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抗菌药物相关药物热患者的药学监护

2022-11-26王东晓莫昕莹管希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药剂科北京0044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广西百色5000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北京0085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2年1期
关键词:氟康唑万古霉素注射用

王东晓,莫昕莹,管希周,马 琳(.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药剂科,北京 0044;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广西 百色5000;.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北京 0085)

药物热(drug fever,DF)是患者因使用某一种或多种药物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但易被忽视[1],由此导致的不恰当诊断和治疗,不仅增加患者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还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本文拟通过1例抗菌药物相关DF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DF的临床特征、诊断、可疑药物及治疗措施等,以期为临床及时发现、甄别、处理DF提供参考。

1 病例概况

患者,男性,88岁,体重55 kg,主因“间断咳嗽、咳痰2周,加重1 d”于2019年2月11日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无发热、咽痛,无胸闷气短,未予处理。2月11日咳嗽、咳痰症状加重,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血压最高达151/106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36次·min-1,急诊胸部CT示双肺感染性病变、双侧胸腔积液,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具体用法用量不详)抗感染、化痰后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体力、食欲差,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

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冠心病病史30年,长期口服盐酸曲美他嗪、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具体用法用量不详);慢性支气管炎病史40年;2017年6月因尿潴留,留置尿管至今,每月更换尿管一次。诉链霉素皮试阳性,无食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T 37.5 ℃,P 84次·min-1,R 20次·min-1,BP 118/67 mm Hg。双侧胸廓对称,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HR 84次·min-1,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轻度可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WBC 10.21×109·L-1、N% 84.7%、RBC 3.27×1012·L-1。CRP 2.038 mg·dL-1。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双肺感染性病变、左肺门淋巴结增大、纵隔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腔积液。入院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双侧胸腔积液。

2 主要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先后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比阿培南、注射用替考拉宁、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并继续予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盐酸曲美他嗪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血塞通胶囊,均为院外长期服用)。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偶有咳嗽咳痰,血常规、CRP等降至正常,于3月7日停用抗感染药物。3月14日患者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达38.8 ℃,HR 96~120次·min-1,咳嗽,痰量增多。血常规:WBC 8.98×109·L-1,N% 77.3%;CRP 6.23 mg·dL-1;PCT 0.102 ng·mL-1。痰培养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尿白细胞检查(镜检):满视野·HPF-1。尿培养+药敏示: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遂给予注射用美罗培南(0.5 g,q 8 h,ivgtt)、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0.2 g,qd,ivgtt)抗感染,患者体温逐渐降低(36.3~37.8 ℃),HR 70~104次·min-1,咳嗽咳痰改善。血常规示:N%、CRP逐渐下降,尿白细胞检查(镜检):8~12·HPF-1,尿培养无菌生长。3月26日患者体温升高,最高达39.6 ℃,HR 104~126次·min-1。血常规示:WBC、N%、CRP较前升高,PCT、血培养未见异常,痰涂片示革兰阳性球菌大量生长,于当日加用利奈唑胺注射液(600 mg,q 12 h,ivgtt),后患者体温高峰下降(37.8~38.2 ℃),HR 79~102次·min-1,WBC、N%、CRP逐渐降低,但血小板也呈下降趋势,为防止发生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于4月1日停用利奈唑胺注射液,给予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0.5 g,q 8 h,ivgtt)。4月2日患者体温再次升至39.6 ℃,HR 82~101次·min-1,无明显咳嗽、咳痰,无寒战、恶心呕吐等,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WBC、N%、CRP略增高,PCT正常,延续目前治疗方案。继续监测患者体温,波动于39.5~40.0 ℃,HR 85~108次·min-1。4月4日肺CT示双肺感染性病变较前减轻。药师分析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依据其热型、心率等临床特征,不排除药物热可能。遂与医生充分沟通并详细告知家属、分析利弊。临床采纳药师建议,于当日停用所有抗感染药物,给予物理降温。4月5日患者Tmax39.2 ℃,HR 95~116次·min-1;4月6日Tmax38.7 ℃,HR 90~114次·min-1;4月8日Tmax37.4 ℃,HR 80~104次·min-1。查血常规、CRP、PCT均正常。此后患者体温维持在36.5~37.1 ℃,HR 73~103次·min-1,病情稳定后出院。

3 临床药学监护

3.1 抗感染治疗方案评价

该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明确。考虑其既往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多年,入院前无抗菌药物反复应用史,入院后依据《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2]并结合患者病情变化、检验检查结果先后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比阿培南、注射用替考拉宁、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患者感染得到控制后停用抗感染药物,初期抗感染治疗基本合理。

本次病情变化始于3月14日,患者受凉后发热,痰培养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尿培养示热带念珠菌,N%、CRP较前升高。考虑其具有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长期卧床等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存在迟发性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的可能。同时分析其入院后静脉使用多种抗感染药物,住院时间长,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遂给予美罗培南、氟康唑抗感染治疗,并依据病情变化及痰涂片结果经验性加用利奈唑胺,可覆盖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热带念珠菌及耐药革兰阳性菌等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符合《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3]推荐,抗感染治疗方案合理。此后患者体温维持在37.8~38.2 ℃,咳嗽咳痰改善,感染相关指标改善,提示抗感染治疗有效。后因血小板降低,停用利奈唑胺,换用万古霉素,总体评价该患者入院后抗感染治疗方案及药物调整合理。

3.2 DF的临床特点

DF可定义为一种以发热与给药相一致、停药后发热消失为特征,且经过仔细检查后未发现其他病因的发热反应[4],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0%~15%,其中DF的发生率为3%~5%[5-6]。DF可发生在治疗过程的任意时间,最短仅1 min[7],最长为给药后75 d[8],平均发生时间为用药后7~10 d[5]。不同种类药物间差别明显,如抗菌药物致DF的中位发生时间为6 d,平均7.8 d,而抗肿瘤药物致DF的中位发生时间为0.5 d,平均6 d[9]。DF可表现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消耗热,体温在37.2~42.8 ℃,其中38.9~40.0 ℃较为普遍[4,9]。相对心动过缓是DF的一种临床表现,即当体温增高时,心率不随体温的增高而加快。当患者出现心动过缓,体温达到38.9 ℃,并排除窦房结疾病和药物的影响后,可考虑为DF[10]。DF无特异性诊断指标,研究[4]发现22%患者出现白细胞增多,22%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女性和老年人是DF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使用抗菌药物时[11-14],但关于DF的易感人群尚未达成共识,且青年人抗菌药物致DF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5]。因此,当患者发热原因不能用其他病因解释时应考虑DF可能。

该患者入院后抗感染治疗有效,换用万古霉素的第2天体温再次升至39.6 ℃,未调整用药,继续观察,患者持续高热(约40 ℃),HR 80~108次·min-1,未随体温升高而加快,N%、CRP、PCT相对稳定,4月4日肺CT示双肺感染性病变较前减轻。药师分析:①患者体温经抗感染治疗降低后又突然升高,且呈稽留热;②无感染加重或新发感染表现;③无窦房结相关病变、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减慢心率的药物,但心率未随体温升高而升高,出现相对心动过缓。判定该患者存在DF可能。

3.3 DF可疑药物筛查

几乎所有药物都有引发DF的可能,文献报道可导致DF的药物种类广泛[6],其中抗菌药物相关报道最多,涉及药物有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米诺环素、红霉素、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等)等。刘博等[15]发现422例DF中,抗菌药物DF占32.07%。有研究[16-17]显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糖肽类致DF最常见。法国国家药物警戒数据库的队列研究[18]也表明,β-内酰胺类、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糖肽类、抗结核药物与DF的发生显著相关。

该患者于4月2日发生可疑DF,药师查阅其入院后治疗药物,考虑其基础疾病治疗药物长期服用,无相关ADR发生,且入院后未予调整,故本次可疑DF应主要与抗菌药物相关。患者自3月14日起先后给予美罗培南、氟康唑、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其中美罗培南说明书及文献[19-20]均有相关DF报道;万古霉素致DF报道多见[5],发热为其第三位常见药品不良反应[21];以往有利奈唑胺致DF报道[22];未检索到氟康唑相关DF报道,但说明书提示少见发热反应。分析患者换用万古霉素第2天出现高热,此时已使用美罗培南和氟康唑19 d、停用利奈唑胺7 d,虽与万古霉素时间相关性较强,但鉴于DF的发生存在潜伏期,且上述药品均有致DF的可能,因此该患者DF可能与美罗培南、氟康唑、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相关。

3.4 DF的处理及关联性评价

与其他发热相比,DF的主要特征是一旦停止给药,发热将消失[6]。可疑DF患者应首先停用可疑药物。如热度不高或症状较轻,可不给予特殊处理,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如热度较高或伴有其他症状,应给予物理降温、补液、抗组胺药物、解热镇痛药、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该患者于4月2日再次高热,判定为可疑DF,且与抗菌药物相关。药师就DF判定和分析与医生充分沟通,考虑患者高龄,目前感染控制尚可,持续高热对其危害性较大,在充分权衡利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于4月4日停用所有抗感染药物,同时给予物理降温。停药72 h后患者体温降至37.8 ℃,后恢复正常,且停药后相对心动过缓消失。依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关联性评价标准[23]:①该患者发热与抗菌药物使用存在时间相关性;②有可疑抗菌药物致发热的相关资料;③停用抗菌药物72 h后体温降至正常;④发热无法用合并用药、疾病进展及其他治疗解释;⑤其中万古霉素为首要可疑药物,但不能排除美罗培南、氟康唑、利奈唑胺致DF的可能。因此其发热与抗菌药物的关联性评价结果为“可能”。

4 讨论

由于DF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在临床中常被误诊。掌握DF常见可疑药物及高危因素,对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评价医疗质量及成本效益分析均具有重要意义[24]。本案例中,药师积极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协助医生及时识别DF,并提供合理治疗建议,临床予以采纳,患者最终好转出院。提示药师和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应对DF保持高度警觉,共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氟康唑万古霉素注射用
HPLC法测定福司氟康唑含量及有关物质
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血药谷浓度监测及疗效探讨Δ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患者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肾功能指标间的关系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治疗白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