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
2022-11-24刘德祥
刘德祥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红堡镇蔡湾小学,甘肃 天水)
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发展的水平有限,因此学习数学过程中会出现较多阻碍。为了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更加轻松、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直观情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小学高年段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初步发展,但是仍然相对滞后于相应年级段的数学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了解学生的思维起点,以此作为基础,先将抽象的知识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各类数学知识。随着直观教学时间的延长,学生脑海中对数学知识会构建起更为清晰的框架,并逐渐从形象思维中脱离出来,实现向抽象思维的质的飞跃。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对于相应的计算公式,教师应当让学生先理解,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记忆。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学具(三角形纸片)进行摸索,让学生拼一拼,看看能有什么新发现。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很快发现两个完全能够重合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乘以高,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为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教师通过拼图的方式启发学生,从而让抽象的公式形象化,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这样直观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效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并促使学生逐渐建立起抽象思维。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新课改背景之下,合作学习成为比较受教师青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更好地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启发,通过集思广益,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如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探究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能否通过已学知识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为了便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教师准备了圆柱形容器、圆锥形容器,这些容器有底和高相等的,也有不相等的,并将想法付诸行动,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其发散思维、探究能力也会在无形中得到培养。
三、通过运算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思维
数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便是逻辑思维的严谨性,运算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支撑数学严谨性的重要条件。针对小学生在数学运算中容易马虎,或是对算理、算法掌握不牢固的现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纠正学生“马虎”的毛病,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做题后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另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基础,给学生出一些练习题,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既能巩固数学运算基础,又能避免因马虎出现一些可以避免的差错。在平时的训练当中,要培养学生审题,能够寻找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把已知与未知用公式恰当地结合起来,并且会用方程思想来解题,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用生动形象的案例来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在审题过程中要紧扣字眼和关键词,既要考虑规律的特殊性,又要考虑其普遍性。
四、学习数学知识要自觉自律
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只注重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新型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不能唯分数论,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思辩的能力,因为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无穷。许多教师对待学生比自己的孩子还重视,总是想方设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片面地认为成绩决定一切,他们通常用机械式记忆来背定理和公式。由于数学长于理性思辨,单纯依靠背诵公式无法理解数学的精髓,因为学生无法灵活应用公式,更谈不上主动探究数学。因此,教师要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追求真理的殿堂,而想象力成为创新思维的翅膀。对于学生有质疑的问题,引导学习小组展开积极的探讨,最后对各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寻找学生思维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具有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运算能力。为了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应认真备教案、备学生,积极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制订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探讨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