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结构逻辑阐释

2022-11-23雷巧玲杜佳欣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青年内容

雷巧玲?杜佳欣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本文对相关重要论述的内容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结构逻辑的深入阐释,有助于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青年教育发展规律,破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现实难题。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①进入新时代,新方位、新战略、新使命、新代际、新媒体形塑出一个全新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场域,新场域蕴含新挑战、新困难。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复杂国际国内环境,分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紧迫性,吸收转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青年教育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发表了许多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论述。系统分析重要论述的内容体系,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理解与认知,更有助于破解新时代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方面遭遇的难题,以增强教育实效性。

一、立足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②这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指出希望我们的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③,也将培育有理想的青年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上下功夫,并在认知向度、情感向度和行为向度分别提出具体要求。

(一)认知向度

理想信念教育在认知维度的目的是培养理想远大、意志坚定、信心十足的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希望广大青年能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为国家、民族提供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党的宣传工作要帮助青年形成正确的认知,特别是要以远大理想引领青年思想发展,坚定必胜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④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一批意志坚定、理想远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者、维护者、建设者、继承者。

(二)情感向度

理想信念教育在情感维度的目的在于培养出有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厚植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对青年爱国主义情感的培育是一项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广大青年要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找到情感归属,勇于探索创新,甘于负重前行,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新一代青年人的使命,增强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三)行为向度

理想信念教育在行为向度的目的在于培养敢于奋斗、本领过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努力的新时代青年。“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⑤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课程,广大青年要在学习党的光辉历程中感悟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并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点亮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时代对于青年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论实现个人梦还是实现中国梦,青年都亟须提高自身能力,练就过硬本领。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实现加强远大理想的引领作用,坚定青年持续奋斗的信心,使得广大青年“把远大志向变成现实,既要求得到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又要有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⑥

二、发挥教育主体的多方协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党团组织、学校、教师、家庭以及青年自身都担当起教育的责任,凝聚理想信念教育主体合力。

(一)党委发挥领导保障作用

青年理想信念的坚定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青年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⑦第一,要深入了解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研究青年成长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第二,要关心信任青年,“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既要关心爱护青年,让青年在充满关爱的氛围中生活成长,营造和谐温暖的社会氛围,又要充分信任青年,相信青年可信又可为,赋予青年重任以激发青年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第三,“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为青年建功立业搭建舞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为青年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做好青年发展的保障工作,为青年创造人生出彩机会提供广阔平台,使其能够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绽放青春色彩。

(二)共青团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共青团是将党和青年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要以“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⑧为首要任务。第一,共青团要紧密团结青年,创新工作形式,高举理想信念旗帜。共青团通过采取年轻化的教育形式增强团的吸引力、凝聚力,以科学理论的武装作用、历史的启示作用、目標的感召作用和未来的激励作用促进青年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对党的信赖和信心;第二,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以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为指引激发广大青年的爱国志和报国行,鼓励青年在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基层实践中贡献智慧、书写进取的青春篇章;第三,团的干部要做好青年的榜样。团干部要坚定政治正确性,以身作则带动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团干部要有号召力,必须提高工作能力,不断学习科学理论和新知识,做青年的交心人;必须锤炼优良作风,又“严”又“实”,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必须改进工作方法,深入青年,不畏条件艰苦,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三)学校、教师发挥教育引领作用

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⑨的主阵地,要坚持正确的育人标准。一方面,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对于青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形成能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担负着“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⑩的重任。要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分层分类、统筹协同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发挥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望,希望他们不断提升政治高度,厚植情感温度,做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好老师;更新思维方式,打开视野格局,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好知识的传递者;提高自我修养,培育高尚人格,做好学生表率,赢得学生信任。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推进对学校及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高校中“专业课已成为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能够促进“学生深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理想道德信念、担负民族复兴重任”。

(四)家庭发挥影响示范作用

中华民族历来都有重视家庭的传统,代代相传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直接影响,父母需要重视孩子品德的养成和性格的形成。尤其是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父母更要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以正能量引导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年、用爱国主义感召青年,在家庭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家教、家风对于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发挥好家庭为促进国家、民族、社会发展服务的基础作用,每一个家庭都应该自觉培育和弘扬家庭美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

(五)青年发挥自觉能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青年发挥自觉能动作用,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国家发展进步结合起来,将青春梦注入中国梦,在实践的过程中服务社会。青年的自我教育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驱力和落脚点,能否将理想信念向内形成自我约束、向外彰显美好品格,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靠青年自身检验。第一,青年要坚持正确的学习观。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爱国爱民的价值导向,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第二,青年要自觉激发创新潜能。作为社会上的新鲜血液,要充分发挥主动创造性,培养创新思维习惯,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第三,青年要发扬奋斗精神。要不畏艰苦、勤奋务实、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自觉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加深青春的亮丽底色,做让党放心的新时代青年;第四,青年要注重崇德修身。要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以道德模范人物为榜样、以道德规范为约束,锤炼美好道德品质,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丰富教育内容,坚定青年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和国情等内容进行深刻阐释,揭示其与坚定青年理想信念的内在联系,构成重要教育内容体系。

(一)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求青年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增强青年的辩证思维能力,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难题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求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学原著、悟原理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对经典著作的学习,希望青年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感受真理的魅力,完成思想的升华,不断增强自己的看家本领。

(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文化根脉,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坚定青年理想信念的文化基础。广大青少年要厚植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力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旨在增强青年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我国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长期积淀形成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时间的打磨更加熠熠生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此,青年的自豪感也在于此。青年一代作为中华民族的新一代传承者,要在不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获取精神支撑,在不断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增强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不懈奋斗的强大信心。

(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年成长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是青年堅定理想信念的价值引导。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青年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的要求,激励自己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前进。要求青年自觉做良好社会风气的培育者、引领者和发扬者,从小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因为这是关乎整个社会发展方向的大问题。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实践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并形成一种日用而不自觉的价值观导向,为实现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积蓄力量。

(四)加强历史教育

丰富的历史实践过程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素材,回顾历史实践、开展历史教育为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提供实践指导。重视历史教育要求青年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学史明理要求青年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选择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激发青年主体自觉性,为青年坚定不移做党的领导的拥护者,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维护者和践行者增强自信;学史增信要求青年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党的百年奋斗史和取得的历史经验就是青年一代坚信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大的底气和最有力的支撑;学史崇德要求青年锤炼高尚的道德品质,自觉以对党忠诚、造福人民、严于律己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信念坚定、作风优良的先进道德典范激励自己;学史力行要求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奋斗,坚持学习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将学习的成果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实效上,争做奋力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新人。

四、多措并举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青年认知特点,结合教育内容,指出宏伟目标的激励作用、先进模范的引领作用、实践活动的磨炼作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作用等教育方法。

(一)目标激励承担时代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青年是可信、可为的一代,是实现宏伟发展目标的重要主体力量。党的二十大更加突出强调青年与时代的紧密关系,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恰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宽广,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应该自觉承担起肩上的重任,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接续奋斗,珍惜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奋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充满殷切希望,鼓励青年在明确责任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当青年感受到自己责任重大的时候,感受到宏伟目标感召的时候,感受到自己人生价值的时候,就会有更坚定的信念主动去承担历史责任,为实现宏伟目标而奋斗。因此还要鼓励青年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统一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释放青春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榜样示范追求高尚人格

坚定青年理想信念要发挥青年先锋模范的带动作用,通过不断发掘和宣传榜样身上的鲜明特征,对青年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引导青年自觉向榜样看齐,产生正向强化作用。广大青年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生活中所崇拜人物的影响,在全社会营造重视英雄、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加大对时代楷模和英雄模范的奖励和表彰力度,可以为青年指明正确的价值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青年模范人物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肩负着更多社会责任和公众期望,在青少年中乃至全社会都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时代楷模,做青年成长发展的引导者,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激励新一代青年继续朝着伟大的奋斗目标前进。

(三)实践教育锻炼意志品质

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是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又一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他在谈到自己到梁家河插队的经历时说,这段经历是一个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上社会大学。这样的经历塑造了更加坚韧的品格和更加明确的信念,因此他着重指出要重视第二课堂建设,鼓励青年到社会中磨炼、到基层去锻炼。社会是一个广阔的舞台,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生活经验,青年自觉接受社会的洗礼,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用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是获得真理、证实自我的唯一途径。因此,实践教育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将理论讲得更彻底、更有感染力、更有实效性。

(四)网络载体拓展教育场域

互联网作为新时代的“宠儿”,逐渐成为青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空间成为宣传新时代新思想、坚定青年理想信念的重要战场,发挥网络理想信念教育新场域作用是坚定青年理想信念的又一有效方法。这一新兴领域重点要解决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方面要保证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做好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做好正面宣传,这是紧紧凝聚人心、推动事业发展的大工程;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青年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必须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通过不断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和监督机制,提高互联网信息准入门槛,加强对低级庸俗内容的打击力度,规范网络行为,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五、精准细分青年受众,增强针对性

青年群体人数众多、背景复杂。为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从代际、职业、生活背景将青年进行细分,对青年大学生和青年干部的理想信念有着更为系统的论述。

(一)补足青年学生的精神之“钙”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大学生的论述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强调高校学生的重要地位。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黄金时期,这一成长时期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日期高度贴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第二,对青年大学生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大学生朋友们不但要注重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增强本领、坚定信念、助力实现中国梦,还要注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奋力实现个人理想过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蓄青春力量。

(二)坚定青年干部的政治灵魂

党和国家事业未来要交到青年干部手里,青年干部必须自觉弘扬和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理论的坚定关系到政治和党性的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干部第一位的要求就是要“有理想”,青年干部要自覺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自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历史规律的认识中、基本国情的把握上坚定理想信念,在学好理论的基础上提高行动的自觉性,坚定理想信念;青年干部要保持政治定力、严防思想滑坡。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青年干部保持政治定力的根本保障;青年干部必须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将拒腐防变斗争进行到底;青年干部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引领树立正确政绩观、做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和清正廉洁的表率。

六、“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育效果

对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真学”是学习的态度,“真懂”是对理论的掌握程度,“真信”是将理论知识内化为理想信念,“真用”是用理想信念指导行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学习效果重点就在一个“真”字,即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使得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应该是真实的而非虚假的,是自觉的而非强制的。早在2011年1月22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吉林调研时就对大学生提出: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并内化为真正的核心思想,通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来检验”。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少年轻干部理论功底还不扎实、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还需要下更大气力。”

(一)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

“真学”是“真懂、真信、真用”的前提,是广大青年理想信念坚定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自觉树立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 2016年5月17日,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广大青年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理想信念,要立足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既要全面系统学又要掌握精髓学,时时刻刻不断提高“看家本领”。通过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青年学习态度更加端正,以时代责任为激励,青年态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主体性更加凸显;以修身崇德为要求,青年坚持从“学一阵”变为“学一生”,持续性不断提高;以兴趣培养为目标,青年意愿从“不愿学”变为“乐意学”,主动性增强。

(二)学懂弄通的掌握程度

“真懂”是“真学”的掌握程度,也是“真信真用”的基础,是坚定青年理想信念的必经之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不仅“真学”,还要“学而思”,达到将理论学懂弄通的掌握程度。他强调:“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上”,只有深刻理解才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才能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通过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广大青年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深化对新理论、新论断的理解程度,增强对新任务、新举措的支持力度。青年自觉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将理论学习与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相联系,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对照,深化认识国家各项事业部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深入对理论的掌握程度。

(三)真信坚信的理论内化

“真信”是将学习的理论转化为信仰的力量,是青年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的关键。“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要“学而信”,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要“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真正让理想信念成为自己心中的灯塔,凝聚精气神的灵魂”。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推翻了“三座大山”,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广大青年自觉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对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信不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引以为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增强,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教育取得的实效。

(四)学以致用的自觉行为

“真用”是学习的最终结果,是青年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的落脚点。“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习近平总书记希望青年“学而行”,强调学到的东西如果停留在书本上、只装在脑袋里而不能落实到行动上,那么就没有达到教育的目标。对于理想信念的坚定不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看他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能不能冲锋号一响立即冲上去”,在和平年代,要看其对党是否忠诚、是否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广大青年不断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提高运用理论的水平和能力,自觉将党的理论新成果转化为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广大青年自觉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对党的认识,深入对党奋斗的百年历程的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助力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行动更加自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论述体系丰富、逻辑鲜明,为新时代提升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主体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并且发挥共青团、学校、家庭、青年自身的合力作用;教育内容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能力锻炼,注重知行合一,对于青年受众的精准细分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话语方式既体现规范性又不失生动准确性,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看待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的透彻性和系统性。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的深化和提升,同时对于掌握青年教育规律、解决青年思想状况问题、激发青年主动创造性和奋斗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力地彰显了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观的重大时代价值。

注释:

①②④⑤⑨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4页、第33页、第313页、第334页、第328页、第540页、第505页。

③⑦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的报告摘登》,《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

⑥⑧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55页、第63页、第38页、第55页、第53页。

方宁兰、徐丹:《新时代传媒专业“五维一体”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以“电视节目策划”课程为例》,《教育传媒研究》2022年第1期。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54页、第355页、第55页。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09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76页、第340页。

常雪梅:《习主席希望我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中国青年报》2020年6月22日。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50页。

(作者雷巧玲系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佳欣系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红色文化涵养党员领导干部初心使命研究”(项目编号:22XDJ018)、西安交通大学2020年度共青团工作研究重点课题“习近平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与践行路径”、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推动干部教育培养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及擘画路径研究——以陜西为例”(项目编号:2021ZX01)、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地方党政干部正向激励机制研究——以陕西省为例”(项目编号:2018E006)、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项目编号:SGH18H0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K202006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青年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