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策
2022-11-25田盟
田盟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计划,期望通过振兴乡村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而振兴乡村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实现人才振兴才能将振兴乡村计划有效实施,实现乡村振兴。为此应在当前湖南新兴职业中培养一大批善于经营、技术水平高超、能够承担农村发展责任的新型职业农民,顺利解决乡村振兴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农民职业化进程,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与特点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备科学文化素养、经营能力、农业生产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主要将经营与服务农业作为主要职业,农业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主要由农村及村镇中从业的农业人员组成。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推进,农业的现代化逐渐提上日程。在传统农业管理中管理方式粗放工作效率低,农业现代化生产与管理改变了原本的农业生产与管理模式,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取代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但是由于缺乏农业现代化管理人才,致使现代化农业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水平。在当前乡村环境中大部分现代化技术人才都进入了城市环境中发展,致使乡村农业生产与管理能力不足,影响了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进度。如果不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这样的情况将越发严重,将会造成农村耕地无人种植的处境,因此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得任务更是迫在眉睫。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培育体系
2.1 在职业价值观中强化爱农意识
人们的职业观决定了从业质量,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时,应重视职业观念的引导,激发农民对农村的热爱。在进行农民教育培训中,应对农民渗透置身于农村环境奋斗发展的目标,在生产与实践中强化农民工匠精神;积极引导农民回乡发展,鼓励其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积极创新,特别是大学生,应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另外应加强农场主、企业家、合作社创办者优秀职业农民的培训,提升农民对工作的热爱,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发展,助力精准扶贫。
2.2 将职业能力作为核心强化创新能力
掌握基础技能,是任何职业发展的前提。在进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应重视文化素养的提升,为此应提升农业培训人员学历要求,加强对职业农民基础农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保证职业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流程,具备专业农业技术,具备农业经营与生产综合能力,在生产与经营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运用先进的理念与技术经营农业活动,突破传统一家一户的经营生产模式,扩宽经营生产范围,积极投身于农业生产与经营中。为此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应促进职业能力与市场发展的匹配,着重于经营、生产、营销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社会不断发展,农业领域中形成了新的业态环境,如电商、物联网等融入农业领域中,扩宽了农业发展范围,在此活动中应结合新业态发展需求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使农民能够积极响应业态发展趋势,在农业生产与经营中运用新技术与新理念,提升农民创新发展意识与能力[1]。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
3.1 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门槛,精选特定人群培训
在湖南市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应扩宽人才培养范围,明确人才培育目标。第一应全面提升人才素质与技能,对湖南市农村地区加强调研,积极寻找意愿强、素质高,拥有技术的专业人才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为其提供专业的培训,将合作经营、农场主、种养大户等人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在培训中讲解最新的农村政策,讲解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对新兴农民培训人员进行归档管理。第二应对农村当前空巢及老龄化问题加以重视,引导外出打工的技术人才、农民、大学生、退役军人回到农村,将其作为主要培训对象,在农村环境中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为振兴乡村提供人才支持。
3.2 创建多元精准的培训模式,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科学性
为了能够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效果,应丰富人才培养方式与内容,突出人才培养的先进性与便利性,为新型职业农民学习提供方便。可以将现场培训与网络远程培训有效结合。在湖南市地区整合与筛选优秀师资资源,为农民培训者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途径。或者可以组织参观考察先进实践基地活动,提升湖南新兴职业农教培训效果[2]。
3.3 重视研发意识培养,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实际需求相符
培养懂经营、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是主要培训目标。在此环境中应着力于农村发展角度,考量农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村发展需求相吻合。第一应将培养与农村发展需求相符的人才作为依据,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第二应结合农村中的不同产业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依据,结合产业需求开展教育活动,对技能型农民进行分类,在教育中将专农业基础科学与生产技术有效结合,开展教育培训,使现代农民在培训中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经验与能力,不断扩展农业经营规模,提升农民合作组织、经营等综合能力,成为现代农民企业家,带领农村环境中的农民一同科学生产与经营,实现振兴新村的发展目标,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能够服务于乡村。第三应重视农民技术水平的提升,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将传授先进技术作为重要培训内容。
3.4 加强调研,开发培训课程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应结合农村地区实际需求设置课程,第一应将满足农民技术需求作为重点教育目标,结合行业发展与文化建设作为课程开发依据,保证课程内容与实际农村发展与需求一致,发挥教育引领的作用。第二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开设职业道德课程,结合农村市场发展加强调研,创建职业道德课程,使农民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生产与经营中将诚信作为发展原则,运用正确的途径逐利与经营促进乡村经济良性发展。
3.5 组织长期与短期不同频次的培训活动
为了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效果,应在湖南农村中构建长效培训机制,对当前农民进行长期与短期等不同频次的培训活动,将培训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手段,结合农民实际需求,进行技术培训,依据农业生产节气组织培训活动,突出教育培训活动开展的针对性,提升新型职业农民专业素养与专业技术,推动振兴乡村计划的进一步落实。
3.6 培训内容与产业特色有效对接
中国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有所不同,农业生产具有差异性。在湖南地区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活动中,不应盲目模仿其他地区教育培训方案,应结合当前地区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当地市场特点、农业发展方向、农业资源与人文环境相符,从多个角度考量开展教育培训,认真契合湖南地区的农业需求进行分析,以此运用适宜地区的方式、形式开展教育活动,突出湖南地区的优势与特长,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3]。
4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应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与特征,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培育体系,加强农民农业知识,生产技能,经营能力等综合素养培育。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准入门槛,运用多元化培训方式,加强地区农业市场调研,科学开发课程,构建长效培训机制,定期开展素质教育培训,保证培训内容与地方发展有效对接,培育具备文化基础、农业生产技能、善于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