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Dimer 检测在诊断口腔疾病中的应用

2022-11-26于洋魏清

系统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颌面部纤溶二聚体

于洋,魏清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 130021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指存在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发生降解后, 所生成的具有特异性的降解产物。 D-二聚体(D-Dimer) 是人体内生成最简单的FDP, 通过检测患者血浆D-Dimer 的含量, 当DDimer 检测的结果升高时, 就说明可能在人体内出现了血液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情况。 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D-Dimer 来监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肺栓塞(PE)等凝血功能发生障碍和血栓性疾病,但是随着更加深入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妊高症孕妇、脑梗死等疾病中均可使D-Dimer 升高[1,2]。 该综述就DDimer 的产生、 检测方法和其与口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1 D-二聚体的产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主要成分有以下4 种: 纤溶酶、纤溶酶原、纤溶酶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t-PA 的作用下, 纤溶酶原被激活后转化成纤溶酶,块状结构的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开始溶解后形成多种可溶片段FDP,FDP 则由4 种物质构成:D-Dimer、X-寡聚体、中间片段、片段E[3]。 在发生病理性改变时, 人体内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从而导致FDP 增加,血液中的DDimer 含量也就相应增加。

2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

检测D-Dimer 的反应基本原理是抗原-抗体的反应,检测同一份样本中的D-Dimer,如果应用不同的试剂, 检验结果差异显著, 往往是不具有可比性的。 其主要原因是D-Dimer 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复合物,由不同结构的片段混合而成,然后根据不同结构的片段所制备具有针对性的单克隆抗体, 从而导致在同一份血浆中不同结构片段的结合能力也不同。所以导致D-Dimer 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据最新研究进展报道,D-Dimer 的检测方法大约有30 多种[4]。检测D-Dimer 的样本类型主要为血浆和血清,在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免疫法、胶体金免疫渗透法、免疫比浊法、乳胶凝集法、化学发光法等[5]。

2.1 酶联免疫吸附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Dimer 的原理是以双抗体夹心的方法,将D-Dimer 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上形成固相未标记抗体, 然后与待测样本中的相应抗原结合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洗涤液洗涤后,再加入酶标诊断抗体,结合后形成固相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 反应后加底物进行显色处理,颜色深浅与待测抗原量呈正相关, 根据显色的结果判断D-Dimer 含量[6]。 该方法的缺点是操作过程比较复杂,而且检测时间相对较长。

2.2 荧光免疫法

荧光免疫法检测D-Dimer 的原理是对D-Dimer抗体用荧光色素进行标记, 再加入样本与D-Dimer形成共价键的化学基团, 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反应。 该方法可用来定量检测血液中D-Dimer的含量,具有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检测所需时间较短,可批量检测的特点,但是该方法容易受到本底荧光的干扰[7]。

2.3 胶体金免疫渗透法

胶体金免疫渗透法检测D-Dimer 的原理是用单克隆抗体微孔滤过膜吸附D-Dimer 之后,再加入D-Dimer 单克隆抗体与胶体金偶联物, 通过渗滤而逐步反应在滤过膜上会出现不同深浅度的颜色,然后用仪器来判别颜色的深浅, 从而来得到D-Dimer浓度。该方法操作简便、所用时间短、成本相对较低,缺点是特异性不强,因此也不适用于大批量检测[8]。

2.4 免疫比浊法

免疫比浊法检测D-Dimer 的原理是将D-Dimer抗体与待测的样本在特定反应系统内反应,抗原-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形成可溶性复合物, 在促聚剂的作用下自液相析出形成微粒从而使反应液出现浊度, 然后用全自动血凝仪对其进行吸光度或散射光强度检测,从而对D-Dimer 的水平进行定量检测[9]。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用时短,可以作为对大量样本进行检测的首选方法。

2.5 乳胶凝集法

乳胶凝集法检测D-Dimer 的原理是用通过用抗D-Dimer 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来标记的乳胶颗粒和待测样本血浆中的D-Dimer 特异性抗体进行凝集反应, 在乳胶表面抗原-抗体以共价键交联,若该反应出现凝集块则说明样本检测呈阳性反应[10]。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但是其结果的判断主要是要用肉眼识别,主要用于血浆中D-Dimer 的快速定性与半定量测定,敏感度低是其最大的缺点,由于结果需要肉眼观察, 所以在不同观察者之间一定会存在对结果判断的差异,且不可避免,因此该方法不适用于大批量样本的检测。

2.6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检测D-Dimer 的原理是将化学发光物质对D-Dimer 抗体进行标记,然后将酶标记抗体包被于磁珠上,加入待测的样本进行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洗去杂质后,发光物质在反应剂激发下生成激发态中间体, 当激发态中间体回到基态时发射光子,用自动发光分析仪接收光信号,通过测定光子产生的量,就可以反映D-Dimer 的含量。 该检测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 准确度强, 试剂稳定无毒害、检测时间短,但易受乳糜血的干扰。

3 D-二聚体在诊断口腔疾病中的应用

3.1 D-二聚体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颜面部由于存在许多的间隙, 当这些间隙发生化脓性炎症时被称为间隙感染,由于间隙数量较多,因此发生感染的概率极大。此外,口腔颌面部的位置是在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前端。 因为鼻腔及口腔等特殊解剖学结构的存在, 导致更多有利于细菌滋生和繁殖所需的外在条件,如温度、湿度等,致使口腔颌面部更易发生感染。 颌面间隙感染往往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菌通过侵入颜面部潜在间隙内, 进而引起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由于炎性产物充满其中,导致颜面部出现明显间隙, 还会导致感染区域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以及出现区域性的水肿、淋巴结炎,形成淋巴结外蜂窝织炎等症状[11]。 发展较快、较急时,还会导致多间隙感染,甚至合并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纵隔炎和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后果极其严重[12]。

当机体受到疾病侵袭时, 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 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纤溶系统, 致使D-Dimer升高。而机体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时,体内促凝因子及纤溶功能紊乱,出现纤维蛋白溶解反应的异常增强,其主要表现就是D-Dimer 水平的升高。 通过实验结果表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D-Dimer 检测结果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手术治疗后,D-Dimer 检测结果恢复正常或明显降低[13-14]。 对D-Dimer 的检测有助于医生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做出判断,制订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3.2 D-二聚体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口腔颌面部较常见的疾病, 发生的概率较高,恶性肿瘤中癌症最为常见,由其部位不同往往会导致较多严重并发症, 包括疼痛、 舌运动受限、影响吞咽、说话等,导致如此多严重后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浸润性侵入邻近的组织和血管[15]。

有研究认为, 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为浸润性转移及生长,故血管中纤溶亢进、凝血系统的活化被认为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16]。 而纤溶亢进、高凝血状态又被称作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状态, 前DIC 状态促进了恶性肿瘤的转移及生长[17]。 相关学者对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时发现, 患者血浆中的DDimer 检测结果异常升高, 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的大小、分期具有相关性。医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血浆中D-Dimer 的检测结果来辅助诊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及用来评估手术治疗效果、判断预后[18-21]。

4 D-二聚体在监测口腔疾病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颌骨缺损、颌骨囊肿、颌骨粉碎性骨折、颌骨骨髓炎、放射性颌骨坏死时往往需要游离腓骨瓣、游离髂骨瓣移植进行修复, 通常复合瓣移植术是把供区组织瓣的动脉、静脉用显微外科技术与受区的动脉、静脉相吻合,从而使组织瓣复活[22-23]。 通常此项手术较为复杂,进行所需时间较长,并且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从而导致患者血流速度减慢,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概率。 虽然DVT 的发生概率很小, 但是一旦患者发生DVT,则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后果。这就提示一定要严密注意监护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医生可以尽早的治疗干预,使其产生积极的作用,甚至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24-25]。

临床上常用多普勒超声检查、 螺旋CT 静脉成像、MRI 静脉成像、 静脉造影、D-Dimer 等方法来检测患者是否发生DVT[26-27]。多普勒超声检查、螺旋CT静脉成像、MRI 静脉成像、静脉造影等检测虽然具有准确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然而这些检测需要使用大型仪器,无法进行床旁监测,对于卧床休息的患者不是很方便,而D-Dimer 检测弥补了这一缺点,检测D-Dimer 只需要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检测, 其检测结果D-Dimer 阴性即可排除患者发生DTV[28-31]。 所以只需要动态监测患者的D-Dimer, 就能够提前判断在患者体内是否有血栓的形成,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5 总结

近些年,D-Dimer 在各领域应用广泛,其具有检测方法简单、方便、快捷等优势,并且对患者的创伤性极小, 在许多疾病的辅助诊断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口腔颌面外科的研究中大多数都是一些小样本的定量研究, 但检测D-Dimer 对口腔疾病的检测意义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口腔颌面部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前端。 鼻腔及口腔等特殊解剖学结构的存在,颜面部较多间隙,这些间隙发生化脓性炎症时感染的概率极大。 同时受到温度、湿度等影响,口腔颌面部发生感染机会增加。 病原菌通过侵入颜面部潜在间隙内,进而引起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性产物进一步导致感染区域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以及出现区域性的水肿、淋巴结炎,形成淋巴结外蜂窝织炎等症状。 发展快、发展急,导致多间隙感染加重,甚至合并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纵隔炎和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后果极其严重。 当机体受到疾病侵袭时, 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继而激活纤溶系统,致使D-Dimer 升高。 而机体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时, 体内促凝因子及纤溶功能紊乱,出现纤维蛋白溶解反应的异常增强,D-Dimer 水平升高。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D-Dimer 检测结果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经手术治疗后,D-Dimer 检测结果恢复正常或明显降低。 对D-Dimer 的检测有助于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做出判断,制订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恶性肿瘤是口腔颌面部较常见的疾病,生物学特性为浸润性转移及生长,血管中纤溶亢进、 凝血系统的活化认为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同时出现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状态,如果患者血浆中的D-Dimer 检测结果异常升高,则可能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的大小、分期都具有相关性,因此,可通过监测患者血浆中D-Dimer 的检测结果来辅助诊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评估手术治疗效果、判断预后。 期望在口腔相关疾病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中,D-Dimer 检测能为更多临床医生的实际工作起到实质性作用。

猜你喜欢

颌面部纤溶二聚体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凝血及纤溶实验室进展及临床应用
探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指标对脓毒症患者合并DIC的临床预测意义
不同提取法炮制对水蛭体外溶栓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