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复习课从“碎片化”到“整体性”教学设计

2022-11-23王晓清

关键词:碎片化整理习题

王晓清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华东师范大学苏州湾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复习课并非大多数老师口中的习题课,更不可忽略或以新课程授课取而代之。复习课是带领学生进一步梳理巩固已学知识并构建知识框架,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目的的教学过程,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新课程。认识不到位及做法欠缺导致的“碎片化”问题急需得到好的解决方案,使“碎片化”的小学数学习题课转化为“整体性”的教学课型。文章将分析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定义及原则,并着重剖析从“碎片化”到“整体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概念

(一)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定义

小学数学复习课着重知识的复习梳理与运用加深,因此部分老师设计的习题课不能与复习课混为一谈。复习课主要有两个专注点:

一是对之前学过知识的全面归纳梳理。小学数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不能孤立成“点”,而应该进行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查漏补缺,形成纵横向的知识体系,依据知识点间的内部联系整体综合,呈现结构化。

二是知识的进一步运用训练。前期学习过程为赶进度,课程进程比较快,有些学生也没有完全掌握,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学生对知识有所遗忘,需要借助复习课重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水平,全面提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

由此可见,复习课与学新课同等重要。复习课需要老师提前备课,精心设计,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弥补不足。复习课的任务很重,不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只是习题课且并不重要的氛围,合理利用复习课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原则

小学数学复习课主要遵循三个原则,分别是:

1.系统性原则

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构建整体、全面提升的过程,而其知识却较为分散化,需要利用复习课合理地将知识根据纵横联系、内在关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在习题巩固、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将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系统化的认识及理解。

2.自主性原则

小学数学复习课首要目的就是构建知识框架,但在知识梳理过程中,要保证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遵循自主性原则,确保学生全程参与归纳整理过程。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在归纳中找规律、改错误,而非老师自行整理然后展示课件讲给学生。

3.针对性原则

在知识梳理以及习题巩固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根据知识点的重要程度设计题目,增加训练。尤其是针对易混易错点以及经常联系在一起的知识点,老师要多设计些题目,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老师要关注学生整体以及个人的优缺点,针对薄弱点增加讲解训练,有的放矢,提高整体学习能力及复习课的质量。

(三)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目标

复习课应是数学课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活动,通过复习课的全面复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可以准确熟练地全面掌握。其次,复习课上在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应自己思索内部关系,通过纵横联系在脑海中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在梳理归纳与知识网络形成过程中可以查漏补缺,弥补前期教学活动中的不足。通过复习课上这的些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的数学学习之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整体性”教学设计思路

数学体系本就庞大,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开端与基础,范围广,逻辑性强,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点的延伸拓展。数学复习课应使学生感受到小学数学的整体性,增强逻辑感与探索精神,从多个方面促进“整体性”复习课的发展。

(一)归纳已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知识的归纳梳理是复习课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课堂讲解会将知识分解开,学生在归纳整理过程中很容易将知识“碎片化”,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的内部联系将知识结构化,站在知识网络中理解掌握知识。

此外,在知识梳理过程中,老师还应引领学生利用归纳思维与逻辑思维对知识进行整合,从整体视角进行知识的整合。因为数学课堂不仅仅是讲授这一堂课的知识点,而且是庞大的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需要从整体视角观察知识点在知识网络中的位置及与整体的联系。老师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总结能力,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还有欠缺,因此在学生自行梳理前老师需加以正确且清晰易懂的引导,激发潜能的同时要避免增加学生负担,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进行个性化整理,使知识梳理更准确高效。

例如,在进行“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复习课的知识梳理时,老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并加以引导:(1)回忆。明天要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需要同学们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过程。(2)总结。回忆完计算过程,同学们要找出计算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比如割补法,并可以清晰地记住推理过程。(3)找寻。完成上面的两条任务,你可以找一下上面的两个知识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等腰梯形之间都有什么联系。(4)整理。最后,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这些知识整理出来,可以用表格、画图或者小作文的形式,详细地描述出来。在这个引导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思考并查找课本内容,在思考学习及自行整理归纳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与学习能力。

(二)习题举一反三,增强知识掌握

复习课的另一大重点就是习题训练,习题是建立在知识梳理的基础上的。老师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知识点的重要程度进行题目设计,提高题目的质量。对易错点、易混点和综合题目等,老师还应该进行题目的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及掌握。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练习的过程中总结规律,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加数学学习的乐趣,切忌“碎片化”的题海训练。

例如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将一个三角形的周长面积计算转变为两个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数图形个数的题目中,观察增加一条线多了几个角,与原有的角的数量有什么关系。

(三)增加开放性题目,强化自主能力

在题目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增加开放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学。“刷题”会严重阻碍学生能力的提升,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与抗拒心理,不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老师应避免“题海”,增加开放性题目,在题目设计时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保证题目结合多个知识点,而不是孤立存在;划分小组,加强组内交流,在开放题目和综合题目中可以选择一些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利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对待问题,强化自主能力。讨论前老师应让学生进行多角度讨论,找出多个解决方案,结束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分享思路及解题过程,在与其他同学分享时改善自己的计算过程,提高综合能力。

(四)教学多方面结合,尊重学生个性

在复习课之前需要老师提前布置归纳梳理作业,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思路,且学生整理的作业多半呈现“碎片化”,因此,在课上,老师应将学生零散的知识点穿插起来,综合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及内部联系,形成更清晰完整的知识框架。除了老师与学生的思路结合,还需要学生个体与班级整体的学习结合。一个集体中总会出现富有个性的同学,思路也不可能全部有意义,需要老师通过个体提问、小组汇报等形式观察集体思路及掌握情况,在尊重个性的同时要合理地引导班级整体内部的结合。

(五)深究知识本质,强化能力提高

对于授课时讲解的较为零散的数学知识,需要进行深入解析,明确内在本质。对于大多数公式课本都会给出推理过程,老师在讲课时可以增加背景及推理过程、相关知识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兴趣,挖掘数学知识的内部本质。首先,透过本质追溯可以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数学知识体系的建设,强化学生的理解掌握。其次,本质清晰有助于知识的学习与接收及其他知识的拓展接纳,同时可以强化数学逻辑思维与模型的建立。深挖数学知识的本质,在清晰的本质面前融会贯通,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

三、结语

“分散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整体性”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构建,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老师在复习课上不应该只注重习题讲解,应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归纳总结,站在整体的角度深挖知识本质,构建知识网络,依据知识体系及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碎片化整理习题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