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翻译技术的英译工作坊构想

2022-11-24蒙洁琼陈滢竹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壮医工作坊术语

蒙洁琼,宋 宁,陈滢竹,韦 健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1 中国东盟背景下壮医英译研究现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1个部门早在2007年就在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加强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科研成果和民族医药的对外宣传与交流,扩大民族医药的国际影响”。党中央同样高度重视传统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与推广,将其纳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并寄予厚望。壮医作为广西特色的民族医药,其有效性在临床上不断得到证实,已然成为研究热点。知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壮医相关的研究已达1 997篇。在国家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下,近几年壮医对外推广与交流也日益频繁。然而壮医相关语言服务却滞后于时代发展,难以满足国际交往需求。以壮医英译为例,不仅尚无壮医英文专著或译著可查,壮医翻译资源短缺,与壮医英译相关的期刊文献仅17篇,且研究大多停留在壮医术语层面(见图1)。可见,在中国东盟及“一带一路”背景下,该领域的研究迫在眉睫,有必要改变传统手工作坊式翻译方法,应用现代化翻译技术,对译员准确性和机器高效性进行整合,以加快壮医英译速度。

2 翻译技术概念及趋势

波克认为翻译技术包含人工翻译、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中使用的各种技术[1]。王华树从译前、译中、译后三方面列出了翻译技术的内容:译前如格式转换、重复率分析、术语提取、重复片段抽取、预翻译等,译中如平行语料库查询及验证、翻译记忆匹配、术语识别等,译后如质量检查、排版、翻译产品语言测试以及语言资产管理等技术[2]。随着翻译技术在行业实践中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翻译技术能力已经成为国内外译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笔译硕士(The European Master's in Translation,EMT)和国内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都将翻译技术能力作为翻译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之一。由此,翻译技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如今,语言服务市场的巨大需求及翻译分工的日趋细化促使翻译技术迅猛发展,呈现专业化、集成化、智能化、云端化、泛在化、平台化和生态化等发展趋势[3]。也就是说,针对特定领域如医疗、法律、教育、保险、科技等的翻译需求将不断增加及细化,特定领域机器翻译、记忆库、术语库等翻译技术及工具将不断开发及应用,翻译人员使用翻译技术及工具进行翻译将不断普及。壮医英译作为新兴研究领域,专业翻译技术及工具紧缺,本研究探索如何利用现有翻译技术,打造壮医特有的记忆库及术语库,逐步构建壮医翻译技术生态环境,以加快壮医英译研究速度,并为其他特定领域翻译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3 翻译工作坊定义及作用

翻译工作坊类似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在该论坛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译者聚集在一起从事翻译活动[4]。李明等[5]认为翻译工作坊是一群从事翻译活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就某项翻译任务进行讨论,通过不断协商,最终获得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同的译文的一种活动。作为一种以学生主导、任务驱动、职场模拟、团队合作为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6],翻译工作坊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学习者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同步积累和更新自己的语言技能及专业知识,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随着全球一体化深入发展,各行各业对外交流日益增多,特定领域翻译人才需求旺盛,各大高校作为人才储备及培养的重要单位,需整合自身优势或特色学科,将语言技能培养与专业知识拓展有机结合,构建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需求有效对接。本研究依托高校特色学科,探讨壮医英译工作坊构建依据、实施路径及可能面临的问题,为其他高校,特别是民族医学院校“教、学、做”一体化翻译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培养“民族医学+语言”的复合型翻译人才提供思路。

4 壮医英译工作坊实施路径

(1)组建翻译工作坊。若项目所在高校开设翻译技术课程,可直接依托该课程组建翻译工作坊团队;若无,教师可在专业翻译硕士中公开招募志愿者。笔者所在高校尚未开设翻译技术课程,需从翻译专业研究生或者有医学背景的研究生中进行选拔,遴选有兴趣、有时间、英语和计算机能力较强的学生,组建壮医英译工作坊团队。

(2)选定翻译素材。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CAT)运行模式为:译员译前将术语库和记忆库导入CAT软件,软件在翻译中搜索术语库及记忆库中相同或相似的翻译资源,自动给出参考译文,接着译员对参考译文进行译后编辑,编辑后的译文自动存入术语库及记忆库,为下阶段翻译提供参考。在这一循环反复的过程中,译员准确性及机器高效性有效结合,可减少译员重复性工作,提高翻译效率。医学英语专业术语多、内容相似度高、语言重复性强,属于限制性输入文本和特定领域语言,是最适合Trados(CAT软件)介入的领域之一[7]。壮医英译工作坊可将《中国壮医针灸学》作为首期翻译素材,建立一定规模的记忆库及术语库后再扩大到其他壮医领域。作为壮医针灸领域首部科学著作,《中国壮医针灸学》是现代壮医针灸奠基人黄瑾明教授的代表作,具有高度专业化、行业术语多、句型相似度高等特点,具备CAT软件运行的理想条件。此外,在壮医众多疗法及技法中,壮医针灸疗法最为实用,最具民族特色,也最具推广价值,因而将其作为首期翻译素材具有现实意义。

(3)原始语料处理。壮医英译资源短缺,壮医针灸双语语料匮乏,缺少创建壮医针灸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条件,教师需带领工作坊成员从建立壮医针灸单语语料库开始。具体到《中国壮医针灸学》,可按以下4个步骤展开:使用扫描仪或手机对《中国壮医针灸学》所有文本进行扫描或拍照;使用光学字符识别软件(OCR)对图片进行文字识别并保存为Word文档;对以上原始语料进行人工核对,确保文本内容无错漏;对文字符号、标点空格等进行格式清洗,获得待译语料。

(4)建立壮医记忆库和术语库。CAT软件的核心为记忆库和术语库。记忆库建立方法通常有两个:一是通过纸质或电子素材搜集相关文本原文和译文,建设双语平行语料库,或直接从相关研究机构购买平行语料库,简单加工成为CAT适用的记忆库。这种方式建立的记忆库容量大、重合度高,对翻译具有很大参考意义。二是在翻译过程中,利用CAT工具一边翻译一边生成记忆库。壮医翻译为新兴研究领域,无现成双语平行语料库可购买,相关英译资源短缺,不具备译前建立较大规模记忆库的条件,第二种方法建立记忆库对于翻译工作坊较为可行。术语作为学科基因,对翻译影响深远,为保证术语统一性,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工作坊亦可在译前和译中建立术语库。对于双语资源匮乏的壮医针灸而言,译前可通过词频统计软件对《中国壮医针灸学》原文本进行词频分析,排除功能词等非术语词后,按照词频从高到低排序,抽取出现次数较高的术语建设一定规模的单语语料库,工作坊团队逐一翻译后形成双语对应术语库,经由该专业领域翻译专家审核后导入CAT软件使用。同时,各成员在翻译中对新出现的术语和译法进行标注,加入术语库并及时更新,不断扩容术语库。

(5)熟悉CAT软件并创建翻译项目。在市场上常见的CAT软件中,Trados最具代表性,市场占有率高,网络学习资源也最丰富。宋春燕[8]对中国CAT应用现状调查发现,85.8%的人选择使用Trados进行翻译。因此,壮医英译工作坊团队选取Trados为代表学习使用CAT软件。具体而言,教师可发布网络视频,提供教程、指导手册等要求成员先熟悉软件,然后在翻译工作坊中带领成员进行实际操作,要求成员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流程、参数设置、文档格式要求及存储导出方法、应急措施等。成员熟练掌握Trados后,教师使用项目模板创建翻译项目,明确项目名称、保存位置、到期时间等,设置源语言及目标语言,将前期整理的《中国壮医针灸学》待翻译语料按篇章划分为20个待译文本并一一导入Trados,添加前期建立的壮医针灸术语库,Trados完成项目准备初始化后进入实际翻译状态。

(6)使用“PE1+TM/MT+PE2”模式进行翻译实践。自谷歌2016年发布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以来,机器翻译的流畅度和准确性得到极大提升,在科技领域特有文本的翻译上可获得质量较高的结果。如今,主流机器翻译软件一般都提供API接口,方便CAT工具调用各机器翻译译文,为广大译员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以现有技术而言,单纯依靠机器进行翻译显然不现实,人工参与对于保证机器翻译质量必不可少,其参与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译前编辑与译后编辑。简而言之,前者是指在机器翻译之前对待译文本进行修改编辑以提高机器翻译质量,后者则是指对机器翻译的结果进行修改编辑以保证译文质量。实践证明,对于科技文本翻译而言,增加译前与译后编辑的互联网机器翻译完成质量优于传统人工翻译,同时也优于仅在机器翻译后进行编辑加工[9]。因此,在壮医英译工作坊中,教师带领成员使用译前编辑(Pre-editing,PE1)+翻译记忆(Translation Memory,TM)/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译后编辑(Post-editing,PE2)模式,简称“PE1+TM/MT+PE2”模式,进行翻译实践。具体而言,将原文导入CAT工具后,预设翻译记忆库匹配率,利用CAT预翻译功能将原文与记忆库内容进行匹配(若记忆库无此内容或达不到预设匹配率,则通过API调用主流机器翻译结果),获得参考译文,从中择优选择并进行语法、语序、文体等修改编辑,确定最终译文后存入记忆库供下一阶段翻译所用。

5 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术语库外术语译法不一。因时间、精力所限,译前建立术语库只包含原文频次较高的术语,不可避免会忽略频次较低却非常重要的术语。若缺少术语库对其进行统一,有可能出现库外术语译法各一、译名不规范等问题,对后期壮医英译研究及应用造成不利影响。这就要求工作坊成员在翻译中及时将重要术语及其译文添加进术语库,团队定期会面讨论新增术语以统一译法,及时更新成员术语库,确保后期术语译文一致性。

(2)学生水平有限,译文质量不高。以“宁缺毋滥”为原则选择工作坊成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翻译效率,具体翻译流程如下:将工作坊成员分为若干小组,每完成一章节的翻译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审核校对,在保证不漏译、误译,不出现原则性错误的前提下,尽量保证术语译文准确及一致,句子表达通顺,篇章语言风格统一。组内成员完成审核校对后,组长带领组员对翻译中的难点及争议进行讨论,选择最优译文集体修改润色后发至教师指定邮箱。教师收集各组译文后建立“一对多”双语语料库(即一个中文句子对应多个译文的语料库)。利用语料库引导学生对译文在选词、表达、文本连贯性与忠实性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优译文再次进行修改润色,终稿进入教师翻译记忆库后更新成员记忆库,为下一阶段翻译提供更高质量的参考。

6 壮医英译工作坊的意义

建立壮医英译工作坊的意义如下:一方面,通过分析翻译工作坊作用和特点,探讨该模式在医学院校翻译教学中的可行性与操作方法,为其他高等院校,尤其是民族医学院校整合优势或特色学科,构建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及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改革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壮医英译工作坊建立的术语库及记忆库不仅可作为翻译素材应用于翻译教学,也可作为原始语料建立相关语料库或进行二次开发,应用于壮医翻译研究及翻译实践,还可以为其他民族医学的翻译研究提供思路。

传统手工作坊式的纯人工翻译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翻译技术在提高翻译效率方面的作用不容置疑,翻译人员需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翻译技术能力。而民族医学院校若能顺势而为,加强翻译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充满活力的“民族医学+翻译”复合型人才队伍,蒙、苗、瑶、壮等各民族医学有望突破语言瓶颈,沿着“一带一路”走向全世界,为地球村人民的健康服务。

猜你喜欢

壮医工作坊术语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艺术管理国际工作坊暨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贸易术语修改适用问题探讨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牙廷艺教授运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经验拾萃
壮医术语英译规范性问题及建议蒙洁琼
翻译适应选择论下中医术语翻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