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院校学生自我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2-11-24罗红柳王家陟
罗红柳,王家陟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诊断与改进是国家为持续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而采取的重要举措,自2015年秋季学期起逐渐在全国开展。将诊改的理念运用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诊改体系包含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其中学生层面的诊改研究较少。基于学生自律亟待提高的突出问题和学生成长成才现实需求,项目组在实践探索中开展研究,并提出了构建“6方面4步骤5联动”学生自我质量保证体系,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层面的诊断与改进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
1 建立学生层面诊改体系的意义
1.1 诊改制度的建立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
诊改的首要任务是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1]。学生层面诊改体系的建立显然是一个“必答题”。不过,诊改强调院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主体,其目标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在其生成过程中首先得到保证[2],其基本做法是各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自主建立多元诊断机制,自觉地不断发现和改进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因此,教育部的诊改指导方案并未给出具体指标,而只给出了诊断项目、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参考,这在给各高职院校留下巨大自主空间的同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1.2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必然是“教”与“学”共同发展的结果
在人才培养中,以专业、课程、教师、教学为代表的“教”与学生、学习为代表的“学”天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唯有共同发展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的方面,从国家、省市到院校都在大力推进质量工程,通过一系列的建设极大提升了院校的办学能力,使各高职院校更能“教得好”。但是“教得好”只是手段,“学得好”才是目的,而“教得好”是不能自然、充分转化为“学得好”的。全国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强,但近十年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专科医学生合格率仅为30%,且无明显的增加趋势[3]。可见,要把“教得好”充分转化为“学得好”,还必须切实提升“学”的能力和水平。这是一个过去未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4],亟待在诊改体系的建立中得到解决。
1.3 不断下降的生源质量给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学入学门槛显著降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一方面,高职院校的高考录取控制分数线持续保持低位,实际录取分数、录取平均分与控制线差都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分类考试招生、单独招生等渠道录取的学生占比逐年增加,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突击培训参加考试的,其基础不言而喻。加之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生源危机”,招生“零门槛”的注册入学也将不可避免的到来。所以,低的生源质量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新常态。针对这一现实,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如增加期中考试、综合考试等考试环节,实行早自习、晚自习制度等。这种外部加压换取学习效益的做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作用十分有限,急需跳出传统思维桎梏,从学生自身入手探索出一条新路。
2 学生层面自我诊改体系的构建
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诊改工作方针,结合学生和高职院校实际,构建“6方面4步骤5联动”(简称“645”)学生自我质量保证体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见图1。
2.1 围绕六个方面,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2.1.1 树目标筑信念 远大而崇高的目标是理想,具体而微小的理想是目标。高职高专学生自身发展目标普遍缺失,表现在学习目标、职业目标、人生目标等各方面,需要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由简到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即从较低的目标入手,逐步过渡到理想信念的层面;从近期目标入手,逐步达成远期目标,积跬步以致千里;从少数几个方面的目标入手,逐步建立一个包括学业、职业、生活、道德、政治等各方面的目标和理想体系。
2.1.2 锤炼高尚品格 道德水平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质,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美德应该从教育和实践两手抓。教育上,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目标是使学生在情感上对其充分认同。实践上,以“讲规矩”提拉公德底线,“尽责任”夯实职业基石,“孝老爱亲”密切家庭纽带,“知止慎独”扎牢私德藩篱,带领学生在实践中锤炼高尚品格。
2.1.3 练就过硬本领 聚焦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3个关键要素: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能力是多数学生未来安身立命的依凭,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当今世界知识和技术的迭代更新非常快,仅满足于在校期间的学习是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同时,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开放,约有4成的专科毕业生会从事与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工作,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十分重要。学习能力是学生不断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基础,其关键是不断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善于学习的本领。创新素质则是发展的最强驱动,重点是循序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能力、创新意志等。
2.1.4 强健身心素质 高职高专学生有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但却对自己缺乏正确、有效的关注,尤其是对于健康问题。由于学生正处于体力、精力的巅峰,肆意挥霍健康的情况大量存在,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隐患,极少有学生主动去提升健康水平。因此,健康水平的提升是当务之急,既要大力倡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促进生理健康,又要切实关注心理健康,培养情商,重点是情绪控制、自我评价、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
2.1.5 提升情操素养“美”的修养不仅仅是认知层面的问题,还将深刻影响学生的行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很多不良行为会进一步固化和加深错误认知,形成恶性循环。针对这一问题,一是要培养审美能力,重点是能够感受美、善于发现美,提升审美层次,杜绝沉溺感官刺激。二是要培养艺术修养,从思想、内容和技巧等方面构架,开阔视野,杜绝简单等同于某种形式或某位明星。三是要促进知行合一,将对美的追求外化为言行举止、生活情趣和行为习惯,再进一步内化为对美的更高追求。
2.1.6 矢志艰苦奋斗 针对高职学生奋斗精神不强、意志品质薄弱的情况,多塑造正向、全面的劳动观念,逐步树立“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的认识。广泛的学习实践、生活实际、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有利于促进劳动习惯的养成,尤其要从意志品质角度加以强化。
2.2 开启四步旋进,调动学生诊改动力
2.2.1 总结得失 这是整个“旋进”的逻辑起点,也是学生进行自我诊改的行动起点,全面、集中体现了诊改中“诊”的内容,其基本思路是“基于个体,实事求是,得失并重”。总结的主体和对象应是每个学生自己,如此才能使学生从思想上认同相关结论。同时,这也有效保障了“个体化”学生诊改的必然要求。总结的内容应包括“得”和“失”两方面,“得”是成绩或基础以及取得成绩的经验;“失”是问题和不足以及由此造成的影响和应当汲取的教训。在学生实事求是地了解自己当前所处的位置和当前情况形成的原因后,接下来的工作就会水到渠成。
2.2.2 确定目标 这是“旋进”的内在驱动力,体现了诊改中“改”的方向,基本思路是“着眼远景,着手当前,着力问题”。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从远景着眼,使学生有一个较长时期的行动纲领,避免学生在简单目标实现后再次陷入迷茫,为其在较长远目标指引下自主更新当前目标,进而自我诊改发展创造条件。远景最好是人生理想,最低也要是学期目标。在确定远景目标后,就要着手分析达成目标的重要条件,再根据当前基础,按照“奋力一跳能够着”的原则确定当前目标。另外,还要针对总结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专门的改进目标。
2.2.3 制定措施 这是“旋进”的抓手,是诊改的核心内容和外显驱动力,其基本思路是“落实目标,落脚细节,落到日常”。措施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一定要和目标相匹配,可根据远景目标、当前目标,由远及近、远粗近细地制定措施,还要注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专门的办法。在措施的制定上,要细化、具体化、可量化,切忌大而化之、泛泛而谈。比如,将措施定为“加强技能训练”就是不恰当的,要明确练什么、怎么练(请教教师、同学互助、网络自学)、练习的频率和时长、进入下一阶段练习的观测点等问题。唯有如此,措施才能成为诊改的有力抓手。
2.2.4 打卡升级 改进是整个“旋进”的目的,所有的工作最终都要落脚到这一点。总体来看,之前的3个阶段都是在“认知”层面让学生认同和愿意去实施诊改,但诊改最终还得靠“行动”来落实。而引导和保证学生不断地、自觉地自我诊改才是整个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体系中最大的难点。借鉴网游、手游等对青年强大、高效和持久的捕捉能力,在认真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打卡升级”这一概念。主要做法是:一是制定“成长挑战日历”,将目标和措施分解到每天、每周、每月或每学期,让其变得清晰、无障碍,就像是扣扣子那么简单和规律;二是按“成长挑战日历”每天对表打卡,如实记录完成情况,实现清晰、即时的赏罚;三是在每天自评的基础上,每周进行简单回顾,每月一次阶段性总结,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情况,以标准为镜子、以他人为镜子,形成清晰、简单的竞争机制。
2.3 联动五方力量,持续开展自我诊改
构建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学生组织、朋辈、家庭五方面共同参与的联合促进机制帮助学生持续、有效地开展自我诊改。
2.3.1 力主“集中评议”,发挥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由学校统一组织,以班级为单位、小组为单元开展,每学期1次。集中评议时,遴选优秀教师和管理干部,对接到小组进行指导。小组的人数不宜太多,以6人左右为宜。组员一定要相互熟悉,同寝室为佳。集中评议的基本程序是:首先由学生按照“四步螺旋”对“六个方面”逐一自评;待一个学生自评完毕后,从帮助其完善诊改计划的角度出发,小组其他成员对其进行互评;对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认真倾听、仔细观察,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总结成绩、厘清存在问题、找准发展目标。集中评议一是确保了学生成为诊改的主体,充分体现了“自我保证”的诊改方针;二是通过教师的参与,弥补了学生自身在能力上的缺陷,确保了自我整改的质量;三是无论是“自评”还是“互评”都是一个照镜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自我诊改的理解,丰富诊改策略;四是采取集中的方式进行加强了自我诊改的仪式感,使学生能更加主动地投入其中。
2.3.2 力求“日事日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集中评议中明确的诊改任务,按照前述“打卡升级”的理念,将目标分解到每周、每天,建立“成长挑战日历”实行“日事日毕”,引导学生每日打卡,逐一完成,每天对照,随时自查。如此,学生每天都能切切实实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一步步沿着设定的路径前行,最终积跬步以致千里,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对没能按计划完成的事项,不要太过于纠结完成与否,而是要与学生一起找原因、想对策,推动诊改的深入。通过集中评议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明确的期待。
2.3.3 力行“周省月修”,发挥学生组织对学生的引导和塑造作用 发挥小组和班团组织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督促。“周省”以小组为单位每周开展一次,可“秀卡”,小组成员展示一周以来打卡升级情况;可“排行”,根据完成进度进行排序;可“奖励”,对完成诊改计划的提交给班级进行通报表扬;可“帮助”,对于完成计划有困难的提交给辅导员进行个别指导。“月修”以班级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可每月进行典型事例分享,为学生持续做好自我诊改提供借鉴,亦可实施分类引导,对在较长时间里都能很好完成计划的学生指导其调高目标、调整计划,而对在较长时间里完成原计划有困难的学生则应调低目标,对完成情况尚可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
2.3.4 力推“小组公约”,形成无处不在、贯穿始终的朋辈互助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或共同目标,自主、民主制定的行为准则,即“小组公约”,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公约可以在集中评议时制定,也可在周省月修或其他需要的时候修订或增订。其内容主要包括公约名称、公约主旨、公约条目、违约惩罚、实施分工等部分。整个公约的制定要基于小组共识,针对小组成员的共性问题;问题要清楚、具体,条目可执行、可监督;违约惩罚要明确,能有趣则更好,使惩罚也具有增进情感和团结的作用;实施的过程要责任共担,轮流监督整个公约执行,切不可固定某人来监督,这样又会将自律转化为他律,而且矛盾会集中在一人身上,影响公约的长期执行。
2.3.5 力促“家校共育”,更好地发挥家庭的育人作用 家庭是学生教育不可或缺、不容忽视的参与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校共育”包括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学校参与家庭建设两个方面。前者的关键是精准通报和明确要求,具体做法是定期主动向家长通报与其子女相关的学习、生活、管理等信息,对需要家庭配合的内容明确对家长提出配合工作、协助教育、主动干预或检查督促的要求,同时家长定期反馈学生情况以利于学校精准教育和引导。对于学校参与家庭建设,课题组专门设计、试行了“家庭课程寒假社会实践”,利用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契机,以回家、知家、爱家为线索,以家庭、家庭圈、国家为升华,以了解家人故事、凝练家风家训、写家书等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校教育促进家庭建设。
2.4 1+1+N———学生自我诊改支撑保障机制
2.4.1 组织保障,成立1个“学生发展促进中心”负责对全校的学生诊改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学校资源,确保学生诊改的有效开展;组织和推进学生诊改的实施;组织对学生自我诊改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组织实施对学生诊改效果的检查;负责对学生自我诊改的其他有关重要事项进行决策和部署等。
2.4.2 队伍保障,组建1支学生诊改指导教师队伍 学生诊改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主导来完成的,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局限,其诊改需要大量的、精细化的指导,一支高水平指导教师队伍的建立将直接影响学生诊改的效果。实践中,成立由党政干部、骨干教师、优秀辅导员组成的指导教师团,并且注重吸纳特别突出的学生参加,为学生在自我诊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2.4.3 制度保障,形成N个学生诊改相关的制度和规范 重点围绕学校、教师、学生3个层面建立。学校层面建立有关制度,如《学生自我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等;教师层面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诊改的奖惩激励规定和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诊改的工作规范;学生层面主要是持续开展诊改的规范及检查督促制度。
3 结语
基于学生自律亟待提高的突出问题和学生成长成才现实需求,提出了构建“645”学生自我质量保证体系,紧扣高职院校诊改目标和要求,以目标、德、智、体、美、劳六个方面为核心,开启总结得失、确定目标、制定措施、打卡升级四步骤旋进调动学生诊改动力,集中学校(教师)、学生、学生组织、朋辈、家庭五方力量持续开展学生诊改,搭建平台、建师资队伍、立制度作为保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挖掘其能力和潜力,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借鉴作用。当然,学生自我诊改体系在监控、评价和革新以及与日常管理的工作有效接轨和网络信息数据平台建设方面依然形势严峻,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