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生梁温运脾阳、清养胃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2022-11-23贺雨婷程建林翁畅裘生梁指导
贺雨婷 程建林 翁畅 裘生梁(指导)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杭州 310053 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肠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症状隐匿且易反复发作的慢性胃部疾病,是最常见的胃癌前病变[1-2]。CAG的发病率与年龄增长相关[3],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其主要病因[4],随着社会压力逐渐增大,情志、饮食、运动等因素对CAG发病的影响也逐渐增强[5]。目前临床上治疗CAG,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Hp阳性患者,采用Hp根除方案——铋剂四联方案 (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菌药物),疗程为10 d或14 d[6];二是针对Hp阴性患者,采用对症治疗,以求改善症状[7]。四联方案治疗容易发生耐药,而且不良反应较多,常常导致根除Hp失败[8];而且许多Hp阴性的CAG患者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难以找到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措施,临床治疗受到限制。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取得了良好疗效,裘生梁主任中医师系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20载,师从“省国医名师”徐志瑛教授、“省级名中医”徐珊教授和黄平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徐志瑛传承工作室成员,擅长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病,在中医药治疗CAG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深,现将裘师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探病机——脾阳失运、胃阴亏虚
CAG在中医古籍中虽无明确病名记载,但《素问·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载“胃病者,腹 胀,胃脘当心而痛”,与现代医学的CAG临床常见症状如上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9]相符,故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10]。本病病位在胃,与脾密切相关,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津液,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纳运相助,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素问·太阴阳明论》谓:“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入五脏则填满闭塞。”本病病因为情志失调、饮食失度、药物、外邪(Hp感染)等多种因素损伤脾胃,影响脾胃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导致气滞、湿阻、寒凝、火郁、血瘀等病理因素结聚,发为本病,正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所云:“脾不能行气于肺胃,结而不散,则为痞。”[11]病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阳虚和胃阴虚,标实则为气滞、湿热和血瘀结聚,具体情况往往更加错综复杂。面临繁重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患者常伴有焦虑情绪,可见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细等阳虚证候,或舌红、苔少、脉细等阴亏征象,同时不良饮食习惯如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腻等日积月累,又会导致苔滑、苔腻、脉滑、脉数等实证证候夹杂其中,需要医者注意辨别。
根据患者门诊四诊信息和自身多年临床经验,裘师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病机为脾阳失运、胃阴亏虚。脾为阴脏,以升为健,以阳气温煦为用;胃为阳腑,以降则和,喜润而恶燥,以阴液凉润为用,故脾阳健则能运化升清,胃阴足方能受纳腐熟,是以燥湿相济,升降相因,纳运相助。倘若脾阳失健,运化无权,精微无源,则胃中阴液无以化生,以致胃体失于濡养,胃黏膜易受侵害,胃壁固有腺体减少,发为CAG;又因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从而出现胃脘隐痛、脘闷不舒、餐后饱胀、嗳气、呃逆等症状。
2 论治法——温运脾阳、清养胃阴
辛甘化阳法与酸甘化阴法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理论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伤寒论》中首次将辛甘化阳法用于临床,并记载了大量相关组方[12]。裘师针对CAG脾阳失运、胃阴亏虚的病机,运用虚则补之、损者益之、调和阴阳、顺应升降之法,结合五味合化理论,提出辛甘化阳以温运脾阳,酸甘化阴以清养胃阴的治法,使脾阳健运,胃阴濡润,阴阳、燥湿互资,纳运、升降相助。
2.1 辛甘化阳,温运脾阳 辛甘化阳理论起源于内经,首见于《伤寒论》,发展于金元明,尤以成无己为代表,而正式提出者为清代郑钦安[13]。《伤寒论》中所载“甘草干姜汤”“桂枝甘草汤”等皆为辛甘化阳法的代表方。金元时期成无己[14]在《注解伤寒论》中指出“桂枝汤,辛甘之剂也,所以发散风邪”,明确了“辛甘发散为阳”的理论。火神派奠基人郑钦安明确提出“辛甘化阳”之说,在注解桂枝汤时言及:“桂枝与生姜同气相应,和甘草之感,能调周身之阳气,故曰辛甘化阳。”[15]裘师认为,辛甘药物相合,药性温热、向上、主动,临床运用温运脾阳法时共遣辛、甘味药,以桂枝、桑枝等通阳化气,升麻、葛根、柴胡、荷叶等升举阳气,仙灵脾、巴戟天、续断、菟丝子、韭菜子等补肾助阳,必要时用肉桂、附子补火助阳,同时加六神曲、苏木、蚕砂、香附、甘松、莱菔子等以行气散滞、祛湿通络。有温有运,有补有化,脾阳方能健运,以资精微化生,濡养胃之阴液。
2.2 酸甘化阴,清养胃阴 酸甘化阴理论发端于内经,首见于《伤寒论》芍药甘草汤,完善发展于清代,叶天士[16]在《临证指南医案》记载“入夜咽干欲呕,食纳腹痛即泻,此胃口大伤,阴火内风劫烁津液,当以肝胃同治,用酸甘化阴方”,明确提出酸甘化阴之法,并首创“胃阴学说”。其后吴鞠通创“益胃汤”“五汁饮”,进一步丰富了胃阴学说。裘师认为,酸甘药物相合,药性凉润、主守、主静,临床运用清养胃阴法时共遣酸、甘味药。酸者主沉主降,能收能涩,用以敛阴,如五味子、桑葚、山茱萸、酸枣仁、芍药等;酸亦可生津,如乌梅、五味子、木瓜等。甘者能补能缓能和,补者,补胃中阴液之不足也,如人参、地黄、麦冬、沙参、山药、甘草、百合、石斛、阿胶、天花粉等;同时配以香附、香橼、佛手、川楝子、青皮、陈皮等疏肝理气之品,使得全方清养而不滋腻,凉润而不留滞。养中寓清,守中有走,胃阴方得清养,以凭相资于脾,生化得源,脾阳以运。
3 验案举隅
患者陈某,男,43岁,2020年9月6日初诊。 患者胃脘不适半年余,2020年8月曾于外院行胃镜检查,结果示:反流性食管炎,CAG伴轻度肠化,Hp阴性。期间反复出现胃脘嘈杂,饮食不慎、稍有过量则易脘痞胀闷,三餐后易打嗝、反酸,二便调,夜眠安,唇暗,舌暗红,苔白腻,脉细。平素工作压力大,少量吸烟。西医诊断为CAG,中医诊断为胃痞病,辨证为脾胃虚弱(脾阳失运、胃阴亏虚),治拟温运脾阳、清养胃阴。处方:党参30 g,炒白术12 g,干姜9 g,高良姜6 g,炙甘草9 g,炒扁豆9 g,姜半夏12 g,枳壳10 g,厚朴12 g,旋覆花(包煎)9 g,荷叶12 g,佛手12 g,无花果12 g,六神曲9 g,三七片12 g,香茶菜30 g,藤梨根30 g。共14剂,日1剂,二汁浓煎各150 mL,早晚饭后温服。
2020年10月2日二诊。患者胃脘嘈杂改善,餐后偶有饱胀感,晚餐后易打嗝,反酸少作,二便调,夜眠安,唇色转华,舌暗红,苔薄白微腻,脉细弦。处方:党参30 g,炒白术12 g,高良姜6 g,炙甘草9 g,炒扁豆9 g,制胆南星9 g,枳壳10 g,厚朴9 g,葛根15 g,升麻9 g,荷叶9 g,玉竹9 g,北沙参15 g,香橼9 g,佛手9 g,薏苡仁30 g,三七片30 g,仙灵脾30 g。 共14剂,日1剂,二汁浓煎各150 mL,早晚饭后温服。
2020年11月8日三诊。患者诉胃脘嘈杂、胃痞胀闷、打嗝反酸等症均缓解,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处方:广藿香9 g,党参30 g,炒白术9 g,干姜9 g,厚朴9 g,柴胡9 g,升麻9 g,乌梅9 g,山药15 g,百合12 g,麦冬15 g,陈皮9 g,制香附12 g,刺猥皮9 g,三七片9 g,补骨脂15 g。共14剂,日1剂,二汁浓煎各150 mL,早晚饭后温服。
患者症状改善后,遵医嘱定期门诊随诊,中药减量至两日1剂巩固维持,辅以加强锻炼,规律饮食,调整作息,于2021年9月复查胃镜,结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前来门诊,特表感谢,余亦感触颇深,书以此案。
按语:裘师认为CAG病机总属脾阳失运、胃阴亏虚,治以温运脾阳、清养胃阴,妙用辛甘化阳、酸甘化阴之法。本案初诊患者胃脘易胀,满闷不舒,反酸打嗝,是为脾阳亏虚,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以运脾温阳为主,兼以调畅气机,辅以益胃生津,予党参、炒白术、炒扁豆、炙甘草益气健脾,干姜、高良姜温中散寒,姜半夏散结除痞,枳壳、厚朴、旋覆花以降浊阴,荷叶以升清阳,佛手、无花果理气解郁并兼以酸甘化阴,六神曲消食化积,三七片、香茶菜、藤梨根化瘀行滞。二诊可见初诊之方药行之有效,脾阳渐温,阴霾渐散,故此时机重视调畅气机,使起升降有序,同时继续健脾助运,加以养阴,辅以温阳,去干姜、旋覆花、无花果、六神曲、香茶菜、姜半夏、藤梨根,加制胆南星加强散结除痞之力,加葛根、升麻助升清之功,加玉竹、北沙参强养阴之效,加薏苡仁健脾利湿,加仙灵脾以补虚温阳。三诊来时,症状皆缓,此时当脾阳已得温运,气机畅达,当乘胜追击,清养胃阴,去炙甘草、炒扁豆、制胆南星、枳壳,加广藿香化湿,改高良姜为干姜温中散滞,以防滋腻太过;改荷叶、葛根为柴胡升举阳气,伍制香附疏肝理气;改玉竹、北沙参、香橼、佛手为乌梅、山药、百合、麦冬,重用甘味辅以酸味,以彰酸甘养阴之功;改薏苡仁为陈皮以健脾和胃、燥湿化痰;加刺猥皮活血散瘀、修复胃黏膜;适逢冬令,改仙灵脾为补骨脂,补肾益精。初诊主温脾阳,二诊主运气机,调整内部环境为理想状态时,三诊而后,重视益胃养阴而不怠于温运脾阳,以期逆转胃黏膜腺体萎缩状态。
4 结语
CAG病因复杂,是最常见的胃癌前病变,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药物。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多伴有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情志抑郁等,当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或行胃镜检查才能得以确诊。作为徐志瑛传承工作室成员,裘师充分复习徐志瑛教授临床诊疗消化道肿瘤的病案,并结合自身临证经验,认为CAG与阴阳燥湿失调密切相关,其基本病机是脾阳失运、胃阴亏虚,因而在治疗上灵活运用温运脾阳、清养胃阴之法,巧妙运用辛甘化阳、酸甘化阴之药,调和脏腑阴阳,运化气机升降,清润与温化并用,动态辨证,对症施治。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裘师重视疏导患者情绪,强调饮食宜忌以防化燥伤阴,嘱患者加强锻炼以振奋阳气。裘师以温运脾阳、清养胃阴法治疗CAG,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