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与深思品质

2022-11-24马光裕

新课程 2022年24期
关键词:深思瑞恩思考问题

马光裕

(甘肃省永靖县岘塬镇三合中心小学,甘肃 永靖)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素质、品质和能力,使他们形成某些内化的优良品质。小学的启蒙教育处于学生各项习惯和意识形成的阶段,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产生尤其重要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和深思品质将令他们受益匪浅。以下分析了小学生存在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站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角上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小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及成因

从倾听方面来说,小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倾听教师讲课的时间很短,缺少尊重他人的意识,在同学发言时也会表现得漫不经心,甚至在他人发言时相互之间窃窃私语。还有一些学生看似在认真听课,实际上思绪并不在课堂上,教师所讲内容并没有输入他们的大脑。从深思的品质来说,小学生一方面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思考问题的能力有限,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受到主观因素影响,他们在思考时急于求成,给出的答案抓不住重点,遇到难题就求助于教师,独立性和主动性不足[1]。导致小学生出现以上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小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思考问题的能力欠缺,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依赖于教师或伙伴,缺少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决心。语文阅读需要我们通过文字表面去挖掘作者表达的内在情感,必须深入思考才能理解。但小学生思考问题往往只能抓住表面的信息,浅尝辄止,不够深入。另外,受到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缺少尊重他人的意识,会无故打断教师的讲课,或者在听课时不够专心。这些习惯一旦在小学时期形成,将很难改变,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如今,仍不乏教师将教知识作为课堂上最主要的工作,集中时间和精力向学生灌输课本中的知识和考点,关注卷面成绩,这样的功利性教学导致教师忽略了学生长远的素质发展,没有在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上做出有益的尝试,尽管学生能够得到理想成绩,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并没有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此外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未能深入落实,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他们所学的内容都是教师总结好了的知识,缺少自主思考的机会,导致学生的思维会逐渐僵化,再遇到问题,只会求助于教师[2]。

(三)教学方面的因素

小学生只会将精力集中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在课堂上,如果教师的授课不能吸引他们,必定会导致他们听课状态不佳,对所讲内容不感兴趣,更不会主动思考。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的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是导致他们倾听能力和思考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与深思品质的策略

(一)增加提问的频率

提问是一个能够让学生提起精神来的环节,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或者看似在听讲,实际上思绪并不在课堂中,主要是因为教师讲解所用的时间过长,导致他们失去了倾听的耐心,将自己置身事外,而教师也容易被课堂上安静的听课状态所迷惑。通过提问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让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学生为了应对随时都有可能向自己提出的问题,会更加认真听课,同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动脑,由此锻炼了他们深思的能力和品质。因此,教师应当增加课堂上提问的频率,保持与学生的紧密互动。

比如,在《梦想的力量》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系列问题:阅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是梦想,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课文中的主人公瑞恩是怎样实现梦想的?人们在知道瑞恩的梦想后是怎么想的?是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最终成真?一个人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瑞恩站在“瑞恩的井”旁边时会想些什么?他和他的父母为什么会如此激动[3]?这些问题从浅显到深刻,一步步将学生的思维激活,使他们逐步接近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提问时,每次都要选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不要总选择固定的几名学生,这样一来每一名学生都会时刻做好准备,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快速思考。最后,教师用一个问题升华情感:梦想的力量有多大?让全体学生思考。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他们以文章为基础,但也要跳脱出文章,真正实现深思。

总之,能够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答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要代替他们完成,保持密切的提问和互动,既能优化学生的听课状态,又有助于提升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方式

想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总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和一味的约束是不切实际的,如果过于频繁地强调课堂纪律,不仅会分散教师的精力,还有可能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导致他们的听课状态更差。其实,只要教师的授课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无须过多强调,学生自然能聚精会神地听讲,甚至渴望教师讲得更多。这说明教师应当对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优化,以更加多样、有趣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打破课堂的枯燥,激发学生主动倾听的意识。

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经典的写景文章时,学生由于没有真正领略过桂林山水的景色,对课文中的描写很难产生共鸣,阅读的积极性不高。在学生的眼中,这些精彩的描写只是苍白的文字。学生在读这类缺乏故事性的文章时本身就容易反感,教师如果再采用口头讲课的方式来解读课文,那他们的听课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从字里行间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在导入课程时,教师先发制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景色被称为‘天下第一’,今天这节课,希望同学们和我一起坐上游船,前往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欣赏美景,谁愿意一同前往?”学生一定会争相表示愿意和教师一道走进这“天下第一”的景色。接下来,教师和学生以游客的视角,按照课文的描写顺序欣赏景色,每读一段内容,教师就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一段新的画面,让学生用直观的方式了解桂林山水“静”“清”“绿”“奇”“秀”“险”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要求学生将自己看到的画面与原文对照,思考作者的比喻和用词是否恰当,如果是自己,会怎样描绘这样的景色,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思考状态[4]。这样的学习体验不同于以往,从枯燥的阅读课文变为了“实景”游览,师生摇身一变成为“导游”和“游客”,在独特的体验下完成了全文的阅读理解。相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一定能够保持高度集中的听课状态,思维也会更加活跃,思考问题更积极。

(三)巧妙引导学生深思

学生对每一篇课文的理解要足够细致和深入,不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深思品质是一种抓住表面信息展开引申式联想的思考能力,这种能力能够让学生透过文字表面触及文章的内核,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引导法,让学生思考文章传达的深意,锻炼他们的深思能力。比如,《落花生》这篇课文,题目和内容看似都在说花生这种植物,但却是在隐喻低调、有价值的一类人。阅读时,教师可以以身边人为例子,让学生想一想哪些人和花生一样,将自己的果实埋在土里,看起来朴实无华,实际上有大用处。还有哪些人像苹果、石榴一样,整日炫耀自己的成果,但实际上果实可能并不饱满。事实证明,教师多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举例,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深意,从而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四)制定严明的课堂纪律

小学生缺乏纪律意识,这是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其中一个原因,教师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要利用一些柔性的引导手段,同时也需要强制性的手段来配合。教师一方面应当制定出严明的课堂纪律,约束学生在课上的行为,另一方面再借助奖惩机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5]。

小学生对奖惩机制十分敏感,他们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同和肯定,害怕受到惩罚。教师应当根据他们在课上的表现,定期进行一次评优活动。评优的标准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课,有无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遇到问题是否独立思考,回答问题时是否能给出独到的见解,从优秀学生中评选出学习标兵,学习模范,给予他们荣誉称号。用这种方式来督促和鞭策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应当做到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向优秀学生学习。在制度的约束和激励的鞭策下,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深思品质一定能够得到提高,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意义深远。

三、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深思品质是影响学生一生发展的大事,一定要重视起来,积极落实。教师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柔性手段和硬性措施并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的终身发展。

猜你喜欢

深思瑞恩思考问题
根据已知条件思考问题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天·水》《时空》
瑞恩·高斯林 他很性感!更有才华!
按图索骥
快乐阅读
把“根”留住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
从自卑到自信 瑞恩·高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