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儿童急性荨麻疹辨治经验

2022-11-28付常辉杜洪喆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桑白皮皮毛风团

付常辉 杜洪喆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 300381

急性荨麻疹是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以皮肤出现风团样皮疹,伴有瘙痒为临床特征的皮肤病,骤起骤消、时隐时现为其特点,古称“瘾疹”。通常脱离过敏源症状可缓解,但近年来慢性荨麻疹发病率逐渐增高,故针对急性期治疗并预防其转变为慢性更需要被重视,也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笔者通过内外辨证治荨麻疹,屡获奇效。

1 审证求因

1.1 瘙痒时现主辨寒热 瘾疹此起彼伏,瘙痒难忍,究其原因,外风为六淫之首,致痒最为常见。古代将荨麻疹分为“赤疹”与“白疹”[1],若盖以风邪论治,恐由瘾疹而变为疮疹。因此需有寒热之分,夹寒时皮疹多色白,舌白,咽不红,即“白者,遇温暖而后灭”[2]。夹热时皮疹鲜红,舌红,咽充血,伴有口渴,正所谓:“赤者,遇凉清而后消”[3]。辨寒热可根据皮疹颜色、舌脉、兼症不同,另外,可借鉴贾六金以毳毛竖立辨风寒袭表的经验以分寒热之别[4]。

外风始犯于皮毛腠理,肺外合皮毛,故皮疹、瘙痒等皮毛之病和“肺”关系密切。另肺为娇脏,位居上焦,易被六淫所伤,急性荨麻疹患儿多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咯痰等肺卫不固表现,基于此理论,以宣肺祛风法为治则,若皮疹鲜红,则可宣透肺热;皮疹色白,则可宣肺散寒。

1.2 反复发作重分虚实 荨麻疹反复发作和内因紧密相连,荨麻疹患儿多具有特异性体质,表明其脏腑功能已有异常,且荨麻疹的发生与过敏因素有密切关系,除物理性接触外,其变应原可来自消化系统,故病位可责之于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异常可使患儿体质特异,易发瘾疹并反复发作。

当代名医陈宝义善用藿连保和汤加减治疗食滞湿阻型荨麻疹[5],以调和脾胃法治疗荨麻疹,疗效甚佳。《内经》曰:“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脾胃实可见嗳腐吞酸,口臭便秘,腹胀腹痛,手足心热,咽部充血,舌红苔白厚。脾胃虚可见气短乏力,唇甲色淡,面色淡黄,纳少腹凉,舌淡不红,苔白不厚。

2 随症而治

2.1 宣肺祛风可治标 荨麻疹的治疗以“荆芥、防风、薄荷、牛蒡子”为药组,进行加减。兼夹热邪,则轻用荆防,重用薄荷,同时加以僵蚕、蝉蜕疏散风热。兼夹寒邪,则重用荆芥。祛风的同时结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偏寒者加用当归、川芎、赤芍,偏热者加用丹参、紫草。虽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称,然丹参偏寒、川芎偏温,故分而用之。

肺主身之皮毛,故以热为主者,取黄芩、桑白皮清肺、泄肺而祛皮毛之邪;以寒为主者,用麻黄、杏仁宣肺行卫气。兼夹湿邪可取桑白皮宣肺,取提壶揭盖之意,薏苡仁健脾畅中,茯苓皮渗下。且桑白皮、茯苓皮蕴含以皮治皮之理。正如《成方便读》记载:“皆用皮者,因病在皮,以皮行皮之意。”

2.2 调理脾胃以治本 笔者常用藿连保和汤加减消食导滞,六君子合四物汤化裁补气益血。体质偏寒需健脾除寒,健脾可加白扁豆、木香之类,除寒可用高良姜、砂仁之品;体质偏热可醒脾祛热,醒脾可选薏苡仁、茯苓之属,除热可用牛蒡子、全瓜蒌之类。

若儿童舌苔厚腻,则用焦槟榔,行气祛积。若考虑患儿幼体娇弱,非槟榔力能所受,可用大腹皮代之。槟榔、大腹皮分别为同一种植物的种子与果皮,一力强一力缓,轻者可选大腹皮,重者可用焦槟榔。

2.3 用药加减慎攻伐 小儿脏气清灵,治病慎用攻伐太过之品,如苍术之燥,附姜之热,龙胆草之寒,虫类药之毒,此类药物易伤正气,应慎用或取效即止,若痒甚者可白鲜皮、地肤子以止痒。痛者可合用芍药甘草汤止痛。大便偏干可用生地、芍药养血润肠通便。大便偏稀可用薏苡仁、萆薢健脾渗湿。湿重者可利湿,选用冬瓜皮、泽泻、萆薢。热甚者重以解毒,酌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马齿苋。

3 愈后防复

治疗急性荨麻疹时,西医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6],抗组胺药物服用方便,起效快,但停药后易重新出现皮疹及瘙痒。中药可口服中药汤剂,其除缓解急性瘙痒症状外,更能预防短期频发。

治疗急性荨麻疹获效较易,巩固较难,预防复发首先强调去除病因,其次要在急性症状缓解后,使用中药善后收工,可从中焦入手,调理脾胃、清透余邪,另外尚有通过调理脾胃以调整体质偏颇的报道[7],脾胃中焦功能恢复正常,则体质调和,瘾疹不宜再发。

4 验案举隅

患儿女,4岁。2020年6月就诊。主诉:后背及四肢风团样皮疹2d。现病史:患儿昨日因“受风”后背及四肢出现风团样皮疹,连及成片,颜色鲜红,伴有瘙痒,自行口服“氯雷他定糖浆5ml qd”皮疹消退,今日再次出现风团样皮疹,性状同前,无咳涕,体温正常,无肢体关节疼痛,无腹痛,纳可,二便调。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及接触过敏史。查体:神清、反应可,呼吸平,咽充血,扁桃体Ⅰ°,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后背及四肢散在风团样皮疹,颜色鲜红,伴有抓痕。舌红、苔白厚,脉浮数。辅助检查:WBC 8.2×109/L、N 60%、L 23%、E#0.17×109/L、CRP<10mg/L。西医诊断:急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风热证(夹滞)。治则:疏风宣肺、消食导滞。处方如下:荆芥10g、薄荷6g(后下)、地肤子10g、牛蒡子10g、莱菔子10g、牡丹皮10g、白鲜皮10g 、桑白皮10g、丹参9g、蝉蜕6g、僵蚕10g、黄芩10g、连翘10g、竹叶10g、焦槟榔10g、砂仁6g、生甘草6g。共3付,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服用150ml,分3次温服。

3d后患儿复诊,荨麻疹未再发作,无其他明显不适,腹胀较前好转,予口服沙棘干乳剂10ml bid治疗7d。6周后电话回访患儿荨麻疹未现。

在辨治急性荨麻疹时,针对荨麻疹“发时瘙痒”主辨风寒风热,针对荨麻疹“反复发作性”主分脾胃虚实。风热之邪侵袭皮毛,腠理不固,肺气不宣,故皮疹颜色鲜红、瘙痒难忍,脉浮数。湿邪不重故无渗液。食滞胃肠,则腹胀、苔白厚,反复发作。舌脉症相参,本患儿可辨为瘾疹——风热证(夹滞)。治疗上外以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僵蚕疏风散热,丹皮、丹参凉血,黄芩、桑白皮清肺热泄皮毛之邪,内以莱菔子降气通腑、焦槟榔消食导滞、砂仁醒脾。连翘清热解毒、竹叶清热利小便。地肤子、白鲜皮止痒,白鲜皮、桑白皮、牡丹皮蕴“以皮治皮”之理。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复诊后以沙棘干乳剂调理脾胃善后收工,沙棘可健胃消食、活血散瘀。故而取得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桑白皮皮毛风团
黄芩配伍桑白皮的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字母浓汤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内外兼修”的桑白皮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先看皮毛
UPLC法同时测定桑白皮中8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