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化的发展特点与振兴路径探索

2022-11-24倾永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4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民俗文化生活

倾永平

(陇西县丹义初级中学,甘肃陇西 748101)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然要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乡村历来是我国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民群众用自己的方式体验和表达中华文化的具体形式。 民俗文化在农村的发展, 引导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 民俗文化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家乡最深的精神记忆。 当前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加强民俗文化内容的开发,提振乡村文化建设,成为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文化发展的需要。 只有采取多种方式振兴乡村文化,在乡村发展中对民俗文化进行产业化的开发,深挖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形成特色文化产业,根据具体的文化内容制定较为详细的文化振兴与发展策略, 将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在新的发展时代、在促进乡村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实现乡村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将乡村打造成为人们精神的归宿之地。 本文主要分析当前乡村文化发展的基本现状,从文化发展自身特点出发,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促进民俗文化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1 乡村文化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乡村文化主要包括民俗文化、节日文化、生活习惯、 饮食文化等多方面, 乡村文化与当地人们的信仰、礼仪、教育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人们互动和交往的方式也息息相关, 是几千年来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思想认识、精神内涵和生活习惯,乡村文化深入当地人们的精神内核, 被当地人们所推崇,是当地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民俗文化

广义的民俗文化亦可成为传统文化, 包含一个民族或者某个地域的所有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 狭义民俗文化指的是与人们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祭祀、丧葬、嫁娶、庆典等文化内容。 这些文化内容,与当地人们的信仰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关系最为密切, 往往也是人们信仰与美好祈愿的具体表现形式。其中,祭祀、庆典活动往往与节日文化融为一体,或者说都是节日民俗文化的内容, 因为重要的祭祀或者庆典活动往往在一些节日时举行。例如,在春节期间,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天地的信仰、对神灵的敬畏、对祖先的敬仰与怀念,通过祭祀活动,人们实现天人沟通、上下交感,实现和谐共生;其他与祭祀有关的节日还有清明节、寒食节、小年夜腊月二十三、大年夜腊月三十等。 还有些重要的节日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民俗文化形式。例如,故事传说和文化演义中最多的有端午节、七巧节、中秋节等,端午节,全国各地庆祝端午节的方式各有不同,其中带荷包、绑五彩线和喝雄黄酒是全国各地都比较普遍的形式,这些都与驱虫辟邪有关,与之相关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白蛇传》中在端午节这一天,法海借许仙之手让白素贞喝下雄黄酒, 现出原形的故事。 在西北地区,端午节人们吃“滚坨子”,是一种碗口大的表面印花的饼子。 相传在一次大灾难过后,天地蛮荒,世间只剩下兄妹两人, 为了决定是否由兄妹两人延续人类存在, 俩人将两扇磨盘推到相对两山山顶并同时滚下,商议如果两扇磨盘不能合在一处,那么就是上天指示他们不能延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如果两扇磨盘能够合在一处,那么他们就可以延续人类发展。当磨盘滚下山后,两扇磨盘紧紧地合在一处,于是兄妹两人就决定繁衍人类。人们在这一天吃“滚坨子”,正是对这一传说的反映。另外端午节还有插杨柳、赛龙舟等活动,这都是表示端午节处于夏季来临,万物生长之意[1]。七巧节,则是讲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突破阶层限制勇于追求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愿望。

1.2 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人们饮食习惯最直接的反映, 中国人历来重视健康饮食, 同时千百年来吃饭问题一直在人们生活中处于重要位置,随时都能感受到“民以食为天”的论断。饮食曾被分为十层境界。它们是“果腹”“饕餮”“聚会”“宴请”“养生”“解馋”“觅食”“猎艳”“约会”“独酌”,无论是哪个层次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果腹”是最基本的追求,价格便宜,营养丰富又能抗饿,这是达到“果腹”饮食的最基本要求,在全国各地,“果腹”的食品最为普遍也相似性最高,北方大多喜欢各类面食,南方大多喜食米饭,西北土豆和各类杂粮则较受欢迎。各种层次都有要求,但规格和做法和达到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从果腹到宴请基本是排场越来越大,食物越来越丰盛,而从养生开始就逐渐关注健康与精神追求,如约会情重于食,独酌则追求精神的超越和物我两忘的境界,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允许独酌的场所很难找到[2]。 在饮食文化方面, 各地形成的独特饮食是乡村文化振兴可以挖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有的饮食经过历时的积累,不仅美味可口, 而且营养合理, 在一定范围内享有盛名,可以作为一种饮食或者文化产业进行开发和发展。

1.3 生活习惯

某一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集中反映着当地人们的文化生活[3]。例如,在西北地区,人们有鲜奶品茶和以茶代客等习惯。无论任何时候,只要家里有人到访,便搬出茶具,熬一盏罐罐茶,端上新做的馍馍,就着馍馍喝着苦茶,聊着闲话和正事,然后用心做上一顿家常饭来招待到访的客人, 这便是最圆满的待客之道,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么到访的就是不受待见的客人。逢年过节但凡有亲戚闲聚的日子,酒是少不了的,也有民间艺人拉二胡吼秦腔,尽兴而归。 这些乡村群众的交流交往方式和待客之道都是充满文化意义的活动形式[4]。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必要对某一地人们生活习惯进行探讨, 并且找出有效引导人们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措施,来引导人们积极拥抱健康、新型的生活方式。以此来促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推进, 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当地文化振兴与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 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并最终取得胜利。

2 乡村文化发展的特点及现状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 社会财富快速积累, 人们在面临财富积累和追求的过程中产生了重大的焦虑, 这种焦虑让人们怀念传统乡村文化及乡村生活给人们带来的那种安静与自在, 这种焦虑也让人们放弃了对乡村文化的坚持与传承,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物质追求方面[5]。 越来越多的乡村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 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劳动力的转移,离开乡村走向城市,追求更加富足的物质生活。近年来,农村老龄化趋势逐渐加重,广大农村只有少部分老人坚守,成为留守老人[6]。因此,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存在人们对其良好的期盼, 又存在着乡村文化发展后继无人的现象。 分析当前乡村文化发展所面临的现状, 是找到乡村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必要措施[7]。

3 乡村文化振兴的措施与建议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在农村落地生根并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8];也是提高乡村吸引力,打造乡村成为心灵归属之地的必要举措。 只有振兴乡村文化,才能全面实现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为乡村开发新的产业,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回流乡村,重现乡村繁荣景象。

3.1 融合经济社会实践活动振兴乡村文化

当前人们对乡村民俗文化和生活习惯有着美好记忆, 并期待回归农村安静自在的生活状态但在物质生活追求的驱动下无法积极主动传承与发扬文化。鉴于这种状况,应该积极挖掘乡村文化的深度内涵, 提高乡村文化的传播, 提高乡村文化产业的开发,提高乡村文化吸引力,让乐于参与乡村文化发展与建设的人们能够从中获得精神与物质双重追求。综合文化、教育、旅游等多渠道,从文化精神的挖掘、文化产业的开发、 文化旅游基地的建设及文化特色产品开发等方面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9],将乡村文化振兴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所有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用乡村文化丰富乡村经济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融合经济社会实践。振兴乡村文化,将乡村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宜居之地, 将乡村打造成为心灵归属与向往之地,让乡村可以更好地留住人才[10]。

3.2 加强乡村文化的引导和宣传活动

除了在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中融合和加强文化,振兴提高文化影响力之外,还需要通过加强乡村文化的引导和宣传活动, 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播,从而提高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可以通过旅游宣传片的方式将当地文化向各地传播, 还可以鼓励广大群众通过网络平台宣传积极向上的本土文化,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乡村群众的网络文化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积极的指导,将本土文化中最积极向上的一面和本地人们的勤劳勇敢的精神向外界大胆展示, 结合当地旅游项目积极推介本土文化和文化产品, 通过宣传和引导加强文化产业发展。

4 结语

文化是人类各种经济社会活动互相作用、 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群体智慧,是群体现象和精神的既有、传承及创造与发展的总和。我国地域广阔,在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中, 形成了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和民俗文化。 它是一地区人们集体生活形式和精神记忆,主要涉及民俗、节日、饮食、礼仪、教化等内容。 在我国农村人口大量转移,逐渐空心化的现状下, 非物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成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课题,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基本内涵,根据其精神特色进行一些产业化探索, 也根据其特点进行必要的抢救性记述,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塑造人们心灵归宿之地的有效措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实践活动,结合教育、文化、旅游等进行多渠道、多层面的文化传承与创造活动, 让乡村文化振兴成为农村摆脱贫困,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实现农村建设这一最后部分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民俗文化生活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初中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探究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