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及措施
2022-11-25刘粉艳
刘粉艳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农科路中段农业农村局,陕西 榆林 719399)
1 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
近年来,神木市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举措,“种养结合”的模式已初具规模,基于此,神木市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业发展前景,但目前神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而言,远远达不到战略要求,无论是从数量上、素质上、眼界格局、管理模式等方面和中国农业发达地区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从数量上来说,目前神木市取得各级高素质农民证书的总人数仅有1251名,不足总人口的2.5%,严重制约神木市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从质量上说,神木市现有的高素质农民年龄结构依然偏大,45周岁以上的占到总数的87.65%,其中一半以上文化水平在初中及其以下,这群从业者还大多数是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的传统经营模式,对自己的产业规划和行业远景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即使有注册有公司及雇员的管理模式也偏向粗放型。加之农业行业前期投入大,收益周期较长,市场的变动随时可能导致部分从业者退出,故而从业人员流动性也偏大。进进出出导致整体行业水平原地踏步,进步缓慢。为此,如何提高神木市高素质农民在农牧业从业者中的比重,如何提升该部分人员的整体素养,如何拓宽他们的眼界、拔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就不得不提到日程上来。
2 高素质农品培育措施
2.1 加大资金投入
尽可能得到县级及以上的财政资金投入,如果县级的财政存在困难,此时可将省市级的财政资金通道建立起来,然后以奖补的方式给予农民实训基地的创业、创新和建设等补贴[1]。另外在后续跟踪服务和创业就业以及职业农民培训等环节中还可吸纳和引入社会资本,通过足够的资金和社会保障有效形成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将一批具有高素质同时符合市场需要的技能人才和技术人才培养出来促进农村农业的振兴和发展。
2.2 培育模式不断创新将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
首先,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积极组织和发动广大农民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提高农民自身科技素质。对农民的职业教育理念进行优化更新,有效解决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将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起来,有效保证高素质农民培育教育的综合性。
其次,对农村科普模式的创新进行推进。针对农村科普进行分析是一种可以对农民素质产生一定影响的基础因素,此措施可以让农民一些比较传统的农村科普观念得到有效转变,在民众的生活和生产工作中将科普融入,可以为高素质农民培育营造一个更加科学和便捷的学习环境,同时还可让培育工作得到一定基础性动力。
最后,基于线上教育理念,将三融合一的驱动模式构建起来。互联网教育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育资源、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学习,而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属于整个教育的核心,其理念主要为融合和联结以及集聚合要素并使互动和互通以及互联得以实现,以此让教育的效益和质量得以显著提高[2]。农村电商和农技推广以及农民培训在农民高素质以及科技素质的提升中属于关键因素,通过互联网理念,在整个培育中将三者的驱动性和融合性以及联动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让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效果显著提高。
2.3 强化农民自身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
对于农民群体来说现阶段有关于基础法律的普及度相对较低,甚至其中很多人不懂法。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尤其最近这些年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健全,在公民各种行为的规范中法律成为了重要准则[3]。所以在此背景下,高素质农民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做到遵法守法,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
在神木市由于当地条件等因素影响很多农民还具有一定传统和封建思想,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无法接受同时在整个现代化农业建设和生产中具有很多问题。这里人群并不愿意接受或相信现代科学,而且在整个农业发展进程中没有重视环境的维护,导致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所以在高素质农民的培育中还需对农民自身的道德素质进行提升,通过不断培训宣传和教育使其明确在自身的行为中哪些可取,哪些是不可取,以此对培训效果和农业的发展进行促进。
3 结语
综上,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属于一项重要途径,尤其在不同地区展开培育工作时必须和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开展相关培训讲座和增强农民自身法律素养以及道德文化等方式,让农民可以在此过程中逐渐实现转型,使其可以掌握更加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农业现代化以及新型农村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