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绘画中图像叙事的建构与拓展

2022-11-24王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4期
关键词:图像艺术家绘画

王静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在当代的绘画形式中, 更加倾向于利用图像的特殊性展现作品的主题, 图像对于日常生活并不陌生,摄影及电影都会使用到图像,摄影的图像功能和绘画的功能二者的关系可以利用叙事方式进行分析,为绘画的图像叙事方式带来新的灵感。对于图像的叙事方式要通过当代的现实主义进行深刻分析,不能依赖图像外表的浅层表达。 当代的图像叙事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不仅是画家的情感表达,更是当代社会的真实写照。

1 图像叙事的概括

1.1 图像叙事的基本认识

图像叙事功能区别于文字叙事功能, 图像指的是一种视觉符号, 将不同的事物信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眼中,海德格尔就曾经提出过,现代的社会更是一个“图像的时代”,图像在一定时代的背景下,具有指示意义,图像是一种封闭式的表达,局限于图片的纸质承载范围,例如,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相片、海报、宣发手册、商场导图等都是一种图像叙事,是视觉的一种表达形式。 图像,就是图片中的影像,所有可以具象化的实体,都可以作为图像的采集依据, 并且还可以通过第三种手法对于抽象化的无法具体化的物质进行映射。例如,绘画艺术家莫奈的《撑阳伞的女人》,不仅把人物的悠闲心情展现得活灵活现, 就连其中的微风都可以通过绘画进行展现。叙事,在广义上来说是通过文字和语言对于事件进行思想表达,这个事件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构的, 可以是即刻发生的, 也可能是存在于过去的,具有多种形式及多种描述方法。 从狭义上来说,就是说一件事情,通俗上来讲就是说完一件事,也可以是一段故事,并没有具体的要求。一般常见的叙事手法存在于文学作品中, 这些作品会通过叙事手段展现作者的中心思想及情感活动的变化, 后续的叙事手法又应用在了电影上面, 根据文学叙事去分析影片的表达元素, 还可以参照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方式,对电影情节进行安排,丰富人物的层次。 图像的叙事和文字叙事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图像叙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演变成了许多表现形式,既可以记录人们的生活,又可以进行信息传播。

1.2 图像叙事的功能

艺术家可以利用图像叙事作为视觉文化的表达,图像不仅有纪实性还有着现实性,我们所认知到的图像已经有多种表现形式,生活中常见的广告、动画、电影、插画等,都属于图像的一种。现代的图像叙事视觉研究可以结合一定的社会背景, 融合文学历史及美学的观念,去获取作品中的思想。从图像外表上的叙事表达上,利用不同的观察视角,引发对于现实世界的想象,或者重新认识现实生活。当代的绘画艺术家已经开始在绘画作品中使用图像的功能,作为一种视觉文化,绘画艺术融合了“图像”与“叙事”两个方面的概念,既可以产生逻辑性的绘画表达,也可以产生非逻辑性甚至非常理的表达, 造就了当代绘画作品的复杂性和抽象性。 叙事性传统绘画的顶峰当属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流传百世,一直受到后人的推崇,其绘画作品的篇幅长达528.7 厘米,宽达24.8 厘米,描绘了815 个人物,属于国宝级文物,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作品用长卷形式,使用了散点透视构图法,记录了中国12 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生活,整幅画小到摊贩摆的藤竹编织篮筐, 大到骑马坐轿的官吏都是图像叙事的一种表达,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1.3 图像叙事的形式表达

20 世纪90年代后期, 由于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我国当代绘画开始利用图像叙述进行视觉表达,在2017年的中国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中,展览了200 多位艺术家的300 多件作品,图像对绘画的冲击改变了人们对绘画的审美观念。 传统绘画比较注重作品的主题、场景和文学性,而当代绘画会以图像为中心,以图像叙述的方式,对现实主义进行映射,张晓刚、陈文波、郭晋、俸正杰等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推动了当代绘画的图像转向, 当时的展览展示了许多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1],例如,《装了框的黑色卡纸系列之一》《无题2014 系列》《灰色记忆六》《摇滚狂潮之一》《恍惚一下》《一切早已存在,只有经过时显形》等优秀绘画作品。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更加重视图像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将图像搭载的社会信息进行绘画构思。从美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图像比文字更加具有叙事的意义和视觉冲击, 美术创作可以将图像中的复杂意义通过视觉感受和知觉感受传递给观看者, 图像叙事的主体中有宏大叙事和个人化叙事两种, 大部分的年轻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多以个人化的叙事为主, 也有一部分参照历史事件进行的宏大叙事绘画创作, 根据中共一大会议的召开这个主题思路,在2009年,何红舟和黄发祥的美术作品《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参照了同时期的人物照片,在视觉上和空间上进行对照重组,通过毛泽东同志回头眺望的身姿,凸显出他的重要性,此美术作品不仅是一个图像视觉, 更是传达了革命精神的象征。 唐勇力的《新中国的诞生》绘图结构和方式与“启航”作品相似,在图像叙事中打破了现实空间的约束。 美术创作的图像叙事并不是单纯地按照图像的样式进行复制和场景再现, 更是结合了时代精神,反映了一定的现实主义问题。

2 图像叙事方式的当代探索

2.1 仇晓飞作品探索

中国当代艺术绘画家仇晓飞,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他的艺术作品包括三维绘画、雕塑、水彩画、 油画等, 他的作品设计将概念和美学进行连接,介于印象主义式和现实主义之间,曾举办多次个展、画展,并且结合自己的绘画经验和心得体会,出版了《黑龙江盒》一书。 仇晓飞生于1977年,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天分,受到家庭及社会变化的影响,仇晓飞的心理发生了变化, 这种敏感的特征也反映在他的后续作品中[2]。他的作品会把绘画的媒介本质思考当作创作的基础, 开始在物质平面的绘画中寻找创作灵感。作为中国艺术家中的一员,其多重绘画实践和在绘画上的创新思想影响了当代许多年轻的艺术家。 在2010年9月,他在北京画廊进行《登楼已去梯》的个人展览,将个人化叙事从集体意识的心理活动开始延展,注重意识和形式的关系,这个时期的作品, 表达了脱离现实的一种状态, 更像是虚无的想象。 在2010年以后,仇晓飞的作品开始发生新的变化,《孤立木》《植No.2》《林间空地》等作品的表现是把和现实有关联的部分进行抽离, 让自己回归到原始的绘画创作状态中。 直到2020年10月31日,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在北京空间举办了仇晓飞的个展, 时间及生活的变化让仇晓飞的作品有了更加深沉的暗喻,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揭示一览无余。

2.2 格哈德·里希特作品探索

著名的波普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在1932年出生于德国德累斯顿,受到20 世纪60年代科隆和杜塞尔多夫的欧美新潮美术的影响,格哈德·里希特开始了自身的艺术创作生涯,1963年举办了个人画展,1971年任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教授, 即使格哈德·里希特获得了众多艺术奖,但是他本身对自己的艺术一直持有怀疑态度。 我们可以从他的部分作品《姨妈玛利安》《亨迪先生》中看出战争的影子,对于当下的动荡社会有所了解。在他的作品《下楼梯的女人》中,格哈德·里希特根据照片上的图像,使用颜料进行同比例放大,然后进行了手工的绘制,最后利用了不同的工具模糊了画面, 造成了一种难以分辨的视觉效果,图像和曲线变得模糊不清、晦涩难懂。《1977年十月十八》这组作品在创作前夕,格哈德·里希特的一些具象作品总是让人觉得是没有情感意识的,画面过于冷漠,绘画的对象从桌椅板凳到政治方面的人物等, 在选择这些主题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标准,这就造就了格哈德·里希特作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 作品《中枪倒下的人》中的图像性尤其明显,图片没有展示死者的真实面目, 在后期的创造过程中,格哈德·里希特将图像进行虚化处理,打断了观看者和死者的眼神交流,利用了观看者的知觉感受,仅凭借作品的氛围就可以感受到死亡的气息。

2.3 威廉姆·肯特里奇的作品探索

1955年在南非出生的艺术家威廉姆·肯特里奇毕业于威特活特斯兰德大学, 最早从剧场开始进行艺术的创造,后来对于素描和动画都有深厚的造诣,随后逐渐使用多媒介创作观念绘画艺术。威廉姆·肯特里奇对于素描、动画、雕塑,以及影像多个领域都有所研究, 通过艺术实践开始对于绘画图像叙事作品的创造。 从1994年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动画片《流亡中的菲利克斯》可以看出,威廉姆·肯特里奇使用了炭笔这种绘画工具, 炭笔的优点在于可塑性比较强,可以进行修改和擦拭,虽然炭笔擦拭会留下轻微的痕迹, 但是这种痕迹可以更好地为艺术作品增加神秘的色彩, 这种痕迹还可以为后续的绘画方向提供参照[4]。作品《献给梅里叶的七个片断》中有威廉姆·肯特里奇的自画像,影子或自画像的线条是可以活动的, 这批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和创作客体之间拮抗的关系。威廉姆·肯特里奇特意跟随著名的艺术家格雅和科勒慧之学习表达语言的技巧, 将各种媒介进行形式融合,转化为当代的表现形式,引发了当下社会媒介的新思考。威廉姆·肯特里奇创造的当代艺术形式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反思,他本人的作品对于当代的影响颇深,威廉姆·肯特里奇曾经说过一句话, 值得从事绘画的每个人进行自我的反思,他说,“所有的孩子都会画画,我只是没有停下来”。

3 摄影与绘画的图像功能性拓展

3.1 对图像叙事的延伸和拓展

在当代的绘画图像叙事中, 往往可以采用摄像的方法,将素材进行采集,把相关的照片进行信息重组和提炼,可以基于此种现代设备的记录,进行绘画的艺术创作。摄影照相可以接收需要的外界信息,同时可以将信息进行传播和保存, 与绘画的主观意识不同,摄影可以快速地记录下生活中的事物,对当下时间段进行定格,通过将纸张作为载体,进行信息的保存和收集,可以通过相片获取当时的记忆,和绘画的形式完全不同。绘画创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仅仅是按快门那样简单、快速,需要对于整幅作品进行构思,对于空间进行分层[5]。 绘画是对于摄像照片信息进行重新塑造, 摄影拍照可以捕捉到当下一帧的内容,对于后续没有什么影响和意义,只具备当时阶段的信息保存和记忆重现功能,然而,绘画对于后世的影响完全取决于作品表达的含义, 摄影的照片不具备绘画作品中的内心情感和思维表达, 摄影对于时间更有针对性。绘画是需要运用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的艺术创作, 艺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 是因为,可以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具有纸质载体所不具备的心灵情感。 绘画中使用的颜料及绘制的手法和风格不同,会产生不同类型的作品,在画本上的颜料痕迹及画笔的笔触残留都可以对之前的绘画记忆进行提取,增加了画家和画面之间的意识联系。摄像中的图像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艺术家甚至不需要去采风, 实际到达某一个地区才可以进行想象创作, 现代化的设备帮助人们完成了许多曾经无法做到的事情,艺术家可以通过照片定格中,某一帧的景色、人物表情、社会现象等进行灵感的构思和创作。

3.2 建构个人绘画的图像叙事

图像叙事总体上来看, 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和类型,可以从“图像的叙事”和“叙事的图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叙事是一种表达结构,既包括了文字叙事,也包括了图像叙事,图像叙事比文字叙事要有更多丰富的内容, 以及预留了许多引发想象的二维空间,叙事的动态表达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虚构的,不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是又存在逻辑关系,这就给当代的绘画图像叙事带来了一些影响,很多近现代的图像叙事作品往往在表达手法上偏向模糊,难以界定,也给当代绘画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代的绘画艺术家已经开始在绘画作品中使用图像的功能, 作为一种视觉文化, 绘画艺术融合了“图像”与“叙事”两个方面的概念,既可以产生逻辑性的绘画表达,也可以产生非逻辑性甚至非常理的表达,造就了当代的绘画作品的复杂性和抽象性[6]。

3.3 图像叙事方式的现实展现

当代绘画的图像叙事性结构是主要以感官性的逻辑进行叙事表达,更加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图像叙事作为一种视觉纽带,可以真实地反映社会现状,是艺术对于现实环境的转化, 可以更加直观地抨击人们的心灵。现实社会中到处充斥着图像化,这种现象也引发了画家对于艺术的一腔热忱和追寻。 可以利用特定的图像去表现社会中的某一问题, 不同的叙事方式展现的内容和意义也不相同。 结合了绘画的形象,融入了创造者的情感,规划空间结构进行图像叙事,图像叙事在视觉上具有明显的导向功能。现代的图像叙事视觉研究可以结合一定的社会背景,融合文学历史及美学的观念,去获取作品中的思想。从图像外表上的叙事表达上,利用不同的观察视角,引发对于现实世界的想象, 或者重新认识现实生活主义。可以把绘画媒介的特殊语言放在作品构思中,去进行作品的思考, 从电影观看方式的特殊角度去研究电影和绘画之间的形式区别, 绘画的展出方式和电影不同,电影可在多重图像同时并置,绘画则无法打破载体的特定性, 电影图像根据变化的帧符跳动,既可以切换远景又可以切换近景,还可以对于同一个图像进行反复的重播和观看, 这都是绘画无法达到的, 但是绘画的图像叙事可以在一种直观视觉中带来心灵的冲击,这种冲击反反复复盘旋在心中,深刻含义难以言喻。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图像在一定时代的背景下,具有指示意义,图像是一种封闭式的表达,局限于图片的纸质承载范围, 但是图像展现的思想及现实主义永远不会禁锢于任何的载体。 现代的图像叙事视觉研究可以结合一定的社会背景, 融合文学历史及美学的观念,去获取作品中的思想。从图像外表上的叙事表达上,利用不同的观察视角,引发对于现实世界的想象,重新认识现实主义生活。

猜你喜欢

图像艺术家绘画
摄像头连接器可提供360°视角图像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