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

2022-11-25庄同金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4期

庄同金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 蚌埠 233316)

2022年初,蚌埠市委、市政府研究制订了《蚌埠市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这将是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蚌埠市“三农”工作的抓手。根据方案,蚌埠市力争到2025年,农业亩均产出率达12109元/亩,年均增幅12%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达4.8万元/人。在此背景之下,对于小麦栽培而言,要切实融入农业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明确各类技术要点,并且在实践中有效执行,这样可以更充分体现出应有的小麦栽培效果,使农业信息化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进而为中国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条件。

1 在小麦育种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

针对小麦栽培技术来说,在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要想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可通过小麦育种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使小麦育种质量、育种效率得到切实提升。在现代育种过程中,通过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的应用,更有效针对种子资源和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深度分析,同时进一步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现代化操作,利用现代化模式收集和整合各类数据信息,使其有效明确相对应的资料查询设备,并且在网络系统中有针对性的收集和整理与相关业务工作相关联的海量信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有效提升小麦育种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为各项工作高效性推进提供必要保障,而这也充分体现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1]。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根据蚌埠市的小麦种植要求对农业信息化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要更有效做好物种数据的信息化收集整理,在种子的选择、试验设计等一系列相关方面都要用信息化技术做好数据的统计、整合和分析利用,以减少工作量,使各类数据采集更高效更精准。例如,在对安徽蚌埠地区的小麦种子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和传感器技术,针对种质数据进行更有效收集整理,使各类数据更准确,同时在种子的生产、发育全过程进行信息化、全面化的监控,这样可以为小麦育种提供必要支持。同时也可以通过农业信息化技术对于种子生长过程进行数据化管理,相关育种人员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针对小麦的生长数据进行全面性整理,做好各类育种数据的分析,同时结合小麦田种的差异性,根据育种经验科学合理的评价育种材料等,这样可以为小麦育种以及栽培效率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数据化支撑。

2 有效利用小麦全生育期一体化监测与诊断管理技术

在小麦的栽培过程中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小麦全生育期进行严密细致的监测、诊断和栽培管理,使其全生育期都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监管,进而及时有效的发现可能面临的风险或者各类问题。例如对于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等相关问题,要跟踪检测和定位分析,然后进行深度应对和处理,这样才能体现出更为良好的栽培效果,为其高产高质奠定基础。

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融入物联网技术和定量遥感技术,结合相对应的技术应用要求构建与小麦全生育周期相对应的立体化监测机制,且结合小麦不同的生育时期,从点到面进行更广泛、更深度融合的立体监测,匹配与之相对应的监测技术,落实各项技术要点,这样可以更充分体现出小麦的全生育周期的监测和诊断管理成效。同时也进一步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定量遥感技术的支持,在品种选择以及群体调控和营养诊断等相关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有效探索,在栽培管理模型的构建方面切实加强,结合小麦的具体生长情况和面临的各类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研制和匹配相对应的农情信息采集设备[2]。这样可以为小麦的栽培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条件,促进小麦栽培高产高效。

3 有效利用交互式可视化技术并匹配相对应的生产应用系统

在小麦的生产全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匹配交互式、可视化的信息技术和应用系统。在具体的栽培管理过程中切实结合安徽省蚌埠市的小麦生长情况构建与之相对应的可视化技术系统,根据几何形态测量以及器官形态发生等相关因素,构建与之相对应的系统模型,在格式化技术和相关应用系统的支持作用之下,进一步体现出小麦生产全过程的可视化效果。可通过三维立体呈现的形式,对于小麦的整体生长过程进行更生动形象的呈现,同时对于小麦本身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更及时有效的获取,以视觉表征为基础,进一步通过信息三维可视化的形式,打造与之相对应的模拟系统和可视化工具,以此更充分体现出小麦本身的环境遗传特性,通过这种可视化技术和相关应用系统的有效作用,这样可以通过系统模型的形式,对于小麦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参数进行充分分析和整合利用,这对于小麦的高质量栽培和生产质量的提升有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4 构建与小麦生产相适应的大数据集成应用技术模式

在农业信息化背景下,对小麦进行栽培管理时,要想更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技术优势,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小麦品种和土壤类型,栽培条件和气象特征等相关因素,进行更全面细致的深入探究和有效掌握,收集和整理各类数据指标,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有效构建与之相对应的大数据系统,这样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出应有的技术支持作用。要在充分明确各类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进行协同处理,融合发展,这样才能为小麦栽培质量和生产效能的体现奠定基础。

在此背景之下,需要更充分体现出大数据的集成应用技术优势,构建与之相对应的技术模型,在跨媒体的大数据系统的作用之下,结合用户的具体需求提供与之相对应的信息处理算法,通过对当地小麦种植实际情况的考察论证和分析,在充分明确各类数据指标的情况下,构建与之相对应的全过程精准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针对小麦栽培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数据控制和有效集成,进而在小麦的生产全过程中进行信息化数据化管理,使各类数据得到集中整合优化利用,在应用集成的背景之下使各类数据信息应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可以为小麦栽培生产提供必要的数据保障[3]。

同时,在把握各类数据指标并且不断优化完善的基础之上,充分做到与时俱进,针对大数据的应用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要充分结合用户的具体需求和个性化要求提供精准有效的增值信息服务,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充分体现出小麦的栽培效能,为小麦栽培生产更有效的适应农业信息化的要求奠定基础。

4 结语

在农业信息化背景之下,针对小麦栽培技术而言,也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要充分体现出信息化发展优势,针对各类先进成果和前沿技术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应用。同时也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使其实现创新应用,落实各项技术要点,这样才能在选种种植、栽培管理等一系列方面体现出更加良好的信息化技术支持作用,同时为小麦的栽培和产量质量提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