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2-11-27蒋德鸿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立德育人德育

蒋德鸿 洪 流

(1.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2.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民生之基,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与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教育发展“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方向。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基础,决定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优劣。这就要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始终以“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为导向,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人才。

一、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提出明确要求。从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与国家教育政策指导意见不难看出,立德树人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略,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

(二)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树人”一词古已有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中“立德”居于首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此外,《运命论》载有:“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意为周幽王与周厉王虽贵为天子,却不如孔子这样一个大臣,就因为“立德”方面存在差距,同样表明了“立德”的重要性。“树人”二字出自《管子》,即“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说明培育人才需要长远的规划与努力,任重道远不可轻易达成。将“立德”与“树人”并举,古为今用,如今更是赋予其深刻的时代内涵,充分表达出道德品质与人才培养的紧密关联,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

中国的教育必须按中国的特点和中国的实际办。立德树人育人理念阐释了我国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1]。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爱党爱国、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

(一)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根基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然将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更要打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立德树人就是要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围绕爱国主义、历史文化、革命精神等主题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加深对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增强“四个自信”,树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远大理想。

(二)厚植爱国情怀,培育创新能力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历经挫折而不倒,开拓进取创伟业,是因为其内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国家民族团结统一、凝聚共进的精神源泉,改革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国家精神的核心内容,立德树人就是要立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继承与发扬爱党爱国、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

(三)汲取道德力量,涵养高尚情操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展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刻的道德追求[2],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人民共同价值追求的精辟概括。立德树人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提升道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

(四)培养奋斗精神,练就过硬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唯有奋斗,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唯有奋斗,才能实现人民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立德树人就是要全面培育学生的奋斗精神,保持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努力学习知识,锤炼过硬本领,发扬敢为人先、冲锋在前的拼搏精神,练就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韧性和勇气,凝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决心与魄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五)增强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对人的自我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与方向。落实立德树人就是要构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德育体系建设,健全多方协同育人机制,促进非重点学科均衡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保障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基础教育阶段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引导

1.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2019 年8 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因此,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关键作用,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增进学生对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拥护。

2.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根据中小学学科教学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元素融入各门课程中去,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围绕课程思政理念制定教学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格局。

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精神脉络,集中体现了我国道德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追求与时代特征。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要紧扣传统美德与核心价值观两个关键要素,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优秀内核,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善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道德故事,颂扬道德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国家、社会和公民层面的价值取向,在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提高学生的价值认知与道德责任,并逐步转化为自觉践行的行为习惯。

(二)创建优质育人环境

1.建立科学评价导向

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明确“德”在育人中的首要地位、方向和作用,把德育目标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持续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校、家长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全面发展,把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成果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着力培养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深化学科引导与改革,完善全方位德育体系,以德育目标统领各学科改进创新,进一步提升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成绩权重,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加强非学科类技能培养,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场所育人功能,进一步充实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4],要把实践育人作为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通过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主题教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主动性。利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班会、体育竞技、艺术表演、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形式广泛开展实践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熏陶和锻炼,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适应时代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3.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5]。既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功能,又要整合三方育人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正确的示范引领有助于孩子从小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广大家庭要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言传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培育优良家风门风,营造和谐家庭育人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充分利用社会育人资源,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生态教育基地等主题教育基地育人功能,广泛开展各类社会文明实践活动,统筹社会的合力育人作用。中小学要组织主导与家庭、社会联动的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拓宽家校沟通渠道,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发挥社会育人功能,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三)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肩负传道授业的崇高使命,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提升立德树人落实成效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

1.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高度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对教师的政治引领,以中小学党建工作为载体,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觉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信念,保证教育战线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形成具有专业素质的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2.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重点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各学科教师挖掘德育资源,创造性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增强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师德修养,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学生在学中做、从做中学,形成良好品德素养。加强培训管理,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提高全体教师法治思想与纪律意识,坚守师德底线。同时挖掘师德案例,选树先进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引导广大教师崇德向善、以身为范。

猜你喜欢

立德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