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视域下《三体》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2022-11-24郑玉斌
郑玉斌
(淮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文化背景是小说作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承载着小说背景与文化气息,为确保优秀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苏珊·巴斯奈特于1990年提出了文化翻译观,指出了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并为后续小说作品的文化翻译提供了依据。《三体》作为获奖众多、评价优异的科幻小说,其在传播期间需针对《三体》内文化负载词进行恰当翻译,确保海内外读者可正确理解《三体》内的文化元素。
一、《三体》的文化翻译背景
全球化加剧了不同语言间的交流,翻译学者在长期工作中发现,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元素不能够仅运用表面化语句进行翻译,需立足于作品文化层面,将作品放在适宜文化背景中,采用恰当语言实现文化交互与转化。文化因素的翻译技巧与手段逐步成为翻译行业的重点,苏珊·巴斯奈特更是进一步提出了文化翻译观,极大促进了文化翻译研究进程。苏珊·巴斯奈特提出了“文化转向”这一概念,强调语篇到文化的转变,需将翻译内容从简单的语言层面提升至文化层面,尊重文化个体差异,结合文本文化背景实现语言与文化上的对等转化。将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进行总结,可得出以下几点:(1)在翻译过程中,需将文化作为翻译的基础部分;(2)翻译不是简单的解码重组过程,更注重文化交流;(3)翻译应实现文化等值,不可局限在文本词句上;(4)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需采用不同翻译技巧。《三体》以20世纪中国文化为大背景,文化特征丰富,为良好传播《三体》科幻小说,将《三体》中蕴含的精神思想传递至海内外,应对《三体》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转化,保留文化特色,实现文化翻译。
二、《三体》在文化翻译视域下的翻译手段
(一)异化表达
《三体》科幻小说文化元素丰富,在翻译期间,对于部分文化内容需保留中国文化特色,以异化的方式进行表达。
1.称谓异化
从中国文化角度来看,“姓前名后”为称谓表达习惯,为保留《三体》内文化气息,可按直译方式,采用异化方式传递中国文化。例如:《三体》角色汪淼名字的翻译,可直接翻译为“Wang Miao”,后续出现的“小汪”“大史”等称谓,同样翻译为“Xiao Wang”“Da Shi”,用以表达对话者的亲近关系,借助此方式传递中国称谓文化。
2.术语异化
在特殊背景下存在诸多术语,在翻译期间,需最大化保留中国文化气息。例如:将《三体》中所提到的“牛鬼蛇神”直译为“Monsters and Demons”,以此表达“牛鬼蛇神”的意向,并于注脚中对该词进行解释,并指出在当前背景下,“牛鬼蛇神”代指所有革命敌人;在探寻实验政治意义时,将所提到的“红太阳”直接翻译为“red sun”,同时在译者注脚中对“红太阳”寓意进行阐述,帮助海外读者理解“red sun”的文化内涵;此外,《三体》中提到,在研究太阳相关技术时,需注意斟酌用词,不可出现“太阳黑子”等词汇,此时“太阳黑子”可直接翻译为“sunspots”,并于末尾补译“to remove political risk”,引导海外读者将“太阳黑子”与文化大革命背景联系起来,进一步阐明“太阳黑子”与“反革命”的联系[1]。
3.朝代及历史人物异化
《三体》在语言表达中运用了朝代表述与历史人物,需采用异化手段,最大化保留中国文化特色,此时采用归化处理是不合适的。例如:“战国”可直接翻译为“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周文王翻译为“King Wen of Zhou”,并于文中进行注释,说明朝代与历史人物信息,帮助海外读者进行理解。
4.饮食异化
对于充满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表达,应采用异化方式保留原有特色。例如:“馒头”可直接翻译为“Mantou buns”,与汉语拼音“mantou”类似,添加“buns”词汇,使海外读者可大致理解“Mantou”为食物,并与“buns”的原料、形状类似,同时借助“mantou”,实现了汉语词汇的原声重现。除此之外,“关东烟和莫合烟”直译为“The Guandong and Mohe tobacco”等,通过保留饮食原有称谓;“高粱酒”音译为“baijiu”,并添加注释原料为高粱,在翻译“二锅头”时,采用音译方式翻译为“er guo tou”,采用注脚方式解释“er guo tou”为“Chinese vodka”,采用异化手段保留文化价值,传递文化意像,最大程度保留中国饮食文化元素。
5.哲学思想异化
中国古代思想流派及哲学人物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为实现文化传递,实现文化对等呈现,对该类词汇需采用异化方式,保留中国文化特色。例如:《三体》中有一句“你好!我是墨子”,此时涉及到“墨子”及其思想流派,在进行翻译时,可直接将“墨子”翻译为“Mo-zi”,并采用译者注脚的方式解释墨子身份及其思想主张,使海外读者更易理解“我是墨子”代表的内在含义,并加深海外读者对中国哲学思想及代表人物的理解,传递哲学思想。《三体》“他认为,一切都要合乎礼”一句中,其中提到的“礼”代表儒家思想,因此在翻译期间,可直接将“礼”翻译为“Li”,并额外阐述“Li”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为保留中国文化特色,避免引起理解误差,在翻译期间尽量不采用“etiquette”“courtesy”等硬译词汇,采用哲学思想异化的方式传递古代儒家主张,在无形无声中推广中国文化价值。
(二)归化转述
海外内文化特征及语言习惯存在较大差异,在《三体》翻译期间,需将部分文化内容进行异化,使海外读者更易理解《三体》内容。异化方式多应用在较易理解或广为人知的文化因素上,对于部分晦涩难懂或需通篇注解的文化因素,需采用归化方式进行翻译,提升《三体》译本可读性及吸引力,使海外读者更易接受“三体”。中式俗语、俚语方言、特有文化意象在翻译时存在难度,考虑到语言异质性,可在保留原始风味基础上对部分文化因素进行归化转述,以部分“牺牲”换取译本语言流畅性。归化手段的应用可提升《三体》译本的亲和力,使《三体》与海外读者产生共鸣,适宜的文化归化更易使海外读者接受。例如:《三体》中对“红岸计划”的上级批复中提到了“扣帽子”“一叶障目”等词汇,其中“扣帽子”为中式习语,“一叶障目”为成语典故,此时若采用异化直译的方式,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翻译流畅度,继而影响读者接受度,因此此处适宜采用归化的翻译手段,结合英文习惯性表达方式进行转述,在保留《三体》原文含义基础上提升译本亲和力,将“扣帽子”翻译为“rush to label the author”,将“一叶障目”翻译为“can not see beyond the ends of their noses”。在《三体》中有一句“这第三个球体是点上了‘空’之睛的龙”,此处引用“画龙点睛”成语典故,此时可将该句翻译为“this third sphere gave ‘emptiness’ life”,采用“give...life”的方式表达“眼睛”对“龙”的价值,简洁表达出“画龙点睛”所代表的意蕴,此时若执着于“龙”,则需运用较大篇幅进行讲解注释,易降低译本可读性,且因文化差异,可能存在审美上的不同。
三、《三体》文化负载词在文化翻译视域下的翻译实例探析
(一)物质文化负载词
物质代表客观现实,是与外部大环境相匹配的物体,因此不同发展背景下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且部分特色物质文化具有较强民族特征,而物质文化负载词则是承载着民族特色的物质因素,包括食品、服装、工具、医药等。结合《三体》科幻小说来看,文中所提到的“狗皮帽”具有中国东北特色,在当地狗皮帽为常见物品,但部分海外读者难以接受“狗皮帽”设定,认为狗为朋友与家人,若此处将“狗皮帽”进行异化处理,则易引起海外读者的反感,以此在翻译“狗皮帽”时,可将其翻译为“hat”,避免因文化差异产生误解。此外,上述所提到的“关东烟”“莫合烟”“高粱酒”“二锅头”均为物质文化负载词,因该类词汇较易表达与理解,因此在实际翻译期间,采用异化翻译手段较为适宜,使海外读者可直观感受中国饮食特点,了解特色饮食制法,使该类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物质文化在海内外传播,扩大中国物质文化影响力。
(二)生态文化负载词
特定区域内的动植物、气候及自然特征共同组成了生态综合体,而此处的生态文化负载词则是指中国特色生态特征,由于《三体》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其内部运用了大量代表中国地域特色的生态文化,因此为帮助海外读者理解与阅读,需针对生态文化负载词进行针对性处理。例如:《三体》中引用“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诗词,其中提到了“长江”这一生态文化负载词,此时可采用异化音译的方式将“长江”翻译为“ the Yangtze River”,且《三体》中并未全部引用《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全文,为帮助海外读者理解,可将“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补充翻译问为“I think of you each day,beloved,though we can-not meet.We drink from the same river”,以此准确表达《三体》原文内涵[2]。
(三)社会文化负载词
社会组织形式为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各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及历史演变过程不同,因此各国社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且海外读者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存在不同,而《三体》科幻小说故事宏大,涉及较多国内社会文化特征,因此在部分场景中,不可避免地会提到社会文化色彩浓厚的词汇,在翻译期间,需正确处理该类社会文化负载词。《三体》以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主要背景,因此小说情节设定符合当时时代特色,例如:《三体》中对罗辑进行描写时提到“他穿的整洁的黑色中山装格外醒目”,其中的“中山装”则含有社会文化内涵,“中山装”在当时被视为无产阶级团结的象征,与中国共产主义存在紧密关联,具有一定政治意味,此外,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偏爱中山装,且喜好在公共场合穿着,因此中山装在海外被称之为“Mao suit”,但在《三体》当时情节中,“中山装”具有自身代表含义,因此在实际翻译中,将“中山装”直译为“Zhongshan suit”,并运用“Chinese tunic suit”的描述进行风格说明,以此帮助海外读者正确理解《三体》中“中山装”含义,继而实现正确解读[3]。
除此之外,《三体》中论述高考变化时提到“谁都可以考,连村里‘黑五类’的娃都行呢!”,此处所提到的“黑五类”具有较强社会背景文化象征,在实际翻译中,可直接翻译为“Five Black Categories”,并运用注脚的方式加以阐述,为帮助海外读者理解,可采用增译方式添加“political identities”等词汇加以辅助,引导海外读者联想到词汇的正确含义。在《三体》中还含有“大串联”“大检阅”等具有政治色彩的词汇,在现有译本中,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方式均有,而在实际翻译时,需考虑到译本整体风格,且需结合当前全球化程度,结合海外读者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与接受程度选择恰当翻译手法,尽可能保持文化差异,并将正确文化理念传达给海外读者,使海外读者更理解《三体》科幻小说故事背景,继而更好地感受《三体》人物思想及特征。
(四)思想文化负载词
海内外思想文化具有较大差异,如中国因历史演变影响而受到儒家、佛教的影响较大,而西方国家则信仰基督教,因此在思想信仰上,海内外读者存在一定差异,为避免因思想信仰而引发读者分歧,需对思想文化负载词进行正确处理,防止触及读者底线。在《三体》中,部分章节涉及思想信仰问题,在翻译该类思想文化负载词时,应对海内外读者思想文化有一定了解,综合考虑海内读者对《三体》中所提到的思想信仰接受程度,尽可能缩小海内外思想文化差异。例如“这话是说给她前面呼唤过的那个‘天’听的”一句中,其中“天”在中国思想文化中代指“道家伦理”“因果报应”等,为帮助海外读者理解,在翻译“天”时,可直接翻译为“God”,而非“Sky”,以此更便于海外读者理解该句含义[4]。除此之外,《三体》语言表达中所提到的“有缘再见”,其中的“缘”来源于佛教,表示人与人之间存在的若有若无的联系,此处代表相遇的可能性,而在此处语境中,与佛教的“缘”联系不大,因此为确保海外读者可顺利阅读,正确理解,可对“缘”进行归化处理,采用命运“fate”代替“缘”。《三体》中除“缘”为佛教说法外,还采用了“大千世界”词汇,在原文中,为避免引起信仰问题,则将“大千世界”采用意译方式翻译为“the boundless living world”。为更好地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译本中,实现文化传输,对于富含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应尽可能保留原有特色,并运用注脚方式进行解释说明,但对于涉及思想信仰方面的文化负载词,若一味采用异化翻译手段,则易引起海外读者的反感,继而阻碍《三体》译本的海外传播,因此在处理思想文化负载词时,多采用归化翻译方式,避免海外读者陷入理解误区,继而降低翻译效果。
(五)语言文化负载词
语言作为文学作品的基础性载体,是整体氛围及风格的体现,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语言习惯存在差异,而该类差异可引发语义冲突,因此在实际翻译时,需根据语言文化的不同采用适合翻译方法。文学语言表达方式较为多元,如散文、寓言、诗歌、童话等体裁,同时各类文学体裁间的具有审美意识形态不同,并在不同区域内表现出不同特征,甚至部分语言说法仅存在于特定区域,充满地方性文化气息。例如:《三体》冬眠者将计划支持者称之为“东郭族”,其中“东郭族”代指“对坏人讲仁慈的人”,出自“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却险遭厄运,具有中国特色[5]。对于“东郭族”这一语言文化负载词,可采用异化翻译方式,直接音译为“Dongguo”,并采用添加注脚的方式进行诠释,以此将中国传统故事良好融入到文学作品译本中,继而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在《三体》中提到了“伏羲”,而“伏羲”为华夏民族人文先祖,充满中国特色,在翻译“伏羲”时,可选择异化直译方式,直接翻译为“Fu Xi”,并采用添加注脚的方式介绍“伏羲”身份及象征,使《三体》中的中国特色文化元素原汁原味地呈现给海外读者,提升《三体》科幻小说译本保真度,增强译本趣味性,同时使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翻译领域已不再停留在语言翻译的表面,现已更加注重文化价值,需将待翻译作品置于相应文化背景内,挖掘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以文化为切入点,寻找小说作品文化元素的最佳翻译方式,使海内外读者均可正确理解小说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以小说作品为载体实现文化对等,加速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