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对策研究

2022-11-27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产教转型

陈 笛

(闽江学院 科研处,福州350100)

1 普通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机制概述

1.1 内涵综述

产教融合理念的提出,为学校育人机制与社会用人需求对接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通过类型丰富、层次多样的合作,加速了良性运行机制的稳固,这不仅大大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使得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障,而且有助于普通院校精确找准自身定位,办学特色逐渐得以彰显。作为产教融合不可缺少的主体,普通本科院校与企业的高效对接,仍然离不开政府的参与支持。在当地政府的大力牵引保障之下,紧扣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产教融合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反哺,形成多方共赢发展的新局面。在普通本科院校、企业和政府的三方努力衔接下,通过实施产教融合,势必会释放更多的教学资源、育人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办学特色逐渐得以彰显,为实现新征程下全面发展转型升级树立标杆,从而增强产教融合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产生更多的正面效应[1]。

1.2 必要性分析

1.2.1 推动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升级的抓手

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毕业生的就业率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热点,也是反映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实现就业,近年来,普通本科院校不断进行转型升级的尝试和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业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究其原因,一些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背离,无论是办学定位、专业设置方面,还是培养标准以及教学考核、实践教学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无法做到与市场动向接轨,甚至出现了与行业发展需求相脱轨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普通本科院校需要正视自身资源以及所处优势,主动与行业产业进行契合化对接,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最大限度地做强、做实办学特色,形成高效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这样才能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预期目标[2]。

1.2.2 促进地方供给侧改革的必要举措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普通本科院校所提供的智力输出,人才是产业兴旺的根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给予保证。普通本科院校教育人才制度的改革,从浅层内涵上是要解决人才培养以及就业率的问题,而从深远长久的视域分析,关系到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以及企业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打造高效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既是促进地方供给侧改革的必要举措,也是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为此,企业应该加强对产教融合深层内涵的理解,不能在合作中让普通院校“一头热”,而是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地增进合作,积极参与到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抢占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的制高点,提供横向科研服务支持和校外实践基地保证,提升高素质人才的培育质量,促进合作双方的深度互赢[3]。

2 产教融合视域下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路

2.1 激发内部转型动力

普通本科院校应加强宣传教育,培育校企自觉融合的内生动力。加强普通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内涵建设,营造产教融合的浓厚氛围,让师生明晰产教融合的长远意义和现实价值,从身心上接受这一教育理念和改革模式,否则学生对产教融合认识不清,或者存在抵触心理,一切教学体系的实施都会大打折扣。其次,完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借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结合社会急需的高级人才需求反馈,形成“以产带研”“产研结合”的运行体系,力促产教融合得更为紧密。此外,壮大地方创新人才队伍,定期开展主题攻关研讨,让学生体验到企业的生产流程,保证学生能够在融合过程中感受到真切的互动与成效,形成品牌特色,强化监督职能,加强学生团队意识、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催生出合作办学的内驱动力,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助力[4]。

2.2 增强外部转型需求

目前,社会对于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渴求十分迫切,这也表明产教融合依然具有很大的潜力空间。在校企合作期间,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无疑会促进良好合作关系的稳定和持续,也为院校人才培育适应企业需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通过加强校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和建立运行管理机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机遇,极大增强了企业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从多层面满足了外部转型需求。因此,在产教融合优化创新的进程中,一定要主动迎合市场预期,打破一味被动局面,听取用人单位建议,设立相应的专门管理机构,适时监督、反馈、总结并迅速地做出反应。通过更加开放的办学模式,迎合外部职场环境与市场动态,壮大地方创新人才队伍,从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5]。

2.3 构建内外部融合的转型机制

为了保证内外部融合的转型机制处于高效态势,需要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支持系统,努力打造校内外实践平台,建立产教融合法规支持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法规制度,建立多渠道的财税支持系统,依托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以及健全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以期促进产教融合的和谐与健康发展。此外,在产教融合评价支持系统方面做好支持和匹配,建立产教融合宏观调控机制,完善高校内部调控机制以及企业内部调控机制。在产教融合的教学辅助下,加强现代企业治理机制,鼓励企业积极介入。了解企业用人诉求,构建顺畅、监管有力的风险预警体系,加快监督检查工作的制度化,积极研讨有效的产教融合模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估,去跟企业共担风险,保障高校产教融合有序发展。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秉承操作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和指导性原则,建设高水平合作平台,支持学生参与研究、竞赛,确定更有效的训练计划,以项目为载体服务地方发展[6]。

2.4 提供有效的产教融合转型保障

普通本科院校的转型升级,需要建立在有效的产教融合转型保障基础之上,依托坚实的人才资源与财政保障,才能够突破发展瓶颈。首先,师资保障是关键,全力以赴整合校内外可用的资源和要素。树立“大平台”理念,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技能型人才,逐步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共赢”或“双赢”为目标,做好制度设计和政策导向,建立起学校宏观调控,探索组织体制新模式,提供强有力的产教融合转型保障,兼顾多方利益细化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主体,并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考核。其次,在内生与外引两方面下功夫。普通本科院校应该打破选择性拨款模式,普遍提升资助力度,通过一系列操作层面的政策实施,最大限度地保障其转型发展的经费投入。产教融合的核心是协同育人,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方面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以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7]。

3 普通本科院校转型的对策与突破路径

3.1 加快内涵建设与顶层设计

普通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应树立“大平台”理念,积极做好对接服务,在转型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服务地方发展专业体系,力争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适应。依托分层次平台建设,在充分利用技术创新平台的基础上,视学校自身情况来优化和创新相关课程。与此同时,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快内涵建设与顶层设计,打造更多的学科专业高地,调动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以及学校和企业产教融合的效率。依托联动发展的格局,根据产业结构的布局统筹安排,协调校企双方的关系,在政府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下,让产教融合更具有活力。此外,公平公开也至关重要,不断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规划高校与企业发展的长远方向,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利用校内资源开发实践课堂,分层次、分阶段地逐步推进。成立专门的产教融合协调机构,让产教融合依托多学科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转换。建立互利共赢基础,指引产教融合各主体开展联合创新,创新产教融合监督检查机制,积极研讨有效的产教融合模式。

3.2 探索组织体制新模式

现代大学是整合资源的平台,普通本科院校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体制创新上敢于挑战“破”和“立”,勇于走出传统思想的藩篱。要通过“协同”实现“创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产生一体化的“协同放大”效应,推进与区域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通过制度设计,依托平台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基于参与各方的利益诉求,拓展学术技术的应用面,应着力聚合内外资源,加强优势学科的内涵建设,充分发挥智力和资源优势,拓宽科研和科技服务范围,以“共赢”或“双赢”为目标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在此基础上,面向区域和行业辐射全国,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层次共建研发中心和科研生产联合体,积极开展科技和社会服务,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规避制度环境的风险,支持学生参与或开展创新创业,与地方和行业联合培养“落地”人才,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8]。

3.3 完善管理机制

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中,需要以项目合作、技术转移以及共同开发为主体,应用转型指导意见,在转型建设的基础上,做好制度设计和政策导向,以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进行优化和调整,力争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自成体系,促进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入,持续为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做出新的贡献。此外,紧跟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按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型人才。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和合作机制,统筹好资源,制定政策和制度,有效监控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时公布执行效果考核情况,防止出现“越位”以及“缺位”的现象。通过一系列操作层面的完善,确保平台建设处于可控的职责和权限之内,达到协同育人的目标,最终产生集合平台的聚合效应。

3.4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首先,细化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主体,提升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融合渠道的畅通机制,实行合格考核和绩效考核,打造新常态的合作育人模式,突出融合载体效应,形成更紧密型的合作。其次,顺应产业诉求与办学需要,始终把学生作为产教融合的主体,将教学与产业相融合。避免出现表面文章以及应付各种检查的现象,拓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渠道。最后,实施联合培养计划,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设高水平合作平台,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产教融合多重循环、持续改进的新机制。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产教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新建本科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