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术应用于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其临床疗效的优化作用
2022-11-26陈小琼张小双
陈小琼,张小双
1.湖北省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广水 432700;2.湖北省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北广水 432700
急性心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即长时间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主要表现为胸闷、胸后骨疼痛、心律失常等,好发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患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长期吸烟者。急性心梗的主要病因包括年龄、心脏内血液灌注量减少、心肌供氧不足、心肌耗氧增加等,应做到早发现、早住院、早治疗。 治疗急性心梗的关键在于促使心肌的血液灌注恢复, 减少濒临死亡的心肌细胞,缩小心肌缺血范围,防止梗死扩大。目前,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急性心梗方案,以往临床多主张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 通过经皮冠脉介入术,将导管送至患者心脏的冠状动脉内,在血管腔内开通狭窄的冠状动脉,能够帮助患者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以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1]。但有研究表明,单独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未能针对术后微血栓形成问题进行处理, 其总体治疗效果有待提高[2]。 据相关资料显示,替罗非班是一种特效的非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 能够缓解血管痉挛, 将该药物用于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中,能够降低血栓负荷,预防心脏缺血事件[3-4]。 基于此,该文选取2020 年3 月—2021 年4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84 例,就予以急性心梗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并联用替罗非班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为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84 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发布关于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5]中关于急性心梗的诊断标准;②经心电图检查提示ST 段抬高,肌钙蛋白明显升高;③影像学检查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超过50%。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存在意识障碍者;③伴有全身性炎症者。 对照组42 例患者中,男27 例,女15 例;年龄38~79 岁,平均(52.61±4.77)岁;合并高血压15例,合并糖尿病8 例,合并高血脂19 例。 观察组42例患者中,男28 例,女14 例;年龄37~78 岁,平均(52.55±4.72)岁;合并高血压17 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高血脂1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经患者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将指引导管送至患者冠状动脉开口处,待导丝穿过其病变部位后使用预扩张球囊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处理, 直至其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5%,将支架置入其中。
观察组联用替罗非班(国药准字H20060265;规格:5 mg)治疗,于术中经指引导管在冠状动脉内注射,起始推注量为10 μg/kg,在3 min 内推注完毕,而后以0.15 μ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 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of left ventricle,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of left ventricle,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②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静脉血4 mL,离心分离后,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上清液中的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
③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或者Ⅱ级以上,经心电图检查无异常,血清酶指标维持稳定;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心电图与血清酶指标基本恢复;无效:病情未得到控制或者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00%。
④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胃肠道反应、呼吸困难、鼻黏膜出血、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 对照组与观察组LVEDD 分别为(59.26 ±4.87)、 (59.21 ±4.96)mm,LVESD 分 别 为(45.17±4.23)、(45.26±4.35)mm,LVEF 分别为(35.81±3.46)%、(35.74±3.42)%, 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7、0.096、0.093,P=0.963、0.924、0.926)。 治疗后,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LVEDD 分别为(45.82±5.56)、(37.18±4.04)mm,LVESD 分别为(36.55±4.08)、(30.12±4.14)mm,LVEF 分别为(44.80±4.61)%、(53.32±4.9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147、7.169、8.145,P<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对比
治疗前, 对照组与观察组vWF 分别为(96.26±5.88)×10-2、(96.33±5.94)×10-2,ET 分别 为 (81.66±5.37)、(81.59±5.32)ng/L,NO 分别为 (50.39±4.61)、(50.48±4.74)μmol/L, 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4、0.060、0.088,P=0.957、0.952、0.930)。 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vWF 分别为(83.42±5.47)×10-2、(76.22±5.23)×10-2,ET 分别为 (64.28±4.33)、(58.95±4.78)ng/L,NO 分别为(66.24±7.41)、(75.08±7.92)μmol/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6、5.356、5.282,P<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反应2 例(4.76%);发生呼吸困难1 例(2.38%);发生鼻黏膜出血3 例(7.14%);发生心绞痛1 例(2.38%);发生心功能不全3 例(7.14%)。观察组发生胃肠道反应1 例(2.38%);发生呼吸困难1 例(2.38%);发生鼻黏膜出血1 例(2.38%),无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情况的发生。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7.14%、23.8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P=0.035)。
2.4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中,显效24 例(57.14%),有效15 例(35.71%),无效3 例(7.15%),治疗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中,显效13 例(30.95%),有效17 例(40.48%),无效12 例(28.57%),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4,P=0.010)。
3 讨论
急性心梗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由各种因素导致血管堵塞,从而缺乏供血而出现坏死,发病时胸痛症状可持续20 min 以上,还可伴有烦躁不安、呕吐、上腹胀痛、出汗等全身症状。急性心梗可分为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两者症状类似,主要通过区分栓子类型来辨别。急性心梗的治疗周期较长,起病急骤,病情进展速度较快,并发症较复杂,包括脑栓塞、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室壁瘤等。 急性心梗发生数分钟之后,先出现短暂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心电图上产生高大的T 波,如果在此期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缩小已经发生梗死的心肌范围[6-8]。 在以往临床治疗中, 通常以经皮冠脉介入术的方式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治疗。对于有较大范围心肌缺血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 尤其是急性心梗患者,临床多提倡尽早介入治疗[9-10]。 有学者提出,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可使患者的心肌灌注在短时间内恢复,减轻其心肌负荷,但手术过程中对血管壁具有一定的创伤,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能会降低患者的血流速度,进而影响预后[11-12]。 替罗非班作为扩张血管药物中的一种, 逐渐被运用至行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中, 该药物可双向调节血小板,对损伤血管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13]。 倪金波[14]的研究中,治疗后,对照组(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与研究组(在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过程中使用替罗非班) 的LVEF 分别为 (45.36±6.48)%、(56.08 ±7.56)% ,LVEDD 分 别 为 (49.56 ±2.60)、(47.98 ±2.06)mm,LVESD 分 别 为 (38.76 ±2.49)、(31.88±1.67)mm,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LVEF 显著较高,LVEDD、LVESD 显著较低(P<0.05),说明在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过程中,使用替罗非班,能够增强急性心梗患者的心脏功能。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LVEDD 分别为 (45.82±5.56)、 (37.18±4.04)mm,LVESD 分 别 为 (36.55±4.08)、 (30.12 ±4.14)mm,LVEF 分 别 为 (44.80 ±4.61)%、(53.32±4.97)%,经过治疗后,两组的各项心脏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 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倪金波的研究结果一致。 发生急性心梗后,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其心肌组织收缩力已经丧失,如果长时间内仍处于缺血状态,极易加重心功能障碍。 通过经皮冠脉介入术改变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度后,可使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逐渐恢复。替罗非班属于酪氨酸衍生物,具有抑制血小板5-羟色胺释放的作用,以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为基础,予以患者替罗非班, 能够缓解血管痉挛, 解除冠脉闭塞情况,以达到促进心功能恢复的效果[15-16]。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vWF、ET 明显低于对照组,NO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梗患者,在接受介入术治疗过程中联用替罗非班, 有助于其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 替罗非班作为受体拮抗剂中的一种,具有降低血清中P-选择素水平的作用,能够减少粒细胞与血小板的附着, 阻断其与血管内皮的附着介质,从而刺激血管内皮释放NO,以达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17]。 林宇鹏等[18]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经导管注射替罗非班) 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单独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16.70%, 前者较后者低 (χ2=4.227,P=0.040),说明替罗非班在预防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方面具有很大帮助。 该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在围术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的对比上,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与林宇鹏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经皮冠脉介入术属于有创性较大的手术,可导致血小板局部活化,在此过程中运用替罗非班,能够阻断血小板聚集交联,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功能不全。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后,可提高病变血管远端的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从而可以避免出血、心绞痛等发生[19]。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梗过程中, 将替罗非班作为辅助治疗药物,可以提升两者的治疗效果。替罗非班的作用机制较独特,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且半衰期短、无抗原性,将其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梗,能够提高患者冠状动脉通畅程度,促使其ST 段回落,从而提升心肌灌注效果[20]。
综上所述,治疗急性心梗时,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并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有助于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调节其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心绞痛、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体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