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生命文化育人工作创新研究
2022-11-25万菁娟
万菁娟
(湖南医药学院,湖南怀化 418000)
生命文化(life culture)是近年来研究的新热词,具有代表性的学者陶清,他在《生命文化论纲》一文中指出: “生命文化,是指生命以文化的形式存在,或者说,是关于生命的文化。” 自2019年我国抗击新冠疫情以来,“生命至上” 是我国社会舆论中的高频词,其基本实践要求是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和善待生命,成为全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信念[1],亦是一种生命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它强调以文“化”人,重在“化”的过程,即育人“主体”的人运用一定文化载体影响人、教化人的实践过程。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育人“主体”的人,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把生命文化育人理念融入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和服务的全过程,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实施文化强国战略、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不断强化,后疫情时代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文化育人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1 高校生命文化育人工作的现状
如何把生命文化应用于高校教育工作中,在中国知网,通过搜索以“生命文化”为主题的中文文献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把生命文化与教育结合的文章不多,其中广东医学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生命文化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方面的研究[2]。还有把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专业课教育中,而关于高校辅导员生命文化育人工作相关研究几乎很少看到。
目前在高校开展生命文化育人工作,一般是把生命文化以主题班会形式开展,或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提到关于生命教育等内容,这些均只是涉及,探讨不深入,没有专门开展生命文化系列活动,也没有充分发挥生命文化育人的功能。同时,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等对生命文化理解不够,缺少相应的平台去学习。
文化育人的重点是润物细无声,借鉴国外文化育人的方式,通常不采用直接灌输的显性方式,而是融于公民教育、宗教教育等各类教育之中,通过渗透的、隐性的方式,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要严格做好疫情防控要求,对生命文化所包含的基本内涵需要有深刻的认识,具体的实施步骤更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2 高校辅导员对生命文化的认识
2.1 挖掘校史中的生命文化
校史作为高校特有的文化资源,具有思政工作和文化育人的双重内核[3],是高校生命文化重要资源库。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校友,他们身上所蕴藏对生命的阐释;二是,学校发展中聚集的多种精神元素,如创业精神、奉献情怀、服务他人的崇高品德、追求卓越的理想人格和坚定的科学精神,这是任何一所高等院校都具备的并有着生动事例素材,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各高校所展示的生命文化。校史中的生命文化具有鲜明生动、时代印记、教育启发的特征,其特有的育人导向示范功能、凝聚激励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和情感陶冶功能,是高校辅导员育人过程中的有效载体。
2.2 把生命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生命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密切的关联,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内容的一致性,生命文化致力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生命含义,进而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增强个体生命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领导大学生正确认知个体价值与生命意义,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4],两者教育内容具有较多的融合性。第二,教育目标的一致性,生命文化教育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而开展的教育,其所关注的不是一个点、一个面,而是生命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因此生命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统一性。
2.3 构建认知—认同—实践的生命文化育人工作方法
后疫情时代,“生命至上” 的社会价值信念已经为高校开展生命文化育人提供了很好的社会环境。文化育人作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强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教化人、影响人,构建认知—认同—实践的育人工作方法[5]。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生命文化的内涵出发,寻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命文化素材,找到“为什么”的根源,从而转变为积极、主动去认知、去实践。
3 高校辅导员开展生命文化育人工作的创新路径
3.1 把生命文化育人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生命文化本身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的关联,高校辅导员从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融入生命文化内容,是实现生命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在结合内容上,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如通过疫情中抗疫英雄们舍小我为大我的英勇逆行来阐述人的价值信念,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疫情情况来阐述我国生命文化的历程;在结合方法上,要做到显性价值引导与隐形情感归属相结合、集中主题班会与个人谈心谈话相结合、线上宣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
3.2 把生命文化育人与课堂相结合
课堂目前还是大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辅导员开展生命文化育人工作离不开课堂,其中包括课堂内容和师资队伍两个方面。
3.2.1 课堂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是生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一是,把生命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中,思想政治教育更需体现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就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命个体,做到心灵的沟通、观念的碰撞和感情的交融,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动力实现生命价值。二是,要让学生掌握生命文化的内涵,生命文化主要从文化角度解读生命的意义,是理论化和人本化、系统化的生命观,它揭示生命的宝贵,弘扬生命的价值[6]。生命文化的问题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经典影片解读、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生命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3.2.2 师资队伍
生命文化育人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强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教化人、影响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育人“主体”的人,要融入生命文化,更需要其对生命文化的学习、掌握和应用。通过参与相关的学术研讨会、课题研究等平台,加强对生命文化教育主体的理念渗透,准确地把握生命文化的本质与内涵,提高自身理论水平,让生命文化育人工作实效落实到学生个人[7]。
3.3 把生命文化育人与党建相结合
高校党建,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维护民族文化活力,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伟大使命。生命文化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鉴于两者的亲密关系,高校辅导员生命文化育人要始终坚持党建方向,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在今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党把生命至上的生命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8]
高校生命文化育人是以党建为引领的,辅导员可以依托各级党组织、学生党员开展生命文化育人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一方面,吸纳更多优秀大学生到党组织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力量,把有关生命文化的党的方针、政策理解到位、宣传到位,对辅导员开展生命文化育人实效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9];另一方面,在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过程中,注重以生命文化为主题展开相应的讨论,把学生党员的信仰与个人的生命价值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通过朋辈教育开展自我教育,把生命文化一层层渗透到学生中去,让每位同学都能准确认识生命文化,从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
3.4 把生命文化育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的重要课堂和宝贵阵地,把生命文化融入到实践中,能把认知、体验和实践三者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感受生命、体味生命,进而学会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为充分发挥实践在辅导员生命文化育人工作的作用,可以参考蔡定彬等人的“参与实践、交流分享、反思内化、强化实践”四个环节,在循环式演进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体验程度和水平[10]。
辅导员在日常实践中,可以通过4 个方面开展生命文化育人工作。(1)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或周末期间,通过开展暑期三下乡、素质拓展等开展生命文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引导大学生加深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体验生命,感受生命,从而学会尊重生命。(2)活动体验。辅导员可依托校园文化载体,开展与生命文化相关的活动,如清明节前往烈士陵园带领学生分享英雄故事、朗诵革命诗词、为烈士献上白花、参观纪念馆等。(3)岗位实践。高校可以与生命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如医院、养老院、福利院、社区等,通过设立相应的岗位,让学生在岗位实践中更好地感悟生命,学会珍惜生命。尤其这次疫情爆发时,许多大学生参与其中,后问及参与的学生,均反馈对生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4)实景模拟。现在许多线上的游戏等都应用于线下实践体验,效果很好。基于此,通过让学生进行实地的角色扮演,还原真实场景,以情景式模式让学生真正体验生命文化。
3.5 把生命文化育人与网络相结合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结合成为生活新常态[11],辅导员做好生命文化育人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网络是高校辅导员开展生命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和重要载体。结合辅导员开展生命文化育人工作的实效,可以从引导学生辨别网络中生命文化的内容与借助网络为载体这两个方面来开展生命文化育人工作。
3.5.1 网络中的生命文化的内容
生命文化通过网络媒体可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影响大学生,如通过视频、音乐、图像等动态化载体讲述英雄事迹、关于生命存在与意义的观点互动及关于生命价值观的优秀网络课程等,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产生较强的影响,并表现为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12]。辅导员在进行网络生命文化育人工作时,需要认真辨别网络文化的内容,对于网络文化中涉及许多漠视生命的内容,如经常有键盘侠对需要帮助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言语攻击、冷嘲热讽的现象,以及所谓的“潮流”行为,如流行语“睡什么睡,起来嗨”等。需要及时制止,并通过线下形式对大学生的网络言行进行规范,避免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受到渗透,导致部分大学生尊重生命意识薄弱,从而建立错误的生命价值观[13]。
3.5.2 以网络为载体开展生命文化育人
网络丰富的载体可以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通过微信、QQ、公众号、论坛、短视频等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吸收生命价值观教育信息,丰富教育信息传播的渠道,进而促进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自我教育。辅导员可以借助载体来宣讲生命文化内容,也可以通过线下生命文化育人活动在网上进行宣传,从而起到育人的实效[14]。
4 结语
生命文化的内涵在不断地被定义,辅导员开展生命文化育人工作必须要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后疫情时代,辅导员要立足“生命至上”深入开展生命文化育人工作,通过运用网络新媒体,充分发挥课堂、实践育人的途径,全面发挥大学生主体地位,丰富生命文化内涵,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珍爱生命,珍惜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