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 及MR 诊断价值对比

2022-11-27邹晶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6期
关键词:椎间盘腰椎间盘检出率

邹晶晶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不同部位如纤维环、软骨板、髓核等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纤维环断裂,髓核组织通过断裂部位从椎管内突出。结果,邻近的脊神经根受到压迫,腰部受到刺激,产生疼痛[1]。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症状特征也较为突出。一旦发病,腰部剧烈疼痛不仅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危害,而且对患者的生活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有的甚至会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及时诊断患者病情,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腰椎间盘疾病中占首位。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病人口越来越年轻[2]。致病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①弯腰工作,长时间站立;②运动不当导致腰椎间盘受损;③受潮、寒等邪灵侵袭;④腰椎间盘本身发育存在缺陷;⑤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病理变化。在临床实践中,病变多发生在L4、L5或L5~S1。X 线在以往的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诊断效果较差。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影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2]。目前,MR 和CT 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但是,在本病的诊断中,由于本病的病变往往发生在空间内,X 光不能直接显示病变的位置。尤其是病情轻、年龄小、病程短的患者更容易导致临床诊断准确率低。椎管的大小会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椎管较宽时,诊断较容易,因为突出的疝块不会轻易受压,反之诊断难度较大。本次研究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分别进行CT 与MR 诊断,将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MR 与CT 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主要目的是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MR 与CT 诊断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53 例,女47 例;年龄38~76 岁,平均年龄(57.12±3.66)岁;病程5 个月~8 年,平均病程(3.21±1.60)年。

1.2 诊断方法 100 例患者分别进行CT 诊断与MR诊断。①CT 影像检查时,指导患者进入CT 室后放置并保持仰卧姿势,依次扫描患者腰椎间盘组织各部位,系统观察和记录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的形态特征、分布位置和密度水平,进而判断和确认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②MR 检查:进入MR 检查室后,指导患者放置并保持仰卧位,以确保头部先进入。行常规横断面T2WI 序列、常规矢状位T2WI 序列和常规矢状位T1WI 序列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要系统分析患者腰椎间盘组织反馈输出的各种信号,基于矢状面观察判断患者腰椎间盘组织是否发生突出。观察并确定脊髓组织受压和硬膜囊组织受压的发生情况,观察并确定椎管直径狭窄的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不同征象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 与CT 诊断准确率比较 CT 诊断准确率为96.00%(96/100),漏诊误诊率为4.00%(4/100);MR 诊断准确率为97.00%(97/100),漏诊误诊率为3.00%(3/100)。MR 与CT 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MR 与CT 诊断不同征象检出结果比较 CT 对椎间盘积气和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54.00%(54/100)、59.00%(59/100),均高于MR诊断的39.00%(39/100)、39.00%(39/100);CT 对椎间盘脱出、脊髓变形和硬膜囊压迫的检出率分别为24.00%(24/100)、22.00%(22/100)、30.00%(30/100),均低于MR 的39.00%(39/100)、39.00%(39/100)、45.00%(45/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大小,局部神经根和硬膜囊受压的程度,如单侧或双侧腰腿痛、下肢和会阴感觉丧失或消失、下肢肌力、排便功能障碍、肌腱反射等。根据CT 表现结合临床表现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困难,当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时,明确责任椎间盘也很重要。医学影像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是CT 和MR,CT 的优点是能清楚显示椎间盘内气体积聚和突出椎间盘的钙化情况[3,4]。MR 对椎间盘的显示率和准确性较高,能较好地反映受压脊髓的退变形态和信号变化。此外,由于MR 的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成像能力,更有助于显示突出或突出的椎间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当髓核解体形成硬膜外肿块时,需要与硬膜外肿瘤相鉴别。肿瘤在T2WI 上呈高信号,强化明显。MR 可以区分游离髓核和椎管肿瘤。术后椎间盘症状未缓解或复发,MR检查有助于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残留或复发。M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真实程度及中央型和侧向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粗略估计略低于CT。MR 容易漏诊椎间孔外侧突。CT 扫描速度快,但有放射性;MR 没有放射性,但扫描时间长,价格比较高,而且有禁忌[5,6]。过去,该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询问病史、观察临床症状和辅助X 线检查。X 线只能显示椎间隙的异常,不包括滑脱、不稳、肺结核、肿瘤等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低,有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CT 和MR 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CT 扫描范围广,能清晰显示突起,观察硬脑膜囊、神经根是否受压并伴有体征,扫描速度快,价格相对便宜。通常可以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7,8]。但CT 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具有放射性,需要注射造影剂,对人体有害,对游离椎间盘的诊断效果一般。MR 扫描时间长,通过SE 序列T1WI 成像、横断面T2WI 成像和快速SE 序列T2WI 成像,以及脂肪抑制序列矢状面和冠状面成像,全方位、多序列观察图像不仅能准确反映椎间盘的突出和脱出,还能准确显示真空图像[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CT 诊断准确率为96.00%(96/100),漏诊误诊率为4.00%(4/100);MR 诊断准确率为97.00%(97/100),漏诊误诊率为3.00%(3/100)。MR 与CT 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椎间盘积气和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54.00%(54/100)、59.00%(59/100),均高于MR诊断的39.00%(39/100)、39.00%(39/100);CT 对椎间盘脱出、脊髓变形和硬膜囊压迫的检出率分别为24.00%(24/100)、22.00%(22/100)、30.00%(30/100),均低于MR 的39.00%(39/100)、39.00%(39/100)、45.00%(45/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MR 与CT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是对不同征象的检出率存在差异。总的来说,CT 和MR 是相辅相成的。CT 应作为首选,MR 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当CT 检查结果与临床结果不一致时,应行MR 检查。

猜你喜欢

椎间盘腰椎间盘检出率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半躺姿势最伤腰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莫乱扣
“摸到腰椎间盘”是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