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农民信息技术培训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2-11-25贾思珂
贾思珂
(山东省平阴县农业局,山东 济南 250400)
中国现代农业以提升农村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的程度,改善农田生产效率、耕地使用率和农村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产品质量、价值和竞争力为宗旨,这足以说明加强新农民信息技术培训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
1 农民科技培训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网络体系较松散
由于承担农村科学技术培训部门数量较多,对培训资源不能进行全面协调配置,且农村、劳务、教育事业、群众性团体机构等行政部门之间存在着分别培养、多头管理、相互不联系、没有统一培养计划和管理制度的现状,对农村科学技术培训资源不能进行有效整合。
1.2 农民自觉接受培训积极性不高
一些农民总觉得农民要靠天吃饭,靠祖传的知识生活,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接触先进科技,已经形成了思想的固有模式,这也就导致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有所欠缺。
1.3 培训师资力量不强
目前,由于受传统模式的影响,适合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产业的技术复合人才数量偏少,已无法胜任新时代的农业技术岗位。
1.4 培训方式手段单一
目前,中国大部分农业技术培训仍采取过去单一的语言模式去进行输出,导致很多农民无法理解具体的意思。使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电视、现代通讯等现代信息传播方式的比例不足10%,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培训的直观性效果和农户接收信息的及时性。
2 加强新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措施
2.1 科学规划,完善农民科技培训网络
农户科学技术培训项目应根据本地农村发展,针对村民、农时特性,做好调查,全面掌握农户需要,经过科学合理地设计,确定培训对象,提高农户科学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市农业技术中心为基础,以镇农业技术售后服务中心、农村成人教育服务中心为基础,以行政村、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基地)、农业技术协作组织以及社会企业为纽带,逐步建立市、乡、村互相联通、上下相通的农业技术服务网络[1]。
2.2 注重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训
通过逐步完善农业信息技术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农户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农民对乡村信息网络人才的关注程度,并通过培训和培育乡村信息网络人才,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乡村信息网络。根据需要通过相关的农业站定期普及互联网知识,提升农户的互联网使用技术水平,培育农户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力,使乡村信息的作者队伍建设可以更加适应农业互联网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农村信息化的应用不但要求农民自身努力学习,还要求有关农业信息技术组织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2021年7月13日,来自吉林省德惠市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训班38名学员,与平阴县2021新型农民创业直播班学员进行了后续跟踪服务座谈交流,同时,与平阴大土妞直播团队联盟合作,两地跨省学员交流热烈,面对面建立了微信群。现场观摩学习了两家优秀学员的甘薯、水果玉米种植管理模式。
2.3 整合资源,建立农民科技培训长效机制
做好农村科学技术培训工作平台搭建,整合资源,在各技术培训机构内部形成合力,做到资源共享、平台共用、项目管理共进,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技术培训资金效益。一是要确立农村科学技术培训工作机构“一把手”负责制,出台工作方案,明确划分培训工作责任,做到统筹管理;二是整合技术培训资金,对全市具有技术培训功能的机构实行系统安排,按照各自特点、利用各自资源,把资源统一整合,集中运用,从而全面提升技术培训效率。三是建立统筹协作机制,确定负责人专门抓工作,并及时报告技术培训项目建设情况。四是强化培训教师队伍建设,从农业技术推广团队中选拔一批专业素质好、实践经验富、社会责任感强、培训成效高的学术骨干担任农业科学技术培养工作的讲导师,并把种养能人、乡土人物、农村专家学者、农村企业家等补充到导师团,以增强技术培训工作吸引力和效果。五是建立合作联系与绩效考核制度,加强技术培训机构的联络交流,定期例会,讨论农业科学技术培训项目,制订农业科学技术培养工作的绩效考核规范与工作措施,认真检查督促技术培训工作[2]。
2.4 增加资金投入,保证农业生产技术成功推广
农业技术培训工作是一个基础性系统工程,充分发挥国家财政的作用,把公用财力向农业技术偏斜,以国家财政资金为基础,通过引导和扶持农村公司、农业产业化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村生产专业合作社(联谊会)等单位积极参与投资,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技术培训多元化支持制度,让广大农户可以进行免费或者获得政府补贴的农业技术培训。苘山镇南申村村民张果培训后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20万元开办了金麦元花饽饽店,开业之后生意十分红火,年收入近20万元,成为通过农民技能培训走上创业致富的典型代表。
3 通过技术培训对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3.1 提高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的积极性
通过技术培训,切实增强了村民自我开发意识为中心,大力开展科学教育,以榜样引路。着力培植一批种养能手、技术带头人、农业科学家,通过采取典型引导、技术带动,不仅提高农民收入,还带动了全体农户学技术、用科技。
3.2 通过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
针对农作物的特性和农户需要,产前进行种养设计、实地观察、培训,生产中进行现场培训、技术咨询,产后进行技术服务、产后的培训等。以农业工程、农村三项创新工作、国家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园区(基地)项目等为载体,通过农业技术下乡、技能入户等工作方式,在农闲、夜间时进行对农户培训,以帮助农户生活中出现的困难[3]。例如:邀请省农业农村厅果茶站高文胜站长到平阴县洪范池镇白雁泉村樱桃基地、锦水街道毕海洋村紫云珠葡萄基地、润福家庭农场冬雪蜜桃基地讲授果品管理技术;联合济南市农科院在安城镇西瓜店村谷子试验基地举办谷子抗(防)重茬、除草技术观摩培训会;专家们为农民近距离以PPT讲解新技术理论、田间地头操作示范、现场解答生产技术难题,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全年累计举办田间课堂培训10余期,培训500余人。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农民使用现代技术种植的信心。
3.3 组织农民上网,利用网络技术助推农村经济
通过引导农民信息员、农村产品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和农业经纪人等引导农户上网,是切实推动农村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重大措施。例如菏泽花李庄村将人工智能技术培训引入农村,帮助当地劳动者学习数据标注技术,村民只需要一台联网电脑就可以足不出户从事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标注员的工作,既保证了农业生产,又能在农闲时间增加收入。仅2020年上半年,花李庄村已完成图片采集、标注数据逾10万项,村民人均增收近3万元。
4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增强村民的务农能力,是推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农业。通过加强对农民信息技术的培训,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推动农村了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同时对于拉动农村农业经济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