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2-11-24贾新
贾 新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莲池小学,甘肃 庆阳)
渗透生态道德的教育主题看似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毫无关系,但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却包含了关于生态保护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小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为绿色环境和绿色地球贡献一份力量。随着地球负荷的不断增大,人类的生活环境也受到了极大影响,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气温正在逐年上升,而这只是生态环境被影响的一个方面,地球正在遭受越来越多的伤害和破坏,保护环境不应该成为一句口头上的话,需要人们做一名行动者,为环境保护付出相关的实际行动。小学生的可塑性是极强的,这一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行为上的改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是明确之举,极早地给学生输送相关生态知识也能让学生尽早认识到自然生态的处境,在心底埋下保护环境的种子,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成为环保行动的一分子。
一、小学语文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学现状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小学阶段的学生每天重点学习的就是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为了在小升初考试中脱颖而出,每一名学生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在这样一个高压、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下不得不逼迫自己抓住一分一秒去学习课本上的重点知识,而为了节约时间,有时候不得不做出一些选择,那就是选择性地放弃一些虽然可以开阔眼界、提高能力但是“无关紧要”的知识,所以应试教育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但是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培养生态道德的基本素养。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禁锢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范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导致学生无法保持现下年龄段的特性和特质,而是逐渐成为一台学习机器,没有灵魂地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学生的眼界无法打开,那么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受到限制,无法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所以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显然是一大改革,同时也为国家人才的选拔提供了资源。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是不可忽视的,需要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
(二)教学侧重点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重点往往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小学语文若缺少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易使学生缺乏相关自然生态的知识,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卫生环境的保护,没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如果学生没有自觉地保护环境的意识,那么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中,是很难改变已经养成的习惯的,及早地给学生普及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才能使学生不断思考环境保护的意义,不断呼吁身边的更多人去保护环境。所以教学的侧重点会深深影响学生的行为,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学生生态道德的培养。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一味地固守己见反而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和积累,教学的目的是育人,不仅要育才,还要育德,道德的好坏也是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方面可以稍作调整,给学生更大的塑造空间。
(三)环保意识不足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以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为基准的,这就造成了孩子从小没有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更不要谈生态道德了,所以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学生的一大因素。学生在幼儿阶段如果没有受到家庭和学校双重的生态道德教育,那么其环境保护价值观的培养就会非常缓慢,所以只有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时时提醒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周围环境的保护,学生才能慢慢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环境保护在大多数人来讲是无所谓的,甚至是不必要的,这样错误的认知也会给学生输送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会出现偏差,潜意识里认为保护环境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造成学生缺失生态道德的恶劣影响。所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必要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解决根本上的问题,才能解决保护环境的最大问题,实现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环境问题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个问题,环境问题足以改变人类的生存轨迹和发展历程,多年以来,人类都在遭受自然生态的“报复”,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海啸等,这一切都是人类“肆意妄为”的结果。人类不能失去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那么就必须做出行为和思想上的巨大改变,只有全人类行动起来才能改善当下不断恶劣的自然环境,那么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道德素养就不得不被提上日程,只有这样,学生群体才能提高道德素养,自觉地去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明白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问题息息相关,明白保护环境是有一定的科学证明和科研成果的,并不是没有根据。想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环境问题就应当作为一个教学重点被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了解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不断加强对自身的约束,时刻谨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把保护环境当作人生路上的一门必修课。
(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意识往往可以影响人的行为,所以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才是关键。这就像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是需要一盏指路明灯去指引成长方向一样,学习也是这样,只有在心中燃烧起强烈的信念火花才能将这种信念化作前进的不竭动力,生生不息,所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才能解决影响生态道德教育事业的根本性问题。学生虽然是在学校度过学习生活的,但是也不能与当下的时代脱轨,必要的了解也能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不断在学习道路上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要完成这一点,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在充实自己的情况下将环保的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改变自己,明确保护环境的真正含义,知道当下人类生存的现状,从小事做起,首先改变自身的行为,用自身行动感染更多人,使其加入保护环境的队列中,让更多人增强环保意识,理解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现实意义。
(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看似在缓慢推进着,但是其中有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和解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看似多此一举,但就全局来看这是有必要的。目前的小学生对环境保护并没有强烈的意识,可以说无论在心智还是道德养成上都是不够成熟的。小学生的许多行为都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生态道德教育的问题上,教师要保持敏锐的教学触觉,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深切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推动年轻一代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根据实际案例去了解地球环境的现状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更具有公信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把保护环境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放在心上,作为一项每天可以时刻注意的事项放入每日的安排之中,这样久而久之,学生才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注意个人卫生,同时也力所能及地关心环保问题,成为支撑并践行生态道德教育事业的传承者。
三、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开展的几点因素
(一)教师培养学生生态道德的意识不足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将当节课的主要内容放在前面,而将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就放到了后半节课。这样的教学节奏容易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接受信息、思考问题,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自身缺乏培养学生生态道德的意识,不能将教学内容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二)缺乏实践活动,不能给学生直观感受
多数学校会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活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但是却没有让学生进行长久的反思,改变自身的一些不恰当行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缺乏社会实践活动,不能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意义。
四、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几点策略
(一)教学内容尽量联系生活、贴近生活
环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发现,但是人们往往会觉得这些生活垃圾有专门的人员处理,所以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就显得比较随意。再加上许多地区都缺少多种类型的分类垃圾桶,人们把生活垃圾全部放到垃圾桶内就“万事大吉”了,这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导致许多垃圾都无法及时被处理而加重了自然环境的负担。垃圾桶的分类在大部分地区依然只有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环境恶化的巨大影响,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导学生明确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让学生知道作为地球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类生存是依靠自然环境的,人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是难以生存的,所以将教学内容中有关生态内容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于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比如,在学习《四季之美》时,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画一画四季的样子,并在讲台上展示,分享自己创作的思路。然后教师可以就四季的美好展开话题讨论,通过PPT 向学生介绍目前自然生态环境的状况,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世界环境所展现出的不同,世界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美好,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在这堂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一下日常生活中哪些保护环境的小事是每一个人力所能及可以做的,哪些事情做了之后是对环境有益的。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回想曾经在保护环境上的所作所为,经过反思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进而不断改变自身的行为,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师生的交流机会
很多人只看到了语文学习的表面,而没有看到其深层含义。语文作为连接其他科目的学科,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好语文才能理解题目,理智作答。但是小学生一般难以认识到学习语文的深层意义,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出适当的改变,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和作用,重视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语,将老师的教导放在心上,不断提升生态道德素养。
比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教师可以将各种鸟类的图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看着这些图片描述它们的特征。完成这一环节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南极企鹅生存问题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自然生物产生的巨大影响。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后陷入反思,改变自己在生活中污染环境的不当行为,并且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变身边一些人的不当行为,尤其是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仅会获得一些科学性的相关知识,也能为自己保护环境确定更好的准则。相信在这样创新性的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也能得到提升。加强师生的交流沟通也能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学生的特质,这对于学生生态道德素养的提升是十分有效的。
(三)对比照片,突出环境恶化的影响
照片可以清楚明了地记录当时环境下的事物状态,所以不同年份同一地区照片的对比是十分强烈的,可以让人立即分辨出两张照片的不同之处并且体会到环境恶化对事物的影响,可以给学生带来震撼,开始深思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所以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教学亮点,吸引学生深入学习,不断思考保护环境的意义。这些照片足以改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在平常生活中可以从小事做起,在长期的坚持下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尽一份责。
比如,在教学《日月潭》时,教师可以在各大网站上搜索目前日月潭的照片和二十年前的照片,然后将这些照片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前后的环境差距,让学生思考影响日月潭环境的几点因素。学生自己思考比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更有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事物本身的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大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一些身边的环境问题和存在于社会乃至全世界的环境问题,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跨越性的思考,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更加深刻,所以学生在这堂课上可以感受到很多,思考很多。但是大部分学生可以想到的就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教师就可以按照学生的思路继续教学接下来的内容,可以选择向学生展示更多的环境对比照片来呈现环境恶化的不同影响,让学生在视觉方面受到刺激,反思自身的行为。
五、结语
古往今来,环境问题一直都是人们比较关心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21 世纪这个极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许多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地球早已不堪重负。所以目前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尽早地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明白人类需要依存自然环境,依靠自然资源才能持续性发展,只有将地球环保事业变成每一个人的责任,生态道德的教育内容才能被诠释得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环保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不能只作为一个小方面的内容被放在讲台上一带而过,这样无法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而应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去体会环保的真正意义,慢慢承担起保护环境的道德责任,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为自然生态增添一抹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