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定位、定标、定法

2022-11-23潘建屯牟凤桃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风尚家教家风

潘建屯,牟凤桃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一、引言

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最主要的是对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讲述进行定位、定标和定法。搞清楚“新时代家风建设存在什么问题”,这实际上就是精确“定位”;进一步搞清楚“新时代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家庭家教家风”,这就是明确“定标”;奋斗目标确定后,需要确定实践的路径和方法,即掌握“定法”。无论是“定位”还是“定法”,都服务与“定标”[1]。即为了构建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二、定位: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存在的根本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热切期盼高质量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2]。为了能正确回应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首先精准定位,准确找出新时代我国在家风建设领域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认清新时代家风建设存在的根本问题,才能进一步搞清楚新时代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家庭家教家风,这对新时代实现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新转型,家风建设面临新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等诸多原因,中国的婚姻和家庭发生了深刻的变迁,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和居住安排模式的多元化趋势[3]。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要求由吃饱穿暖这一较低层次,转向了对高质量的家庭生活的转变。由此可见,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引发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新转型问题与人民群众对美好家庭生活的新追求,两者构成相互矛盾的关系。鉴于此,新时代要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家庭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新追求,就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理清楚当下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才能推动家风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深入探讨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新转型,除了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所造成的必然原因之外,还有诸多我国历史遗留下来的内在原因。首先,社会经济急剧变化,离婚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父母离婚对整个家庭会带来巨大改变,这直接影响了家庭结构的转型和家庭成员尤其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的粗离婚率从2002年的0.9‰攀升到2015年的2.79‰;2015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84.1万对夫妇,比上年增长5.6%[4]。数据表明,不断高升的离婚率,意味着重组家庭的数量也会急剧上升,重组家庭必然会带来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新转型,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巨变也必然会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少年儿童带来巨大心灵创伤。习近平同志谈到“少年儿童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需要得到帮助”[5]183-184。倘若父母和家长没能及时给以孩子正确的人生引领和美好道德示范,那么孩子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品德教育将成为一大空缺,这给整个社会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带来巨大威胁。

其次,由于代际关系模式、居住习惯和家庭经济需要等原因,隔代抚育孩子的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有相当一部分夫妇长时间将孩子送到祖父母家或外祖父母家照顾,此类“隔代家庭”的比例逐年提高。习近平同志指出“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6]281。孩子与父母长时间分开,并时常由祖父母照顾,这会给孩子造成很多不利影响。一方面,孩子没有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不能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不能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同时,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也略显淡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甚至品德教育,由于这种亲情关系的稀疏,会加大教育的难度,以至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孩子时常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弊端。自古以来,隔代教育就带有一些宠爱、溺爱、娇惯等弊端,将孩子经常处于这种家庭环境之下,无疑会惯坏孩子。如今,“隔代教育”“隔代家庭”的比例逐年提高,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国家在家庭保障体系方面的相关政策不健全、不落实。

(二)家族式腐败形势堪忧,家风建设面临新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有效的震慑了部分贪官污吏的贪腐之心,但总体来说,贪污腐败现象依然长期存在,而且家族式腐败、衙内腐败形势更加严峻。目前,党员领导干部违法乱纪,贪污腐败、以权谋财的案件时常被“爆料”,也揭露了当下家族式腐败的形势更是无比堪忧。这一“关键少数”影响甚远,性质恶劣,使新时代家风建设面临巨大新挑战,成为新时代家风建设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7]165。有的人将自己从政多年所打下的“人际关系”,不用在正道上,而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性和破坏性不可估量。从近几年中央纪委查办并公布的腐败案件来看,家族式腐败在数量上“独占鳌头”,比“独狼式”腐败的危害要大很多,即是说,某些高级官员一边当领导干部,一边协同亲戚好友经商办企业,这其中难免会牵扯利益和钱权交易,给老百姓带来不好的观感,也给新时代我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带来严重威胁。

(三)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给家风建设带来新压力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进一步变革,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传统与价值取向,难免会产生范围渐广、层次渐多、频度渐繁的价值差异乃至价值冲突。特别是随着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将不得不经常面对一些多发的多元文化冲击,不得不对处于冲突之中的各种文化和价值取向做出恰当的取舍选择。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纷繁复杂,伴随着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蓬勃发展,这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对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带来压力。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其衍生出来的多元思想、功利价值观念,层出不穷。很多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开始摒弃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价值观念逐渐出现极端化、功利化,最终演变为“泛功利化”的情况。这类现象主要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家庭中,他们依仗着自己的职权,价值观念逐渐出现极端化、功利化,开始抵抗不住金钱的诱惑,慢慢走上以权谋私的违法犯罪道路。这类家族式腐败案件频繁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各领导干部价值观念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发生了改变。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家风家貌”[9]。在党员领导干部家庭出现严重的“泛功利化”现象,这对于新时代建设高质量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构成严重威胁。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青年人,他们通过互联网等传播媒介,接触到西方的文化与价值观念。但他们欠缺抵御西方不良文化渗透的辩证思维能力,一味崇洋媚外,全盘肯定并效仿西方文化,肆意追捧西方短婚期,婚外恋等价值观念。纷繁复杂的西方多元文化思潮,对于尚未形成健全价值观的青年人来说,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这种多元文化思潮广泛传播,不仅会给青少年价值观念带来深刻影响,而且会给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带来巨大的新压力。因此,在新的征程上,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需要,为了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就必须要解决青少年一味“崇洋媚外”的不良作风,并不断对他们加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定标:创建新时代家风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从问题导向的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了当代家风建设中存在的根本问题。通过精准认识新时代家风建设面临的各种挑战,深刻把握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家庭家教家风这一时代课题。结合“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阐释“建设什么样的家风”。习近平同志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构建“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和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好家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一)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家国情怀,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可见,国是第一位的,没有国就没有家。同时,中国人也历来重视家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家庭哺育着人成长,寄托着人的情感,是人一生的归宿。那么,新时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更要构建爱国爱家的好家风,弘扬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怀,用千千万万的家庭梦铸就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同志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6]281-282。由此可见,家与国互依存共荣辱,个人与家庭共存,家庭与国家为一体,个人也就与国家产生了命运与共的联系。那么,新时代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迫切需要千家万户自觉树立爱国爱家的新时代家风观,关键要加强个人爱国爱家价值观念的教育与培养。我们知道,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品德修养是家庭教育的缩影和写照,同时每个家庭的家风建设是整个民族社会风气的鲜明体现。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家国观,要求“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7]354。开展爱国主义首要阵地就在家庭,广大家庭要随时做好家庭教育尤其是注重孩子品德教育工作,要以爱国爱家的好家风培养起对家国的真挚热爱,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10]。习近平同志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5]184。新时代为建成爱国爱家的好家风,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父母应该切实用行动给孩子做好示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引导下一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除此之外,广大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心中扎根。让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在每个家庭开花结果,携手共建新时代的好作风好家风。优良家庭作风的培养成为个人作风培养与展现的基础和起点,千千万万户家庭作风的集聚也成了整个国家社会风气的表征。

可以说,千家万户都有好家风,国家才能有好国风,民族才能有好民风。同时,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7]354。因此,努力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时刻铭记有国才有家的核心理念,更应该在新时代升华爱国与爱家想统一的家庭观。正如习近平谈到“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7]396。

式(1)表示的是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的基底反力要小于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有些设计人员由于对基本概念不清楚,在提供设计资料时遗漏提供上部结构荷载或部分荷载,将导致计算的基底反力过小,使承载力计算无意义,也给复合地基设计人员带来了不便,使其无法正确了解设计的安全储备,使设计不安全。因此,在进行基底反力计算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核对上部荷载,不能遗漏。

(二)建立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

新时代树立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是家庭和谐氛围养成的关键,也是中华民族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只有在家庭内部构建一种相亲相爱,互不分离的观念,这样的家庭才能经得起岁月考验,才能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理想境界。古代道德思想体系中,孔子就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仁”是最高的、也是最基础的道德准则,其本义就是二人和合,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11]76。“相亲相爱”即是对“仁”为核心道德思想的继承与升华,其主要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通过“爱”的接力,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

新时代家庭观“相亲相爱”的内涵,重在处理好家庭内部的问题。自古以来,中国式家庭一直强调父母与子女伦理关系的双向性,即父母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同时子女也有孝敬和赡养老人的义务。新时代的家庭观继承了这一传统思想,并以“相亲相爱”为情感诉求,对家庭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也应得以更新和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合社会发展对新时代青少年品德素质的要求。父母要尊重子女的人格与关注子女成长成才相统一,要教孩子知识与品德教育相结合,摒弃传统社会父权至上的封建思想,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12]25。作为新时代的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与照顾的要求和水平,也应该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步。关键在思想上应强化赡养、抚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重视长辈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需求,实现孝心和孝行的有效统一,促进家庭老少很顺,营造相亲相爱的家风氛围。

习近平同志尤其重视和享受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他谈到:“只要有时间,我就同家人在一起”[5]410,他也多次提醒领导干部,“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13]。只有将至善至爱深深根植于家庭之中,才能让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感受爱,学会爱,学会爱的能力,最终筑造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创建和谐家风,共同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三)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家风领域开始出现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的不良家风迹象。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2]。换言之,新时代要继承和发扬能够引领人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对败坏社会风气,使人贻害无穷的不良风气要加以整改和摒弃。弘扬“向上向善”的好家风,既是对人民群众热切希望的高质量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回应,也是这个时代家风建设的价值导向。

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首先要对“向上向善”的内涵进行充分理解,可以将其分为“向上”和“向善”两部分来把握。一部分:“向上”即坚定理想信念,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正如曹操在《龟虽寿》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姬昌在《周易》里谈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战国墨翟在《墨子修身》中指出“志不强者智不达”。可见,自古代以来,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直被文人墨客所认可和追捧,也将这立志向上的人生品质世代相传,后来作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赋予人民群众更高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赋予了广大家庭培养胸怀远大理想抱负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14]294。而家庭就是人生梦想启航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树立“向上”的家庭观,能够为新时代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另一部分:“向善”即是心存善意,做有益于自己、他人以及社会的事,正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所体现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那样,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真正做到了心怀人民群众。可见,“向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应该在新时代的家庭观中灌输与弘扬。新时代构建好家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始终做到“向上”与“向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个有才无德之人,挟才干作恶产生的危害远胜过无才无德之人,而向善之人若没有向上之心,缺乏才干则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10]。为此,习近平指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15]60。新时代培养向上向善的好家风,成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必经之路,也成为营造社会好风尚的重要途径。大力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树立新时代好家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建设起到关键作用。

(四)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

新时代是一个守望相助,开放共享的新时代。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此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鉴于此,在新时代关于我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习近平同志又积极倡导坚持构建“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由此可见,党中央始终着眼全局,立足长远,用整体推动全球治理观的实践路径,系统推进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这对于构建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好家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现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新时代家风建设一方面注重“共建”,即全民参与、互促互进。新时代好家风不是孤立独行的一家之风,而是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共建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是新时代互促互进的全民联动型家风。习近平同志在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一文中,深切的谈到:“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16]。树立新时代好家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离不开千千万万户家庭和人民的携手共建。正所谓,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需要伟大人民共同构建。另一方面注重“共享”,即全民共享家庭建设的社会成果,习近平同志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5]82。每个家庭只有做到了共建,才能各有所成、各得其乐的达到共享新时代好家风的建设成果,“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17]。

总之,共建和共享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共享是共建的保证。新时代好家风之“共建共享”是让人民群众形成一种共建共享的思维模式。让人民群众形成一种对美好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共同愿景,进而推动家庭私人层面和社会公共领域在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的相通与转化,在全社会弘扬与落实新时代家风文化建设,彰显不同家庭独特的个性和风采[12]27。

四、定法:以人民为中心、德治与法治并重、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从定标的视角解决了“新时代要构建什么样的家庭家教家风”这一时代课题,即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解决了方向目标问题之后,习近平同志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成果。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从方法论意蕴上,明确指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相结合、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从定法的视角看,力求解决新时代人民群众热切期望高质量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这个时代性课题。

(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18]”在新的征程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家庭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关键部分,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责任担当。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满足了吃饱穿暖的基本生活条件之后,还热切期盼高质量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认真研究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推进家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2]。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时代家庭工作和家风建设中的真切体现,也映射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心为民的基本着力点。鉴于此,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19]”引导全体人民树立家庭文明新风尚。

发挥领导干部的榜样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党的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期待和依托,承担着为人民谋幸福和为民族谋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担负起领导职责和示范作用,以上率下,带头做好新时代的家风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人民”[20]。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过程中,党的领导干部要时刻铭记将人民赋予的期望落到实处,做到不负人民。

发挥妇女独特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妇女这个角色,明确将妇女在家庭工作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作为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和服务妇女的重要着力点,这体现了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贡献“半边天”力量。新时代,为推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个家庭落地生根,家庭成员中妇女必须要发挥中坚力量,习近平谈到“强调发挥好妇女的作用,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4]”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中强调,要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在家庭建设工作中,好家风的养成关键需要广大妇女去弘扬优良家风,这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建设。从根本上来说,从广大妇女群体中弘扬优良家风建设,这是党中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体现。

(二)坚持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相结合

新时代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每个家庭中,让每个家庭都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落实、落细、落小。从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方法论意蕴上来看,要努力构建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相结合的实践路径,发挥法治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只有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关进道德与法治双管齐下的笼子里,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实现人民群众热切期望高质量的家庭生活和精神生活。

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首先要明白何为“德治”、何为“法治”。“德治”是道德精神和价值原则对法的支撑和性质的规定,是在法治框架下充分发挥道德的独特作用,是社会成员具有遵法守德的品行以及社会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21]。“法治”是一个国家治理社会的根本原则与国家制度,是社会实行法的统治而对公权力制约和公民权保护,是具有合乎社会正义精神的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社会具有法律权威和公民具有法律信仰[17]。那么,在新时代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一方面,德治体现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家庭美德的教育,进一步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道德在塑造优良家风方面的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6]280。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家庭生活抱有更高期待。因此,广大家庭对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和优良家风的弘扬更应该加以重视,这主要体现在广大家庭对青少年品德教育培养上。同时,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也应该践行德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风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法治体现在建立体制机制上,将培养优良家风纳入党章党规教育,健全党员教育工作机制。在革命老一辈当中,通过建立相应的法治体制机制,形成良好家风的事例随处可见。比如,焦裕禄严守党纪党规,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亲属谋取好处,他亲自起草《干部十不准》,对干部廉洁自律作出具体规范[22]41;周恩来同志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定下“十条家规”,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23]18-19。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形势下的实际情况,在《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提出:“中央政治局委员应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民的教育和约束”[24]417。

由此可见,新时代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新需要新期盼,就必须将家风建设置于道德规范与法治机制的双相促进之下,贯彻执行道德规范与法治建设相结合,做到构建法治机制与道德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进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乃至对美好家庭生活的新期盼和新追求。

(三)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强调,在处理具体矛盾的过程中,要善于将两点论与重点论紧密结合。两点论要求我们在正确认识事物,尤其是各种复杂事物变化的过程中,不仅必须抓住各事物的主要矛盾,同时也必须抓住各事物的次要矛盾,善于以全方位的目光去解决具体问题;重点论要求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时,要善于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关键。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25]。习近平同志一贯主张用辩证的思维解决问题,同样这一思维也体现在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中。

从两点论视角来看,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必须秉持系统性思维,坚持全面系统。主要表现为,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又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风尚惠及到千千万万个家庭中,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格局新面貌。反之,如果新时代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没有主义,只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割裂主义态度,缺乏统筹推进和整体部署的全面思维。那么,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就会流于表明形式,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也就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乃至美好家庭生活的追求,更不能构建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好风气的家庭文明新风尚。习近平同志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讲话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民梦想启航的地方”[6]281。这一科学论断,指明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着眼于全局,既要协同推进家庭家教家风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服务,又要让家庭作风建设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摇篮。

从重点论视角来看,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事物复杂的变化趋势,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要遵循优先抓主要矛盾以及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关键,之后才能更好地解决其他矛盾以及矛盾的其他方面。在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同样也体现了“抓重点、抓关键”这一思维。例如,“关键少数”部分,主要强调的是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群体。习近平同志指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到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做好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实到实处”[6]283-284。具体而言,领导干部是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言行举止不仅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成员价值观念的养成,作为公众人物,还会对社会其他群体的为人处世给以示范作用。因此,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群体,引领好全社会家庭文明建设的风向标,推动形成清正廉洁的党风作风,才能为解决其他矛盾进而更好地解决解决其他矛盾以及矛盾的其他方面提供思路和方法。

五、结语

总之,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从定位定标定法三个视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给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通过深层剖析新时代我国家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要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这一系统性思维模式和原创性伟大贡献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光辉典范。即在建国百年之际,为了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深入学习和准确理解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中定位定标定法的思维模式,要从这种哲学智慧中吸取养分和精华,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新风尚家教家风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饮食新风尚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蚂蚁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