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质控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2022-11-23王玉莲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湖南衡阳421001
王玉莲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湖南 衡阳 421001)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研究精细化质控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9年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所用常规质控措施为对比(纳入对照组),2020年本院消毒供应室采取精细化质控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视为观察组),比较本院实施精细化质控管理后对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抽检手术器械共计300件,观察组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33%(P<0.05);观察组生物监测、B-D试验合格率分别为99.67%、99.00%,均高于对照组的90.33%、91.00%(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精细化质控管理模式用于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中,不仅能有效提高手术器械消毒灭菌质量,还能降低管理人员风险事件发生风险,提高其工作安全性,整体应用价值显著。
医院感染一直是各大医院重点强调控制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衡量医疗质量的主要指标。造成医院感染的三大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患者因素和医务人员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指院内环境中分布的病原菌、医疗用品的安全性,特别是手术医疗器械的质控管理,落实器械灭菌工作对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有直接影响[1,2]。患者因素与其个人免疫力和卫生情况有密切关联,而医务人员因素是指临床工作者的操作执行情况是否符合无菌理念。消毒供应室通过回收各科室可二次利用物品来进行灭菌和消毒,再根据科室需求发放相关医疗物品,是保证医疗用品安全有效的重要步骤,假设医疗用品某个清洗或消毒程序不达标,很有可能成为院内感染病原菌的主要源头,尤其是手术器械灭菌效果不符合标准,不仅会提高患者交叉感染发生风险,严重情况还会影响其预后问题,有甚者还可能诱发其他并发症,威胁患者健康安全和造成医疗纠纷[3,4]。为此,临床强调需落实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管理的质控工作,应用精细化质控管理模式来细化各流程,并制定科学严谨的操作标准,以此规范科室医务人员各项操作,并利用岗位职责来约束消毒人员工作行为,全面提高医疗质量来控制好风险事件发生[5]。基于此,本次研究以本院2019年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所用常规护理措施为对比对象,于2020年部门应用精细化质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所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9年消毒供应科室手术器械管理所用常规护理措施为对比对象,纳入对照组,2020年本院部门主张采取精细化质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视为观察组,两组均抽检300件手术器械,并由15名护理人员参与器械消毒、灭菌工作,且两年内消毒供应中心均未更换过工作人员,所用器械种类均为管道器械、手术镊、手术剪、血管钳、弯盘、持针钳、骨科套接器械等,提供给急诊室、妇产科、外科手术、耳鼻喉科等科室。
1.2 方法
本院2019年消毒供应室选择常规质控措施进行手术器械管理,纳入对照组,主要是采取随班次轮转模式来依序完成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检查、维护等工作,工作人员均不固定。
2020年本院消毒供应室开始实行精细化质控管理,纳入观察组,具体方法为:⑴成立管控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精细化质控管理小组组长,并以专人负责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工作来替代随班次轮转模式,确保手术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检查、维护、包装等流程都有专人负责,做好相关排班表,并制定好每个流程相关操作的规范性标准。⑵具体实施方法:①专人负责回收器械:工作负责人需注意清点回收的器械,对其性能进行规范性评估,并注意观察器械表面是否出现锈斑或残留蓄积,同时记录好器械规格及数量,便于后期其他工作人员核查;②专人负责器械清洁:此类环节主要清洗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将对器械后续消毒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可以用医用级润滑油在器械关节轴部位以及表面进行均匀涂抹,通过器械关节持续活动来将所有器械锈斑和血渍清除干净。组长通过不定期抽查来检查器械清洗、消毒情况,并让各岗位人员明确意识到个人工作所需承担的责任,并做好小组成员工作的督促工作;③分类:根据器械性能、用途差异性来做好分类,对器械性能的完整性进行检查,将磨损严重的部件进行更换,并由专职检验人员对器械表面使用光源放大镜进行查看,看是否残留有蛋白质、血渍在器械表面上,器械不达标时需进行二次清洗;④器械包装:由专人负责清洁、分类好的器械包装工作,且优先准备急救器械的相关配置包,再依序包装好双钳包、单钳包。注意包装器械时需对器械表明清洁情况进行多次核查,检查是否有锈斑、血渍残留,及时发现异常并上报处理,确保器械分派到科室时能达到安全使用。落实器械型号、规格、数量的审核工作,根据工作编号依序进行包装和分配,并做好责任制管理,增强消毒供应室内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手术器械灭菌合格率、消毒灭菌质量和风险事件发生情况;②器械灭菌合格评估标准:利用生物监测仪进行评估,以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颜色不变视为灭菌合格标准,器械从紫色变成黄色,表示灭菌不合格;③消毒灭菌质量:记录两组生物监测、灭菌物品布维-狄克试验(B-D实验)合格例数;④风险事件:记录两组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锐器伤、记录缺失、漏放化学指示卡等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器械灭菌合格情况
观察组器械灭菌合格率为98.67%,较对照组的92.33%高,有统计学差异(χ2=14.00,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器械消毒灭菌质量
观察组生物监测、B-D试验合格率分别为99.67%、99.00%,均高于对照组的90.33%、91.00%,有统计学差异(χ2=27.508,20.210,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器械消毒灭菌质量[n(%)]
2.3 比较两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风险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40.00%,有统计学差异(χ2=4.658,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风险事件发生率
3.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负责为医院提供无菌物品,满足临床医疗器械供应需求。通常情况下,建立消毒供应室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即无污染源、周边环境清洁、有一定独立性、邻近临床科室、区域具备方便供应,并将生活区、清洁区、无菌区与污染区这几大区域区分开,以及将清洁后的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做好隔离措施[6,7]。医院想要切实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就离不开合理布局、责任制管理、符合供应流程与完善的制度支持,其中,器械灭菌质量是直接反应了科室工作质量和护理水平的主要量化指标,因院内所供应的手术器械物品种类较多,且涉及科室较广,加上近年来就诊患者数量的持续上增,更是提高了器械使用周期速度[8,9]。所以,消毒供应中心所提供的手术器械,更需要保证其无菌性,保证科室器械使用效率,也对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就诊提供安全保障,全面做好医源性感染防控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现阶段,消毒供应中心关于手术器械灭菌流程主要为清洁、消毒、包装、发放与回收,假设其中任一环节出现护理不当行为,都可能会感染物品,影响后续患者安全治疗,造成医疗纠纷的同时激进医护患矛盾[10]。往年科室常用常规管理手段缺乏一定针对性,工作机制也以执行随班次轮转模式来安排工作,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加上科室人员对日常管理的安全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都会降低护理整体质量,造成科室内一系列风险事件发生[11,12]。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灭菌工作,主张配合精细化质控管理模式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灭菌质量和人员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对应值,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表示此类干预手段能有效提高手术器械消毒灭菌达标率和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精细化质控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中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具体管理优势如下:①建立专业小组,做好岗位责任制管理,由组长落实监管工作,即工作质量与个人绩效挂钩,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制定合理的交接班制度,弹性工作制度既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自觉完成器械检查、清洗、维护工作,又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是提高手术器械无菌性和保障手术安全的关键前提[13]。与此同时,责任制管理可以强化科室内工作的条理性和有序性,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②实施管理中,总结常规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来进行深化整改,将操作流程更加精细化,针对回收、清洗、分类、包装、灭菌、验收、发放等环节制定出具体质控方案,每项工作环节都制定严格标准来深化质控理念,提高手术器械清洁和杀菌效果,尽可能避免器械表面有微生物、血渍残留,对交叉感染能起到很好预防作用[14]。器械清洁环节中,强调需注意清洗隐蔽位置,利用医用多酶清洗剂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能有效提高器械上血渍、锈迹的清洗效果。为避免手术器械分类出现混淆问题,影响医护人员工作效率,质控管理中在分类包装工作中,主要根据器械类别、性能、规格做好标识,方便工作人员辨认和提高使用便捷性[15]。
综上所述,精细化质控管理模式用于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中,既能有效提高手术器械消毒灭菌质量,还能降低护理人员风险事件发生风险,整体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