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在脐尿管癌临床分期方面的应用价值
2022-11-23刘婷婷张晶晶孙珂刘保平韩星敏
刘婷婷 张晶晶 孙珂 刘保平 韩星敏
脐尿管是连接脐和胎儿膀胱的胚胎结构残留物,脐尿管癌(urachal adenocarcinoma, UrC-ADC)是发源于脐尿管的一种侵袭性腺癌,临床较为罕见,有20%~50%的UrC-ADC存在远处转移[1]。UrC-ADC分期是最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Ⅰ、Ⅱ、Ⅲ、Ⅳ期UrC-ADC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3%、55%、19%、8%,确定准确的临床分期是UrC-ADC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关键[2]。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 Fluorine-fluorodeoxy 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18F-FDG PET/CT)的应用价值已经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得到证实,但UrC-ADC的18F-FDG PET/CT应用文献报道很少[3]。本研究目的是探索18F-FDG PET/CT在UrC-ADC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例病理确诊为UrC-ADC患者的CT/MRI检查和全身18F-FDG PET/CT表现,所有患者均在系统治疗前完成检查,且CT/MRI检查和18F-FDG PET/CT相隔时间不超过6周。排除标准:①临床或病理资料不完善;②有恶性肿瘤病史;③脐尿管肿瘤病理非腺癌;④无18F-FDG PET/CT检查;⑤CT/MRI检查距18F-FDG PET/CT检查时间超过6周;⑥18F-FDG PET/CT检查前已行全身化疗或放疗。纳入研究的患者均记录年龄、性别和病理分型(黏液腺癌或非黏液腺癌)。
二、研究方法
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前后的患者分期:依据增强CT或MRI检查结果对UrC-ADC患者进行分期,采用UrC-ADC Mayo分期系统[4]:Ⅰ期病变局限于脐尿管或膀胱;Ⅱ期病变侵及脐尿管或膀胱肌层外的组织,但无远处转移;Ⅲ期病变累及盆腔区域淋巴结;Ⅳ期病变累及远处淋巴结或脏器。18F-FDG PET/CT检查后,由两名高年资核医学放射诊断医师一致协商,依据18F-FDG PET/CT结果进行分期,记录UrC-ADC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对原发灶切除术前的UrC-ADC患者评估原发灶在18F-FDG PET/CT中的表现,如果原发灶FDG浓聚,记录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记录18F-FDG PET/CT检查新发现的转移病灶和排除的疑似转移灶,再次进行临床分期,并和起始临床分期进行比较。记录临床分期变化与临床治疗方式发生改变的患者。18F-FDG PET/CT检查发现的病灶均得到组织学病理检查或随访复查确认。
结 果
本研究共纳入UrC-ADC患者22例,原发灶病理为黏液腺癌9例,非黏液腺癌13例。18F-FDG PET/CT检查前的Mayo分期为Ⅰ/Ⅱ期12例(54.55%),Ⅲ期3例(13.64%),Ⅳ期7例(31.82%)。常规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转移和疑似转移的部位包括盆腔淋巴结5例、肺2例、肝脏2例、腹膜1例、远处淋巴结1例、乙状结肠1例、肾上腺1例。其中2例患者存在多处远处转移。
18F-FDG PET/CT检查后的Mayo分期为Ⅰ/Ⅱ期11例(50.00%),Ⅲ期1例(4.55%),Ⅳ期10例(45.45%);其中14例患者的18F-FDG PET/CT检查是在手术切除原发灶之前,另外8例患者的检查是在手术切除原发灶之后(表1)。18F-FDG PET/CT检查距离常规影像学检查的时间平均为14.68 d(1~36 d)。
表1 UrC-ADC患者的18F-FDG PET/CT检查情况
14例可评估的UrC-ADC原发灶中,12例在18F-FDG PET/CT显示FDG浓聚(图1),其中非黏液腺癌8例(SUVmax 9.20~20.20,平均14.05),黏液腺癌4例(SUVmax 6.50~9.70,平均7.65);2例UrC-ADC原发灶在18F-FDG PET/CT不显示FDG浓聚,病理亚型均为黏液腺癌。
A:CT平扫见膀胱前壁软组织结节影;B:PET检查提示病灶FDG浓聚,SUVmax约14.60
8例患者在18F-FDG PET/CT检查后发现了新转移病灶,包括淋巴结转移6例、肺转移2例、骨转移2例、腰大肌转移1例和腹壁转移1例。4例发现了两处或两处以上的新转移灶,转移灶的SUVmax为3.50~15.50(图2、3)。4例患者在18F-FDG PET/CT检查后分期升高,其中3例由Ⅰ/Ⅱ期升为Ⅳ期,1例由Ⅲ期升为Ⅳ期;2例患者在18F-FDG PET/CT检查后分期下降,其中1例由Ⅲ期降为Ⅰ/Ⅱ期,1例由Ⅳ期降为Ⅰ/Ⅱ期。基于18F-FDG PET/CT检查,共有5例患者治疗方案发生了改变,其中2例扩大了手术切除范围(图4),2例采取术后全身化疗,1例放弃术后化疗而选择随访复查。
A:CT平扫见左肺结节影;B:PET检查提示病灶FDG浓聚,SUVmax约12.30
A:CT平扫见右侧髂血管旁肿大淋巴结;B:PET检查提示病灶FDG浓聚,SUVmax约6.80
A:CT平扫见右肾下缘水平软组织肿块,与腰大肌分界不清,CT值约25 HU;B:PET检查提示病灶FDG浓聚,SUVmax约5.50
讨 论
UrC-ADC临床相对罕见,评估18F-FDG PET/CT在UrC-ADC中应用价值的文章较少且多为病例报道[5]。由于脐尿管良恶性病变在增强CT和18F-FDG PET/CT上表现相似,术前影像学诊断脐尿管恶性肿瘤的阳性预测价值较低[6],但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了UrC-ADC的FDG异常高摄取[7-8]。Guimarães等[9]报道了UrC-ADC原发灶FDG摄取异常增高,18F-FDG PET/CT在UrC-ADC诊断和初始分期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中85.71%(12/14)的UrC-ADC原发灶在18F-FDG PET/CT显示FDG浓聚,诊断敏感度较高,与既往文献一致。Li等[10]报道了1例脐尿管黏液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检查,原发灶显示低水平FDG摄取(SUVmax 2.40),淋巴结和骨转移灶FDG浓聚(SUVmax 6.90)。UrC-ADC病理亚型中黏液样腺癌较为常见[11],黏液性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减少而表现出FDG低摄取或背景摄取,会影响18F-FDG PET/CT的敏感性[12]。本研究中黏液腺癌占40.91%(9/22),2例UrC-ADC原发灶在18F-FDG PET/CT不显示FDG浓聚,病理亚型均为黏液腺癌;UrC-ADC FDG浓聚病例中非黏液腺癌病灶的SUVmax值也高于黏液腺癌。
我们的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研究,且样本量较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指南未推荐18F-FDG PET/CT在UrC-ADC中的应用指征,可能也会造成我们对患者的选择偏倚。但UrC-ADC较为罕见,难以开展前瞻性的研究。
综上,我们通过比较6周内的常规影像学检查,发现在18F-FDG PET/CT检查后45.45%(10/22)的UrC-ADC患者发现了新病灶或排除了疑似病灶,27.27%(6/22)的患者临床分期改变,约22.73%(5/22)的患者治疗方案发生了改变,证实了18F-FDG PET/CT在UrC-ADC转移灶诊断方面的价值。因此,18F-FDG PET/CT在UrC-ADC临床分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