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卢水胡族“盖”姓人物考略

2022-11-27盖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2期
关键词:姓氏

盖巍

(开封市博物馆,河南开封 475000)

我国古老姓氏之一的盖姓,最早是汉族姓氏。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 原本仅是汉族姓氏的盖姓,融入了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这主要可以从盖姓的发音上体现出来。 时至今日,一个盖字,作为姓氏可以读作“丐”,亦可以读作“葛”或“郭”,这与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密切相关, 但不论历史上“盖”姓发展如何的繁复,现如今都已逐渐融入我国姓氏文化当中,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国各民族盖姓人数约有25 万,其分布也较为广泛,山东、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云南等省份的局部地区较为集中。

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对于姓氏文化、盖姓及其分布等相关的考证,如姚薇元《北朝胡姓考》、陈连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研究——魏晋南北朝民族姓氏研究》、王盛婷《北朝碑刻胡姓改化姓氏词初探》等;其二,对于盖姓历史人物的相关研究,如孟宪实、刘玉峰《〈盖蕃墓志〉与唐太宗西州移民》, 杨荣新《唐代〈盖巨源墓志铭〉考释》,殷宪《盖天保墓砖铭考》,王庆昱《唐〈盖巨源墓志铭〉再考——以唐与南诏关系为重点》等。目前,尚未见到专门研究古代卢水胡族盖姓人物及历史的论著,盖姓及姓氏文化还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巨大空间。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拟针对古代卢水胡族盖姓人物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以求教于方家。

1 中国古代卢水胡族盖姓概说

中国古代汉族盖姓的源出较为复杂, 以国为姓可以追溯至商末周初,以邑为姓肇始于战国时期。虽然汉族盖姓的起源较早, 但卢水胡族盖姓的得姓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卢水胡族, 是汉代至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在汉代这支胡人部族因在卢水(一作“泸水”)一带活动,逐水草而居,遂有“卢水胡族”之称。 关于其族源,学界争论已久,至今歧见纷呈,较为中肯的说法是卢水胡族是与古代匈奴族、月氏族密切相关的杂胡族属。其民族构成较为复杂,既包含了匈奴和月氏,又有羯、氐、羌等部族。在民族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中,与周边各政权既有争战,也有民族的融合。 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下,卢水胡族的许多姓氏逐渐开始汉化,卢水胡族的盖姓即在此时产生。卢水胡族众多姓氏当中,除了沮渠、彭、卢、郝、兰等姓氏之外,盖姓也是卢水胡人的大姓之一。卢水胡族盖姓的起源较为复杂,主要源自卢水胡族中的羯、氐等部族姓氏的音译或简称。史载卢水胡族“盖楼氏”改为“盖姓”便是最好的例证,也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2 中国古代卢水胡族盖姓人物述论

见诸史籍的卢水胡族盖姓人物, 相较于汉族盖姓人物而言,出名的人物并不多,这或与传统正史的记述系统和模式有很大关系, 但这并不妨碍对卢水胡族盖姓著名人物的研究。 揆之历史典籍和墓志石刻,探赜其中卢水胡族盖姓历史人物,较为著名者有盖吴、盖鲜、盖平定、北魏孝文昭皇后(高照容)之母盖氏、盖 隽亻、盖肫、盖闹、盖嘉运等。 另外,卢水胡族盖姓人物还有见诸石刻的盖周、盖始等。

盖吴(418~446年),北魏时期卢水胡族首领,北地人(北地郡辖今陕甘、宁、内蒙古交界地区,北魏时郡治在今陕西铜川附近),后迁居杏城(今陕西黄陵附近)。自汉魏以来,世居于此地的卢水胡人,饱受政治压迫和战争之苦, 尤其是在十六国时期和北魏初期更甚,当时刑罚过于残酷,徭役格外沉重,加之复杂的民族矛盾, 终于使这支历史上能征惯战的卢水胡人在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九月举起了义旗。起义以盖吴为首领, 自称天台王, 并在杏城设置百官。起义之初各族民众纷纷云集而响应,很快就发展为10 余万人的起义军队,并于当年十月首派使臣向南朝刘宋上表,意欲归附。 数次通使之后,刘宋封盖吴为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北地郡公,又象征性地赐予盖吴起义军统领及金紫以下诸将印信,共计121纽[1]。

此后,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派遣数路兵马前往镇压,但都收效甚微。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正月,拓跋焘亲自督军直扑盖吴起义军主力, 盖吴率众及时撤退,主力部队未受重创。此后,杏城一战,盖吴起义军主力受到北魏乙拔军的重创,元气大伤。当年三月,盖吴称“秦地王”,并联络和发展金城、天水多地的各族起义军数万人。 北魏拓跋焘闻讯急令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前往镇压,又征发军兵两万人围堵长安南山诸谷, 以防起义军突围, 两军激战数月,至八月间,起义军被彻底击败,盖吴潜藏于民间,后被下人所害(一说误中流矢,另有为其叔父陷害之说),起义最终宣告失败。盖吴领导的此次民族起义,历时一年最终遭到北魏政权的镇压而宣告失败,但其意义和影响深远, 此次起义终究让北魏政权意识到了各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也使得北魏政权不得不在多民族杂居地区推行必要的行政改革。

比盖吴率领各族民众起义早约半年的时间,即在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三月,也是在杏城附近,同样爆发了一场反抗北魏的小规模起义。 起义领导者是时任酒泉公的郝温, 郝温率领的起义军一度杀掉了当地守将王幡。 但是却遭到一位卢水胡族盖姓县吏的率众抵抗,此人就是盖鲜。 史载“县吏盖鲜率宗族讨温,温弃城走,自杀,家属伏诛”[2]。 盖鲜,生卒年不详,他是北魏政权的极力维护者。 郝温率众起义,守将王幡莫能奈何,却败于一介县吏之手,可见盖鲜有能力在很短时间内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这或与其宗族人数众多有关。 目前有限的史料无法弄清盖吴和盖鲜究竟是不是同支同宗,但综观上述史料可知,在北地杏城一带的卢水胡族盖姓确是一个大姓,并且文治武功,人才辈出。

在北魏时期的杏城, 继郝温起义、 盖吴起义之后,有一次小规模的起义,其领导者也是一位盖姓卢水胡人,名叫盖平定。 起义之初,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立即派遣杨钟葵(隋文帝杨坚之叔祖)前去镇压,但并未成功,随后又改派了唐玄达前往平乱。唐玄达的伯父唐和、其父亲唐契,是西凉后主李歆(西凉开国皇帝李暠之次子)的妻舅,李歆又是唐高祖李渊的六世祖。 史载,唐契之子唐玄达“性果毅,有父风。 与叔父和归阙(归附北魏),俱为上客”。 盖平定率众在杏城起义,虽然成功击退了前来镇压的杨钟葵军队,但最终敌不过唐玄达驰骋西域多年的军队, 起义很快就被唐玄达军队镇压。

部分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由“盖楼氏”改姓“盖氏”的卢水胡族应当是“五胡”中的羯胡。正如学者姚薇元指出的那样“所谓卢水胡实即五胡中之羯胡。是盖楼氏乃羯族也”[3],并且提出北魏孝文帝的贵人高照容(后追封为“孝文昭皇后”)其母亲盖氏,以及节义之士盖 隽亻,均是卢水胡中的羯胡族人。 高照容的父亲高飏和其母盖氏, 曾经带领包括高照容在内的7 个子女从高句丽迁入北魏。 高照容后来成为北魏孝文帝元宏的贵人, 并生下后来的北魏宣武帝元恪, 以及广平文穆王元怀和长乐公主元瑛。 29岁时她在从代地到洛阳的途中去世, 谥号“文昭贵人”。 其子元恪即位后,追尊其为“文昭皇后”。 此后,元恪又迎娶了高照容之侄女(盖氏之孙女)高英为皇后。 高氏一门作为北魏的外戚,煊赫一时。 盖氏因其外戚家族长辈的身份而荣宠尊贵, 后被追封为清河郡君。 北魏鲁郡(治所在今山东曲阜)节义之士盖 隽亻,六世同堂而居“并共财产,家门雍睦。乡里敬异”[4],还曾获北魏地方行政部门的表彰。

明代姓氏学者陈士元也认为 “盖楼氏改为盖氏”,此为羯胡之姓,并指出“后赵录有盖肫,是其族也”[5]。 盖肫作为“侨人”寓居于东晋寻阳(今江西九江),曾参与平定苏峻之乱的将军郭默,南下驻扎在寻阳, 因郭默此前与东晋平南将军刘胤及其参佐张满素有嫌隙, 遂心生愤恨。 寓居此地的盖肫也与刘胤、张满等人有过节。因此盖肫出谋,郭默用兵,成功除掉了刘、张二人及其下属[6]。此事件中,盖肫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而将军郭默矫诏擅杀边地官员,这在当时的东晋政权看来也是相当棘手之事, 郭默及其将校最终被太尉陶侃的军队所剿灭。

卢水胡族中的氐胡也有盖姓。秦代至西汉初年,氐胡“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汉武帝曾派遣中郎将郭昌、 卫广击败氐胡各部,“以其地为武都郡。自汧、渭抵于巴、蜀,种类实繁,或谓之白氐,或谓之故氐,各有侯王,受中国封拜。”[7]汉武帝时,对战争中归降或俘获的氐人部族进行了分别安置,他们都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并表示臣服,各个氐人部族的人数相当可观。裴松之注解当中引用的《魏略》,曾提及“其(氐人各部)自相号曰‘盍稚’,各有王侯,多受中国封拜。”[8]氐人各部族之间彼此互相称呼“盍稚”。此处的“盍”与“蓋”(盖),字形与发音都很相近,随着历史不断地演进发展, 逐渐在氐人部族中就形成了盖姓,这就是氐族盖姓之渊源。南北朝时期较为著名的氐胡盖姓人物当属盖闹, 盖闹是西魏时期氐人起义首领。 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西北各地纷纷起兵反魏,盖闹被推举为帅。时任西魏大都督行南秦州事赵昶,对起义各部采取分而化之的办法,打算各个击破[9]。 因起义军不能团结一致,起义领袖盖闹孤立无援而终被擒杀,起义宣告失败。

到了唐代,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设置北庭伊西节度使, 由北庭都护兼领, 以防御西域的突骑施、处木昆等部族。 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北庭都护的是卢水胡人盖嘉运,其生卒年不详。宋代的姓氏学者邓名世认为“后魏河南盖氏,盖楼氏改焉”[10]其族属当是卢水胡人。因当时的北庭都护所在地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附近)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盖嘉运在任期间遂将瀚海军设置在庭州城内,加强军事防御。同时还修筑加固了庭州城墙,完善工事,城内管镇兵一度达到12 000 人, 战马4 200 匹。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正月,他率军大败突骑施,得胜而归,之后调任碛西节度使。盖嘉运在与突骑施等部的征伐中,名震西域。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原隶属于突骑施汗国的西域处木昆、弓月等部族向唐朝内附称臣,并请求迁居于安西都护府境内。此后,盖嘉运率将士亲往长安(今陕西西安)献俘,唐玄宗在长安的花萼楼设宴款待了盖嘉运一行[11],并封其为河西、陇右节度使,经略吐蕃。 此后,盖嘉运自恃功高,斗志全无,逐渐沉溺酒色,不思防务,后遭朝臣弹劾。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吐蕃军队向安西都护府发起大规模进攻,因盖嘉运指挥失当,最终在当年十二月,吐蕃先后攻陷唐朝廓州达化县(今属青海贵德)及振武军石堡城(今青海湟源附近)等战略要地[12]。 唐玄宗震怒,盖嘉运遂被罢官。

3 结语

中国古代卢水胡族盖姓人物, 除了上述见诸史籍者之外,还有一些史无传记,仅在一些碑刻中提及的卢水胡族盖姓人物,比如盖周、盖始等。 在前秦建元三年(367年)刊刻的《魏故邓太尉祠碑》(又作《魏故太尉邓公祠碑》)碑阴有一处题名“军功曹宁戎盖周彦容”。此处的“军功曹”是官职名称,“宁戎”一词,据谢人吾在《苻秦〈魏故邓太尉祠碑〉考释》[13]一文中考证, 当是南北朝时期北地少数民族的部族名称之一,而“盖周彦容”中的“盖周”就是当时一位盖姓少数民族官员的名字。 北朝《张僧哲等造像记》题名中镌刻有“第三像主,盖始侍佛时”[14]的文字,其中的“盖始”同样是北朝时期一位盖姓少数民族人物。 我国古代卢水胡族以骁勇善战而闻名于世, 卢水胡族盖姓人物也不例外。随着历史的发展,卢水胡族盖姓人物逐渐融入华夏民族之中, 民族特色和生活习惯也逐渐混溶于中华民族之中, 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多民族互相融合、共同发展的最好例证之一。

猜你喜欢

姓氏
姓氏从何而来
有趣的姓氏
姓氏探秘
藏在姓氏里的秘密
最美艺术家奖
一读就错的姓
姓氏拆解
姓氏知多少
姓氏妙联赏趣
英国人的姓氏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