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Z世代” 教育电视切换新赛道

2022-11-23金山姚贇勤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Z世代双减

金山 姚贇勤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双减”政策下,作为专业媒体,教育电视台在节目设置、录制模式、传播方式等方面,如何打破惯有思路和传统模式,吸引当代青少年的关注。通过上海教育电视台大量节目案例,剖析面对Z世代新受众,教育电视台如何转变模式,切换新赛道。

【关键词】“双减”;Z世代;教育电视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这个新名词从此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而“双减”带来的变化,也始终牵动着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心。

“双减”带来了哪些改变?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双减”之后,教育少了些急功近利,开始返璞归真。抛去了校外培训课程的重负,乘着学校一系列改革举措的东风,广大中小学生终于有了更多可以自主支配、培育兴趣的时间和空间,终于可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了。

“双减”政策也对Z世代产生了巨大影响。何为Z世代?何绍辉在《Z 世代青年的形成背景与群体特征》一文中曾阐述:“Z世代,亦即Generation Z,指的是出生于1995年到2009年的年轻人。与X世代、Y世代相对,Z世代因其成长生活环境的独特性,呈现出诸多與其他‘世代’不同的生活方式、行为表现及其心理特征。”①可见,Z世代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兴趣喜好,生活方式相较于前人有了巨大的变化。当“双减”遇到Z世代,这群张扬个性、追求个人价值的年轻人就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而对于当下正处于青春期的Z世代来说,也亟须正确的价值引领来对其产生正向影响。

那么,在这样一个“双减”的大变局下,教育专业媒体需要作出哪些改变?作为一名教育传媒人,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思考:多出来的时间学生和家长想做些什么?教育节目能否服务如今闲下来一点的学生和家长?教育节目能否成为学生和家长在新时段的好选择?笔者以为,要破解以上这几个问题,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进行突破。

一、教育电视要紧扣“双减”下的教育内核

有了“新赛道”,首先要“跑上去”,才有最基本的参与的资格。这个资格就是教育节目一定要紧扣“双减”的内核,紧扣“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育人宗旨,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在节目的导向性和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做真正纯粹的、有价值的教育节目。

《2021特级教师开课啦》是上海教育电视台开设的一档在上海已经很有口碑和影响力的品牌电视专栏。在当年上半年的五期节目中,邀请的嘉宾中主要涵盖语文、数学等“主科”的特级教师。而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当年下半年的嘉宾就主要选择自然科学、音乐、美术等一些“副科”的特级教师了。从节目的效果来看,这些“副科”的特级教师反而上课形式更加活泼多样,现场气氛更加热烈。现场观众们也觉得,原来这些“不起眼”的学科也挺有意思,好好学是真的能培养孩子兴趣,激发其好奇心的。

上海教育电视台的《教视新闻》中一直开设有“新闻这一课”的新闻访谈版块。“双减”政策出台后,这个版块就重点承担了对这一政策的解读工作。减校外培训,校内作业“提质增效”,体育课增加,课后服务“5+2”,对于这些新要求,更快更详细地为家长、学生答疑解惑就自然能够收获关注,彰显教育媒体的专业性。从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至今,“新闻这一课”已经就“双减”相关话题进行了多场专题访谈,及时回应关切。

2022年,“双减”政策实施近一年,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与浙江米跃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了大型青少年素质教育成长节目《放学后别走!》,以“减负增效”为目标,将“梦想”与“公益”紧紧相扣,让“课后服务”与“素质教育”深度结合,多元化呈现少年才华,多方位展示少年风采,用新时代少年的方式彰显“00后”“10后”的态度与温度。②

可以说,以上各档节目理解了“双减”,做出了改变,取得了成效。如果在当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后,一档教育节目还在墨守成规,大谈特谈老话题,那么它就显然无法登上“新赛道”。随着近年来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每年都有类似“双减”这样的教育热词出现。但“双减”政策对于教育媒体的格外重大利好在于,它显著、有效地释放了学生和家长们长期被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挤占的时间和精力,并将长期、持续地释放下去。因此,在教育电视自身紧扣“双减”“新赛道”内核的同时,也需要在节目样式上作出深刻改变,走到Z世代中去。

二、创新节目的制作、传播模式,走到Z世代中去

前几年一直在说要大力做好新媒体,抖音、快手、B站都要用起来。但传统的内容即使上了新媒体平台,看的人也不多。作为视频产品,教育节目也首先应该做到好看。只有内容好看了,才具有新媒体传播的价值。③

由上海教育电视台制作的《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已经是一档在沪上中小学生中家喻户晓的栏目。栏目能够取得成功,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在节目中,三位主讲警官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所形成的鲜明的个人语言风格、专业性和正面形象;二是导演组对每一季节目都尽可能地求变求新。棚内主持人、外景主持人、警官、小学生等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并适当加入各类小实验、情景小短片,使《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始终能够跳脱出单纯的“说教”,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可看性。

《我想采访你》是“双减”政策落地后,上海教育电视台及时研究政策导向后,第一时间推出的一档周播节目。节目打破了主持人与嘉宾访谈的惯有套路另辟蹊径,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让Z世代成为主导栏目进程和内容的主角。节目至今广受好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充分信任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采访问题几乎全部来源于学生,现场采访自由度高,而通过几期节目的实践发现,小记者们的表现自信、大方,即使偶有紧张,但也能很快进入状态。二是采访嘉宾与小记者沟通无障碍,更容易卸下“心防”。采访嘉宾面对这些孩子时,讲述起来会更亲切、更和蔼,比面对成年主持人时更容易真情流露,经常会讲述一些从未讲过的故事,让节目更加生动。三是采用部分真人秀的制作模式,大胆加入“前采”和“后采”,形成现场采访主内容之外的“双保险”。这让小记者和采访嘉宾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真正凸显“我想”而不是“我要”。

从某些方面来讲,《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和《我想采访你》很像:紧密围绕节目中有话题性的人物打造人物IP,再把人物IP打造成节目IP,同时在制作模式上,大胆求新求变。

三、顺势而为,调整重心,让好内容真正走进Z世代

“双减”减去的是孩子们过重的课业负担,而有“减”就要有“增”。那么,“增”的又是什么?教育电视从中又能有哪些作为?

笔者认为,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已经逐渐被综合素质评价所取代。而综合素质评价则对传统课堂教育带來了巨大冲击。没有了学科类培训,艺术体育类的各类活动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宋琳在《“双减”政策出台 电视新闻媒体能否“做点事”》一文中指出:“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优势。在‘双减’之前,社会上众多的培训机构,尽管广告做的满天飞,宣传得天花乱坠,但是究其一点,毕竟是民办的营利机构,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赚钱追求经济效益,与之相反,新闻媒体是国家的宣传机构,公益属性是其第一属性,这也是新闻媒体组织活动让人信服的最大原因。”④教育电视台凭借电视媒体先天的权威优势以及深耕教育领域的专业优势,完全可以从中发力。

为此,上海教育电视台在“双减”后迅速推出了《金牌体育课》节目。节目围绕中考体育项目,邀请各体育项目的世界冠军做客节目,带领孩子们找到迅速提升中考体育成绩的方法,并在挥洒汗水中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节目一经推出,深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伴随节目的播出,上海教育电视台还成立了上海校园绿叶运动大联盟。通过体育这个“双减”之后的新风口,抓住Z世代的群体,以腰旗橄榄球、攀岩、街舞等深受Z世代热爱的运动项目,牢牢聚集了一大批年轻受众。体育只是“双减”后的一个方向,其实类似的艺术类、科技类、媒体素养类等诸多领域都能拓展教育电视的新空间。

总之,教育电视唯有创新发展才能健康成长。⑤在“双减”背景下,教育电视的“新赛道”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这条赛道极有可能会越来越宽广。教育电视,即便是最常见的传统访谈形式和课堂上课形式,也可以通过抓牢“双减”下的教育内核,通过创新节目制作和传播模式取得新的突破。

注释:

①何绍辉:《Z世代青年的形成背景与群体特征》,《中国青年研究》2022年第8期。

②《青少年素质教育成长节目〈放学后别走!〉正式启动》,浙江少儿频道微信公众号,2022年5月9日。

③彭汝平:《新媒体环境下教育电视采编人员素养初探》,《教育传媒研究》2020年第3期。

④宋琳:《“双减”政策出台 电视新闻媒体能否“做点事”》,《新闻传播》2022年第7期。

⑤曾菲棠:《新时代教育电视大有可为的探索》,《教育传媒研究》2020年第3期。

(作者金山系上海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姚贇勤系上海教育电视台副台长)

猜你喜欢

Z世代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Z世代”着迷于借钱花
转身加入“Z世代”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中国“Z世代”:花得多担忧少
截留“Z世代”
快手收购A站听老铁讲述“Z世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