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创新视角下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022-11-24刘立刚汤佳刘宇灏
刘立刚 , 汤佳 , 刘宇灏
(1.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2. 赣州市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3. 赣南科技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一、引 言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 以消耗大量物质资源为代价的传统方式发展经济已难以为继,人力资本的重要地位逐渐显现。本文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企业通过投资形成的蕴含在人身上的各种知识、 劳动与技能及健康素养等各种能力的总和,是一种特殊生产力[1-3]。当今社会发展不断向以知识为基础的方向转化,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连接人才与企业,推动二者深度融合,对于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和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始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发展模式和经济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仅需要国家顶层设计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更需要企业在微观层面勇于拓展、积极创新,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企业寻求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有的研究在分析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绩效水平,以及单独研究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或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方面的文章较多[5-7],但对创新因素的考量多局限于创新投入[8],少有学者在双元创新视角下展开考察。 此外,以往研究也欠缺对究竟是何种创新造成企业收益实际增长的分析,而这对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具建设性意义。 因此,本文根据资源基础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推导出“人力资本—双元创新—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借鉴中介作用检验流程[9],对双元创新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打开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的“黑匣子”,而且为企业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研究假设
(一)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力资本的竞争。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式,其自身所具有的价值性及难以模仿性等特征令它成为企业特有的异质性财富和资产。Colombo 等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于企业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财富积累,能够为企业带来比资金等传统外部资源更加隐性并且影响深远的优质资源[10]。企业中人力资本所形成的价值网络为其价值创造与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本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生产研发方面,在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也有明显的体现。 人力资本蕴含的创造性是极其可贵的,良好的人力资本可以大大提高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率。从企业内部的组织活动来看,优质的人力资本有利于企业内各层级之间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够促进各个部门间知识、技能和信息的传递与共享,降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成本,进而推动企业绩效的进一步提升。 第二,企业的人力资本决定了企业发现市场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及成长壮大提供必需的智力支持。 如Weisberg 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员工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11]。 受过较好教育的员工在知识存量、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存在优势,若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加以应对, 还能够趁机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从而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 一般而言,基层员工的素质越高,意味着企业的管理模式越完善,各业务流程越能有序高效率地执行,也意味着企业更有能力接纳和采用先进的思想与技术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增强其盈利的稳定性。第三,良好的人力资本有益于打造更加和谐、更高水平的企业文化。高学历人才往往具有更强的学习意愿,更容易推动形成良好的企业学习氛围,从而激励更多员工通过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及认知水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团体作战能力,也更有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因此,若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本越多,其越容易实现进一步的价值增值。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H1: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二)人力资本与双元创新
人力资本是知识创造和技术进步的载体,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高是通过内化于人的形式体现的,因此在推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12-14]。双元创新,顾名思义指一个企业主体发展之下的两种创新投入模式。探索式创新指对既有商品、业务结构和核心技术等做出了重大变革的创新行为, 着重于从根本上培育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以满足企业未来较长时间内市场与消费者需求;开发式创新指企业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行为,通过选择和提炼等方式完善现有环境,以获得现有产品或服务的更新换代及生产流程的优化。
企业要想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合理整合及高效利用,就必须具备大规模的优质人力资本,这不仅意味着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吸收能力,还能保证员工可以高效地利用内外部资源从事双元创新活动。企业创新需要借助人力资本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员工学历水平越高,其总结已有经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也更易于掌握新的工作技能。而当这些新的知识和技能实际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时,所产生的知识外溢和技术带动作用将带来超过预期的收益[15]。 一般而言,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的创新倾向较积极稳妥[1],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学习能力和经验总结方面的优势,主动感知企业外部环境的转变,进而积极推动企业进行经营策略的及时转变,有助于企业积极开展探索式创新活动。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不仅善于学习和运用新的技术与设备,在提出新观点、新想法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能够推动企业在产品、服务等方面实现重大革新,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即提高企业的探索式创新水平。 此外,优质的人力资本有益于营造员工之间良好的学习氛围,为相关知识的获取提供便利,通过彼此的交流与学习提升其对已有事物的认知能力,不仅有利于知识、技术等资源的交换与共享,还有利于企业进行优化创新,增强对产品和服务等质量的改进,促进企业从事开发式创新活动并进一步提高开发式创新水平。
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2a:人力资本与探索式创新正相关。
H2b:人力资本与开发式创新正相关。
(三)双元创新的中介作用
企业响应外部市场需求及实现内部转型时,必然要以内部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本的优化调整为基础,从而促进企业绩效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企业人力资本的优化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劳动力、信息、技术等新的内部资源,也会不断提升企业现有资源的运用效率,这为探索式及开发式创新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保障作用,能够显著加快企业双元创新的进程,推动企业双元创新向纵深发展。 伴随着企业双元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和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和生产环境也会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而这些良性的转变也将大幅提升企业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促进企业绩效水平的不断提升,持续强化企业的动态竞争优势。
作为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驱动力,人力资本不仅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提供了人员上的支持[8]。 进一步来看, 人力资本作为企业绩效的显著促进因素,一方面,人力资本可以通过直接影响的方式作用于企业绩效。 另一方面,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其内在的作用逻辑借助其他环节得以实现,即人力资本以双元创新为纽带,进而对企业绩效的长期变动产生重要影响。 在这一作用路径上,双元创新发挥着中介变量的作用。
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3a:探索式创新在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中起中介作用。
H3b:开发式创新在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中起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文章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2015—2019 年的数据从微观层面展开考察,并对样本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具体的处理方式为:一方面将主要变量数据异常、数据大量缺失及被标记为ST 或ST* 的样本企业剔除;另一方面为避免企业极端数值造成的样本偏差,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1%的缩尾处理。 研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及Choice 金融终端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为企业绩效(Q)。 现有研究中常见用托宾Q 来衡量企业绩效水平[16-17]。托宾Q 作为衡量企业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比值的重要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企业的成长性及经营表现,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操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为此,文章采用托宾Q 作为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
2. 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为人力资本(Hcr)。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的主要区别是受教育程度与水平[13,18],因此,全体员工整体的受教育状况可以相对客观地反映一个企业人力资本的整体质量,员工整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企业生产经营越有保障。 借鉴李培楠等的研究[19],本文采用学历水平,即企业员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数量占比作为企业人力资本的代理变量。
3. 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为双元创新,即探索式创新(R)与开发式创新(D)。 本文参考相关文献的研究思路[20-21],借助企业的研发情况来表征其双元创新水平,以费用化支出与年初资产总额的比值表征探索式创新水平,以资本化支出与年初资产总额的比值表征开发式创新水平。
4. 控制变量
为真正厘清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作用关系及双元创新从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必须对主效应检验以外的其他因素加以控制。 为此,参考已有研究的设计思路,文章将控制变量设定为企业的资本结构(Lev)、企业成长性(Growth)、企业规模(Size)、股权集中度(Control)、上市年龄(Age)及产权性质(Soe)。 此外,引入年份虚拟变量(Year)和行业虚拟变量(Industry)对模型进行年份和行业控制。 相关变量的具体定义和说明如表1 所列。
表1 变量定义
表1(续) 变量定义
(三)模型设定
基于上文提出的理论假设,本文设计了以下五个回归模型,以全面展示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及双元创新对人力资本和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 具体的模型设计思路如下:
为验证假设H1,设定模型:
为验证假设H2a,设定模型:
为验证假设H2b,设定模型:
为验证假设H3a,设定模型:
为验证假设H3b,设定模型:
其中,Qi,t为企业 i 在第 t 年的托宾 Q 值;Hcri,t为企业i 在第t 年的人力资本;Ri,t为企业i 在第t 年的探索式创新;Di,t为企业i 在第t 年的开发式创新;Year为年份效应;Industry 为行业效应;εi,t为残差项。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 详细列出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具体而言,创业板上市公司企业绩效(Q)的标准差为2.654,最小值为1.006,最大值为14.800,数据反映出样本企业的经营绩效存在显著差异。 人力资本(Hcr)的均值为 0.368,中位数为 0.319,表明大部分企业人力资本在均值水平以下,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 和0.902, 说明样本企业间人力资本水平差异较大。 双元创新方面,探索式创新(R)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001 和0.088, 标准差为0.011,开发式创新(D)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为0 和0.039,可见样本企业的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差异较大。此外, 探索式创新的统计指标均比开发式创新的大,且开发式创新的最小值、四分之一分位数和中位数都为0,四分之三分位数0.003 也很小,说明样本企业具有较高的探索式创新水平及较低的开发式创新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企业现状,即上市公司偏向于从事具有较高风险的探索式创新活动。
表2 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文章进行Pearson 相关性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列,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处于较低水平,表明指标体系中并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反映了本研究变量选取的合理性。 具体而言,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在1%的显著水平上正相关,说明上市公司拥有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 企业绩效越好,假设H1 得到了初步验证。 人力资本与探索式创新、 开发式创新均在1%的显著水平上正相关,说明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公司双元创新水平越高,假设H2a、H2b 得到了初步验证, 并且人力资本与开发式创新的系数较高于探索式创新,初步推断人力资本对开发式创新的影响力度更大。
表3 相关性分析
(三)多元回归分析
1. 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实证检验结果
表4 列出了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检验结果。表4 中,人力资本的系数是1.989,并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表明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较高的人力资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这直接验证了假设H1。此外,文章利用方差膨胀因子(VIF和1/VIF)再次检验了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结果显示变量的VIF 值均接近于1,表明变量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表4 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结果
表4(续) 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结果
2. 人力资本、 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检验结果
(1)人力资本、探索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表5 列出了人力资本、探索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检验结果。第一,根据序号②列展示的回归结果,人力资本的系数为0.011 4, 且其与探索式创新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说明了较高的人力资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探索式创新水平,直接验证了假设H2a。 第二,根据序号③列展示的回归结果,人力资本的系数为1.655,探索式创新的系数为31.55,且两者均与企业绩效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根据温忠麟等[22]的研究,综合考虑序号②列和序号③列的实证结果,说明较高的人力资本会提高企业的探索式创新水平, 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即探索式创新在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验证了假设H3a。
表5 人力资本、探索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结果
(2)人力资本、开发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表6 列出了人力资本、开发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检验结果。第一,根据序号②列展示的回归结果,人力资本的系数为0.010 6, 且其与开发式创新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说明了较高的人力资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开发式创新水平,直接验证了假设H2b。 第二,根据序号③列展示的回归结果,人力资本的系数为1.628,开发式创新的系数为36.31,且两者均与企业绩效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综合考虑序号②列和序号③列的实证结果,同样说明较高的人力资本会提高企业的开发式创新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即开发式创新在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验证了假设H3b。
表6 人力资本、开发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结果
(3)效应系数
根据温忠麟等优化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9],最终要汇报a×b/c 即中介效应占比, 具体结果如表7所列。探索式创新的中介效应占比为18.08%,开发式创新的中介效应占比为19.35%, 表明开发式创新中介作用占比较大,即开发式创新对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更明显。这源于探索式创新是变革性活动,是一个长期性的持续性过程。 而开发式创新是在企业具备一定的创新基础后,已形成一定资本积累, 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可能更大,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具深远意义。因此,企业应更重视开发式创新,对其的投入势必会更大限度地提升长期绩效。
表7 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的中介作用效应系数
(四)稳健性检验
常用的中介效应稳健性检验方法主要包含逐步回归法、Sobel 检验法及Bootstrap 检验法等。 一般而言,Bootstrap 法的检验效力要优于Sobel 检验法,因此,本文参照温忠麟等对中介效应的检验思路[9],采用Bootstrap 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8所列。
表8 探索式创新与开发式创新中介效应稳健性检验结果
根据Bootstrap 检验结果, 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与双元创新的中介效应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具体而言,在直接效应的考察中,Z 值为4.23,P 值为0,Z 值和P 值均通过检验,说明点估计在1%的水平上显著;三类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说明区间估计同样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在间接效应的考察中,Z 值为 3.36,P 值为 0,Z 值和 P 值均通过检验, 同样表明点估计在1%水平上表现显著,同时三类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说明区间估计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在对开发式创新中介效应稳健性的检验中,得到的结果与探索式创新类似,无论是点估计还是区间估计, 均显著地通过了Bootstrap 稳健性检验, 这表明前文得出双元创新在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这一结论是稳健可靠的。
五、 异质性分析
我国企业按照产权性质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类,二者无论是在内部结构还是外部环境上都有着明显差异[8]。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支持或政府补贴不利于企业创新[23-24],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财政补贴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且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更明显[25]。 有鉴于此,本文将产权因素纳入研究框架,进一步讨论产权异质性对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及双元创新的中介效应的影响。
表9 列示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两个不同组别中人力资本、 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回归结果。在国有企业组,序号①列显示人力资本的系数为1.367,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但序号②列探索式创新与序号③列开发式创新的系数不显著。而在非国有企业组,序号④列显示人力资本的系数为2.013,序号⑤列探索式创新的系数及序号⑥列开发式创新的系数分别为31.20 和36.06, 且均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虽然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但在非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程度更加显著, 并且双元创新所发挥的中介效应也更加明显。
表9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人力资本、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回归结果
这源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自身性质与战略着眼点上的差异。 国有企业人力资本预算高,因其福利待遇可以吸引较多人才,但其容易存在政企难分的现象, 并且人事制度程序化问题较为突出,不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得国有企业难以充分发挥其拥有的高水平人力资本优势,也导致国有企业对投资周期较长、不确定性较大的创新项目缺乏投资动力, 从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有企业的创新热情。而非国有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往往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具有更强的企业利益驱动力。一方面,员工面临替代与淘汰危机,这种高强度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员工的执行力与创造力,还能够极大程度地减少沟通与营运成本,因而不断优化的人力资本能对企业绩效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直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非国有企业“市场逐利”的特性,其管理者往往具有冒险精神和强烈的竞争意识,这使得企业勇于尝试创新发展模式。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基于2015—2019 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文章构建了“人力资本—双元创新—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双元创新在二者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考虑了产权性质的影响,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人力资本对双元创新和企业绩效均有直接促进作用。 表明人力资本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重视人力资本的企业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现实收益。
(2)双元创新在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并且在总样本回归中,开发式创新所发挥的中介效应更大,即开发式创新更能促进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推动作用。
(3)产权性质不同,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双元创新的中介作用也存在差异。 在非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程度更加显著,并且双元创新所发挥的中介效应也更加明显,而双元创新在国有企业中未表现出显著的中介效应。
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 人力资本有利于公司持续创造价值,有利于公司绩效的积累,企业需要关注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 挖掘和培养企业中人力资本优势的潜力,既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又能凸显企业人力资本的价值, 使之成为衡量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可靠指标。 也就是说,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本也是企业发展良好的一种信号,这提示可以把人力资本作为判断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否有发展潜力的依据。
第二,现代企业应该根据外部环境及自身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创新方式,科学高效地进行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由于探索式创新是变革性活动,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过程,而开发式创新是在企业具备一定的创新基础后,已形成一定资本积累,结论发现开放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大,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具深远意义。因此,企业应更重视开发式创新,加大对其的投入势必会更大限度地提升长期绩效。
第三, 不同的企业应该有不同的发展策略,需要区分不同情形和考虑异质性影响。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因企制宜”地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可以在非国有企业中重点关注其自身人力资本的优化,同时加大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在国有企业中重点关注其创新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其创新资源优势,增强国有企业的先进性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