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epatology|不同表观转录状态下HBV cccDNA微染色体的稳定性差异

2022-11-25王洋,陈捷亮,WANGY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表观氨基抗病毒

HBV感染肝细胞后在细胞核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并以微染色体形式长期存留。由于cccDNA难以被现有药物有效靶向和清除,被认为是HBV感染慢性化和乙型肝炎难治愈的核心分子基础。

已有研究表明,表观遗传机制在调控cccDNA转录活性中起重要作用,但尚不清楚其对cccDNA稳定性和清除的影响。鉴于此,来自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的Wang等综合利用HBV感染模型和cccDNA体内外模型,以IFNα处理和HBx敲除建立cccDNA转录活性抑制的表征,应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微球菌核酸酶(MNase)敏感性实验和ATAC-seq等技术评价cccDNA的表观修饰特征、可及性以及与抗病毒因子的结合情况,以比较不同表观活性的cccDNA在稳定性和抗清除方面的差异。

与对照HBV cccDNA相比,IFNα处理或HBx敲除后cccDNA的转录活性低下,其组蛋白表观修饰呈抑制性状态,可及性广泛降低。这致使cccDNA与RNA Pol II的结合减少,阻碍cccDNA与抗病毒因子APOBEC3A和靶向性CRISPR/Cas9分子的结合,从而显著削弱APOBEC3A的脱氨基效应和CRISPR/Cas9的切割编辑效应。这些结果提示,转录抑制的cccDNA具备更强的抵抗清除损伤的特性。进一步采用重组HBV cccDNA小鼠模型,发现相较正常转录活性的cccDNA,转录抑制的cccDNA在体内的清除速率显著更慢。基于此,提出通过提高cccDNA的可及性以促进其清除的策略,并在细胞模型中进行了验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Belinostat能上调细胞中cccDNA上H3和H4组蛋白的总乙酰化水平并增加cccDNA的可及性,由此提升APOBEC3A对cccDNA的脱氨基效率。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表观活性状态对HBV cccDNA微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加深了对cccDNA异质性存留方式和清除机制的认知,为研发靶向清除HBV基因储存库的策略提供了新视角和理论技术支撑。

摘译自WANG Y, LI Y, ZAI W, et al. HBV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minichromosomes in distinct epigenetic transcriptional states differ in their vulnerability to damage[J]. Hepatology, 2022, 75: 1275-1288. DOI: 10.1002/hep.32245.

猜你喜欢

表观氨基抗病毒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高效阴离子交换-积分脉冲法检测氨基寡糖素农药中游离氨基葡萄糖
利用氨基功能化电极材料除磷及动力学探究
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探讨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氨基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升高吗
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几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