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研究

2022-11-26梅灵月黄利坚

医学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阴虚证阳虚证阻络

梅灵月,黄利坚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2.厦门市中医院肝病科,福建 厦门 361000)

肝硬化(cirrhosis)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肝脏在病因刺激下发生炎症,使得纤维组织不断增生,形成假小叶及再生结节,造成肝脏内结构变化,发生肝细胞功能障碍或门脉高压症等并发症。肝硬化病程长,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出现乏力、消瘦、胃脘不适,甚至门脉高压等表现才就诊,一旦发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被证实能够抑制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进而减少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ECM),具有抗氧化、抗炎、减少细胞损伤等作用[1-3]。然而中医药应用多主观化,其中部分无症状患者会影响中医辨证,进而在疾病的治疗中可能会影响其预后及转归。基于此,本文重点综述中医证型与肝硬化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以期为肝硬化的中医辨证提供帮助。

1 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

1.1 性别、年龄 不同性别、年龄在发病时的生理状态不一。孙影杰[4]发现,肝硬化发病时性别有显著差异,以男性居多,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而女性发病年龄通常偏大。另外,证型与发病年龄关系密切,具体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肝气郁结证>湿热蕴结证>水湿内阻证,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以虚证多见。《黄帝内经》有言“女子七岁,肾气盛……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男子八岁肾气实……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内经也说明了在四十之后无论男女,身体机能开始趋向下降。临床对40 岁之后的患者辨证多见虚证,反之多见实证。

1.2 肝功能 肝功能是评价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的重要指标,主要包含转氨酶、转肽酶、胆红素、胆碱酯酶、总胆汁酸、血清蛋白水平等。研究表明[4],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均与中医证型有关,且其水平在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肝气郁结证患者间存在差异,其中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各指标水平较肝气郁结证患者高,表明患者肝脏受损程度重,炎症反应活跃。赫婷[5]的研究显示,肝气郁结证中血清白蛋白(ALB)平均值最高,湿热蕴结证最低,考虑患者在发病前期多为肝气郁结证,此时肝脏尚能代偿;而当辨证为湿热蕴结时提示患者机体炎症反应重,肝脏受损程度高,代偿不足。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较高时多提示为湿热蕴结证,临床应用中,在排除其他引起GGT 升高的原因外,该指标能用于评价肝硬化的发展程度,辨证时可重点关注。李兴宇[6]发现在HBeAg 阴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ALT、AST、TBIL、DBIL、TBA、ALP 等指标水平在湿热蕴结证中最高,CHE、ALB 同时升高在肝气郁结证中多见。总之,因ALT 多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在炎症活动发生时首先入血,临床多以此为第一异常指标;而AST 多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炎症活动可见,如ALT、AST 显著升高,则提示患者炎症重。中医认为,疾病早期邪气盛、正气实,两者交争,此时有大量ALT、AST 释放入血[7],与胆红素水平升高相同,均多见于湿热蕴结证。提示胆汁淤积的ALP、GGT、TBA升高多见于湿热证,而ALB、CHE 等是反映肝脏合成和储备功能的指标,其水平升高多见于肝气郁结证。

1.3 凝血功能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体现在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功能上[8]。肝失疏泻,藏血不能,血液不行其道,可出现血液亏虚和血液妄行两种状态。现代医学表明,凝血主要与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有关[9],凝血指标的波动能调控生血、出血过程,而合成大部分凝血因子的场所多在肝脏,肝脏受损则凝血功能势必受到影响。高红如[10]研究发现,在肝硬化患者中,PT 水平升高在湿热蕴结证中多见,APTT 水平最高的证型是肝肾阴虚证,FIB 水平最高的证型则是肝气郁结证,若PT、APTT、TT 延长,FIB 下降,则说明机体凝血功能差。龚向京等[11]研究发现,肝气郁结证中凝血功能受损最不明显,其中肝气郁结证患者的PT 时间最短。赵英红等[12]的研究则表明,PT 在各证型中的排序为肝肾阴虚>湿热内蕴>脾虚湿盛>肝气郁结。邵一婷等[13]发现,脾肾阳虚证的肝硬化患者PLT 显著低于其他证型;而曹爽等[14]发现PLT 以气滞证/水湿证、阳虚证、湿热证、阴虚证的顺序逐渐降低。中医认为,肝虚证主要为阴血虚,这和现代医学的凝血功能联系紧密,上述研究可证实这一观点,临床可根据凝血指标更准确的评估证型,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

1.4 肝纤维化四项检查 肝组织学是评价肝硬化程度的金标准,目前临床已开展多项组织外评价肝纤维化的技术,其中包含肝纤维化四项检查,内容有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钤培国[15]研究了HA 在各证型间有差异,发现其水平在脾肾阳虚证中最高,肝血瘀阻证、气滞湿阻证、阴虚内热证、肝郁脾虚证分别次之。蒲永莉[16]发现,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在血瘀证中均最高,HA、LN、Ⅳ-C 在肝气郁积证中最低,PC-Ⅲ在脾虚湿盛证最低。吴颖等[17]则发现,HA、PC-Ⅲ、LN 三项指标均在肝气郁结证中最低,在瘀血阻络证中最高,且在肝气郁结证中升幅最小,在瘀血阻络证中升幅大。目前各研究尚存在争议,一般认为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升高伴随着瘀血的存在,患者的证型与指标的升降也存在一定关联,期待后续大样本的研究挖掘其中的量化关系。

2 证型与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为西医病名,中医依据疾病特征称为“臌胀”“水肿”“血鼓”等。各医家依据自身经验总结出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证型大相径庭,但总不离八纲,据病因病机主次不同分之,名老医家辨证经验确有借鉴意义,可供指导。武弋涵[18]认为,肝硬化腹水水停为总纲领,因病因可分为气滞证、脾虚证、湿热证、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其收集病例腹水深度在3~10 cm 者占多数。王永丽[19]比较了患者中医证型与腹水量的关系,发现湿热内蕴证、肝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的患者均以大量腹水为主,即腹水量>3000 ml,彩超见肝前出现无回声区。曹爽[20]将证型分为水湿蕴结证、气滞湿阻证、阳虚水盛证、阴虚水停证、水湿困脾证,各证型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PLT 均有不同程度减少,HGB 以水湿蕴结证最高,阴虚水停证最低;WBC按水湿蕴结证、气滞湿阻证、阳虚水盛证、阴虚水停证依次降低。临床可依据腹水程度、血常规等进行辨证指导。

3 证型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

门脉高压多见于肝硬化中晚期。研究表明[21],随着肝硬化的发展,门静脉压力随之升高,可造成胃肠道微小静脉的回流压力上升,进而扩张胃肠道黏膜及毛细血管。高毅等[22]发现,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内镜下表现与证型联系紧密,其中湿热蕴结证与瘀血阻络证的胃黏膜常见糜烂、出血、水肿、充血,严重者还多见黏膜萎缩及溃疡等;而黏膜水肿见于水湿内阻证及肝气郁结证。各证型间胃底静脉曲张发病率虽无差异,但瘀血阻络证患者静脉曲张最多,而无静脉曲张多见于湿热蕴结证。证型不同,患者内镜下表现的严重程度也不同。

4 证型与Child-Pugh 分级

临床常用Child-Pugh 分级对肝硬化病情进行评估,包含肝性脑病程度、腹水分级、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用以量化肝脏储备功能。郝尧坤等[23]研究显示,肝郁脾虚证患者Child-Pugh分级以A 级为主,提示储备功能尚可,湿热蕴结证及脾虚湿盛证肝功能以B 级为主,而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多为C 级。临床用药过程中,A 级说明储备功能可,治疗以延缓肝硬化进展,预防并发症发生为主,治法以疏肝解郁为首要;B 级以湿热蕴结证及脾虚湿盛证多见,可见并发症,说明疾病处于胶着状态,治法强调健脾祛湿、行气化瘀等;C 级预后差,严重并发症多见,治疗时还需固护正气,重视脾肾两脏的协调。肝硬化发展本就是虚实夹杂的过程,需个体化对待,而结合Child-Pugh分级可对预后和治疗提供帮助。

5 证型与免疫相关指标

肝硬化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而免疫功能紊乱可诱发严重感染。对于乙肝后肝硬化,乙肝病毒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主要由其造成的免疫反应引起。徐峰等[24]研究发现,肝肾阴虚证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而脾肾阳虚证患者白细胞介素-28B(IL-28B)水平最高。上述细胞因子均为参与慢乙肝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因子。周雨薇[25]的研究比较了不同病因肝硬化组间的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发现酒精性、自身免疫性、病毒性肝硬化患者间CD3+/CD8+、CD3-/ CD19+、CD3+CD4+/CD8+有差异;气滞湿阻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的CD3+、CD3+/CD4+、CD3-/CD19+水平均有差异,其中湿热蕴结证的CD3+、CD3+/CD4+表达水平最高,脾肾阳虚证的CD3-/CD19+表达水平最高。吴琼等[26]将各证型间T 细胞亚群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发现CD3+水平排序为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肝肾阴虚证;CD3+/CD4+为肝气郁结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CD4+/CD8+为湿热蕴结证>水湿内阻证。邵华卿等[27]以健康人为对照组,发现肝硬化组免疫球蛋白IgA、IgG 表达升高,湿热蕴结证患者的CD8+、NK 细胞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气滞湿阻证患者的CD8+下降明显,而CD4+升高,气滞湿阻证患者的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因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结多为肝硬化早期,患者机体免疫反应强。随后CD4+T 细胞下降,辅助不足,特异性抗体产生降低,乙肝病毒不能被清除造成CD8+T 细胞活性受影响,此时疾病病程通常较长,证型多见于脾肾阳虚及肝肾阴虚证。虽然上述研究结论差异较大,但T 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是近年免疫学的研究热点,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结合TGF-β1、PDGF、CTGF 等免疫因子,可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免疫指标与证型间的关系。

6 证型与影像学指标

影像学具有无创伤、操作性强、快速重复比对等特点。彩超可动态显示肝脏各分支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查中能与患者交流,有助于医师对病情准确了解并评估。阮新梅[28]发现,在彩超检查中,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湿热内蕴证的患者肝左叶上下径大于瘀血阻络证,而出现被膜锯齿状、弥漫回声增高比率低;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患者的门静脉主干内径大于湿热内蕴证,肝气郁结证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其他证型。王国鑫等[29]采用CT 门静脉成像比较了各肝硬化证型的特点,发现湿热内蕴证、血瘀阻络证较其他证型脾静脉、门静脉直径增宽,湿热内蕴证主要表现为1 度侧支循环,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及血瘀阻络证的侧支循环程度为3 度,血瘀阻络证中总肝灌注量较少。刘海峰等[30]应用MRI、DWI、DKI 多角度挖掘形态成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发现DKI 成像处理后得到的平均峰度图(MK)在各证型间表现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水湿内阻<瘀血阻络<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并发现肝气郁结证患者的肝左右叶横径之比均低于其他证型,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肝左右叶横径之比明显高于湿热蕴结证,而ADC 值、MD 值均以肝气郁结证最高,肝肾阴虚证最低。另外,MRI 成像能精准分辨肝内软组织,成像不随肝脏形态变化改变,更具有稳定性。不同影像学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在辨证过程中可合理应用不同方法,以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率。

7 总结

中医对疾病治疗强调以“证”为本,而对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的不同可导致对“证”的认知不同。众多研究表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和临床指标关系密切,从指标中可发现疾病的病因病机、演变规律、预后转归等,掌握其关系可更好的进行中医辨证。但目前有关指标和证型的研究结果争议较大,在后续的研究中,可考虑规范病例来源,针对酒精性、病毒性、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等不同病因分别论之,或扩大样本量,或减少研究中的实际干预条件,或从基础医学角度出发与临床观察相结合等,从而提升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以更好的帮助临床辨证。

猜你喜欢

阴虚证阳虚证阻络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实脾散治疗脾肾阳虚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温中止泻汤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
阴虚证诊断标准的现代文献研究❋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通心络胶囊在气虚痰瘀阻络型中风早期应用研究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阴虚证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肾阳虚证小鼠附睾P34H、Prdx6的影响
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