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
2022-11-23张询
张 询
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3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职业教育愈发注重生本思想,但是在实际学生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学生管理理念融合不完善、模式存在滞后性等现象。因此,为积极响应教育改革、适应新教学环境,应以生本教育理念为基础探索学生管理途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提高院校管理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生本教育理念概述及意义
所谓生本教育理念,主要是指由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该教育理念强调三方面。第一方面是一切为了学生;第二方面是高度尊重学生;第三方面是全面依靠学生。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在其运用与渗透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将传统教育课堂中的主角身份还给学生,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弊端。同时,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引导、培养,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讲得少但学生学得多,在此过程中,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升,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将生本教育理念应用于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中,其发挥的具体意义如下。
第一,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意识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生本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生本教育理念,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管控空间,让学生摆脱被严加管理的束缚,在该情况下,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教育和谐相处[1]。
第二,优化学生管理者的管理效果与效率。以往传统的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主体为老师,通常以院校规定为基础开展管理工作,学生长时间处于被管理状态极易出现抵触情绪,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发展,尤其是个性化发展。但是在生本教育理念落实下,学生是管理主体,师生地位平等,各项管理工作落实效果改善,管理者管理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提高院校教学质量。生本教育理念在中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落实可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减轻管理者工作压力和工作量,使其更加有精力处理学生学习困难和生活需求,在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下,院校学生管理体系将会逐渐完善。
二、探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现存不足
第一,学生管理理念融合不完善。在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院校认识到在各类教育工作中学生主体的重要性,班上干部开始负责学生管理,虽然这种管理方式从表面上来看是站在学生角度。但是,与生本教育理念相差甚远。以班干部这一角度开展学生管理,最为直观的体现是班干部主体地位上升,其他学生仍处于被管理地位,不仅无法实现生本教育理念核心,也会影响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二,学生管理模式相对滞后。从当前教育发展现状来看,职业院校采取的学生管理模式存在一定滞后性,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者处于学生管理模式的主体地位,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等,且较为注重学生学习方面的帮助,缺乏对高职学生心理方面的关注,导致学生管理未落实到深层次,学生也无法对管理者产生依赖、信任的感觉,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和管理效率无法得到有效保障;2.学生管理队伍内部结构合理性较差,存在学生管理队伍结构过于年轻或者年龄水平过高等现象,对于前者,虽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近,相应的缺乏丰富、专业的管理经验,进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各项工作和思维理念的落实不够完善;对于后者,虽然具有较为丰富和专业的管理经验,但是却较难了解学生们的思维意识和心理活动,进而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忽视学生心理活动,最终对学生管理质量造成影响,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研究以生本教育理念为基础的职业院校学生管理途径
(一)基于正确生本教育理念革新教育观念
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理念的革新,首要任务就是正确认识生本教育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管理机制,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生活,还要重视学生心理和个性特点,从而有效在学习中调动学生能动性,为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奠定良好基础。针对生本教育理念的正确认识,管理者和院校需要明确的是,学生不再处于被管理状态,而应该占据学生管理的主体地位,管理目的是让学生变得更好,培养和教育是管理目的。因此,院校和管理者应掌握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尊重学生个性与人格,例如不在公共场合不管不顾地批评学生或者反驳学生,保护学生自信心,同时不要将学生当作被管束对象,应给予学生充分鼓励与关心,逐渐在学习、指导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同时,明确职业院校育人目标,帮助学生明确日后发展方向、制定人生规划,以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思考和管理的能力,推动其全面发展[2]。
其中,在革新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教育理念时,还应向着柔性方向转变。对于学生管理而言,管理手段是其本质,管理目的的实现需要依托于相关规章制度,与法治相似,科学管理需要做到“依法治理”。然而,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大多数学生不具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而言,在彰显人的要素的同时,要切实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需求,进而以此为基础进行管理思维观念的革新,保证其与学生实际相契合。例如,院校可以基于学生特点进行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组织,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关爱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等,完善学生管理思维体系。在制定学生管理机制时,要以革新后的管理理念为基础,并从德智体等层面进行优化,加强合理的约束与规范,将学生学习思想、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上靠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改善以往刚性的管理思维与机制,秉持“柔性”理念开展具体管理工作。
(二)以学生为本,强化自我管理
对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学生为本这一核心要求要渗透在管理全过程,管理者要时刻关注学生,并通过充分发挥自身引导和组织作用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必要情况以及允许条件下,结合校园文化,积极打造合理学习和发展的文化环境,以此优化院校学生管理质量。生本教育理念的重心就是学生,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有目的的了解学生学情、心理状态和家庭情况,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相对不高。所以,管理者要注重对每位学生心理或生活上的指导与帮助。例如,家庭问题或是经济困难等问题,深入了解该阶段学生的真实想法,避免其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注重人文关怀。相较于管理者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大包大揽,还应注重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强化,给予学生相对充足、合理的自我管束空间,促进其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从而深化学生管理,实现管理目标。具体而言,所谓学生自我管理,主要是指落实社会和院校等指导导向,学生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规划完成自我管理的过程,这要求学生具有较为全面的相关信息和较大的自我管理空间。在该情况下,职业院校首先要做的就是落实真正的民主建设,以公平、平等为原则,院校和管理者应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透明程度,且对待具有差异性的学生要做到平等、和谐,具有耐心;其次,正确认识到班干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不可一味将其地位提高,要注重这些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思想政治领域以及班级管理等方面重要意义和突出表现,发挥其引领作用,不可过于放权,从而保证学生关系的稳定性,同时也能为各项学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提供有效支持;最后,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或者实践等活动中给予学生较大发挥空间,在此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需求的观察,切实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以此为基础调整学生管理内容,从而利用动态化管理不断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实现师生双赢[3]。
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因而,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能力时,还应积极推进有关的校园文化建设。具体而言,以师生为核心,正确认识到学生在活动中参与者和组织者身份地位,以民主性原则为基础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集中采纳学生反馈意见。若是文化活动规模不大,可以适当放权给学生,积极开办健康院校文化活动,依靠合理引导强化活动质量,逐渐让学生成为校园健康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此过程中,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其综合素质水平将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虽然学生是院校管理的主体,但管理者是这项管理工作的引导方和组织方,是该管理工作得以开展与落实的重要力量,因而其专业水平、职业素养道德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因此,在落实生本教育理念时,要注重对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建设与优化,明确认识到管理者与学生密切接触的特点,定期开展高质量教育培训和考评工作,逐渐打造一支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优秀学生管理队伍。该培养工作主要从三方面落实。一是做好聘用工作。在聘用时,应将生本教育理念纳入到资质筛选体系中,判断其是否坚持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进而从根本上招纳符合管理工作的人才;二是做好岗位培训和定期教育培训工作,围绕生本教育理念以及专业管理技能办法开展教育工作,增加对外经验交流机会,不断提高管理者的专业水平、情商水平和沟通能力,积极落实工匠精神,从而保证相关人才得以胜任管理者工作;三是及时落实考评工作,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育人思维。作为直接接触学生的教职员工,其行为举止和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应考核其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保证管理者具备专业管理技能的同时也具有高水平的沟通能力,提高人才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契合性,从而不断提高院校学生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展开奠定坚实人才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管理人才时,要注重对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考虑,大多数学生具有以自我为中心或者自卑的心理。因此,教育培训工作还应设计心理学科,提高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教育培训,推动高标准、高水平管理队伍的形成。
(四)时刻关注学生,整合社会需要与学校教育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其主要育人目标是培养技术型、复合型人才,以此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职业院校的专业和学科设置大多数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基础分配、制定,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应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另一角度渗透生本教育理念,提高学生专业实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实际学生管理过程中,院校应明确自身发展现状和教育任务,全面调研社会对人才需求,并结合前几年人才需求数据预测未来社会需求,以此为基础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不断调整自身办学方向,从而为学生日后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如上所述,学生管理要以学生为核心,所以,院校应提高对学生的关心与关注,立足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结合专业方向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采取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学训融合发展或者校企合作等,让新生在第一年接受公共课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二年落实对口专业教育实习,并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前至入学阶段,加强职业规划前瞻性。同时融合安全教育和法律等教育,让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都可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落实从学生心理、学习到日后发展的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4]。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切实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将其应用于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时,要注重院校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等方面革新学生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能力的提高,满足社会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