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讨论型思政课堂发言方法构建思路

2022-11-23

关键词:线上+线下同学课堂

孟 祥 林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3)

一、引言

传统的思政课堂以灌输为主[1],教学中虽然在不断借助现代技术,但课堂状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多数情况下是被动呼应[2]。改变这种课堂状态,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能说会道”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打造思政金课的关键点,通过了解多元主体的差异化需求协调多元主体的参与积极性[3],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新要求。这就需要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上的独角戏转变为师生密切合作基础上的合唱[4],教师要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发言和讨论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5]长期以来学术界都在探索创新型教学方式[6],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和赋予学生话语权,很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师通过让学生发声以了解学生的观点,甄别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矫正。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使其具备基于理论进行实践的能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和真理力转化为实践力。教材中的理论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宝贵的思想精华,但是从理论到理论的课堂会显得生硬而刻板,学生也会因理论与实践距离较远而感觉课堂教学缺乏现实感,因此能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就要看教师具备的理论功底的扎实程度,以及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这种转化过程既是将课堂与社会结合的过程[7],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社会现实、剖析存在问题、探索解决办法的过程。教师据此可以发现学生的疑惑,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认识问题的思路。在讨论过程中,不同学生会从不同视角对同一选题进行论证,平行的观点、对抗的观点都会出现,两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讨论的质量。[8]讨论是在有限时间内进行的,相对于学生的发言愿望而言,时间资源是稀缺的,但是发言的竞争性特点能够更好地将教学班内品学兼优的学生激发出来,其智慧的声音能够转变为课堂内所有人的智慧福利,教学班内的同学能够从其发言中学到组织发言材料的办法、认识问题的思路、剖析问题的能力、回应反驳的技巧。高质量的激烈讨论能够将教学班内的同学整合成为学习共同体[9],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有发言愿望的同学都能够尽量发表有质量的观点,既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也希望引发同学的关注并能在课堂上引发讨论,抛出一个观点后能够得到更有质量的回音。让学生发言虽然有活跃课堂的优点,但也容易出现问题:每个同学都希望尽量详细地表达观点,于是就会出现个人理性与制度理性的冲突,学生发言过程中可能会因急于实现个人愿望而破坏发言制度,个人占用时间延长导致其他同学的发言时间被侵占,进而发言制度的公正性受到质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在发言制度上进行精细化设计[10],通过计时软件的支撑,保证制度的公正性。在发言制度的设计上,教师需要在发言的时间、内容、表情、态度、激情、声音方面进行精细化设计[11],对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做到发言自律。学生需要明白的道理是:课堂上的每个发言都是在为其他学生创造发言热点和营造讨论氛围[12],每个高质量的发言都在为其他发言提供滋养,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优质的发言环境的创造者,从而通过帕累托改进养成高质量发言的自觉。发言环境的制度设计,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基于制度理性在课堂上营造临时性的辩论环境,延伸学生的思维链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准备紧密衔接、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高度整合、线上举手和线下说话协调一致。讨论课虽然已经经过充分酝酿和事先准备,但在进行过程中仍然会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准备多种预案,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将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学生发言转变为对教学过程的有力支撑,将过程考核结果转变为对学生整体表现的重要测度指标。

二、讨论型思政课堂的课前准备

1.分组准备。教师需要在传统授课基础上做更多准备工作,除了借助现代教学设备、熟悉相关软件外,还要做好课堂组织工作。思政课堂大班授课的学生人数较多,不具备让所有同学发言的条件,可以打破专业和班级限制,将整个教学班内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自行推举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分配任务。每个讨论组需要确定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发言主题,同时要与社会热点紧密衔接。讨论组的组员以及组长确定下来后要将名单交给任课教师,作为评定小组成员成绩的重要依据。该名单要保留到学期末,防止发生有些同学名单上没有却向教师索要成绩的问题。教师只能在名单上给出成绩,不能对名单有任何改动,保证成绩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2.选题准备。为了使讨论更加有质量,教师要提前准备一些参考选题。参考选题紧紧围绕课程内容设计,需考虑如下前提条件:选题能够激发讨论热情;选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学生可以从多个视角切入讨论;选题能够从学理层面进行深层次论争。选题的质量决定了讨论的质量,教师必须在选题的内容、侧重点、讨论形式以及讨论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前瞻性思考,保证讨论按照预设的方案稳步推进。选题可以是对某个事实的客观陈述,也可以是对某种现象的评述,还可以是对某种事物未来发展的预判。设定选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表达观点,从发言中折射出其政治修养、理论品质和价值理念,在课堂上实现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3.问题准备。“问题”与“选题”不同,是针对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而言的。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对论题把握不到位或者准备材料不充分等,导致讨论深度不够,使讨论蜕变为拉家常,或者是因揪住某个关键点不放而消耗更多时间,还可能会出现“愤青”倾向。在出现类似问题时,教师必须对讨论过程进行把控,在讨论偏题时及时将其引导到正轨上来;在出现愤青倾向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疏导,劝其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讨论问题,并且申明:抱怨或愤激并不能展现观点持有者的智慧,只有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讨论问题,才能够使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因而,教师的疏导能力决定着讨论的质量和方向。

4.心情准备。讨论的热烈程度与讨论时的心情紧密相关,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酝酿心情,在讨论前进行思想动员,让学生认识到讨论过程的重要性。教师应在讨论前公布主题发言的顺序,尤其要将前5组的发言人落实到位,因为每次讨论的话题不会超过5个,为了避免有些组别出现状况,教师在预先安排的讨论组别中要保留弹性,即当某些组别出现状况时,后面的能顶上来,因此教师要保证公布名单中的5个讨论组都保持一级战斗准备。教师在公布讨论名单后,发言主题和发言顺序就应定下来,不能随意改变,学生在明确其发言顺序后就会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并且在发言前的一段时间内酝酿心情。

三、讨论型思政课堂的发言制度设计与发言形式设计

1.讨论型思政课堂的发言制度设计。一是通过腾讯会议发言实现先到先得。上课前打开腾讯会议,转换到全员静音模式,有需要发言的同学在聊天框中按照“成绩单序号+姓名”的格式写出信息。教师在点名学生发言时,只要按照聊天框中学生发上来的先后顺序呼叫学生名字即可。由于聊天框中有学生的名字和对应的成绩单序号,学生发言后教师即可便捷地给学生记上成绩。这样的操作过程,不但方便教师记录学生成绩,而且能够让学生预知发言顺序,充分准备发言内容和调整发言姿态,保证发言质量。通过腾讯会议聊天框呈现的顺序安排学生发言,可以取得先到先得的效果,即先举手的同学先发言,这样就可以解决在实体课堂上学生举手发言过程中,先举手或者举手多次的同学始终不能得到发言机会的问题。学生每次发言都会得到一定的平时成绩[13],因此课堂举手具有竞争性,这是在规定空间和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实现所有人的愿望存在一定困难,于是高度稀缺性的时间资源与学生的发言热情之间就会出现冲突。通过腾讯会议聊天框形成的顺序安排学生发言,可以实现先举手先发言,学生在发言顺序上不再会有怨气,有利于在课堂上形成较好的竞争局面,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二是腾讯会议平台上举手时间的确定。通过腾讯会议的聊天功能举手发言,能够保障先到先得,但如果不能严格确定举手时间,仍然不能做到制度公正。在教师发起会议并通知学生进入会议室后,具有强烈发言愿望的学生就会抢先在聊天框中举手发言。因此,教师需要明确举手时间,在同一时间起点上举手发言的发言秩序才能体现出公平。有些同学会因保持过高的紧张状态而提前举手,以确保能够得到更多的发言机会。为了方便教师展开工作和保持学生举手时间的一致性,教师可以打开腾讯会议的等候室功能,让学生提前进入等候室。没有进入会议室之前不具有举手功能,在学生开始进行主题发言后,教师就可以同意学生进入会议室,此时,学生可以举手发言,对举手顺序保持紧张状态的学生,在发言之前都会对发言内容进行精心准备,发言质量相对较高。实践表明,排在发言顺序前面的总是那些熟悉的名字,虽然每次发言的顺序存在差别,但发言的主流群体不会出现较大变化。

2.讨论型思政课堂的发言形式设计。一是主题发言设计。课下进行精心准备是提升课堂质量的保障。不同课堂的学生容量不同,班容量较大的课堂进行有序发言的难度会更大,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满足所有人的发言愿望几乎不可能。为了解决该问题,就需要对教学班内的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教学时间的充裕度合理安排每个讨论组中的学生人数。每个讨论组经过协商确定组长(必要时可以设置副组长),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进行主题选择、责任分工、材料搜集、发言准备。组长负责在课堂上代表小组成员发言,因组长在讨论组中担负了较多的组织工作,全程管理小组和代表小组发言,其在小组中的得分要高于其他小组成员。这样的制度设计能激发小组中的优秀成员担当管理工作。大班课堂上的学生来自不同自然班,同一自然班的学生相互认识,不同自然班的学生会比较陌生,为了鼓励不同自然班和不同院系专业的学生组建讨论组,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建立QQ群,为他们构建起相对宽松的认识空间。陌生的学生之间依托QQ群讨论平台根据志趣爱好自愿组建讨论组,教师不介入讨论组的建设,每个讨论组的组长由小组讨论确定,小组长的管理水平以及课堂上的发言质量直接涉及到小组的成绩。为了得到更高的成绩,小组成员与小组长间能够形成相互激励和相互监督的机制,在组织材料和准备发言过程中谁也不能懈怠。小组成员会将组内责任心强、业务扎实的成员确定为组长,在集体理性远远超出个人理性的情况下,更能通过集体努力并基于组长的优秀表现满足组员的意愿。每个小组内只有组长和副组长代表小组成员进行正式发言,课堂上进行主题发言的学生数量就会尽量减少,具有发言愿望的学生数量较多与课堂时间稀缺间的矛盾就会得到缓解。

二是自由发言设计。小组长代表小组成员发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发言学生的数量问题,即发言的学生数可以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是教学班内组长以外学生的发言权就被遏制,这不符合发言机会的公平性要求。为了弥补制度上的这种缺陷,就要在课堂上设置自由发言环节。课堂上的任何同学可以针对主题发言同学的发言主题进行评论,包括进行内容补充、观点批评、内容延伸或者呈现与主题发言人观点不相干的观点等,只要发言符合教学要求并且与讨论主题相关,具有一定质量的发言都可以记录一次平时成绩。自由发言是对主题发言制度缺陷的弥补,但会占用大量的课内时间,需要处理好教师授课与自由发言所占时间的配比,不能用更多的自由发言时间挤占教师授课时间,导致规定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或者无法高质量完成。为了顺利推进自由发言,需要对自由发言的时间进行严格限定,并且规定对于同一个主题,同一个学生只有一次发言机会,这样就能避免某个学生在课堂上多次发言而其他学生想发言却得不到发言机会的问题,尽量做到发言公正。在自由发言过程中,虽然有很多学生竞相发言,但发言内容可能会非常相似,这会影响发言质量,导致课堂上不能听到高质量的声音,与讨论的初衷相悖。为了解决该问题,教师在设计发言制度时就应该更加细致,要求同学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深度对同一论题展开讨论,避免相似观点重复出现。

三是跳跃发言设计。前文论及,用腾讯会议的聊天工具确定发言顺序虽然可以实现先到先得,但是学生在聊天框中表达发言意愿时,直到点发送键之前并不知晓自己在聊天框中的顺序,如果在聊天框中呈现的顺序比较超前,但自己对首先进行的发言主题不感兴趣时,学生的发言激情就会受阻,即在轮到自己自由发言时,第一个需要讨论的主题还未结束,而自己只对第二个主题感兴趣,这时就会很尴尬。如果学生勉强对第一个主题发表观点,发言质量肯定会打折扣,但是轮到对第二个主题发表观点时,抢到的发言顺序已经错过。为了让学生对感兴趣的主题发表观点,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制度调整:其一是对排序在前而对当前话题不感兴趣的学生,将其顺序调后,做这种调整时需要凭借其他软件进行,如可以将该类学生的名单拷贝到记事本中,等下一个发言主题时再从该学生开始;其二是课堂上将预定的所有发言主题一次性全部讲完,然后再进行自由发言,进行自由发言的同学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评论。如上两种操作方式中,前者管理起来相对较为复杂,但每个主题单独设计讨论时间,主题发言完成之后即刻展开讨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后者管理成本较低,但多个主题发言完成后再集中进行自由发言,存在思维不连贯问题,自由发言的同学如果对前面的话题感兴趣,谈话内容存在较大的跳跃性。如上两种方式中都存在“跳跃”问题,前者是“顺序跳跃”,后者是“内容跳跃”,前者虽然会增加管理成本但相比较而言是更好的选择。

四是课后发言设计。课上的时间资源有限,发言具有较强的竞争性,有很多有发言愿望的同学最终因时间限制而没有机会发言,如果不能满足这些同学的发言愿望,仍然不能做到评定成绩的制度公平与公正。为了解决该问题,就需要将课堂内与课堂外紧密联系在一起,课堂外的时间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内通过书面方式对感兴趣的主题表达观点,但在成绩评定方面需要与课堂内发言进行差别化处理,学生在课外每次表达观点的发言成绩要低于课内发言,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发言的愿望,也能继续保持课内的发言热情,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课后发言的统计工作比较困难,会增加教师的劳动量,为了保证教师高质量地完成这项工作,可以通过QQ群进行。在进入课堂讨论环节之前教师首先建立QQ群,学生将各自的昵称改为“成绩单序号+姓名”格式,有发言需求的学生在QQ群中发信息或者上传文件,教师根据“成绩单序号+姓名”登统成绩。前文论及,课外时间非常充裕,在学生给教师留言或者发信息这个问题上不具竞争性和排他性。为了使这项工作进行得更加有效率,教师要做出如下规定:其一是学生不能在课上的讨论时间段内留言,如果这方面不作规定,更多学生会做出线上留言的选择,导致课上发言量减少,从而影响课上发言的活跃程度;其二是对学生课后留言的时间进行限定,课后一小时之内的留言是有效留言,这样可以避免在课堂讨论的主题结束后无休止地留言,既保证留言质量也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四、讨论型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讨论型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有发言愿望的同学不具课堂发言机会。讨论型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通过分组方式确定了讨论主题,安排了主题发言人并设置了自由发言环节,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发言的公正性,但毕竟课内时间有限,部分有发言愿望的同学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不能抢到发言机会,这些同学就会产生不公平感。课堂发言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当发言人数较少时,有限时间能够满足所有同学的发言要求;当有发言愿望的同学数量较多时,时间资源的有限性就会凸显,部分同学的发言愿望就不能得到满足,教师需要通过发言制度设计,满足这些同学的愿望。

二是主题发言前先行举手争抢发言机会。通过腾讯会议的聊天功能安排发言顺序,表面上能够实现先到先得和体现机会的公平性,但如果不能严格控制举手时间、举手顺序就不能保证公平。有些同学会在教师打开腾讯会议软件后,先行进入会议室并在聊天框中抢占发言顺序,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遏制,就会扰乱举手秩序。腾讯会议软件并非为上课设计,目前的功能还不能满足教师上课的多样化需求。学生进入会议室后,教师只具有控制其麦克风开启或关闭的权限,不能禁止其在聊天框中说话,部分学生在主题发言之前抢占举手机会就会存在可能。

三是自由发言的内容偏离教学要求。讨论型课堂的发言主题、主题发言人以及发言内容等都是在师生反复沟通基础上实施,因此主题发言环节的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一般不会出现状况。但自由发言环节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谁发言、说什么、怎么说等都由学生自主决定。部分学生对某些问题可能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不但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而且会在发言过程中存在抱怨、发牢骚等“愤青”现象。出现这种问题时,教师要对讨论环节及时把控,保障发言环节符合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认识程度,遏止愤青问题,将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四是个别学生因发言时间长而侵占其他学生发言机会。课上发言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每个有发言愿望的学生都希望尽量完整地表达个人的学术观点,有些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可能因为表达激情过高而忘记了时间,这样,其他同学的发言机会就会减少。因此发言环节在同学之间既要体现竞争也要体现合作,科学处理二者间的关系需要以严格而稍有弹性的制度设计为依托。学生富有激情的发言是对教师工作的支持,但教师需要在开展发言环节前构建合理的制度。

2.讨论型课堂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课堂发言环节只有做到制度公正才能确保成绩公正,因此在发言的制度设计方面要做到机会公平。但是课上发言时间有限,在具有发言愿望的学生数量较多时,有限的发言时间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发言愿望,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发言制度,确保学生的发言愿望能够得到实现。

一是课上发言与课下发言相结合。课堂时间有限,由于每次发言都会得到相应的平时成绩,有发言愿望但没有发言机会的同学产生不公平感就很正常。为了解决该问题,教师应该将课堂内发言与课堂外发言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同学在课下发言建立通道。但是课下发言与课上发言的平时成绩应有所差别,前者小于后者,这样的制度设计,既能满足学生课下发言的要求,又能够激励课上高质量的发言,也不会因增加课下发言而导致课上冷场问题。增加课下发言机会,还能够满足不擅长语言表达但文字功夫见长的学生的要求,基本保障了发言环节的全面公正性。

二是开启腾讯会议等候室功能。腾讯会议已经设计了“等候室”功能,即在开会之前,准备入会的人可以在会议室门口等候,但会议室的“门”仍然保持关闭。为了保证同学们进入会议室的效率,教师可以开启等候室功能,在主题发言人发言后,教师可以通过点击“全部准入”功能,将等候区同学迎入会议室,而后就可以在聊天框中举手发言。这种功能设计,将“全部准入”等同于“举手发言”,能够避免在主题发言之前出现举手的问题,保障举手环节的公正性,并避免同学为抢占举手顺序而过早到教室等候的问题。

三是引导发言方向和严格发言制度。自由发言环节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教师要在学生发言过程中仔细捕捉任何一个观点,把握学生思想倾向,及时纠正学生的不确切表述或负面观点,保证发言环节沿着既定轨道进行。在这种学生由“听”变“说”、由“被动接受”变“主动表达”的课堂上,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向学生传输正确的观点,而且要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观点,这样的工作需要在课前完成,自由发言的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充分沟通,学生对一些观点不好拿捏时,需要向教师提出发言请求,在教师审核没有通过时,其观点不能在课堂上发表,这样既能节省课上发言时间,也能对学生进行精准教育。

四是通过合理的发言制度控制发言时间。在开展发言环节前,教师要通过设计合理的发言制度保障所有同学的发言权,使每个同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言简意赅地表达观点,节省出更多时间,让其他同学有发言机会。在发言时间上可以做出如下规定:发言成绩不以时间长短为标准;发言超过规定时间成绩酌减;发言内容不能重复;等等。这样,每个自由发言的同学都能自觉控制时间,尽量推敲言辞,提高发言的凝练程度,让发言更加有质量,教学班内的同学都能够听到有智慧的声音,处理好合作与竞争间的关系。

五、讨论型思政课堂对教师的新要求

讨论课堂因涉及较多论题,学生认识问题的侧重点也会存在差别,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基于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师生合作共同捕捉和分析社会热点。热点话题激发学生思考新问题,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争论。学生群体捕捉热点话题的能力高于教师,如果教师不能熟悉这些热点话题,在进入讨论环节后就会非常被动,因此,增加了讨论环节后的授课过程对教师的要求显著提升。教师不仅要熟悉课本,还要熟悉社会问题,尤其能够将社会问题与需要阐述的理论进行对应,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与现实有力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分析中得到理论拔高。学生发言是针对具体事情进行论述,虽然力求全面展开分析,但一般不具理论高度,缺乏从过程角度认识问题的思维习惯。教师如果不具较高的理论水平、不熟悉学生所论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诱导学生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讨论的质量就存在困难,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的主导作用就面临挑战。[14]

2.变日常生活话语为课堂上的学术话语。学生发言时,如果教师不对其语言风格进行限定,就会使学术性讨论演变为日常聊天。为了提升发言质量,教师必须强调,讨论过程是同学间、师生间的学术对话,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发言提供语言模板,用水平更高的学术语言授课或与学生讨论问题。为了尽快让学生具有这种能力和形成较好的语言鉴别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学习材料,让学生养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学术对话的习惯。教师授课的语言风格会对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学生会在教师影响下养成好的说话习惯,提升语言表达的学术质量,并增加发言的学术含量。讨论过程要成为一定规模的学术沙龙,虽然并非教学班内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发言,但发言同学富有智慧的声音会对整个教学班产生影响,并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愿望。有质量的声音能够带动更多有质量的声音,让课堂的讨论质量更高。

3.有效整合碎片化的讨论与系统的理论讲述。讨论型思政课堂因主题是在师生沟通基础上最终由学生自行选定的,选题之间的联系程度较低,彼此之间缺乏逻辑关系,如果不对其进行整理,讨论课就会一盘散沙,授课内容也会碎片化。讨论主题虽然能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但因各个主题间不具较强的逻辑关系,讨论因而会失去色彩。为了让这些讨论主题具有逻辑性,教师要将发言主题与授课内容对应起来,将发言以及基于发言的讨论作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依照授课逻辑编排讨论的逻辑。这样的讨论就具有了逻辑性,教师的理论阐述与讨论过程就会紧密衔接在一起,不会导致授课过程出现“两张皮”问题,而两个过程的充分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节省时间,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授课任务。

六、研究结论

讨论式授课,能够通过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好地融为一体。这种授课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输者,更是新授课方式下课堂的管理者,教师需要出台更加完善的制度设计,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制度、准备主题、准备发言人、准备知识等,一定要能够将学生发言很好地嵌入到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举手发言制度层面,教师一定要保证发言机会均等化程度,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巧妙地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有发言愿望而在课堂上没有机会表达观点的同学,有机会在课下阐述观点。为了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在课堂上发言,教师需要对线上发言成绩和课堂发言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所占的权重进行设计。在讨论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更完善的知识储备和基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社会热点、解释社会热点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参与自由发言的同学人数多且发言具有随机性,教师需要对自由发言进行观点甄别,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理性评价和正确引导,及时纠正错误观点并向学生传达正确的认识方式。讨论并非简单聊天,而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学术对话,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学术对话的语言环境,并通过典型示范为学生发言树立语言表达方式的样板,以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同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中级财务会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析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基于微信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基于网络资源的“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