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方式在传染科护士组织支持感与心理韧性间的中介效应
2022-11-24胡莎莎
胡莎莎,周 琦,陈 静
(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心理韧性又名心理弹性,是指个体面对生活逆境、悲剧、威胁或重大压力时所具备的一种良好的适应能力,其通过一系列能力和素质动态交互作用使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够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传染科护士处于特殊工作环境,自身感染疾病的危险性较其他科室更高,所在科室护士的精神更容易紧张,表现为全身不适、厌倦、焦虑及睡眠障碍等问题,若不能有效积极地应对与获取良好的组织支持感,可能影响传染科护士的心理韧性,容易导致身心失衡,影响工作和生活[1-2]。研究指出,组织支持感和积极应对方式是影响护士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3],其中积极应对方式对于心理韧性起正性影响作用[4],是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5]。同时,积极应对方式在提升护理人员的组织支持感中发挥重要作用[6]。但目前国内尚未见积极应对方式、组织支持感与心理韧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拟探讨积极应对方式在组织支持感与心理韧性间的中介作用,进一步了解组织支持感、积极应对方式及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为其他研究人员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基于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市肺科医院的传染科护士共157名进行问卷调查。
1.2 纳入标准
(1)传染科临床工作人员;(2)在岗的护理人员;(3)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
1.3 排除标准
(1)正在休假或进修的护理人员(休假/进修时间>3个月);(2)实习生。
1.4 调查工具
1.4.1 一般资料问卷 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称、工作年限、职务、聘用方式等。
1.4.2 心理韧性量表使用于肖楠等[7]翻译的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将该量表的5个维度改为3个维度:坚韧(11~23题)、自强(1、5、7、8、9、10、24、25 题)和乐观(2、3、4、6 题)。采用 Likert 5级评分法,5个选项“从不如此”“偶尔如此”“经常如此”“通常如此”“总是如此”分别计 0 分、1 分、2 分、3 分、4 分,总分 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心理韧性越好。经过大量的实践证实,此量表的可信度、有效性非常强,Cronbach'α系数为0.91~0.94[8-9],本研究中心理韧性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928。
1.4.3 组织支持感量表 采用潘小华[10]研制的护士组织支持感量表,该量表分为情感性支持和工具性支持两个维度,共计14个条目[11],分数越高,表明组织支持感越强。其中,“医院不太关心我的个人感受”和“医院不太关心我的个人发展”2个条目需要反向计分,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12],本研究中组织支持感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894。
1.4.4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采用解亚宁等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13],该量表积极应对方式有12个条目(条目1~12)。积极应对维度得分越高,心理症状越好。经研究证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4-15],本研究中积极应对方式Cronbach'α系数为0.889。
1.5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电子问卷调查,正式调查前随机抽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市肺科医院5名护士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完善问卷内容与形式。在取得调查医院伦理委员会、护理部主任与科室护士长的批准与支持后,在保证被调查护士充分知情同意前提下,统一发放问卷调查链接。问卷指导语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签署知情同意书等。研究对象在15分钟内独立填写并提交问卷,电子问卷开放时间为2021年3月5日—4月25日。
1.6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心理韧性、组织支持感和积极应对方式相关关系采用相关分析,Booststrap中介效应检验采用Kristopher等[16]编制的插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共有157名感染科护士参与,其中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为94.3%。纳入本次调查的148名护士中,男性4人(2.7%),女性 144人(97.3%);年龄23~55岁,平均(34.43±6.60)岁;护士22人(14.9%),护师61人(41.2%),主管护师 54人(36.5%),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1人(7.4%),见表1。
表1 传染科护士一般资料
2.2 心理韧性得分
本研究中,传染科护士心理韧性总分为(62.87±13.53)分,其中坚韧维度为(31.64±7.51)分,自强维度为(21.97±4.92)分,乐观维度为(9.27±2.46)分。
2.3 组织支持感得分
本研究中,传染科护士组织支持感总分为(48.39±8.12)分,其中情感性支持维度得分为(22.98±3.58)分,工具性支持维度得分为(25.41±5.01)分。
2.4 积极应对方式得分
本研究中,传染科护士积极应对维度均分为(1.89±0.45)分。
2.5 相关性分析
传染科护士组织支持感和心理韧性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存在正相关(P<0.01),见表2。
表2 传染科护士组织支持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r)
2.6 中介效应
为进一步分析积极应对方式在传染科护士组织支持感和心理韧性间的中介作用,以组织支持感得分为自变量,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中介变量,心理韧性为因变量,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模型中各变量的回归分析表明,组织支持感正向预测心理韧性(P<0.001);组织支持感正向预测积极应对方式(P<0.001);当积极应对方式和组织支持感一同进入回归方程预测心理韧性水平时,积极应对方式路径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积极应对方式可以正向预测心理韧性水平,见表3。
表3 中介模型中各变量的回归分析
Booststrap中介检验结果显示:组织支持感对心理韧性的总效应是 0.409 9,直接效应是 0.155 3(P>0.05),中介效应是 0.254 6(P<0.001),见图1。积极应对方式在组织支持感和心理韧性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2.1%,中介检验结果的 95%置信区间不包含 0(LLCT=0.067 0,ULCL=0.479 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26 6,P<0.001),表明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显著,见表4。
表4 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
3 讨论
本研究探究了积极应对方式、组织支持感与心理韧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积极应对方式在组织支持感与心理韧性间有较强的中介作用,可为进一步加强积极应对方式培训、提升传染科护士的组织支持感与心理韧性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3.1 传染科护士心理韧性、组织支持感、积极应对方式现状
本研究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市肺科医院148名传染科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发现该护士群体的心理韧性得分为(62.87±13.53)分,低于国内普通居民水平,同时低于急诊科护士[17]、介入科护士[18]、手术室护士[19]心理韧性调查得分,但高于肿瘤科护士[20]、ICU护士[21]心理韧性调查得分。与国内常模水平、急诊、介入、手术室相比,传染科护士心理韧性得分较低,考虑可能的原因有3点:一是传染科护理工作自身感染疾病的危险性高于以上科室,同时工作强度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生活不规律,使传染科护士长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韧性相对降低;二是本次调查时间正处于疫情防控期间,传染科护士作为抗疫一线护士,压力本就比其他科室的护士大,加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缺乏一定的心理调整;三是本次参与调查的传染科护士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占22.3%,这些护士很多入职不久,对传染科的工作可能还处于适应中,还没有应对突发状况的心理准备。与肿瘤科、ICU护士心理韧性得分相比较高,可能的原因是肿瘤科护士长期处于化疗药物污染的危险环境中,且容易经历肿瘤患者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和痛苦,因此肿瘤科护士对危险更敏感、更易受伤害;ICU护士面临的工作环境更具考验性,经常面临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同时又要学习接触更前沿的新技术、新项目,导致ICU护士工作中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心理调适能力下降。因此,肿瘤科、ICU、传染病科室的护士需要更强的组织支持与良好的应对方式来提升自身的心理韧性。
本研究中传染科护士组织支持感总分为(48.39±8.12)分,低于对陕西省“三甲”医院护士的研究[22]。究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采用的组织支持感量表包含情感性支持和工具性支持2个维度,对比王娇等[22]研究中的单维度测量更为具体、量化,也可能与不同研究群体存在的差异有关。本研究还发现,工具性支持得分高于情感性支持得分,与崔慧珍等[23]对临床护士的研究结果一致。据此推测护士感知到组织对员工福利、关怀程度等仍较低,提示管理者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与归属感,尤其是情感性支持。
本研究中传染科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均分高于国内常模,说明护士采取积极应对的行为较多,这与陈艾彬等[24-25]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因为本次调查期间,传染科护士作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抗疫人员,奋战在一线,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应对方式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应对方式,包括计划、工具应对、寻求支持等,通常能够减轻情绪上的不适。传染科疾病特殊,护士暴露风险高,工作压力大,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护士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积极完善传染科护士的福利保障,稳定其职业生涯,有利于帮助护士选择积极应对方式处理临床护理工作问题。
3.2 积极应对方式与组织支持感、心理韧性有相关性和中介效应
组织支持感是个体感受到来自组织方面的支持,包括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两个维度,组织支持感中工作支持与员工价值认同对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以及乐观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6]。本研究发现,传染科护士组织支持感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r=0.246,P<0.01),组织支持感对传染科护士的心理韧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01),说明组织支持感越高,护士的心理韧性越好。究其原因,可能是组织支持感高的护士在平常生活、工作中感受到来自医院的尊重、福利及重视,医院为护士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培训机会、工作环境。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韧性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明显正相关(r=0.596,P<0.01),心理韧性强的护士处理日常工作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待困难的态度也更乐观;而心理韧性较差的护士更容易采用消极的方式逃避应对工作中的困难。本研究中积极应对方式与组织支持感呈正相关(r=0.248,P<0.01),说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护士,其组织支持感也相应越强。究其原因,可能是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改变主观认识,对护士看待事物的积极性有提高作用,会争取更多领导层面的支持,从而获得更高的组织支持感。
中介效应结果显示,积极应对方式在传染科护士的组织支持感与心理韧性之间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占62.1%,表明传染科护士的组织支持感不仅正向影响其心理韧性,还能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间接的影响其心理韧性水平。当护士获得的组织支持感越强时,个人的心理韧性也越强。这可能与个人感受到来自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支持越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心理支持越多有关。因此,传染科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科室成员的心理韧性状况,帮助传染科护理人员建立和利用有效的组织支持系统,并注重培养其遇事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良好心态,稳定和发展护理团队的核心凝聚力,有效提高护士的心理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