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仁爱之心叩响学生“心门”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典型案例

2022-11-23张潇雨

山西青年 2022年12期
关键词:心门小华辅导员

张潇雨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00后”大学生已经开始步入大学校园,并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他们普遍是独生子女,思想活跃,独立自主,自我意识强烈,心理敏感脆弱,抗压能力不强。近年来,随着辅导员工作职能的转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也需要由反应性干预转为预防性干预[1]。

一、案例情况

小华,女,大二学生,抑郁症患者,高中五年(复读两年)中曾休学一年治疗抑郁症,有过自杀史。自入学以来,性格内向孤僻,平时独来独往,曾在军训汇演现场,浑身发抖,抑郁症发作。日常生活中,自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较低,对室友及同班同学极度不信任。经心理健康中心评估发现小华同学心理问题严重,存在轻生想法与抑郁倾向。

小华的原生家庭支离破碎,问题诸多,自幼父母离异,缺少关爱,父亲在外忙于工作,平时缺少对孩子的基本关心,母亲对孩子也不管不问,小华跟姥姥一起生活,跟姥姥也缺少沟通交流,家庭氛围冷漠压抑,缺少温暖放松的成长环境。

小华追求完美卓越,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同学眼中的好榜样、家长眼中的乖孩子。但是由于抑郁症入院治疗休学一年,成绩出现大幅波动,昔日学习佼佼者突然转变为一名专科生,一时无法接受心理落差,便出现病情反复和加重的迹象。

关于此案例的定性分析,综上所述,反映的是原生家庭关爱缺失引发的心理疾病问题,以及学生学业和身心发展受阻问题。

二、问题关键点

经过对此案例的分析梳理,以及与小华的日常谈心谈话,挖掘出此案例的关键点存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如何帮助小华治疗心理疾病,引导小华增强战胜抑郁症的信念,科学有效地治疗抑郁症,平稳安心地度过三年大学生活。

(二)如何帮助小华正确看待原生家庭的缺陷,与父母和解,与家庭成员以及亲朋好友建立尊重互信的良好关系,感受来自学校、家庭的温暖。

(三)如何帮助小华重建学习信心,找回学习动力,引导小华保持学习优势,挖掘学习潜能,实现转本考研等升学目标。

三、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一)建立互信,主动约谈,用爱疏导

在发现小华同学的心理问题后,第一时间联系小华进行首次约。首先,从初到学校的感受谈起,步步深入,循循善诱,引导小华放松心理,放下对辅导员的心理防备,建立对辅导员的信任感;其次,认真倾听小华对自己病史的描述,耐心询问其当下的心理感受,是否存在轻生想法,是否需要心理医生介入咨询治疗;最后,询问其家庭情况,对其父母职业状况、父母感情状况进行了解,引导小华换位思考,感受来自父母对子女最无私的爱,重建小华对原生家庭的信任感。

由于小华在校性格孤僻,考虑到小华初次步入大学校园可能存在不适应环境的情况,辅导员和院系书记会不定时为小华准备一些棉拖鞋、保暖手套等保暖御寒用品;在中秋节等节假日也会为小华送去一些食物并引导其与室友分享;在寒冬来临之际,为小华添置御寒衣物等,在生活上给予其力所能及的关爱,让其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二)多方共情,朋辈帮扶,借力转介

在与小华的接触过程中,通过用心倾听,安抚情绪,并适时表达自己的感受等方式,让小华感受到充分地理解与尊重,缩小与小华的心理距离,运用心理学“共情”的技巧,彼此分享从童年时代到成年之后的快乐记忆,打开小华内心紧闭的那扇门。与此同时,安排小班助理、辅导员助理以及小华室友对其进行陪伴,发挥朋辈引领的作用,帮助小华尽快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

在校长与小华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发现小华有思想、有想法,校长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因此,校长导师与小华结为师徒,由校长导师担任小华同学的成长导师。在小华的课余时间,校长导师从自身专业出发,借助心理学专业知识,为小华科普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病原理和致病机制,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为小华详细讲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帮助小华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情,养成平和的心态,并鼓励小华积极进行治疗进行抗抑郁斗争;虽工作繁忙,校长导师也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经常与小华交流近期读书心得,鼓励小华多读书,读好书,得知小华喜欢写作,校长导师会亲自为小华的写作进行校对修改,并赠送小华书籍供其阅读,定期与小华分享读书心得体会;校长导师不仅在学业上引领小华,在生活上也给了小华极大的关爱,日常嘘寒问暖关心其学校生活,周末邀请小华到家吃饭,让小华从心底里感受来自导师的爱,感受来自学校的人情味儿。

在征得小华本人同意的前提下,帮助他联系心理咨询老师进行每周定期咨询,在咨询过程中,辅导员老师会定期与心理咨询老师进行沟通,认真听取心理咨询老师给予的建议。本着对学生成长负责的原则,辅导员与书记带小华前往××市心理专科医院进行专业诊断,接受专业的抗抑郁治疗。虽说小华最初对前往医院表现出极大抗拒,但在辅导员和院系书记的耐心谈话和引导之下,小华也逐渐地转变了自己的心理态度,由抗拒就医转变为谨遵医嘱,积极配合药物治疗,树立了抗抑治疗信心。平日里,小华会前往辅导员办公室汇报日常学习情况和服药情况,抑郁情况有所好转之后,辅导员会鼓励小华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充实自己,服务社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三)家校对接,多方发力,共促成长

在与小华父亲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其父亲言语淳朴,虽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点缀,但内心深处却也是真心为孩子着想。因此,校长导师专门与小华父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沟通,同样身为父母,校长导师站在小华父亲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表示感同身受,鼓励其父亲与小华一起树立抗抑郁信心,对治疗抑郁症要有足够的必胜信念;外语系辅导员与书记与其父亲站在同样立场,始终以小华自身的健康快乐发展为目的,与其父亲做到互通有无。同时,辅导员主动与小华父亲分享小华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把小华在学校的表现拍成照片,通过微信发给小华父亲,通过这种方式,其父亲逐渐变得更有耐心,语言也更加缓和,小华也逐渐得到了来自父亲的鼓励,既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关爱,也获得了满满的学习动力,状态逐渐有所好转。

考虑到父爱无言,小华父亲不善言辞,院系书记从小华父亲着手,主动引导其改变自己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让其父亲能够给予小华更多的关爱。比如,冬天天气严寒,书记通过提醒小华父亲给小华邮寄冬天衣物,并在衣物里写一些暖心话语的方式,让小华感受来自父亲的爱,其父亲也慢慢地学会了一些柔性教育方式,让父女关系的冰山慢慢消融。

(四)专业规划,树立目标,长效机制

在与小华的任课老师沟通交流过程中,任课老师均对小华的上课表现赞誉有加,称其上课积极活跃,认真听讲,作业完成度高。因此,辅导员借助小华积极地学习劲头,向其开展一些专业规划的指导,引导其提升学历,充实专业积淀,并积极发挥自身特长,找到专业发展的上升之路。寒假时间,辅导员向小华及所在班级开展“导游证和教师资格证备考”主题班会;在询问小华的英语六级备考情况时,了解到小华每天都会跟舍友一起背单词,辅导员利用自身专业所学,向其传授词汇起源、词根词缀等专业知识,力求提高其记背单词的方法和效率,通过这些考证考级方面的专业引领,小华的学习劲头得到了很大提升,充实了自身的专业素养。英语六级备考期间,小华会每天与辅导员主动分享刷题情况,根据小华的刷题情况,辅导员从其薄弱点入手,给予小华六级专业指导,为其加油打气,树立信心。

四、学生现状及干预效果

(一)治疗效果显著,干预效果良好

小华的抑郁症治疗取得了可喜效果,现在已经由之前的紧闭心门转变为主动沟通,治疗前,每次与小华谈心谈话都表现出极度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现在,小华会通过社交平台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并前往办公室与辅导员和院系书记聊天,主动谈及对未来的学习规划。

与此同时,小华也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跑步、游泳、爬山等,小华每周末都会前往图书馆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在课程结束之时,主动在课堂上为大家演唱歌曲,赢得了班级学生和任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小华还积极报名各种社团,负责写文、发文,能够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也帮助小华树立了更加积极的生活信念。

(二)学业成绩优秀,学习态度端正

经小华的各科任课老师反映,小华课上活跃度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会主动与老师进行互动,课上自觉履行作为副班长职责,严格考勤,课下主动汇总每日作业发至班群,督促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此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目前,经过大学的专业学习,小华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有望获得校一等奖学金。经过刻苦学习与刷题练习,小华高分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在备考期间,小华保持每天刷两套题的节奏,并积极开始导游证和教师资格证的备考。

(三)父女关系缓和,生活态度积极

通过对小华和小华父亲持续性沟通和引导,小华对其父亲的态度有了改观。小华对其父亲由原来的怨恨敌意转变为关心理解,比如之前小华会对父亲大吼大叫,现在可以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其父亲也由原来的关心较少,转变为现在的为之自豪。例如,小华父亲在看到小华优异的期末考试成绩时,会通过文字的方式给予小华适时的鼓励和赞许。父女双方能够做出如此大的改变,这一点我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小华在校的生活态度更加积极向上,广泛结交朋友,积极参加活动,每天忙碌中也充满快乐,在刚刚结束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心理征文比赛中,小华获得特等奖的好成绩,在宪法知识竞赛中也获得省级二等奖,同时小华还热心公益事业,经常前往山区进行公益志愿者活动,收获颇丰。

五、经验启示

(一)深入宿舍一线,及时发现问题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社交的多功能场所,舍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与否也关系到学生校园生活适应问题[2]。今后,将进一步深入学生宿舍,掌握学生思想第一动态,加强对于存在心理问题学生和性格缺陷学生的重点掌握和排查力度,确保学生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家校沟通,帮助化解矛盾

“00后”一代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交流方式多样,新奇百怪,而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在他们眼里往往不屑一顾。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孩子的监护人,由于代沟和思想差异的出现,致使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心,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3]。因此,需要辅导员老师担任家校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从原生家庭着手,找出心理问题的根源,同时对症下药,让家长和学生能够彼此理解,相互包容。

(三)加强自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作为心理辅导员,应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抗抑郁能力和抗压能力,从而提高对于心理危机的免疫力。辅导员应借助高校心理中心的力量,帮助学生进行潜在的心理危机评估,从而对症下药,用合理合法、科学高效的方法应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不仅仅包括在校学生,对于因心理问题入院治疗、因心理危机休学的学生也要持续性关注,必要时候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只有对当事人提供后续的心理干预,才能最大限度防止心理疾病的复发[4-5]。

从教中学,从学中得。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综合性很高的学问,接受心理工作之前,从未预想过心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细致性,虽然是一个挑战,但也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心理专业知识的机会。今后将学习更多心理学专业知识,学会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学生的困难,也将更加侧重学生的心理需求,从日常工作中给予学生更多心理上的关爱,用心去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

作为奋战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将继续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爱、用情、用力地投入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今后将在心理危机干预的案例中汲取经验,并以案例为突破口,为心理危机学生建立专人档案,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用仁爱之心“叩响”学生心门。

猜你喜欢

心门小华辅导员
可说可不说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心门
心门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想吃滴答果的慢吞吞小姐
诚实汤
怪怪公主过捣蛋节
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