量

出菇不稳定是羊肚菌生产的最大问题和难点,两个交配型基因同时存在,才能实现子实体正常发育和产生子囊孢子[3],并引导研究者将解决不出菇问题的侧重点放在菌种的交配型检测上[4]。研究则进一步证明,即使在相同菌种的遗传背景下,土层中羊肚菌菌丝仍存在着数量减少、交配型丢失等存活状态变化,从而导致减产、绝产等后果。

3.2 覆膜等常规管理影响羊肚菌菌丝存活状态

首先从菌丝由多变少和转向间隙区出菇的成因分析,相对于膜间隙区覆膜下部是羊肚菌菌种和营养袋密集处。半地下式暖棚的覆膜下出菇却少于间隙区,而两区在覆膜前的菌丝表观状态基本相同,据此推测覆膜改变了菌丝存活状态。对于土壤水分高且易保持的半地下暖棚来说,长时间覆膜(即使膜上有透气孔)因水的反复蒸发和凝结滴落终究会造成表层土湿度高、缺氧。羊肚菌是好氧菌,且菌丝主要分布在浅层土,长时间缺氧必然导致其生长乏力或死亡。

分析浇催菇水前有菇而后不出菇的成因可知,覆膜下菌丝数量、存活状态与覆膜造成的缺氧状态相关,存在高湿度下菌丝变少、活力变弱的情形,此时再遇大水(催菇水),缺氧加重,菌丝进一步弱化,最后导致水后无菇。

由此可见,覆膜虽可促进羊肚菌菌丝萌发,保持土壤墒情,提高菌丝活力,但因半地下式暖棚棚底含水量高,湿度过高阻断氧气供给,从而抑制菌丝活力,最后导致减产或绝收。因此,覆膜有利弊,切忌机械照搬。把握好覆膜时间,在覆膜后根据墒情适当透气。

猜你喜欢

暖棚羊肚交配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冬日暖棚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亚洲玉米螟交配率和交配次数与其日龄、性比和精巢大小的关系
市政工程冬季施工桁架暖棚安装与耗热计算
羊肚菌补肾壮阳
牦牛暖棚的调研与建议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