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乡村新模式研究

2022-11-25高妍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4期

高妍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乡村振兴战略自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后,国家制定出有关乡村振兴的工作规划,给数字乡村建设做出了明确指示,要求在乡村建设中要抓住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有利条件,探究数字乡村的新模式,加快发展乡村经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不仅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还巩固好拓展了网络帮扶的成果,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短板,真正落实了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

1 数字乡村建设的意义

1.1 数字乡村建设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意义

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地区将会产生新的消费需求,可以和经济双循环模式进行资源互换。并且,数字乡村建设还可以对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进行弥合,从而缓解城乡分化严重的问题,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更加畅通,技术层面的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互联网在乡村也可以得到应用,农村地区可以做到无线网全面覆盖,对资源要素的流动产生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建设数字乡村还有助于实现数字要素在农村地区的良性循环,帮助乡村经济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加快乡村的改造升级速度。

1.2 数字乡村建设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意义

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推动乡村公共数字文化的建设,乡村数字化又可以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重新整合,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为乡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宽阔的平台。除此之外,建设数字乡村还可以改善乡村“小、散、乱”的问题[1],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将数字媒介应用于文化产品中,可以激活文化要素,促进文旅产业的发展。

1.3 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治理方面的意义

信息化是乡村治理的技术基础,可以给乡村振兴提供有利的技术资源。所以建设数字乡村可以实现农村地区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尽早实现乡村振兴,提高乡村的经济水平,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巩固好攻坚扶贫的成果。最重要的是,可以在乡村治理中传承中华民族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伟大精神。除此之外,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乡村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村民的素养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尤其是数字素养。与此同时,5G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巩固乡村治理的基础,让乡村秩序变得更加稳定,城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得到了改善,并且对干群关系也起到了有效缓解,为数字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2.1 农业生产智能化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并且减轻农民的工作量,同时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在数字乡村的建设中,要将信息技术和积极发展有机结合,加快推动数字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化手段减少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建设绿色环保的农田;对农田中废弃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回收废旧农膜,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农业监管数字化

建立网络信息库,对农产品的生长情况做好实时记录,给质检提供便利条件。利用“互联网+”背景[2],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农产品监管环节的改造升级。利用大数据推动特色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构建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网络,提高农业监管的专业化水平,对农业垃圾和农田废水实行统一排放。

2.3 信用建设数字化

利用大数据建立网络信用平台,推动数字乡村的建设。借助科学技术,选择优质的农作物品种进行培育,选择合适的农具,对农产品进行经济加工,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促进优势产业的生产销售链条。

2.4 便民服务智慧化

在各乡镇建立信息化服务系统,加强和村民的沟通交流,提高服务水平。对数字技术和农产品进行有机结合,对农产品的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农产品可以实现高质量输出。加快发展乡村的电子商务,建立全过程的农产品销售体系,保障买卖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让村民转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学习数字化的消费理念,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强化“数字乡村”,推动农村生活朝着更绿色、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路径

3.1 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基层政府应加强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各项政策的出台以及减免税收的途径吸引企业对农产品进行研发,提高农产品的收益。为农业生产设计出更高效的加工设备,提高农业企业对科技的应用程度。同时还要注重提高生产主体的数字素养,政府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通过政府平台给农民提供先进种植技术的指导,提高农民的数字素养。

3.2 构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乡村数字体系

政府要调动起与各个农业生产主体参与乡村数字治理体系的积极性,提升数字乡村建设的全面性。通过网络的全面覆盖,搭建起线上销售的平台。同时做好政务平台的内容更新,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平台,调动起农户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工作。

3.3 开展数字乡村试点示范

选择部分农村作为试点,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试验,让其他乡村学习试点乡村的成功经验,同时激励农户参与到数字乡村的建设中来[3]。随着农村网络覆盖率越来越高,几乎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宽带,通信设备也在不断完善。对农村的网络教育也要重视起来,参考借鉴试点乡村的成功经验,推进信息入村的工程进度。加快建成信息社,给村民的医疗、教育提供便利,改善乡村的生活水平,提高村民的数字化意识,不断完善数字乡村建设的方案和工作规划,为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3.4 强化乡村技术人才支撑

3.4.1 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

吸引优质毕业生留在基层工作,加大对人才的补贴力度,无论是租房还是购房方面,争取达到城市的标准。也要为高校毕业生解决住房问题。在交通方面,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惠政策。

3.4.2 引导毕业生合理择业

政府可以设置专门的资金,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入乡村工作,对高校毕业生的农业项目开发和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让毕业生可以大胆进行科技创新。对于有创新成果的大学生,也要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为其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也激励更多的大学生进行农业方面的科技创新。

3.5 营造良好的数字乡村氛围

加快数字赋能和智慧引领,增进和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为村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用数字化的方式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传统电视的宣传作用,同时借助微信公众号传播与数字乡村建设有关的内容,弘扬新时代乡村文化,培育高素质农民,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对乡村网络平台进行综合治理,全面开展净网行动,提高各个传媒主体的素养,为村民传播具有正能量的网络文化。同时建设好乡村的公共服务,建设公共信息库,提高乡村的服务水平,推动优秀的乡村文化不断发展,用数字化的方式为优秀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让乡风文明得到科学技术的滋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有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监管数字化、信用建设数字化、便民服务智慧化建设。要想尽快建设数字乡村,就必须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乡村数字体系,开展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强化乡村技术人才支撑,营造良好的数字乡村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