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视角下《警察公共关系》课程体系优化路径探析
2022-11-28彭文静
康 蕊,彭文静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通过运用各种信息传播沟通手段,与社会公众形成双向沟通的互动合作模式,目的是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平衡利益并营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以获得最佳社会效益的一种警务管理方式和过程[1]。而公安院校则承担着培养具有警察公共关系理念意识、专业知识与警务技能等职业素养的教育重任,应以公安部党委《关于创新完善新时代公安人才发展机制的意见》为标准,为社会提供新形势下具有良好素养的警务人才。
一、需求分析理论概述
需求分析理论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是关于课程开发的一种理念,起初应用于ESP 的课程设置。目前,国外学者Hutchinson 和Waters 将需求分析理论主要细分为目标需求分析法(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分析法(Learning needs)。目标需求分析法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能顺利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三个方面:学习者所必须达到的(Necessities),目前所缺少的(Lacks)和希望要达到的(Wants)。学习需求分析法是指学习者主观对于期望所学内容或学习方法等的分析。国内学者陈冰冰认为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NA)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经贸、制造和服务等方面[2]。苏伟认为针对学习者的需求分析有两种目标:一是设计新的课程体系,二是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3]。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课程体系优化设计之前应先进行课程需求分析。因此,本文的需求分析是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我院公安专业开设的《警察公共关系》课程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学生们对该课程的认知与需求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持续优化警察公共关系的课程体系,以促进警察公共关系理论研究与教学研究,从而实现新形势下警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调查研究
(一)调研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以期了解我院公安专业学生对于警察公共关系课程的认知与需求现状,同时根据调研结果与统计分析明确优化课程体系的路径:课程目标、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及考核方式。
2.调查内容
基于前期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授课情况,结合日常教学反馈与期末考试成绩,最终编制了“需求视角下公安院校《警察公共关系》课程体系优化研究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学生个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及需求,第三部分是学生对课程设计需求,第四部分是学生对警察公共关系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等的期望或建议。问卷共计20 项问题,分别为19 项选择题和1 项开放题。
3.调研数据处理
本次调研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完成了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工作,回收有效问卷131 份,问卷有效率为100%,主要采用EXCEL、SPSS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男生占比78.63%,女生占比21.37%。男女生比例也反映了公安专业招生时男女生比例,其中14.5% 的大一学生、71.76%的大二学生、13.74%的大三学生参加了此次调查问卷。《警察公共关系》课程作为公安专业的专业素质拓展课程,在本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在第二学期。5 个公安专业参与此次调查研究的分布情况为:治安管理专业60.31%,公共安全管理专业22.14%,刑事侦查15.27%,交通管理1.53%,信息网络安全监察0.76%,这组数据与我院5 个公安专业现有学生人数分布情况一致。
1. 从学生对警察公共关系的认知与需求方面看:
(1)学生对警察公共关系认知程度。通过学生是否了解警察公共关系与对警察公共关系相关知识是否感兴趣的角度进行分析,数据显示:了解警察公共关系的学生中有70.73%对警察公共关系相关知识是很有兴趣的,不了解警察公共关系的学生中有50%对相关知识表示很有兴趣,同时对于警察公共关系不是很了解的学生中有48.84%表示出比较感兴趣的程度。这组数据表明我院公安专业学生对于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有一定认知程度,同时显示对该门课程有一定的求知欲,也表现出比较高的学习兴趣,这也是研究警察公共关系课程体系优化路径的基础与初衷。
(2)学生了解涉警舆情的途径。通过调研数据发现,学生了解涉警舆情的途径依次为:微信公众号(70.99%)、与他人聊天(67.94%)、新闻APP(67.18%)、教 师 讲 授(65.65%)、公 安 政 务 网(65.65%)、微博(64.89%)、抖音(60.31%)、其他途径(10.69%)。表明学生了解涉警舆情的途径呈现多元化、网络化、社交化等特点,主要通过社交媒体、教师讲授等形式了解最新的涉警舆情,这也与新媒体的兴起与广泛使用存在着高度关联关系,同时该组数据也启示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社交媒体,以获取最新的涉警舆情信息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3)学生认为警察公共关系课程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帮助程度。调研数据显示学生认为警察公共关系课程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帮助程度为:61.83%的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对自己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25.95%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较大帮助,9.92%的学生认为对自己职业发展多多少少有点帮助。数据统计显示有97.7% 的学生认为学习警察公共关系学相关知识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有益,表明学生非常认同该门课程具有知识价值与实用价值,体现了警察公共关系课程专业性、综合性、职业性的课程特点。
2. 从学生对警察公共关系课程设计的需求方面看:
(1)学生对警察公共关系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需求。通过学生对警察公共关系课程内容的需求以及认为学习该门课程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两个维度进行了交叉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警察公共关系策划、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警察与媒体公共关系、警察危机公共关系、警察与公众心理沟通、警察公共关系礼仪等主要课程内容,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依次是案例分析法、教师讲授法、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法、实践锻炼、小组讨论法、第二课堂如讲座论坛、外请民警讲授、双师教学、翻转课堂等。这一数据结论为教师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提供了多元化思路与多样化措施。
(2)学生感兴趣的实训教学内容。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警察公共关系课程实训教学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依次为:警察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策划(84.73%)、涉警舆情现场处置(85.5%)、公安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模拟互动(72.52%)、警察危机公关案例研讨(72.52%)、模拟新闻发布会(68.7%)、公安宣传短视频制作(67.18%)、警察行为礼仪及礼仪知识竞答(58.02%)。这组数据明确了学生对实践化教学的需求内容,同时也为课程实践化教学提供了重点实训内容。
(3)学生期望从课程中提升的专业能力。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希望提升各项能力依次为:基础知识(90.08%)、执行能力(88.55%)、沟通技巧(82.44%)、职业能力(81.68%)、公关意识(80.92%)、心理素质(74.05%)、媒介素养(72.52%)。这组数据表明学生对于警察职业应具有的专业素养有着清晰的认知,同时也体现了警察公共关系课程的职业化特点,为课程实训中教师关注点以及如何设计实训案例提供了方向。
三、课程体系优化路径
根据本次调研结果并结合《关于创新完善新时代公安人才发展机制的意见》拟从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实践化、教学方法丰富化以及课程考核多样化等四个方面优化警察公共关系课程体系。
(一)课程目标优化
警察公共关系课程应确立理念培养、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的“三位一体”的课程具体目标[4]。首先,作为一名警校学生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培养学生时刻以此十六字总要求指导自己的言行,建立警察职业化的理念意识;其次,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警民沟通、警媒互动、危机处理、专题活动策划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此构建警察公共关系理论知识、政治理论以及实践经验一体化的知识体系目标[4];最后,以培养专业化、职业化警务人才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执行能力、沟通技巧、职业能力、公关意识、心理素质、媒介素养等素质能力。
(二)教学内容实践化
《警察公共关系》是一门融合了管理学、警察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新闻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授课过程中应强化理实相结合的理念,突出教学内容实践化。第一,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既有警察公共关系基础知识又具有实践技能的警务人才。对于警察公共关系课程实践内容应以“教学练战一体化”为原则,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建立双师授课机制常态化。警察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培养毕业生在毕业后要迅速适应繁琐的公安执法工作,实现思想意识的迅速改变,执法能力的快速提升[5]。第二,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校局合作,培养学生实践化思维。整合学院与实践部门的资源,将实践部门引入课堂,统筹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融合,科学设计实践技能操作方案,将公安机关的需求融入日常课程教学中。第三,与实践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沟通并构建实践化教学体系,共商共议合作育人机制,将实践部门的警察公共关系工作机制、工作内容以及优秀案例作为实训内容,以此整合理论知识,更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内容实践化程度。
(三)教学方法丰富化
在重视教学内容实践化的基础上,还应持续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更好地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实训教学内容”调研结果,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案例研讨。案例研讨是一种常用于实务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在警察公共关系教学中,可以选取国内外经典警察公共关系案例或涉警舆情案例或危机处理案例,教师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授课案例。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并与同学进行相互交流观点,通过互动、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授课案例中所蕴含的基础知识与处理思路,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为学生创造仿真的工作场景,通过模拟式、互动式的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趣味性。在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教学中,对于警民关系、警媒关系等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选取素材设计情景案例。将学生划分小组,各小组根据情景案例搜集资料制定情景模拟实施方案,在完成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布置场景等准备工作后,根据情景实施方案模拟演示,全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提供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策划与组织、信息搜索、创意创新、团队协作以及语言表达等职业能力。
3. 微课教学。微课教学是将课程教学的重难疑点内容制作成课程片段式的短视频,时长通常在10 分钟以内,可以作为学生拓展知识的途径之一。在警察公共关系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就经典警察公共关系案例的重点分析、热点涉警舆情的现场处置分析或是专题活动策划理论知识的重点讲解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制作成独具特色的微课;同时,实训教师也可以就在实务中处理警察公共关系案件的操作规则、实务技巧、注意事项等方面制作成实用性微课,形成微课教学视频库,以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手机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4.微媒体应用。在警察公共关系教学中,针对公安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模拟互动以及公安宣传短视频制作等教学内容,可以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将学生分组,通过分工协作完成微媒体平台模拟互动、警察公共关系宣传短视频,以培养新媒体时代下警务人才的智商、情商以及媒商。
通过开展案例研讨、情景模拟、微课教学、微媒体应用等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互动性,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搜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此凸显警察公共关系课程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特点。
(四)课程考核多样化
改变传统的期末考试教学考核方式,转为多元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方式,目的是促进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乐于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一是充分利用学院网络在线平台。日常教学中将警察公共关系课程的习题测试设置为单元测试,并将测试成绩纳入综合考评成绩;二是以实践能力为导向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将实践部门的考核意见纳入课程的综合考评,形成双师授课、双师联合考核的方式;三是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考核学生成绩。如案例研讨分析报告、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结合、微视频制作、实践锻炼报告、课程学习评价报告等方式以体现教学内容与实践能力融合,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