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大字典》(第2 版)的书证迟后和义项不足
——以《老子》为例

2022-11-28张道升张学辉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书证义项老子

张道升,张学辉

(合肥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引言

《汉语大字典》是由四川、湖北两省300 多名专家、学者和教师经过10 年努力编纂而成的,1990 年的首版共收楷书单字56,000 多个;2010 年修订后的第2 版,经几百位专家学者努力,修改了硬伤、增补了内容,同时增收新字头6,000 余个,第2 版共收楷书单字60,370 个。《汉语大字典》(2010 年第二版,2018 年缩印本)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释义最全、最具权威的一部汉语字典。

《老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哲学文献,截至1949 年之前,《老子》中文传世版本就有600多种,外文译本就有70 多种。《老子》五千言,字字珠玑,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世界思想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段玉裁在《广雅疏证·序》中说:“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1]1可见“义”在汉字中的作用。《汉语大字典》在义项处理上,源流并重是其主要特点,即编纂者力求做到每个字的每个义项的引用书证是最早的;义项的全面性是其另一重要特点,即《汉语大字典》应该收全所有义项。但是,义项是发展的,再加上当时编纂条件的限制,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找到每个字的全部义项,并且找到每个义项的最早用例,实属不易。因此《汉语大字典》在这两方面也有许多不足:一方面《汉语大字典》涉及面极广——从古代到现代,所引书证和所概括的义项不能完全准确、全面;另一方面一些学者虽做过相关领域的研究,但是对于《汉语大字典》还是远远不够的。《老子》作为一部重要的古代文献,对《汉语大字典》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篇论文以2003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陈鼓应先生的《老子注译与评介》[2]1-492为蓝本,以《汉语大字典》(第二版)[3]1-5727为依据,试从《汉语大字典》的书证迟后与义项不足两方面来论述,希对《汉语大字典》的完善有所帮助。

一、书证迟后

源流并重是《汉语大字典》的主要特点之一,即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汉字字义在不同时期的产生、发展、演变状况。“每个义项必须首先选取一个最早的例证”[4]146,历时性汉语字典义项例证的“始见书”,是反映字义产生时代的依据和证明。《汉语大字典》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一)事之一

《汉语大字典·一部》:事情。《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按:《老子》第三十章:“其事好还。”

《老子》第三十章的“事”为“事情”的意思,《老子》比《论语》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二)事之二

《汉语大字典·一部》:治理;办理。《增韵·寘韵》:“事,治也。”《战国策·秦策四》:“齐、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

按:《老子》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老子》第五十九章的“事”为“治理;办理”的意思[5]6,《老子》比《战国策》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三)信

《汉语大字典·人部》:相信;信任。《广韵·震韵》:“信,重也。”《字汇·人部》:“信,不疑也。”《论语·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按:《老子》第十七章:“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第十七章“信”为“相信;信任”的意思,《老子》比《论语》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四)去

《汉语大字典·厶部》(页):失掉;失去。《史记·李斯列传》:“(李斯)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

按:《老子》第二章:“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二章的“去”为“失掉;失去”的意思,《老子》比《史记》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五)奇

《汉语大字典·大部》:奇邪;诡异不正。《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问答》:“擅兴奇祠,貲二甲。可(何)如为奇?王室所当祠固有矣,擅有鬼立殹为奇,它不为。”

按:《老子》第五十八章:“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老子》第五十八章的“奇”为“奇邪;诡异不正”的意思,《老子》比《睡虎地秦墓竹简》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六)唯

《汉语大字典·口部》:象声词。应答声。用于对尊长,表恭敬。《广雅·释诂一》:“唯,应也。”《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按:《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老子》第二十章的“唯”为“应答声,用对尊长,表恭敬”的意思,《老子》比《论语》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七)善

《汉语大字典·口部》:和善;慈善。《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亲如兄弟。”

按:《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

《老子》第八章的“善”为“和善;慈善”的意思,《老子》比《管子》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八)徹

《汉语大字典·彳部》:周朝的田税制度。《广雅·释诂二》:“徹,税也。”《论语·颜渊》:“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徹乎?’”何晏注:“周法什一而税谓之徹。”

按:《老子》第七十九章:“有德司契,无德司徹。”

《老子》第七十九章的“徹”为“周朝的田税制度”的意思,《老子》比《论语》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九)废之一

《汉语大字典·广部》:倾圮;坍塌。《说文·广部》:“废,屋顿也。”朱骏声通训定声:“倾圮无用之意。”《淮南子·览冥》:“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按:《老子》第三十九章:“地无以宁,将恐废。”

《老子》第三十九章的“废”为“倾圮;坍塌”的意思,《老子》比《淮南子》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十)废之二

《汉语大字典·广部》:废弃;废除。《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按:《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老子》第十八章的“废”为“废弃;废除”的意思,《老子》比《论语》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十一)寡

《汉语大字典·宀部》:谦辞。王侯自称,表示寡德。《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赵岐注:“王侯自称孤寡。”

按:《老子》第三十九章:“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老子》第三十九章的“寡”为“谦辞,王侯自称,表示寡德”的意思,《老子》比《孟子》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十二)强

《汉语大字典·弓部》:勉强。《战国策·赵策四》:“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按:《老子》第十五章:“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老子》第十五章的“强”为“勉强”的意思,《老子》比《战国策》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十三)枉

《汉语大字典·木部》:弯曲。《说文·木部》:“枉,衺曲也。”《荀子·王霸》:“辟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按:《老子》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第二十二章的“枉”为“弯曲”的意思,《老子》比《荀子》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十四)故

《汉语大字典·攴部》: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因此”、“所以”。《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按:《老子》第八章:“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的“故”为“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因此’、‘所以’”的意思,《老子》比《论语》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十五)时

《汉语大字典·日部》: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

按:《老子》第八章:“事善能,动善时。”

《老子》第八章的“时”为“时机;时运”的意思,《老子》比《论语》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十六)淳

《汉语大字典·水部》:质朴;敦厚。《广韵·谆韵》:“淳,朴也。”《集韵·谆韵》:“淳,质也。”《淮南子·齐俗》:“浇天下之湻(淳),析天下之朴。”

按:《老子》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老子》第五十八章的“淳”为“质朴;敦厚”[6]121的意思,《老子》比《淮南子》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十七)抱

《汉语大字典·手部》:合。《论衡·无形》:“体气与形骸相抱,生死与期节相须。”

按:《老子》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老子》第十章的“抱”为“合”的意思,《老子》比《论衡》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十八)搏

《汉语大字典·手部》:拾取;攫取。《淮南子·说山》:“獘箄甑瓾,在衻茵之上,虽贪者不搏。”

按:《老子》第五十五章:“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老子》第五十五章的“搏”为“拾取;攫取”的意思,《老子》比《淮南子》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十九)欲

《汉语大字典·欠部》:将;将要。清刘淇《助字辨略》卷五:“欲,将也。凡云欲者,皆愿之而未得,故又得为将也。”杨树达《词诠》卷九:“欲,将也,言未来之事用之。”《汉书·陈胜传》:“胜怒,捕系武王等家室,欲诛之。”

按:《老子》第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老子》第一章的“欲”为“将;将要”的意思,《老子》比《汉书》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二十)志

《汉语大字典·心部》:志愿;志向。《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按:《老子》第三十三章:“强行者有志。”

《老子》第三十三章的“志”为“志愿;志向”[7]157的意思,《老子》比《论语》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二十一)悠

《汉语大字典·心部》:闲适貌。如:悠闲自在。晋陶潜《饮酒二十首》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按:《老子》第十七章:“悠兮,其贵言。”

《老子》第十七章的“悠”为“闲适貌”的意思,《老子》比《饮酒二十首》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二十二)盈

《汉语大字典·皿部》:长;增加。《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

按:《老子》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第二章“盈”为“长;增加”的意思[8]14,《老子》比《史记》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二十三)盗

《汉语大字典·皿部》:窃取和抢劫财物的人。《正字通·皿部》:“盗,凡阴私自利者皆谓之盗。”《论语·阳货》:“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按:《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老子》第三章的“盗”为“窃取和抢劫财物的人”的意思,《老子》比《论语》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二十四)致

《汉语大字典·至部》:详审;推究。《礼记·乐记》:“致乐以治心。”

按:《老子》第十六章:“致虚静,守静笃。”

《老子》第十六章的“致”为“详审;推究”的意思,《老子》比《礼记》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二十五)纪

《汉语大字典·糸部》:规律。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按:《老子》第十四章:“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第十四章的“纪”为“规律”的意思,《老子》比《报任少卿书》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二十六)躁

《汉语大字典·足部》:动。《广雅·释诂三》:“躁,扰也”《广韵·号韵》:“躁动也。”《六书故·人九》:“躁,舁动轻扰也。”《淮南子·精神》:“七月而成,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坐。”

按:《老子》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老子》第二十六章的“躁”为“动”的意思,《老子》比《淮南子》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二十七)闷

《汉语大字典·门部》:不觉貌。《集韵·魂韵》:“闷,闷然,不觉皃。”《庄子·德充符》:“闷然而后应,氾而若辞。”

按:《老子》第二十章:“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老子》第二十章的“闷”为“不觉貌”的意思,《老子》比《庄子》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二十八)饵

《汉语大字典·食部》:食物。如:果饵。卷子本《玉篇·食部》:“饵,《仓颉篇》云:‘饵,食也。’野王案:凡所食之物也。”三国魏曹植《矫志》:“芝桂虽芳,难以饵烹。”

按:《老子》第三十五章:“乐与饵,过客止。”

《老子》第三十五章的“饵”为“食物”的意思,《老子》比《矫志》早,故《汉语大字典》书证迟后。

二、义项不足

兹古斯塔说:“词义是词典编纂者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因为词典编纂者所有的裁夺,几乎都与在词典中如何处理词义有直接、间接的关系。”[9]21字典也是如此,字义是字典编纂者所关注的中心问题。义项主要来源于历代文献典籍和历代辞书、注疏材料。《汉语大字典》在义项全面性上还有欠缺。因为笔者能力有限,考虑到论文的权威性问题,所以下面给出的新义项主要是《老子注译及评介》的观点。

(一)勤

《汉语大字典·力部》:有“(一)qín①辛劳;从事劳作。②劳苦的事,泛指一般工作。③努力;尽心尽力地做。④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到班的劳动。⑤(次数)多;经常。⑥成绩;功劳。⑦慰劳。⑧忧虑;为……操心。⑨帮助;援助。⑩殷勤。也作“懃”。12 通“仅”。少。姓。(二)qí[耄勤]老人之称”等义项。

按:《老子》第六章:“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故训汇编[10]1-2654·力部》:勤,尽也。《广韵·欣韵》。

此处“勤”是“劳倦,穷竭”的意思,可见《汉语大字典》义项不足。

(二)有

《汉语大字典·月部》:有“(一)yǒu①与‘无’相对。②取,获得。③保存;保护。④丰收。⑤果。⑥中国哲学用语。与‘无’相对,指可感觉的实物,最普遍的存在。⑦表示确定的,可计数的。⑧(连用)表示一部分。⑨表示不定指。⑩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11 旧时卑应尊呼唤的应对语。13 尊对卑进见时的习惯用语。15 助词:名词词头,多用在国名、族名、物名之前;用在谓词前。17 相当于‘以’。19 相当于‘或’。21 相当于‘为’。相当于‘于’。通‘域’州域。通‘囿’。拘谨;局限。通‘友’。相亲爱。通‘右(佑yòu)’,佑助;帮助。姓。(二)yòu 通‘又’。表示重复连续;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三)wěi 同‘洧’。古水名。即今河南省双洎河”等义项。

按:《老子》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不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故训汇纂·月部》:有,谓收己也。《战国策·东周策》“齐重故有周”吴师道注。

此处“有”为“据为己有”[11]6的意思,可见《汉语大字典》义项不足。

(三)知

《汉语大字典·矢部》:有“(一)zhī①知识。②知觉;感觉。③知道;了解。④使知道;告知。⑤识别;区别。⑥记忆;记住。⑦表现;表露。⑧主持;掌管。⑨优遇;赏识。⑩交游,交往。11 相契;要好。13 知己;知交。15 病愈。17 欲念。匹配;配偶。助词。用在句内起调节音节的作用。用同‘是’。(二)zhì①同‘智’,智慧。②通‘志’,志气。③姓”等义项。

按:《老子》第三章:“常使民无知无欲。”

《故训汇纂·矢部》:知与智同,谓智故也。《庄子·胠箧》“智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郭庆藩集释。

此处“知”为“伪诈的心智”的意思,可见《汉语大字典》义项不足。

(四)荒

《汉语大字典·艸部》:有“(一)huāng①田地生草,无人耕种。②收成不好,凶年。③荒废;弃置。④指事物严重缺乏。⑤虚;空。⑥亡;败。⑦沉溺;迷乱。⑧不确定的。⑨不合情理的。⑩工业上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11 破烂;废弃物。13 扩大;开拓。15 包括;据有。17 古代离王都最远的地方。19 掩;覆盖。蒙覆柩车的柳衣。惊慌;急迫。通‘肓’。古代医家称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部位。姓。(二)huǎng 同‘慌’。模糊;不真切。(三)kāng 虚。(四)huáng 事情变坏。(五)huang 饥荒”等义项。

按:《老子》第二十章:“荒兮,其未央哉。”

《故训汇纂·艸部》:荒者,宽广之义。《诗·周颂·天作》“大王荒之”孔颖达疏。

此处“荒”为“广,广漠”的意思,可见《汉语大字典》义项不足。

(五)资

《汉语大字典·贝部》:有“(一)zī①货物,钱财的总称。②积蓄。③给予;供给。④给济,帮助。⑤取用。⑥凭借。⑦利用。⑧具有,具备。⑨禀赋,人的才质性情。⑩资料;材料。11 资本家及资产阶级的简称。13 指有地位,声望,阅历等。15 时。17减。19 货,贩卖。21 粮食。23 利,锋利。25 通‘齌’,送。通‘咨’:谋,询问;嗟叹声。通‘齊’,丧服名。通‘至’,到。通‘茨’,填塞。水名。古州名。姓。(二)zì 同‘恣’,放纵”等义项。

按:《老子》第二十七章:“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故训汇纂·贝部》:资,用也。《逸周书·黄门》“资告予元”孔晁注。《老子》二十七章“善人之资”河上公注。《管子·法法》“资有天下”尹知章注。

此处“资”为“取资,借资”的意思,可见《汉语大字典》义项不足。

(六)逝

《汉语大字典·辵部》:有“①往,过去。②死亡,去世。③经过。④助词,无实义,起调节音节的作用。⑤通‘誓’,表决心之词”等义项。

按:《老子》第二十五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训汇纂·辵部》:逝,行也。《老子》二十五章“大曰逝”王弼注。《孔子家语·困逝》“孔子乃逝”王肃注。《文选·班昭<东征赋>》“乃遂往而徂逝兮”吕延济注。

此处“逝”为“行”[12]62的意思,可见《汉语大字典》义项不足。

小结

《老子》一书博大精深,并不是一篇论文、一部注译所能诠释的。《老子》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在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老子》作为中国语言的经典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从《老子》来看,《汉语大字典》的书证迟后和义项不足情况还有待完善。而《汉语大字典》是中国现代字典的典范,应该精益求精,做到准确性、科学性、全面性兼备,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中华文化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书证义项老子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构造的反思与调整*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汉语大词典》书证初始例商补
《辞源》(第三版)金部疏误举隅
智者老子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大型语文类辞书编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