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2022-11-25龚增凤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4期

龚增凤

(重庆市江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重庆 402260)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因此,要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对乡村振兴的意义,结合现代化技术大力普及先进的农业种植和生产技术,提高农业产能,以助力乡村经济和产业的发展。

1 现代化农业技术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基于时代的变革背景所制定的农村发展路径,面对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是否能够完成现代化农业技术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无疑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抉择[1]。

第一,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带动产业兴旺。现代化农业技术兼顾了多维度的发展,完成了对农业生产、管理、营销、流通及服务等种植生产行业的全覆盖,为农业产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保障,打造“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等全新模式,达到解难纾困的实践效果。

第二,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的融合。现代化农业技术强调信息共建共享,突破了传统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解决了各种植生产行业的核心资源问题,切实打通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实阻碍,为农业发展现代化提供了历史机遇。

第三,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巩固脱贫成果。脱贫攻坚是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保障,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可以真正惠及普通的农村群众。

由此可见,现代化农业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科技发展产物,颠覆了原始的产业发展概念,也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重要标志和关键转折。

2 现代化农业技术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

2.1 激活农业生产主体,增添发展活力

农业经济主体功能的发挥依赖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乡村农业现代化转型依赖于较高的成本,在乡村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营造出适宜乡村发展的良好环境,提升乡村数据的应用价值,赋予农村各种植生产行业更多活力[2]。

首先,应优化现代化农业技术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保障数字技术在农村发展中的优势和利益,避免出现垄断性、独占性和不平衡性问题。

其次,将现代化农业技术渗透于乡村振兴之中,必须要做好现代化农业技术的风险评估,保障现代化农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积极构建全方位的农业生产、管理及服务体系,实现农产品的现代化、智慧化和数字化生产,带动传统农业发展的技术升级转型。

最后,注重网络技术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即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农村合作社为支点,弥合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困境,通过政策导向引领数字化改造,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数字生产、数字推广等新兴模式,实现乡村农业生产主体的重构。

2.2 深挖数据价值,优化服务功能

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具有极大的拓展空间,尤其是乡村发展拥有海量的数据亟待挖掘,因此在现代化农业技术发展布局中,要以乡村数据高效聚集为基础,改善传统发展视域下信息分散、零乱等问题,持续加大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物流等行业的数字化重建,将现代化农业技术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始终[3]。

一方面,应加强数据资源的交互与应用,以用户需求及市场反馈为主体,做好乡村相关信息数据的挖掘和整理,建立渠道通畅、保障高效、内容全面的数字信息渠道,将现代化的经济业态、农业技术、管理模式、市场信息等,充分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之中。另一方面,应扎实推动“大数据+服务”的创新尝试,基于乡村丰富的资源结构类型,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丰富场景,建立大数据与服务业之间的融合,打造智慧型、共享型、平台型的服务机制,提升乡村振兴的内在价值和发展空间,推广乡村农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2.3 发挥理念优势,发展绿色农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重要指引和根本方向,立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充分遵循绿色发展、生态发展、智慧发展的理念,打造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工程[3]。根据以往的发展经验来看,“粗放”仍旧是最为显著的特点,通常以大水、大肥、大药为生产样式,对生产资源造成极大浪费,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负担。据统计,中国化肥用量始终居于世界前列,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每年农药用量高达180万吨,而真正能够作用于农作物的却仅占30%左右,剩余的70%均被土壤或植物所吸收,导致自然生态面临极大压力[4]。

传统的乡村发展模式已然无法适应时代,势必会被新型的乡村振兴战略所取代,而现代化农业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引入,无疑将是乡村全面发展的一场“翻身之仗”,特别是要切实看到现代化农业技术所具备的先天优势,将现代化的数字技术融汇于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施用、农业节水灌溉等种植生产行业,实现农村各类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消除或降低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持续将绿色生态农业引向深入,发挥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并帮助乡村真正守住绿水青山。

2.4 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缺乏是阻碍农村地区农村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5]。因此,首先,需要加强人才吸引,对农村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建设力度,注重社会服务水平的改进,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类人员,应该落实社会保险、技能培训,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拥有安全感、成就感以及幸福感。

其次,对于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带头人、青年农场主加强培训力度,同时,还应该将手工艺人、文化能人、乡村工匠等人才吸引聚集到农村产业,由其负责农村产业的培训,有利于创建乡村车间、手工作坊、家庭工场。

最后,对于相关职能部门而言,应该对工作人员政策解读加强培训,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将政策真正传递到基层,落实“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服务;同时,还要加强沟通、宣传、引导、监督,不仅要保障服务力度,而且还要协助农村产业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解决。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持续深入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丰富选择,依托现代化农业技术所蕴含的理念优势、技术优势、渠道优势,有助于全方位改善传统的乡村发展面貌。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现代化农业技术渗透,应当充分挖掘其实践潜力,加强与各个种植生产行业的融合创新,从经济振兴、服务优化、绿色发展等入手,构建起立体化的影响和推广机制,建立乡村农业绿色健康的协调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