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解析
2022-11-24袁佳璐
袁佳璐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江苏 常州)
采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有全面的认知,这是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将生活情境法教学价值发挥到极致的关键。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相关概念性知识较难理解,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通过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数学知识内容的整理和编排,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并采用科学且适合的教学措施。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经常采用知识点反复讲解的方法,长时间处于这样的学习状态,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并对教师的教学进度造成阻碍,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生活情境教学方法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
一、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在学习情境中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其中一些概念性公式在学习过程中显得格外枯燥,还会涉及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方法,面对这样的学习内容,学生很难在数学学习中长时间保持学习热情,也不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发展初期,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本身就好动,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同时,教师也容易在教学中占据主体位置,采用以往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容易让一些对知识不懂的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相反,生活情境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开展综合学习,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增强学生自身头脑风暴效果,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保持学生在小学数学中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
(二)直观情境中降低学习难度
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锻炼学生自身的想象和思维能力,若教师仅仅采用描述的方式,或者为学生布置更多的习题练习,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悉程度,就会导致学生单一地掌握解答方式,而不是针对不同的题型从理解的角度进行解答,遇到一些陌生题型就会无从下手。生活情境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能够将书本中较为书面化的知识变得更加生活化,让学生可以在教学中从感觉、嗅觉和听觉多个角度获得收获,能够将原本枯燥的教学课本与生活经历进行融合,采用螺旋式想象原则,锻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生活事物与知识进行结合,增强学生自身的空间想象效果。
(三)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合作学习
在新课改下,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逐渐形成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生活情境教学方式能够诠释这一教学理念,学生能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沟通,并在学习交流中不断复习巩固教师在课堂中所讲述的内容,进行知识内容的相互补充,在相互帮助中实现进步。同时,教师也要将自身作为学生学习中的引领者,在学习中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为学生不断提供更多的学习源泉,不断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知识并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将更多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和具体化,锻炼学生将知识和生活情境内容进行整合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方面能力。
二、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一个人不断学习的动力源泉。生活情境法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趣味、高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有更浓厚的兴趣。讲故事也已经成为生活情境教学中的一种方式,教师可抓住学生对故事感兴趣这一特点,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这一部分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分数性质内容为学生营造生活情境,通过一个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大家都熟悉我国的四大名著吗?”“大家都看过其中的《西游记》吗?”在学生的回答中,更多的是肯定。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样可以运用于生活,并带领学生一同对《西游记》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回顾,引出其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西游记》片段:师徒四人在路过女儿国时,国王给了唐僧一个大饼,唐僧心系徒儿,要将这个大饼平均分成4 块,这样每个徒儿都能吃到。但猪八戒却不同意,以自己吃得多为理由,想要多分1块。这时悟空说道:“师傅可以将饼分成8 块,给猪八戒2 块,这样就行了。”唐僧听后笑说:“你这悟空可真是狡猾。”学生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还能在其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故事。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在这个视频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的数学信息?针对悟空的分饼方式,你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悟?教师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更轻松地掌握其中的数学知识。
(二)生活情境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本身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具备较强的逻辑性,生活情境能让知识更加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容易学会其中的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内容时,其中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中会出现误差,出现做错题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对统计意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学习小组,其中一组学生扮演商家,另一组学生扮演顾客,要求每人购买三种商品,在学生购买完商品之后,顾客需要对总共的消费进行计算,进而统计顾客所买商品的种类数量和总共花销。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对统计概念的内涵有深入了解,并更加熟练进行统计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能锻炼自己处理生活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实践奠定基础,并有意识地将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
(三)生活与知识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新能力作为综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重点需要在学习中凸显学生主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在课堂中思考和探究的实践,如今在生活情境教学法作为基础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更强烈的学习好奇心,能够自主进行问题探究。教师更是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引导,主张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鸡兔同笼”内容时,可以利用学生是否喜欢小动物活跃课前气氛,让学生能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进而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有的学生说喜欢小狗,有的学生喜欢小兔,有的学生喜欢小鸡等。接着教师针对小兔和小鸡都有几只脚进行提问,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出“小兔子有4 只脚,小鸡有2 只脚”。接着教师可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一个不透明的笼子里装有一些鸡和兔子,其中不知道鸡和兔子分别有多少,但知道这两种动物一共有7 个脑袋和22 条腿。”让学生帮助教师计算小鸡和兔子的数量,同时,教师也要放慢讲解新知识的速度,针对一些重点进行全方面讲解,帮助学生在理解中进行掌握。教师在为学生不断营造生活情境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对知识更加好奇,并对更独立的问题产生探究欲望。
(四)生活情境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够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有趣的学习生活情境,为之后的顺利教学提供支持,增强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效果,让学生能够不断提升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并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观察,针对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仔细思考,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明白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的紧密关联,从而让学生在不断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中提升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都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在问题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熟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东西都有哪些呢?”有的学生回答桌子是长方形,黑板是长方形,橡皮是长方形,魔方是正方形,等等。这样教师就很容易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分配学习任务,对不同长方形进行测量,并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不仅更愿意学习数学,也加强了自身的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积极采用有趣的生活情境方法,这样能够让学生不断提升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并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的精髓,感受到知识为生活带来的帮助。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生活化,并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在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过程中需要注意科学合理地与知识进行结合,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这样才能通过讲故事、提问题和角色扮演等不同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更浓烈的情境,体现出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