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百年大党为何永葆活力的重要文献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方法论精髓
2022-11-23王东王永贵
王东,王永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理论成果,也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重要文献。毛泽东早就说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9页。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159页。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遵循和运用了一系列重要科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历程和伟大成就、全面擘画党的奋斗伟业和长远发展等重大问题上的大视野与大智慧,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相结合,是彻底贯彻和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典范。纵览全文,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系统阐明了党的百年进程的历史与现实问题,科学回答了人民立场与政党发展这一关乎党的力量源泉的问题、中心工作与核心力量这一关乎党的奋斗目标延续性的问题、国内群体与国际社会这一关乎党的事业基础的问题等,并由此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方案。其中,实事求是总结党的百年进程是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始终秉持群众史观、科学把握“两个大局”、深入推进统一战线等是基本方法,以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谋划实践方略是重要立足点。因此,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要把领会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论作为基础内容,揭示思想上和行动上百年大党始终永葆活力的内在因素,更好地为新征程伟大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一、历史与现实:实事求是中把握党的百年历程
实事求是有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蕴,它是毛泽东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5页。可以说,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线。党的百年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党团结带领人民奋斗的长期性和坚决性,都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从历史发展的全局科学认识党的百年历程,如此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是实事求是凝练百年党史的发展主题。列宁曾指出:“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②《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38页。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历史过程。因此,如何科学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是科学评价党的百年历程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运用历史思维不断提升关于党史发展的认识水平,提出“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③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4页。。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页。。由此可见,党的百年奋斗史,本质上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一派衰败凋零的气象”到“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国家强大、人民幸福、文明复兴”的伟大历史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造性地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百八十多年的斗争史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五百多年的探索史的大历史观出发,始终坚持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认识和分析百年大党的崇高追求,科学地将党的历史归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力奋斗的完整事业,为我们深入探讨党史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学术问题和现实问题指明了基本方向,也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实事求是把握党史发展的延续性与阶段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三个深刻改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他强调,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此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在论述“四个伟大成就”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阐明了每一个阶段党的历史环境、主要任务、主要活动和重大贡献,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革命斗争史、社会主义建设史,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可以说,“四个伟大成就”充分揭示了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衔接有序、各有侧重的阶段性历史,更是一部革命、建设和改革接续前进的整体史。这一论断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以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党史发展的延续性和阶段性,从根本上阐明了党的历史具有深刻的内在统一性。
三是实事求是评价百年党史的重要历史人物。辩证地看待杰出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也是我们科学评价百年党史重要人物的认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四个深切怀念”向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重大贡献的一切仁人志士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伟大功勋作出了高度评价。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若要去其史,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对重要历史人物进行虚无主义论调的评价。一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史、新中国史进行大肆歪曲,特别是诋毁革命领袖和英雄先烈,甚至有人打着“还原历史”“解密历史”的旗号,伪造史料、嫁接史实,在颠倒是非中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违背实事求是根本要求的错误观点和行为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着重大危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站在抵制、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最前沿,在各种不同场合强调要坚决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全面客观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实质,尤其是在涉及重要历史人物评价的问题上,一定要始终坚持从历史实际出发,把历史人物和事件“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①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1页。。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先是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然后用真实的历史事实说明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作出的巨大贡献,起到了正本清源、思想澄明的积极作用。
二、人民与政党:群众史观中揭示党的力量源泉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是最厚重的历史。真正赢得民心是我们党伟大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秉持党和人民关系的辩证法,他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1页。。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发展的过程,既是中国人民利益需要与维护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通篇围绕着“人民”这一核心字眼展开,从历史、现在和未来等不同角度全方位论及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内在联系,充分展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强大力量。
首先,深度揭示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的价值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②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既是为了人民,同时也是依靠人民才能取得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这实质上不仅指出了“四个伟大成就”实现的根本力量,同时也进一步揭示了人民至上是贯穿党的百年历史全过程的价值主线。没有人民力量的广泛参与,就不会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发展;没有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实践,就不会有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质言之,党的百年历程是一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更好发展的奋斗历史。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根本目的就在于为了全体民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目标。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挑战,无论付出多大的牺牲和努力,这一点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价值主线,也是百年来指引党的奋斗历程的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既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同时也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高度凝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篇讲话深度揭示出党的百年历程的价值主线,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党的伟大事业提供了最为根本的价值遵循。
其次,明确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基本温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伟大飞跃,现在正朝着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新目标努力奋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重强调要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明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和战略部署。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①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1-22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要时间点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们从全面建成小康转向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必须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这是我们党一切理论创新、一切事业发展和一切实践推进的根本目标。在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价值目标,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最大程度上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再次,切实遵循马克思主义群众立场、观点和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群众史观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新时代如何遵循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他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13-214页。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用群众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党的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的杰出典范。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体现出来的群众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尽最大努力凝聚人民的共识。我们要认识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所涉及的利益调整问题极其困难,如何统筹协调人民利益、发展利益和国家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根本利益和重要利益等问题,都需要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只有站稳了人民立场才能在重大问题、重要领域的改革中行稳致远。始终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伟大事业最根本的方法,这也是我们深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经验启迪。为此,我们需要切实遵循马克思主义群众立场、观点和方法,必须做到正确对待群众、永远相信群众、始终依靠群众,不断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
三、中心与核心:“两个大局”中阐明党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是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向中国人民许下的又一政治承诺,是统筹历史经验、当前实际和未来愿景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出发点。”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77页。纵览全文,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两个大局”,始终抓住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作出了重大的政治判断,明晰了核心领导力量,在阐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深刻探讨了党的中心工作与核心领导力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作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民族伟业的重大政治判断,这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在讲话的开篇处,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页。。一个社会的发展进入什么样的阶段、一个民族的发展大业达到什么样的地步,绝不是单纯的主观判断,而是对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阶段特征和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的科学论断,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基本目标,带领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如期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无论是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都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确立的政治目标,也是一个政党庄严的政治诺言。
另一方面,在“两个大局”中审视党的核心作用并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加以审视,科学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高政治力量,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回顾历史,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懈努力与奋斗,向人民和历史交出了一份极为优异的答卷,在不断创造辉煌业绩中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面临着愈加艰巨的改革任务、愈加复杂的时代情势,这是民族复兴新的征程中必须迎接的风险挑战和必须战胜的艰难险阻。百年历史发展已然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障。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将坚持党的领导摆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点经验启示的第一位,并指出要加强党的建设,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随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的推进,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正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准确认识“两个大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科学预见国际格局演变动态和世界历史发展趋向,从而更好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国内与国际:凝心聚力中推进党的伟大事业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党的建设等理论阐释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走向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毛泽东曾指出:“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257页。邓小平也曾说道:“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03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党的统一战线历史经验和深刻把握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形势与要求的基础上,鲜明指出统战工作的本质是努力实现大团结大联合,凝聚起人心这一“最大的政治”。在一定意义上而言,同舟共济、凝心聚力的统战方法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也是“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31页。的基本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8页。。在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以统战方法推进党的伟大事业的相关表述中,我们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四点内容:一是必须明确新时代统战方法运用的首要目的在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国统一战线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法宝。从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重视并运用统一战线,是习近平总书记统战方略的一个鲜明特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远景规划,要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合起来。这是因为在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还是爱国统一战线,都与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和战略布局密切联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发挥了极其显著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统一战线的历史变革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并且统战方法的运用和完善有力推动了这一历史进程。二是必须明确新时代统战方略运用的根本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03页。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最关键的就在于以党的领导增强一致性和协调多样性。不仅如此,还需要以党的坚强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努力构建新时代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大统战格局。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指出:“各级党委要把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真正把统战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宣传工作计划,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重要教学内容。”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37-138页。三是必须明确新时代统战方法运用的基本对象是团结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要尽最大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新时代统战方法的运用涉及党际关系、知识分子、政商关系、民族宗教工作、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等领域,是对全体中华女儿的大团结、大联合,这本身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四是必须明确新时代统战方法运用的重要延伸是引领和发展国际统一战线,在对外交流中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③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6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积极促进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价值和长远利益,也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指出要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合作,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实现国内统一战线和国际统一战线的有机融合,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统战方法运用的高超智慧,也进一步说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五、理念与实践:与时俱进中谋划党的时代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九个必须”,既是对党的百年辉煌历程所作出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所作出的战略部署。“九个必须”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贯通理念与实践中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是指引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遵循和实践方略。其中,“九个必须”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擘画的实践方案,深刻体现着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的深厚内蕴。
一是运用辩证思维深刻审视历史和现实的内在关系,擘画中国式现代化未来方略。讲话以辩证思维论及历史、现在与未来的内在关系,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问题,善于抓住百年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找准新征程发展的重点内容,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洞察现实趋势中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辩证思维要求必须坚持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内外矛盾和风险挑战复杂交织,如果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一定会寸步难行。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根本力量、内在支撑、前进动力、基本目标、时代方案、关键力量、思想基础、发展核心、战略保障”①王永贵、王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理论探讨》2021年第4期。等方面全面谋划了科学行动方案,在辩证处理一系列重大关系、重大问题和重大部署中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值得格外关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这是因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②《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人民日报》,2021年8月18日,01版。,实现共同富裕是关系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和执政蓝图的重大政治问题,必须要矢志不渝地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是运用系统思维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内在关系,提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方略。讲话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建设,努力促进党的核心引领、人民至上价值导向和伟大事业建设之间的协同发展。系统思维是一种长远思维、全局思维和整体思维,既要求重视顶层设计,也注重实践方案的具体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一方面强调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另一方面明确指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4页。。这做到了既有顶层设计和总体目标,也有具体领域重点任务和建设办法,增强了党和国家事业整体布局的层次性、关联性和平衡性。
三是运用战略思维统揽内外关系,明确高质量发展方略。讲话以战略思维统揽全局,总结百年党史的经验规律和把握新征程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如此能够确保制定科学可行的战略方案,又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在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世界眼光中进一步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战略视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④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62页。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战略趋势,抢抓战略机遇,清晰勾勒出未来三十年中国社会发展的路线图,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号召全党全国人民抢占先机、占领主动和赢得优势,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战略定位,确定战略方向,将“九个必须”的实践方案与新发展阶段这一当前实际密切结合,强调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发展的变与不变,要在把握战略方向中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于我国发展的战略优势、战略重点等问题也进行了深刻阐释,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