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研究
——以镇平县“同富小康”公司为例

2022-11-25苗壮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4期

苗壮

(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国际经济关系与商务学院,河南 镇平 61001 )

1 镇平县“同富小康”电商扶贫模式

镇平县提出电子商务和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扶贫方法,是基于镇平县县域现有的情况而做出的创新型决定。

1.1 镇平县域基本情况

镇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辖区内交通十分便利,多条高速公路贯穿,距离最近机场仅30分钟车程,运输辐射范围广。镇平县地域优势非常明显,快递物流发展迅速,为区域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商业氛围兴起较早发展势头强劲,县政府本着盘活本地贫困地区农村资源,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直连县城城市消费,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增收,建立一套完备的产品供应链,实现物流网络到村到户,疏通物流网络配送进农村进乡镇[1]。

1.2 电商服务平台项目背景

2017年,镇平县委县政府在国家政策环境的支持下,发挥县域电商发展优势资源,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由政府牵头、民间资本入驻、贫困地区生产、线上平台销售的本地化电商服务平台(同富小康)应运而生。县委县政府本着盘活本地贫困地区农村资源,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直连县城城市消费,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增收,建立一套完备的产品供应链,实现物流网络到村到户,疏通物流网络配送进农村进乡镇。从电商运营人才引进、项目启动资金申请、科研技术配套发展等方面给予了绝对支持,出现了一批带动型的新型农业经济经营主体,大力支持新型电商企业的落户发展。

1.3 电商服务平台主要目标及内容

镇平县“同富小康”公司,以“盘活农村资源,链接城市消费”为发展理念,以全县贫困地区贫困户生产的优质农副产品为产品来源,采取源头直供的采购方式,减少中间运输储存环节,运用大数据分析、区块连分布的电子商务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自主研发打造了本地化线上销售平台,在精准扶贫的同时,也对解决本地优质农产品积压,外来商品高价充斥市场的不合理现象做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大数据后台的即时监测监管,精确掌握每日下单交易情况,贫困户农产品销售囤积情况和转移就业经济收入情况,通过数据积累和后台统计分析,得到农副产品消费的主营类目、价格浮动情况以及使用“同富小康”平台购物的消费者消费习惯等数据,为电商扶贫提供最精准的信息依据同时为区域经济指明方向。

1.4 运营产品的来源、质量、配送等问题

1.4.1 关于线上农产品来源。坚持贫困户生产的产品优先、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由“同富小康”公司牵头,乡镇政府农业合作社进行统一收购。并筛选优质特色产品进行另外统一包装,进行产品分类存储。

1.4.2 关于产品质量安全。由县农产品检验检测单位对收购的农副产品进行集中随机抽样检测并出具食品安全检疫检测证明。对于合格产品准许上线销售,不符合安全检疫的产品直接就地销毁并坚决抵制任何途径的售卖。保证线上每一份销售出去的产品绝对的安全绿色放心。

1.4.3 关于销售产品的物流配送。当天中午之前下单产品整理出来订单信息,分捡产品后划分配送区域,统一进行产品包装,下午四点进行统一配送。当日下午订单次日上午进行配送,严格保证同城快递时效。

1.5 平台盈利模式

“同富小康”公司盈利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完善本地供应链。将本地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通过移动端销售平台就近销售,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收购价,降低销售价,既保证了农户增收,又保证了顾客群体购买到新鲜优惠的产品,公司赚取稳定的利润。二是打造品牌产品。选取本地香油、手工挂面、香菇、菊花、烧鸡、黄酒等特色产品,统一开展品牌建设,进行全网销售。

2 “同富小康”公司扶贫取得的成绩

“同富小康”项目的成立就是为了解决县域内贫困问题,成立以来受到多方关注,经过科学运作专业管理取得了诸多成绩。

2.1 因地制宜以销促产

以“同富小康”公司为龙头,县政府牵头成立22个乡镇专业合作联社、410个村级专业合作社,整合全县农村农产品、劳动力资源,与“同富小康”公司对接,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由“同富小康”公司专业团队在县域各乡、镇、村指导规划一批适应于当地基本情况的种养殖基地,因地制宜的培育建设各地区的支柱产业[2]。指引贫困地区村民实现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统一化生产。带动县域各地区农产品向有机、绿色、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真正实现“以销促产”。

2.2 政策支持上下联动

县商务局、农业局、科技局、工信局、工商食药局等相关职能单位通力配合,全县各级各单位积极支持,确保该项目快速推进,扎实落地。同时,加大社会面宣传,在县域内形成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扶贫的氛围,引导全县群众积极支持消费扶贫,参与消费扶贫。

2.3 专业团队科学规范发展

聘请的专业电商线上团队和线下专家组成的小组负责公司化运作,规范工作进程,科学确保公司运作,确保“同富小康”公司高效有序科学发展。同时,深度调研、科学研发适合快速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特色农产品,统一设计包装,逐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产地认证、质量追溯、田头集货、产地预冷、冷藏保鲜、分级包装等工作。

2.4 多点协同提升效率

“同富小康”公司分布式电商系统是由多中心点协同工作方法。线上所有产品的生产、运输、包装、宣传多点同时进行,共同作业。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系统,确定当季好销快销产品,减少了大量滞销产品资源浪费的情况。并根据消费者个人消费喜好去定义购买类目。

2.5 专人专责扶贫有道

“同富小康”公司由政府主要控股,额度占比85%,整个平台总利润的百分之十用于救助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这样才能确保整体项目是要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确保项目整体持续高效稳健进展。公司吸纳在编贫困人口从事“同富小康”产品运输、入库、配送、分类等基础工作,解决部分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带动贫困人群劳动脱贫。

3 “同富小康”公司扶贫存在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法

3.1 制约因素

当前制约本地化农产品快速流通、上行流通的关键因素有四个方面。

3.1.1 新型农业区域经济体在运行中受到多方制约。互联网技术、生产规模、资金等问题急需解决,缺少专业的互联网技术人员,而且存在人才流失问题,真正有技术有能力的人员不愿选择留在家乡,而外来技术人员更是不能真正扎根于此。

3.1.2 村级物流体系建设不完善。偏远贫困村生产的农副产品不能及时的运输到市场售卖,运输过程中极易产生高比例损耗,增加成本。同时,也不能及时的购买到生产物资,导致生产成本增高。很难疏通农产品上下行供应链。

3.1.3 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户盲目种植。农民、贫困户生产往往根据个人主观判断,看到市场价格高的就大面积种植,导致农产品集中上市,销售困难。

3.1.4 中老年人电商消费模式有待培养。电子商务平台在基层区域受众群体较小。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中,年轻消费群体占多数,中老年人对于“跟上时代,微信买菜”的消费观念存在一些抵触情绪,不能够迅速接受这种新兴的购物方式和理念

3.2 问题解决办法

针对这些问题,“同富小康”公司也是在不断摸索探索适用于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

3.2.1 积极与县域周边各大乡镇对接,建立货物流通渠道,全面梳理当前农民集中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照不同品质,分别向全国各地各级市场输送。积极对接生产空档期的农户,向其下发订单,避免盲目种植生产。

3.2.2 加强区域特色产业培育,确立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进一步实现扶贫产业品牌化,争取实现一个乡村一个特色品牌。同时重视电子商务相关人才培训,从当地登记在编的贫困人口中挑选有能力的青年团体,集中学习,建设一支属于精准扶贫队伍的青年电商带头人。

3.2.3 进一步加强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贫困地区基础建设的进程,实现农村地区道路通畅,网络全覆盖,推进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加快电商精准扶贫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吸纳电商企业加入精准扶贫行列。

3.2.4 对于中老年人消费习惯方面,公司也会定期开展一些关于网购消费方式的普及宣传和线下主题活动切身体验。使更多的基层中老年消费群体感受到电商网购的便利快捷。

4 “同富小康”电商扶贫模式的启示

“同富小康”项目运营以来遇到了诸多问题,管理团队结合自身的发展总结出电商扶贫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电商扶贫体系。

4.1 经济发展需因地制宜

由政府主导建立了本地化区域电商消费扶贫模式,解决了本地农副产品销售不畅问题,打通区域农副产品直接到城市居民饭桌的供应链条。打造了特色区域经济品牌,解决了中小企业、农业合作社品牌建设难以持续、难以市场化的问题,满足了区域经济体系对于消费市场的迫切需求,对整个产业起到了健康促进的模范带动作用。

4.2 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

“同富小康”品牌的建设、产业的发展,是政府宏观调控、相关部门主导和各企业单位共同作用的产物。一是以电子商务渠道为主要依托,配合线下产业链和物流配送体系,在区域经济能力薄弱、没有形成龙头企业的的情况下,由政府主导对特色产品进行集中梳理,标准化生产、统一规范化,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为特产品牌化奠定基础的有效举措。二是由政府引导能快速推进地理标志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等资质认证,为品牌打造提供官方支持。三是政府主导,能够通过政府领导力、公信力来帮助“同富小康”公司快速成长、稳步发展、并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打造地域特产名片。四是政府主导提供支持,采取公司化市场运作,要符合市场需求,由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情,不能盲目扩大规模。五是通过整体品牌的打造,能让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参与进来,实现家家有致富产业 户户有增收项目。

4.3 “同富小康”模式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规模可控、资源集中。该项目以区域经济为基础,由当地政府服务主导,配合电子商务网络结构,可以全面匹配区域经济各个方面资源,通过出台区域优惠政策,集中相关单位行政资源,能够快速推动项目建设[3]。二是项目可拆分为模块建设。比如可根据实际发展需求,拆分为电商平台模块、农业合作联社模块、特色产品研发模块,最终形成完整运作链条。三是目前该项目运作模式已成型,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在专业团队的配合下能够快速走上正轨,自主盈利,良性运转。四是平台和大数据库已经研发完成,只需少量费用购买即可。同时,大数据共享还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方向的规划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决策依据。

总之,“同富小康”公司的实际案例,解决了本地农副产品销售不畅问题,打造了特色区域经济品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