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头吸引器与产钳助产术分娩的胎儿情况远期随访对比分析
2022-11-23刘艺玮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产科辽宁大连116000
刘艺玮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产科 (辽宁 大连 116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胎头吸引器与产钳助产术分娩的胎儿情况远期随访对比分析。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90例待产产妇,纳入时间为2017年8月~2019年12月,随机将9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产钳助产术分娩,研究组接受胎头吸引器分娩,对比两组产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相比,研究组(232.85±10.91)mL较对照组的(244.56±13.85)mL低;研究组产褥期感染率(4.44%)、软产道损伤率(2.22%)较对照组产褥期感染率(17.77%)、软产道损伤率(13.33%)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新生儿产后情况对比,面部擦伤(2.22%)、头皮血肿(2.22%)发生率较对照组(11.11%)、(13.33%)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肺炎(2.22%)、轻度窒息(0)以及重度窒息(0)发生率与对照组新生儿肺炎(8.88%)、轻度窒息(2.22%)以及重度窒息(2.22%)发生率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胎头吸引器与产钳助产术分娩效果对比,胎头吸引器分娩能有效降低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率、软产道损伤风险,降低新生儿发生窒息风险,提升新生儿的分娩质量。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我国各大医院接收的高龄产妇人数增多,行阴道助产的人数也不断增多[1]。2012年《全球早产儿报告》显示,全球早产发生率高于10%,每年新增1500万,占据全球活产儿的11.1%,每年约有110万早产儿死于难产[2]。对于具备阴道分娩指征的产妇,首选进行阴道分娩,第二产程中存在任何异常状况均会导致产妇出现并发症,增加产后大出血的风险。第二产程是指产妇的宫口开全直至胎儿顺利娩出,第二产程借助助产方法促进胎儿的娩出,能有效地改善妊娠结局[3]。胎头吸引术以及产钳助产术分娩均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助产方案,但是不同的助产方法对胎儿以及产妇的影响也不同。本次研究中,选取了9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胎头吸引术与产钳助产术分娩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待产产妇,时间为2017年8月~2019年12月,随机将9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中,年龄22~43岁,平均(31.57±3.91)岁,孕周36~42周,平均(38.48±0.41)周,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25例;研究组患者中,年龄21~43岁,平均(31.48±3.31)岁,孕周36~42周,平均(38.84±0.85)周,其中初产妇16例、经产妇29例;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阴道助产指征;②足月且单胎妊娠;③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意识障碍;②患有遗传性疾病;③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④头盆不对称;⑤存在严重的躯体疾病;⑥恶性肿瘤;⑦拒绝参加。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产钳助产术分娩,产钳助产分娩:在产妇进入产房后,由医护人员左手拿着产钳,钳叶保持垂直向下、凹面超前的状态,右手则进入产妇的阴道进行探查,直至探查到产妇的阴道后壁、胎头间,左叶产钳沿着右手手掌送达至手掌与胎心间,随后进入产妇的阴道内,全部完成后将产钳锁扣,产钳柄则在宫缩前合拢,慢慢向下,同时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向外牵引,将胎儿娩出。
研究组接受胎头吸引器分娩,胎头吸引器分娩:在使用抬头吸引术助产前,医护人员先对所有的装置进行检查,连接负压装置以及抬头吸引器,协助产妇采取截石卧位,常规消毒外阴皮肤,保持膀胱排空状态,探查产妇的宫颈口以及头位,在吸引器边缘涂抹液体石蜡,压低阴道后壁后置入吸引器,将其与抬头紧贴,增大负压,保持负压300~400mmHg,向下慢慢牵引,随着抬头下降、会阴膨隆后改变牵引姿势,变为平牵,待抬头枕部露出至趾骨弓下后变换牵引姿势为向外、向上牵引,待胎儿的双顶径娩出后解出负压,协助娩出抬头。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产妇在胎头吸引器与产钳助产术分娩后产后情况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表示为±s,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组间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情况对比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相比,研究组(232.85±10.91)mL较对照组的(244.56±13.85)mL低;研究组产褥期感染率(4.44%)、软产道损伤率(2.22%)较对照组产褥期感染率(17.77%)、软产道损伤率(13.33%)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情况对比
2.2 两组新生儿产后情况对比
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新生儿产后情况对比,面部擦伤(2.22%)、头皮血肿(2.22%)发生率较对照组(11.11%)、(13.33%)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肺炎(2.22%)、轻度窒息(0)以及重度窒息(0)发生率与对照组新生儿肺炎(8.88%)、轻度窒息(2.22%)以及重度窒息(2.22%)发生率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产后情况对比[n(%)]
3.讨论
既往有学者的报道指出[4],美国全年分娩人数中,约有7.6%使用胎头吸引术、约3.2%使用产钳助产术。我国学者的报道指出[5],我国难产孕妇中,约有11.65%使用胎头吸引术、约4.96%使用产钳助产术。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我国临床上加强了对人们分娩观念的健康宣教。在阴道助产中使用产钳助产能够有效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而多数学者的研究均证实,由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对需行产钳助产的产妇进行操作,能够有效地降低母婴并发症,还能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6]。产科医生在产妇待产时,建议具备阴道分娩的产妇若是第二产程出现难产情况,应尽可能的选择助产促进顺利分娩。产钳术最早见于16世纪,随着时代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钳术不断改进,已经成为产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助产方式,但是由于产钳适用于头位难产的孕妇,故而在使用时,虽可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但是也会存在一定的母婴并发症[7]。临床上常见的阴道助产方法有产前助产术、胎头吸引术,两种助产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且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8]。
产钳助产术能够有效地延长第二产程,在处理头位难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还能有效地降低产妇产后大出血,降低产褥期感染。产钳在一般情况下可分为2叶,2叶之间的最宽距离为9cm左右,与胎头的双顶径宽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通过将胎儿环保在保护范围之内,由此避免对胎儿的头部造成不必要的压迫。尤其是低位产钳操作,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但在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极易导致新生儿面部擦伤、产妇软产道损伤。胎头吸引器分娩是一种相对较为简便的助产方法,通过借助负压吸引作用使胎头吸引器能够吸附到胎儿的头部,之后借助牵引器的应用,协助胎儿娩出,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容易掌握,在放置时的操作要点在于无需跨越胎儿的头部即能够到达产道的深处,在根本上避免了对软组织造成的损伤以及其他不利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生儿感染的发生风险。使用该方法协助分娩,对产妇骨盆侧壁空间位置影响较小,与产钳助产相比,大大降低了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软产道损伤的风险。但是胎头吸引器分娩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胎头吸引器的着力点在胎儿的头皮部位,其承受能力及旋转能力均有限,若用力过大,则非常容易对胎儿头皮造成损伤,头皮伤或者骨膜下血肿等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时甚至可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若用力过小,则非常容易导致滑脱失败。因此,对助产士的经验要求较高[9,10]。
本次研究中,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相比,研究组(232.85±10.91)mL较对照组的(244.56±13.85)mL低;研究组产褥期感染率(4.44%)、软产道损伤率(2.22%)较对照组产褥期感染率(17.77%)、软产道损伤率(13.33%)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助产方式均有效地促进了产妇顺利分娩,但是两组产妇均发生率产褥期感染、软产道损伤,组间对比,胎头吸引器分娩的研究组发生率较低,且该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也说明了胎头吸引器更具有优势。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新生儿产后情况对比,面部擦伤(2.22%)、头皮血肿(2.22%)发生率较对照组(11.11%)、(13.33%)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肺炎(2.22%)、轻度窒息(0)以及重度窒息(0)发生率与对照组新生儿肺炎(8.88%)、轻度窒息(2.22%)以及重度窒息(2.22%)发生率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在使用胎头吸引器时,要注意吸引力大小,否则极易增加发生新生儿并发症的风险,但是若有经验丰富的助产士来进行操作,则可有效地降低上述风险;与产钳助产术分娩相比,该方法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另外,从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胎头吸引器的优点在于当胎儿宫内窘迫时,可尽快结束分娩;胎儿大、孕妇过度疲惫时,可帮助胎儿下降。相对产钳而言,对软产道损伤机会少。对胎儿产伤机会也少于产钳。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综合应用效果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胎头吸引器与产钳助产术分娩效果对比,胎头吸引器分娩能有效地降低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率、软产道损伤风险,降低新生儿发生窒息风险,提升新生儿的分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