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践

2022-11-25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论文学院

高 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教务处,北京 100038)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掌握及运用在本科阶段所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专业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有着重要作用,其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才培养质量[1]。近年来,为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①指出:“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②提出:“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等。”[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③(以下简称《抽检办法》)要求: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 2%,抽检结果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将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依据。[4]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意义重大。

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质量监控,确保人才培养基本质量是摆在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5]。为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部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结合“双一流”建设,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在客观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主要问题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管理,严把本科生毕业“出口关”,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稳步提高,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学校学风建设,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和参考。

一、新形势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历年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的梳理,学校从规章制度、影响质量责任主体、过程环节等方面客观分析,我们发现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规章制度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不明确,主要表现在:正文中缺少对文献综述内容的具体要求,对参考文献、外文参考文献等数量要求不高;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求不明确,题目更新率只与上一年相比;毕业论文(设计)评审标准不明确,论文和设计共用一个标准,评审指标表述不具体,只有定性要求,没有定量要求。

(二)从影响质量责任主体分析

首先,由于学年论文实践环节被逐渐弱化,学生缺乏论文写作能力等科研基本能力的训练。同时,由于就业压力影响,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不够重视,用于做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少,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找工作,“我要学”的动力严重不足,学风亟待扭转[6]。其次,少数专业由于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师生比偏低,很难落实每名教师指导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 8 人的规定。同时,学生因实习、找工作等原因在校时间少,个别教师由于家庭、教学和科研等压力,责任心不强,这些教师在指导期间少采用电话、微信、短信等联系方式主动联系学生,疏于与学生交流、沟通,对学生指导不够,也是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7]。最后,由于奖惩激励机制的匮乏,干好干坏没有区别,学院教学主体责任压不实,不能切实担负起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的责任。

(三)从过程环节分析

学校虽然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指导、撰写、查重、评审、答辩、评优等环节实行全过程严格管理,但梳理分析后发现在评审、答辩环节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评审工作由学生指导教师和本学院教师共同担任,且评审时并没有采用匿名方式,评审教师往往碍于情面,不能真正担负起“严把质量”的责任,评审容易流于形式,无法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由于公安学、公安技术学学科不同,同一学科不同专业及专业方向也有不同,再加上学院间对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理解不一,从而造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分结果不一。因此,需要搭建一个交流借鉴平台,促进展示交流和学习借鉴,从而全面提升毕业论文(设计)水平。

二、新形势下强化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采取的主要改革举措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学校结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的修订,扎实推进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制定了一些改革举措。

(一)规范规章制度,明确标准和要求

通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的修订,学校明确了以下标准和要求:首先,引导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时多查阅文献,多读书,进而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明确正文要有专门的文献综述章(节)部分,参考文献总数不少于15 项,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2 项,引用(或脚注、尾注)的文献数量不少于5 项。其次,从选题开始鼓励学生创新,自觉遵守学术诚信,避免“一题重复做”前后年级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引发学术不端。规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不得与近3 年内的题目重复,公安技术类专业学生原则上以毕业设计作为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须全部进行查重检测。最后,进一步明确细化毕业论文、设计评审标准,减少评审自由度,从严把控质量,针对论文和设计的不同特点重新制定两套评审标准,明确提出论文必须有实际案例支撑,设计必须有实验数据,并分别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科研能力、写作规范、参考文献、论文创新等七个方面制定不同评审标准,并根据权重情况进行相应赋值。同时,对七个方面又具体细化出19 项具体要求,并从中选取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有重大影响的8项带*的项目,规定带*号的项目若有一项不达标,则毕业论文(设计)直接评定为不合格[8]。

(二)开展训练和外审,促进学风建设

学年论文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阶梯式学术研究训练体系的中间环节,撰写好学年论文可以为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积累经验。因此,学校在本科培养方案中恢复并强化学年论文实践教学环节,制定了《本科学年论文工作规范》,明确提出本科生要撰写学年论文,进行论文写作训练,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增加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压力和动力,促进学风建设,学校明确提出各专业及专业方向要按照学生总人数的20%比例随机抽检并进行校外评审。为了做到公平、公开,随机抽检工作采用现场摇号、网上直播的形式。为了确保评审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校外评审所聘请校外评审专家以“双一流”高校相关学科专家为主,并引进“中国知网”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评审模块进行网上双向匿名评审,即评审过程中隐去评审专家、申请人和指导教师相关信息。

(三)破解师生比难题,强化教师指导职责

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指导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质量无法保证。因此,一方面学校组织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及各学院在客观分析专任教师队伍现状基础上,提出解决师生比结构不合理的对策和建议,力图破解师资队伍建设这一长期困扰学校的难题;另一方面学校督促学院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挖潜力,邀请其他师生比低的学院、行政职能部门及公安实战部门中具有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资格的教师和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切实控制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同时,学校在修订的新管理规定中,进一步明确指导教师指导职责,要求教师指导总次数应不少于8 次,并规定如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存在不负责任、敷衍了事或疏于监管导致学生存在作假情形等违反工作职责行为的,将取消下一学年指导教师资格,并按照相关规定认定教学事故并扣减相应工作量,以增强教师指导的责任心。

(四)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压实质量监控的责任

学院是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主责单位,肩负着各个环节的落实实施及质量监控。为充分发挥学院主体作用,激发学院动力活力,提高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制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细则》,明确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纳入学院智育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重点评价学生学术不端情况、外审通过情况等,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院评优评奖、教学资源分配的重要参考。通过以上对学院激励考核机制的建立,学校进一步压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责任,从而确保质量。

(五)完善监督机制,严格评审制度

毕业论文(设计)评审分为校外评审和校内评审,评审合格方可参加答辩。为确保外审和内审质量,完善监督机制,学校还要求校外评审和校内评审做到“五个一致”。一是评审标准一致,即校内外的专家评审表是相同的;二是专家要求一致,即评审专家应具备副高级(含)以上职称或相当于副高级(含)以上职称。三是评审人数一致,即所有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须按照研究内容,聘请相近研究领域的至少3 名同行专家进行评审;四是评审方式一致,评审为双向匿名评审。不同的是校外评审由教务处组织,校内评审由学院组织。五是评审意见一致,即评审意见分为A、B、C三档,其中A为“达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水平,准予答辩”、B为“基本达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水平,但须对论文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后直接参加答辩”、C为“未达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水平”。评审意见A、B档为“合格”档,C档为“不合格”档。如3 名专家评审意见均为A、B档的,本次毕业论文(设计)评审合格,可参加答辩。如有2 位(含)以上专家评审意见为C档,本次毕业论文(设计)评审不合格。如有1 位专家评审意见为C档,其余意见为A、B档时,增聘1 名专家进行评审。增聘专家评审意见为A、B档的,本次毕业论文(设计)评审合格,可参加答辩;增聘专家评审意见为C档的,本次毕业论文(设计)评审不合格。评审不合格的,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后申请第二次评审,第二次评审合格可参加答辩。第二次评审仍不合格的,须对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进行不少于3 个月的修改[9]。

由于采取“五个一致”,评审工作结束可以通过对比校外评审和校内评审的情况,客观分析出两种评审方式存在的问题,从而严格评审,达到相互监督、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开展推优答辩,促进交流借鉴

为促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交流借鉴,结合北京市教委年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优工作有关要求,学校首次组织开展校级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优答辩活动。各学院按毕业总人数的 1.5%评选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按照“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规则、导师回避”的原则,教务处遴选校内相关专业及专业方向名师组成校级答辩组,以全校公开的方式开展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优答辩,推优答辩成绩作为学校推荐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主要依据。通过推优答辩,既集中展示交流了各学院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又给学院间一个学习借鉴的机会,以便进一步整改提升毕业论文(设计)水平。

三、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的主要改革举措实施以来,在学校2021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成效显著。

(一)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由于学校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真抓质量,不走过场”,特别是双向匿名评审、随机抽取20%外审、严格评审、推优答辩等新举措的实施,对学生触动很大,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相较往届,2021 届毕业生在撰写论文阶段的学习风气明显好转,主要体现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增多;学生寻求指导教师帮助指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到图书馆查询图书资料的人数增加;进实验室做实验成为常态,实验室课外使用率明显提升。同时,毕业论文(设计)学术不端情况明显改善。据统计,2021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首次“查重”不通过学生人数比例为历年最低,较2020 届下降4 个百分点。

(二)强化了教师的指导工作

一方面,由于学校采取积极举措破解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不足的难题,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得到有效压缩,保障指导教师指导的时效性。据统计,2021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每名教师指导学生平均数为5.83 人。另一方面,由于规范了教师指导工作,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得到进一步提高,充分履行毕业论文第一指导责任。根据调查,教师普遍反映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压力比往年明显增加,指导过程中更重视对学生学术规范教育。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面对面指导学生次数明显多了,采用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与学生联系沟通也更频繁,晚上加班批阅学生毕业论文呈现常态化。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2021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指导每名学生次数均在10 次以上。

(三)明确了学院教学主体责任

由于学校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纳入学院智育评价范围进行年度考核,学院教学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主要表现在:学院主动加强对教师指导、学生撰写等工作的督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任务;学院根据实际情况按不低于学校要求,制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质量[10];学院切实担负起质量监控的责任,严把“质量关”,从严把控“查重”、评审、答辩等质量关键环节。据统计,2021 届本科毕业生因评审不合格被取消首次答辩资格和首次答辩不通过学生人数较2020 届都有明显上升。

四、结 语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不变的追求和价值取向,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是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新形势下随着《抽检办法》的实施,对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更是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本文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强化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践为例,在梳理总结及客观分析影响质量诸多因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规章制度、促进学风建设、强化教师指导、压实质量监控、严格评审、推优答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实践证明,这些改革举措效果显著,为其他高校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

注 释:

①2018 年6 月21 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②2020 年10 月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③2020 年12 月24 日,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2021 年1 月1 日起施行。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论文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本科生论文要从严检查也要适度松绑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海盗学院(12)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海盗学院(7)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