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天水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022-11-25范利平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4期

范利平

(中共天水市秦州区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甘肃省天水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然而,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仍是制约乡村生态振兴的主要问题之一。农村厕所卫生、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影响着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

1 天水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形势

“乡村振兴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是一场持久战[1]。”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近年来,天水市集中力量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把握重要节点和关键环节,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短板和弱项。

1.1 “厕所革命”纵深推进

天水市坚持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惠民工程之一,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科学选择适宜户厕改造模式,严把“十关”要求,分类建立台账,加快推进农村户厕改造。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农村卫生户厕30.7万座,卫生户厕覆盖率提高到52.91%,建成农村卫生公厕2604座,实现农村公厕行政村全覆盖。

1.2 “垃圾革命”扎实推进

相对而言,全市农村垃圾治理重视程度高、资金投入多、配套设施齐、管护机制全、推动力度大,成效较为明显。全市共建成生活垃圾收集站130座,新建垃圾池(点)8694个,所有行政村配足了垃圾桶、箱、斗,配套各类垃圾作业车辆16039台;配建农村垃圾焚烧站21座、压缩站13座;新建改建乡镇垃圾填埋场9处,日处理能力1000吨。各县区探索推行“农村环境保洁市场化模式、环境卫生巷长制、“三筐一桶”户分类、“两点三场”村庄清洁模式、“一乡一站”乡处理和农村存量垃圾清零行动等管理模式,推进了农村垃圾常态化管护机制建设。

1.3 污水治理逐步推进

天水市不断加大污水治理的推进力度,共建设污水设施项目88个,逐步形成了污水治理设施体系区域延伸格局。以落实河长制推进河湖治理为基础,逐步消除农村各类黑臭水体。目前,“全市2491个建制村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全面排查,积极推进麦积区全国农村黑臭水体试点治理[2]。”

1.4 清洁行动压茬推进

天水市持续推进清洁村庄行动,全力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农户庭院环境,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在全市所有行政村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市历年累计创建示范村省级85个、市级170个,建设省级清洁村庄1399个,农村压缩式垃圾清运车配备率、垃圾收集点覆盖率达100%。

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

2.1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不平衡表现为城市近郊和偏远乡村、山区与川区之间、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的发展不平衡。2020年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东部发达省市已超过95%;截止2021年底,天水市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只有52.91%,全市行政村中对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仅为30%,城市近郊的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而偏远乡村欠账大。县区之间工作推进也不平衡,凡是领导重视的,工作效果就明显;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发展水平上,如粪污、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备没人维护、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还不健全不完善、粪污垃圾处理转化率比较低。

2.2 政策落实不到位

从调研情况来看,部分县区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思想上行动上未引起高度重视。部分乡镇认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改厕及厕所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没有项目支撑,而且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往往存在顾此失彼现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免有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现象;尤其是一些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长期生活在农村,对村庄脏乱差、乱堆乱放、污水横流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2.3 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中央和省级层面分别对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革命等给予了专项资金投入,但市、县区两级财政投入有限,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投入缺口很大。从调研情况看,基础设施尤其是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排水排污管网等方面资金投入缺口较大,相关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所需经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2.4 主体错位

从调研情况来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普遍存在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存在“上热中温下凉”现象,县乡干部热情较高,农民群众“等靠要”,缺乏内生动力,不愿投工投劳投钱。“基层及相关部门替代农村居民成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而农民因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成为了局外人[3]。”

3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现实路径

3.1 坚持高位推动,切实靠实各方责任

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市委农办牵头抓总统筹,各职能部门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县区党政负主体责任,乡镇做好具体组织实施。

3.2 注重规划引领,因村制宜分类指导

根据实际,既注重解决当前村庄整治重点问题,还要考虑后续村庄管理需要,因村制宜编制规划,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推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充分考虑地域条件、环境因素、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3.3 紧盯重点任务,分类施策整体推进

根据各乡镇实际,聚焦重点,合理确定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的整治模式和整治标准。强化措施,持续抓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村改厕及厕所粪污治理,不断提升村容村貌。

3.4 创新多元投入,调动农民市场主体

中央适当奖补,省市加大投入力度,县区多方整合资金,鼓励乡镇村逐步建立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引导和调动农民主体作用,瞄准市场需求,把尊重群众意愿、维护农民权益贯穿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

3.5 加大宣传教育,从严从实督查考核

充分利用媒体等多种渠道,营造全社会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健康教育,发动群众自觉投身其中。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群众养成文明生活方式,激发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抽调专人成立督查组,定期督导检查,加强跟踪问效,督促整改落实。

4 结语

天水市作为西北欠发达地区,地形复杂,山区偏多,农村人口居住散乱,只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高位推动,规划引领,紧盯重点,多元投入,不断宣传教育,才能显著改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再现山青水秀天蓝人舒畅的村庄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