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机制探究

2022-11-23王慧英余盛祥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4期
关键词:师德师立德协同

■王慧英,余盛祥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国家教育的根本任务[1],也是新时代高校的教育使命和立命之本。高校只有做到与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根本同呼吸,才算抓住了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核心要义和时代脉搏[2]。 “德者,本也”,高校只有坚持德育为本、德育为先,建立健全立德树人长效工作机制,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敢于担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因此,构建可行的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机制意义深远。本文首先阐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工作要求,随后阐述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机制的设计思路,最后从健全和完善校内“五位一体”协同德育工作机制等六个方面探索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高校工作机制。

一、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工作要求

(一)高校全员立德树人教育的工作要求

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而且包括高校全体教职员工。高校要把立德树人教育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全体人员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包括化育每个人自己)、以德育人(包括教育每个人自己),不断提高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政治觉悟、文化素养,做到高校全员明大德、守公德与严私德。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率先践行立德树人教育工程所需的自律高尚目标, 并把此目标内化于自身的心性,在工作、生活等事务中能随时调整自己的认识与行为, 从而为学校全体师生树立起立德树人的表率。因此,高校不仅要围绕立德树人来化育学生,更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化育学校全体教职工。

(二)高校全方位立德树人教育的工作要求

高校要把立德树人教育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及学校全体师生生活教育的各个环节。 首先,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教育贯穿到学校的党政管理、教学、科研、财务、总务、学生管理、食堂管理、师生员工生活管理等各方面。其次,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设计学校的党政管理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与科研体系等各方面管理体系。 最后,高校还要把立德树人教育融入校外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中,把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多维度、多方位地开展立德树人教育, 从而构建起学校与家庭及社会、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全方位的立德树人教育格局。

(三)高校全程立德树人教育的工作要求

高校要实现全程立德树人教育需从几方面去做:一是高校党政领导和行政人员自履职行政工作始,一直到终结,都要将立德树人的目标渗透到自己的行政工作之中,并以此来警醒和检验自己开展的行政工作事务。二是高校教师应自始至终在教学工作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学生及化育自己的根本目标;不仅要注重在传授的知识、技术与技能中内蕴立德树人教育的内容,更要高度重视在言传身教或不言之教时蕴含立德树人教育的内容。三是高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要通过自律教育和他律教育结合的方式对自己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并使之成为自己的终身教育。 四是高校的保安、门卫、勤杂等人员皆要自始至终在自己的本职岗位工作中、生活中以立德树人的目标来化育自己,检视自己的日常工作行为及生活行为。

二、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机制的设计思路

(一)把完善“五位一体”协同德育工作机制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的核心

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核心,是高校健全和完善校内“五位一体”协同德育工作机制。 高校党委、党支部与思政教师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能否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核心作用能否运行起来,学科教师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教育辅导功能能否生效,学生干部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沟通桥梁作用能否见效,学生在立德树人教育中主体角色能否明确,均对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二)把创建师德师风建设的保障机制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的关键

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创建校内师德师风建设的保障机制。高校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师德素养与纯正的师风,才能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中传递给学生正能量,学生才能逐渐在心中形成大爱,具备关心国家与社会的家国情怀,以及关心全人类命运的情怀。 因此,高校要形成教师过硬师德素养与纯正师风的保障机制,并将其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任务来抓。

(三)把构建以网络平台为中心的育人机制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的重心

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重心,是构建以网络平台为中心的全方位育人机制和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管理与服务协同机制。高校立德树人教育要实现全方位育人,就必须建立立德树人教育的网络平台;高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要到位、要做到以人为本,也必须建立以立德树人教育为核心的管理与服务的工作机制,并且要把立德树人教育的网络平台和以立德树人教育为核心的管理与服务协同起来,才能实现高校全方位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

(四)把创建以网络平台为中心的育人机制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的基础

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基础,是构建“高校-家庭-社会”协同德育长效机制。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既依赖于高校对此项系统教育工程的开展,也依赖于家庭和社会对此项工程的积极履行。 只有高校、家庭与社会三方形成立德树人德育的并进、互动与互补的长效机制,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才会真正地落地运行,也才能真正地在家庭空间与社会空间形成立德树人教育的燎原之势,最终实现我国全民立德树人教育的宏阔目标。

三、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机制的探索

(一)健全和完善校内“五位一体”协同德育工作机制

高校内部“五位一体”德育工作机制是指以党委、党支部与思政教师为主导,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工作核心,以学科教师为辅助,以学生干部为沟通桥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机制。学校党委要重视对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管理与服务,构建由党支部、思政教师、心理健康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等为主的高校立德树人教育队伍,并定期对思政教师、辅导员和学科教师等进行德育培训,提高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整体政治思想觉悟和专业能力,确保校内立德树人工作机制有效运行, 尽职尽责地做好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德育工作者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干部加强自我管理并积极为学生服务。 各职能部门、学院与系部的全体人员虽然分工不同,但共同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和任务,必须做到分工不分家,协同育人,共同营造立德树人的和谐文明校园大环境。

(二)创建校内师德师风建设的保障机制

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规范师德师风,完善学校的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以“德”评师,激励教师爱岗敬业,使高校每一位育人者能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身边的师生[3]。 按照高校考核条例,健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机制,把德育育人质量及其水平量化入师德师风建设评价体系中。依托高校内部互评机制, 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评价,突出师德师风分量,强化优秀工作者师德师风考核指标,树立师德师风的典范人物,并利用多种宣传媒体,报道或表彰师德师风典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突显师德师风典范人物的影响力,激励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师生的道德思想境界,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构建以网络平台为中心的全方位育人机制

高校应顺应新时代新媒体潮流,以互联网平台为中心构建立德树人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德育机制,深度融合发挥教育与科学技术的作用,实施德行与智慧教育并重的德育策略[4]。 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碎片化、个性化的德育体系,深入挖掘专业课、公共课与德育育人的融合资源,将典型的道德案例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德育育人氛围。 加大德育工作力度,建设独具特色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将思政理论知识转化成大学生喜爱的生活用语和网络语言,并结合具体事例加以阐述与分析,提升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与浓厚的兴趣。加强对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监督与管理,建立校内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业和德育成绩作出综合实时评价,同时加入师生的自评和互评, 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反省中纠正自身的不足,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四)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管理与服务协同机制

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管理与服务协同机制, 要把德育渗入进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始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管理中育人,把教书育人、行政管理与生活管理作为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切入口,制订科学、合理与可行的行政管理制度,如在教学的学科分配和课时安排上要突出道德教育的核心地位;生活管理要着力于学生生活的细微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和心理诉求等。二是在服务中育人,在对学生服务的工作态度、工作纪律和工作效率等方面,要始终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学生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的服务平台,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大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中[5],使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素养及待人接物能力均得到明显的提升,从而保障管理与服务协同育人的实现。

(五)制订以德育为重要尺度的高校教改评价机制

高校的教改要与国家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保持一致,要把教师在授课中德育投入力度作为教改评价的重要尺度。高校根据立德树人教育质量的要求对德育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对学生的评价要突出学生的品德和知识能力,尤其要加强对学生品德的评价,以充分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强化立德树人在教书育人考评中的权重,完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并非只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制约和监管,须从根本上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彻底转变,使全民道德素质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早日变为现实。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建立更科学更理性更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培养出具有厚德载物、敦厚笃实品行的优秀人才。

(六)构建“高校—家庭—社会”协同德育长效机制

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融合的协同德育教学工作机制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 首先,通过德育工作者的身体力行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熏陶等方式,逐渐引导大学生进入诚意正心的境界, 把思政教育拓展到社会和家庭,充分发挥高校德育中心的辐射作用。其次,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取得共识,突出家庭德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根本、持久而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学校须持久地保持与家庭的双向互动与反馈的教育关系,持续畅通教育者与家长的沟通,共同营造家校联盟德育育人环境。 再次,充分发挥社会优秀的道德文化、先进的道德舆论和榜样性的道德实践在社会德育中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模范力量和典型事迹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正能量作用, 共同营造良性的 “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氛围。 总之,通过创建“高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协同德育育人机制,让“高校—家庭—社会”成为相辅相成的、互动的德育共同体, 共同形成强大的德育育人向心力和凝聚力,将高校德育育人工作融入高校课堂教育和高校学生生活的每个时空。

猜你喜欢

师德师立德协同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